王一心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從圖書館特藏到特色館藏的演變考析*
王一心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江蘇南京210097)
考證了“特藏”一詞在我國出自何時與來歷,以及在我國法規(guī)史上從“特藏”到“特色館藏”的演變。針對“特藏”消失于法規(guī)卻未消亡于圖書館實際工作,從而與“特色館藏”在圖書館研究中引起混淆的情形,提出有必要將二者從理論到實際盡快加以澄清、明確、定位、規(guī)范的觀點。
特藏;特色館藏;演變;法規(guī)
“圖書館”這個名稱是在近現(xiàn)代由國外傳入我國的,作為圖書館專業(yè)詞匯,“特藏”亦由英文譯為中文。可以稽考的是,“特藏”一詞于1929年首次出現(xiàn)在我國圖書館專業(yè)刊物上,一直沿用至今?!疤厣^藏”的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20世紀80年代,在當時我國圖書館的法規(guī)中有替代“特藏”之意,但在圖書館隨后的實際工作中,“特藏”并未被終結(jié)。同時,在圖書館學研究中,“特藏”較之“特色館藏”雖處下位,卻因二者內(nèi)涵近乎兩圓相交,又同樣因容易望文生義而導致混淆,形成如今 “剪不斷,理還亂”的局面,此情形雖于圖書館實踐一時看不出有何大礙,但長此以往,終究于圖書館學研究與建設不利,于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不利,故應盡早正本清源。
目前國內(nèi)以近現(xiàn)代報刊文獻為建設內(nèi)容的、有較大影響的、同時也正為各高校普遍使用的數(shù)據(jù)庫,是收有二萬五千余種期刊的《晚清和民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收有七千余種期刊的《大成老舊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完整收錄《益世報》、《申報》及三百種報刊的《瀚堂近代報刊數(shù)據(jù)》。經(jīng)分別對《大成老舊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選擇“題名”檢索項進行檢索(無“全文”檢索項)、對另兩個數(shù)據(jù)庫以“全文”檢索“特藏”,結(jié)果是:“特藏”最早出現(xiàn)于1929年,系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會刊、民國圖書館學權威雜志《圖書館學季刊》上的一篇譯文《特藏之搜羅與管理》(The Acquisition and care of special collections),譯自國外1929年3月號的《圖書館雜志》,作者為瑪麗·魯?shù)聽枴た瓶藗悾∕ary Rudel Cochran)。
圖書館的“特藏”較早見諸報刊的是金陵大學圖書館,1931年有報刊報道稱該圖書館的“善本及特藏圖書,近數(shù)年來陸續(xù)添置,已有百余種。其中明版及毀禁書籍為數(shù)不少,頗多珍貴之本?!保?]“近數(shù)年來”云云,表明國內(nèi)圖書館的特藏意識至少在二十年代后期已經(jīng)產(chǎn)生,特藏建設也于同時開始。金陵大學圖書館肯定是在我國圖書館中較早明確進行特藏建設的圖書館,但是否由其開啟先河尚需佐證。金陵大學乃教會大學,其圖書館特藏建設與科克倫的譯文都表明了 “特藏”的觀念來自西方。
“特藏”一詞因內(nèi)涵豐富、寬泛,所以一直以來,難以有觀點一致的定義??瓶藗愊碌亩x為:“乃指專搜集關于某一項事物之圖書而定。其價值在:(一)能搜羅宏富,無所不備。(二)所藏者稀有難得?!保?]此定義包含了特藏的兩個本質(zhì)屬性,一是文獻搜集的專項性;二是藏品的稀有性。
國民政府教育部1939年頒布的《修正圖書館規(guī)程》雖未就特藏進行定義,但規(guī)定了特藏的文獻范圍,為“金石、輿圖、善本、地方文獻等”[3]103-104,并且在幾乎同時頒布的《圖書館工作大綱》中,規(guī)定特藏部的工作職責之一是 “辦理各種特藏專室”,在有意無意間道出了特藏的一個特殊管理要求——專室放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教部195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圖書館試行條例(草案)》,明確并擴大特藏的范圍為“善本、稿本、精抄精校本圖書或地圖、樂譜、金石拓片、檔案、圖片、照片、顯微書影等”,并且強調(diào)了對于特藏“管理與使用”方法的特殊性[4]。
“特藏”一詞在國外一直用Special與collections作固定搭配,從詞義上來看,是特殊的或?qū)S玫?,或?qū)iT的,或重要的收集、采集、收藏品以及募捐。將募集的捐贈作為特藏是國外圖書館的傳統(tǒng),難怪科克倫在上述的論文中也專門論及募捐,在我國則可將此擴展為由特殊渠道獲得的特藏。從詞義上可以看出,漢譯“特藏”是緊扣英詞原義的,其最初的定義自然也隨英詞。之后定義的漫延,更多的是在原義上的具體化與中國化。
