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姝 鞍山市婦兒醫(yī)院超聲科 (鞍山 114013)
?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乳腺實質性病灶中的血流信號及超聲特點
趙姝 鞍山市婦兒醫(yī)院超聲科 (鞍山 114013)
內(nèi)容提要: 目的:探索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乳腺實質性病灶中的血流信號及超聲特點。方法: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50例乳腺纖維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臨床檢查,分析患者的血流信號及超聲特點。結果:腫塊平均直徑為1.71cm±0.32cm,其中單發(fā)腫塊40例,多發(fā)腫塊1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確診者45例,診斷符合率為90.0%,5例患者誤診,典型性者38例,所占比率為76.0%,超聲特點為腫塊的形態(tài)以規(guī)則的圓形或者橢圓形為主,邊界清晰、光整,內(nèi)部回聲為低弱的均勻或者不均勻回聲,后方增強回聲。結論:典型性乳腺纖維瘤患者利用多普勒超聲診斷較容易,非典型性乳腺纖維瘤需結合患者的二維聲像圖進行診斷和分析以降低誤診率。
關 鍵 詞:彩色多普勒超聲 乳腺實質性病灶 血流信號 超聲特點
根據(jù)有關資料[1~2],乳腺纖維瘤的高發(fā)人群為青春期和哺乳期女性(年齡范圍18歲到30歲),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乳腺良性腫瘤,占據(jù)女性乳腺腫瘤總體的10%左右,雖然醫(yī)學研究表明該病的惡化率低,但是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及時診斷和治療,其惡化的危險性也不能忽視,本次研究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50例乳腺纖維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索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乳腺實質性病灶中的血流信號及超聲特點,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50例乳腺纖維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2.5±4.8)歲,年齡范圍為18歲到50歲之間,回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排除惡性腫瘤患者,所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3]
對所選50例乳腺纖維瘤患者均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采用IU22型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高頻超聲探頭,頻率為5.0MHz到12.0MHz,研究采用直接接觸法進行檢查,患者取平臥位,充分暴露乳房,抬高患者雙臀部,從患者乳腺結構邊緣開始,共行內(nèi)上下和外上下四個象限的橫切掃查、縱切掃查、斜切掃查、放射線連續(xù)掃查,掃查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腫塊,需要測量腫塊的直徑,并且觀察腫塊的邊界、包膜情況、回聲、形態(tài)、部位等,在此基礎上,通過探頭增加壓力觀察患者腫塊的變化情況,并且依據(jù)Adler半定量法評估血流豐富程度。
1.3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50例患者中典型圖像和非典型圖像所占的比率,對比分析這兩種圖像中患者的:①腫塊形態(tài);②血流豐富程度;③腫塊內(nèi)部回聲。
1.4 評定指標
依據(jù)二維和彩超結果將患者的聲像圖分為典型和非典型2類;②將患者腫塊的血流豐富程度依據(jù)Adler半定量法評分為0級到III級共四個等級,其中0級表示無血流;I級表示可見1處或2處點狀血流信號與少量血流;II級表示可見1條主要血管或者可見幾條小血管;III表示腫塊血流豐富,可見≥4條血管或者可見血管交織網(wǎng)。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匯總數(shù)據(jù)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腫塊診斷信息
50例患者的腫塊平均直徑為1.71cm±0.32cm(腫塊直徑范圍為0.7cm到4.3cm之間),其中單發(fā)腫塊40例,所占比率為80.0%,多發(fā)腫塊10例,所占比率為20.0%,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確診者45例,診斷符合率為90.0%,5例患者誤診,誤診率為10.0%,其中誤診為乳腺癌者2例,誤診為乳腺局限性增生者2例,未定型者1例。
2.2 腫塊血流信號及超聲特點