清光緒三十年(1904)奏準頒行的《古越藏書樓章程》,第三章“藏書規(guī)程”的第五節(jié)規(guī)定:“各書之外,兼收各種圖畫,類別為三:曰教科畫;曰地圖;曰實業(yè)圖……”[3]21“特藏”的萌芽隱約可見。清宣統(tǒng)二年(1910),朝廷頒布了學部奏請擬定的《京師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該《章程》第八條謂:“凡內(nèi)府秘笈,海內(nèi)孤本,宋元舊槧、精鈔之本,皆在應保存之類。保存圖書,別藏一室?!保?]45“特藏”二字,呼之欲出。
但在之后的28年里,“特藏”字樣一直未見諸法規(guī)。北洋政府教育部1917年2月2日以第64號指令頒布的《京師圖書館暫行圖書閱覽規(guī)則》第十條謂:“善本書中有舊槧秘籍,海內(nèi)罕傳,且紙質(zhì)脆弱易損者,特別保存”[3]70,算是比較接近“特藏”的。而其后的兩個法規(guī),一是1927年12月20日蔡元培的大學院公布的《圖書館條例》,一是1930 年5月10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圖書館規(guī)程》,均未見“特藏”。
直到1939年7月22日,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修正圖書館規(guī)程》,規(guī)定省市立圖書館設置總務、采編、閱覽等部門,包括“特藏部”[3]103-104。這是“特藏”在圖書館法規(guī)中首次出現(xiàn)。
兩天后,教育部隨即又根據(jù) 《修正圖書館規(guī)程》有關省市縣立圖書館設置部門的規(guī)定,頒布《圖書館工作大綱》,對“特藏部”的工作職責作明確規(guī)定“1.辦理各種特藏專室,設立各專室講座;2.辦理各特藏專室之閱覽事宜;3.辦理各專室參考咨詢事項;4.編制各專室閱覽統(tǒng)計;5.編制各種特藏文獻物品提要說明等事項 (如金石拓片、善本圖書、地方文獻、音樂譜及各種專書)等;6.辦理其他關于特藏事項”[3]109云云,雖然頗為周詳,但至少較“特藏”出現(xiàn)在圖書館的實際工作中遲滯了8年。
自此以后,“特藏”在圖書館各項法規(guī)中固定出現(xiàn),如1945年10月國民政府修正頒布的《國立中央圖書館組織條例》(該館隸屬教育部)、1946年6月28日頒布的 《國立北平圖書館組織條例》(該館也隸屬教育部)中,均將特藏作為規(guī)定設立的機構;1947年4月1日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圖書館規(guī)程》(第17752號令),基本沿用《修正圖書館規(guī)程》中對于特藏的表述[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對民國組織機構多有裁撤,而特藏大多保留下來,保留“特藏部”的有浙江省立圖書館[6]、廣西省立桂林圖書館[7]、廣東省人民圖書館[8]、福建省立圖書館[9];保留“特藏室”的有蘭州大學圖書館[10]、中山大學圖書館[11]等。
高等教育部1956年12月上中旬召開了全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會議,宣示這次大會是高校圖書館工作“走向新的階段的里程碑”,會議討論并于會后隨即頒布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圖書館試行條例(草案)》(下稱《試行條例》)?!对囆袟l例》將“特藏部(組)”列為圖書館常設機構之一。沿用于民國圖書館模式的特藏機構,至此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用立法的方式規(guī)定下來。
1981年9月中下旬,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會議,討論修訂《試行條例》,于10月15日頒布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條例》(下稱《工作條例》)。兩個條例相隔25年,社會及圖書館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兩個條例的行文也頗有不同。比如對于圖書館的組織機構,1956年頒的《試行條例》的表述為:高校圖書館 “得根據(jù)具體情況和發(fā)展規(guī)模,逐步分設或增設”與辦公室及采編閱覽流通等部(組)并列的特藏部(組)[4]129-130;《工作條例》則將辦公室及采編閱覽流通諸部(組)的設立,改以較為溫和的口吻,分為“一般應設”、“可分設或增設”兩類,且將特藏部(組)列為后一類,其被視重要性明顯下降,將其分設還是增設、抑或不分設也不增設的權力下放給圖書館。而《試行條例》對特藏還有較為詳盡的解釋與指導性的意見,除了指明特藏的范圍,對特藏的工作職責與內(nèi)容也都有相當具體的要求。而這些在《工作條例》中都已不見。