典型聲像圖者38例,所占比率為76.0%,患者的表現(xiàn)為腫塊的形態(tài)未交維規(guī)則的圓形或者橢圓形,邊界清晰、光整,內(nèi)部回聲為低弱的均勻或者不均勻回聲,后方增強回聲,非典型聲像圖者12例,所占比率為24.0%,腫塊呈分頁、角狀突起,形態(tài)不規(guī)則,薄膜和側方聲影不明顯。
乳房是女性的重要器官,對女性的生活、自信心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乳房類疾病尤其是腫瘤類疾病是危害女性健康的重要元兇之一。根據(jù)有關資料[4~6],近年來,我國的乳腺纖維瘤疾病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漸上升的趨勢,乳腺纖維瘤是最常見的乳腺良性腫瘤,多發(fā)于18歲到30歲的青春期和哺乳期女年輕性。大量臨床研究表明[7~8],大約有25%的女性患病初期無典型癥狀,乳腺纖維瘤的致病原因至今尚未被明確。
臨床認為乳腺纖維瘤的致病機理與患者的體內(nèi)雌性激素變化具有密切的關系,雖然有較多醫(yī)學研究表明乳腺纖維瘤的惡化幾率極低,但是仍然不能排除出現(xiàn)惡化的潛在威脅,因此,需要及時明確的診斷,從而為患者的進一步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根據(jù)有關資料[9~10],一般情況下,典型性乳腺纖維瘤以單發(fā)為主,腫塊形態(tài)多為圓形或者橢圓形的規(guī)則形態(tài),普遍具有較完整的包膜回聲和側方聲影,另外,無皮膚粘連現(xiàn)象且具有良好的活動度,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
此外,由于乳腺纖維瘤的病理改變具有多樣性,導致患者的聲像圖同樣呈現(xiàn)復雜多樣的變化,早期的病理改變會使得腫塊出現(xiàn)包膜不完整或者模糊、腫塊結節(jié)分葉,即非典型性的乳腺纖維瘤,根據(jù)本次研究,非典型性的乳腺纖維瘤聲像圖特征為包膜不明顯、無側方聲影、形態(tài)不規(guī)則,部分患者存在角狀突起,提示患者合并乳腺小葉增生癥狀或者存在囊性增生,在臨床診斷時需要將這一部分患者與實性腫塊進行鑒別診斷(乳腺增生無側方聲影、部位相對固定、內(nèi)部無血流信號、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與月經(jīng)周期相關的疼痛癥狀)。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發(fā)現(xiàn)點狀鈣化者5例,分析其原因,與患者年齡較大、腫塊存在時間較長,因此導致腫塊內(nèi)部纖維化、骨化,這時需要與乳腺癌進行鑒別診斷,乳腺癌的微鈣化以針尖樣、砂礫樣增強回聲為主、大部分患者無后方聲影。
綜上所述,典型性乳腺纖維瘤患者利用多普勒超聲診斷較容易,非典型性乳腺纖維瘤需結合患者的二維聲像圖進行診斷和分析以降低誤診率。
參考文獻
[1] 鄭小紅,易運蓮,羅麗芳,等.高頻超聲對乳腺癌與乳腺纖維腺瘤的鑒別診斷的價值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30(12):25-26.
[2] 侯飛.30例乳腺纖維腺瘤的彩超診斷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32(13):166-167.
[3] 徐玲,王殊.乳腺纖維腺瘤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乳腺病雜志,2014,8(2):11-14.
[4] 周萍,梁麗萍,劉文霞,等.高頻彩超乳腺疾病篩查4837例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15):2290-2291.
[5] 楊巍巍,袁長翮.50例乳腺纖維腺瘤的超聲診斷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1,32(5):659-660.
[6] 劉艷萍,謝瀟,張凌,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乳腺腫瘤[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0,7(1):15-18.
[7] 薛敏.二維超聲與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乳腺腫塊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17):88,92.
[8] 黃海,張一哲,李嵐.彩超對乳腺良惡性腫塊鑒別的聲像圖特征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35):69-71.
[9] 邢金芳,張惠萍.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乳腺腫塊的價值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8,15(2):257-258.
[10] 王志梅.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常見腫塊的鑒別診斷價值[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0,7(5):86-87.
文章編號:1006-6586(2016)01-0024-02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