國家教委對1981年頒《工作條例》進行修訂,于1987年7月25日頒布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規(guī)程》(下稱《87版規(guī)程》)。在《87版規(guī)程》中,“特藏”歷史性消失,之后教育部分別于2002年2月26日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下稱《02版規(guī)程》)、2015年12月31日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下稱《15版規(guī)程》)中,“特藏”也都未見恢復。
伴隨著“特藏”的衰微,以“特色”修飾館藏的詞語搭配諸如 “特色藏書”、“特色文獻”、“特色資源”等相繼出現(xiàn)。1981年頒的《工作條例》:“高等學校圖書館應……逐步形成具有本校專業(yè)特色的藏書體系。”[12]《87版規(guī)程》只變動了幾個字:“高等學校圖書館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館藏體系?!保?3]《02版規(guī)程》:“高等學校圖書館應……保持重要文獻和特色資源的完整性和連續(xù)性……應根據(jù)學校教學、科學研究的需要,根據(jù)館藏特色及地區(qū)或系統(tǒng)文獻保障體系建設的分工,開展特色數(shù)字資源建設……”[14]《15版規(guī)程》:圖書館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保?5]
通過“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調(diào)查“文革”結(jié)束后、新時期以來我國的圖書館特色館藏研究情況,至2014年截止,逐年以“圖書館”并含“特色館藏”為題名檢索條件作“模糊”檢索,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第一篇符合檢索條件的論文出現(xiàn)在1983年。此年度當然不是我國圖書館特色館藏研究的肇始,僅改以“圖書館”并含“特色”為題名條件檢索,就可發(fā)現(xiàn)1981年、1982年各有一篇含有圖書館特色館藏內(nèi)容的論文,由此可以認為,“文革”結(jié)束后的我國新時期關于圖書館特色館藏的研究不晚于1981年。16年里,共發(fā)表論文17篇,最多的一年發(fā)表4篇,有6年空白;②長足發(fā)展期:從1999年至2006年這8年里,共發(fā)表論文103篇,最后一年摸高至22篇;③高位運行期:從2007年至2014年又一個8年里,共發(fā)表論文332篇,年度發(fā)表量未曾低過35篇,而最高達51篇。可見圖書館特色館藏研究的發(fā)展亦即特色館藏越來越受重視的程度及趨勢。
從對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的檢索結(jié)果來看,特色館藏研究的發(fā)軔恰與國家開始提倡特色館藏同期,表明二者存在關聯(lián)性。研究論文的發(fā)表數(shù)量幾年就上一個臺階,且加速增量的趨勢顯而易見也表明相關條例所起的引導作用。同樣可以表明相關條例作用力存在的是特藏研究論文的低位徘徊:在1983至2005這23年中,發(fā)表論文共26篇,幾乎平均每年只有1篇。從2006開始,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雖然略有起色,但至2015年這10年中,每年平均發(fā)表僅10篇,與特色館藏論文比較,相差4倍不止,而且此數(shù)尚未剔除與特色館藏混為一談的論文。需要引起注意并解決的問題是:特藏論文十年來的增加趨勢,透露出人們對于特藏與特色館藏概念的混淆已經(jīng)發(fā)生;特藏在各圖書館處于自由生存與發(fā)展狀況。
“特藏”是某種藏品只要從其本身到來源有某種特殊性就可歸為特藏,而某種資源的特色常常不是藏品本身所固有及所能負荷的,而需要經(jīng)歷圖書館加以長期的、科學的、專業(yè)的建設這么一個過程。換句話說,“特色資源”要比“特藏”的容量大、要求高,更講求系統(tǒng)性、完整性,且又特別強調(diào)了圖書館的作用與主動性。從這一點來說,以“特色資源”替代“特藏”當然是有其合理性的。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二者的差異性與側(cè)重點的存在,與其由此替代彼,不如讓其共存,此其一;其二,“特藏”的出現(xiàn),有歷史的原因并且迄今已有較長的歷史,其消失于法規(guī)條文卻一直未從圖書館建設及工作實際隱身,這從一個角度說明它并不能被“特色館藏”完全替代,或者說,它仍有生命力,即仍有獨立存在的理由。同時,鑒于特藏的自由生存及與特色館藏概念混淆的現(xiàn)狀,應盡早從相關法規(guī)上結(jié)束忽略“特藏”的情形,而予以正名并納入規(guī)范,予以正確定位并明確其與特色館藏的關系。
[1]金陵大學圖書館善本及特藏之概況[J].中華圖書館協(xié)會會報,1931,6(4):20.
[2]科克倫著,衡譯.特藏之搜羅與管理[J].圖書館學季刊,1929,3(1/2):301.
[3]郭錫龍.圖書館暨有關書刊管理法規(guī)匯覽[Z].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
[4]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部編.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會議專刊[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30.
[5]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圖書館學會.館員必備:圖書館業(yè)務資料匯編[Z].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圖書館學會,1982:263.
[6]浙江省立圖書館概況[J].文物參考資料,1951(8):3-6.
[7]廣西省立桂林圖書館一九五〇年工作概況[J].文物參考資料,1951(12):35-36.
[8]廣東省人民圖書館一九五〇年工作概況[J].文物參考資料,1951(12):27.
[9]福建省立圖書館[J].文物參考資料,1950(10):36.
[10]蘭州大學圖書館概況[J].文物參考資料,1951(10):52.
[11]中山大學圖書館概況[J].文物參考資料,1951(12):53.
[12]全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秘書處編.全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會議文集[C].1981:4.
[13]全國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秘書處編.全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會議文集[C].大連:大連工學院出版社,1987:5.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 )[EB/OL].[2016-01-27].http://www.moe.gov.cn/ jyb_xxgk/gk_gbgg/moe_0/moe_8/moe_23/tnull_221.html.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EB/ OL].[2016-01-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編發(fā):王域鋮)
Textual Criticism from the Library Special Collec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 of Evolution
WANG Yi-xi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special collection"in our country from when and where,as well as the evolution from the"special collection"to the"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reflected in Chinese regulations. The"special collection"has disappeared in regulations but not died in the practical work of the library,thus with"special collection"in library research caused confusion.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from theory to actual as soon as possible.
special collection;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evolution;regulation
G258
G258
A
2095-5197(2016)03-0008-04
王一心(1960-),男,副研究館員,研究生,研究方向:圖書館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
20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