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乾樂
同濟大學,上?!?00092
?
臨界期假說及其對我國英語教學低齡化現(xiàn)象的啟示
崔乾樂*
同濟大學,上海200092
臨界期假說是二語習得理論框架下的一個研究熱點,本文在回顧臨界期假說研究現(xiàn)狀的基礎上,分析探討了我國英語教育低齡化的現(xiàn)象。雖然兒童學習外語符合臨界期假說,但具體的年齡界定仍需進一步探討。所以英語教育不是越早越好。
臨界期假說;英語教育低齡化
隨著中國不斷的對外發(fā)展,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不難發(fā)現(xiàn),英語早教班及雙語幼兒園的普及程度已超出了我們的想象。這兩種教育機構針對的都是學齡前兒童,奉行的宗旨是英語學習應該越早開始越好。那么究竟外語學習是否真的越早越好?本文以臨界期假說為基礎,探討我國英語教育低齡化的現(xiàn)象。
(一)臨界期假說的起源
臨界期假說起源于生物學,指個體發(fā)展過程中對某類外部刺激最為敏感的一個時間段。Lenneberg將這段時期與大腦的“側化期”等同起來并提出了語言習得臨界期的概念。他把兒童語言的優(yōu)勢歸因于生理因素,認為語言是大腦的產(chǎn)物,必定受到生物機制的約束。所以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存在著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語言習得最為容易,超過這段時間,語言的習得能力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第二語言習得框架下的臨界期假說
最初,臨界期假說是針對第一語言習得提出的,并不是針對第二語言習得,但在第二語言習得領域引起極大的興趣。究竟二語習得是否存在臨界期,成為了語言學研究的核心問題。
信奉二語習得臨界期假說的人最喜歡的一個例子就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12歲才移民到美國的他,說英語一直帶著濃重的德語口音,而比他小兩歲的弟弟講起英語來卻不帶一點德語口音,這被稱為“基辛格效應”。
臨界期假說雖得到支持,但也遭到了時間界定方面的質疑。語言習得是個復雜的過程,而且語言有不同的組成部分,并且各部分的難易程度不同。但是這不排除習得語言組成部分的敏感期(如語音)有存在的可能性。
雖然反對臨界期假說的學者也大有人在,但是這些實證研究所采集的受試樣本均為二語學習的佼佼者,不具有普遍性,加上研究的語言現(xiàn)象只限于語言中的一個小樣本,缺乏代表性,不足以推翻臨界期假說。所以結論還是:學外語終究要年齡小一些好,時間界定的統(tǒng)一尚需繼續(xù)研究。
(一)我國英語教育低齡化現(xiàn)象
近年來,我國很多地區(qū)的外語教學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英語早教班和雙語幼兒園的火熱使得家長們紛紛聽從外語學習越早越好的片面宣傳。顯然,這一熱潮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臨界期假說的基礎之上的,而實際上,當前低齡外語教學的理論依據(jù)不足,教學實踐經(jīng)驗薄弱。幼師在整個教育系統(tǒng)中,學歷要求是最低的,就算聘請外教進行教學,但是受過培訓的外教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即使存在關鍵期,我們也不應該盲目夸大其作用。
(二)反對低齡化現(xiàn)象的理論依據(jù)
楊雄里院士曾經(jīng)指出:一般人的邏輯思維形成是通過母語學習,過早學習外語,極可能造成干擾,導致邏輯思維能力缺陷。在Piaget看來,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比較傾向于使用一種語言,如果此時學習另外一種語言,孩子們往往會混淆這兩種語言,無法正確表達思想,發(fā)生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這不僅會對兒童產(chǎn)生一定的挫敗感,還會對他們未來的學習產(chǎn)生不利影響,所以這個時期的兒童最好使用一種語言。
如上文所述,語言習得是個復雜的過程,年齡僅僅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即使將來,學者們對臨界期作出了具體的界定,還是要因人而異的看待,切不可一味追求越早越好。
(三)對低齡化英語教育的建議
語言學家Larsen和Long對外語學習起始年齡提出的看法是:“如果二語習得的最終目標是接近本族語水平,那么外語課程應改從小學開始。將大齡兒童和幼兒作對比研究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說明,最佳時間并非越早越好,而是九歲左右?!钡菍嵺`也表明,大多數(shù)兒童在剛剛接觸英語時,進步很快,但是進一步學習時,卻很難進一步提高,因為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認知能力有限。所以正規(guī)的二語教育應該從小學三年級左右開始。在這一年齡段,學生的母語已經(jīng)非常熟練,可以幫助二語的學習,而且認知和心理水平也能夠接受系統(tǒng)的語法學習了。
綜上所述,臨界期假說確實在二語習得中存在,但是無法界定出一個確定的年齡段。針對我國盛行的英語教育低齡化的浪潮,筆者認為家長不應該盲目跟風。而且市場上培訓機構的師資力量到底如何,也是另一個需要考察的方面。在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程,如果能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的對學生進行外語教學,就很有可能真正發(fā)揮臨界期假說的積極作用。
[1]王勃然.關鍵期假說及其對我國英語教學初始年齡的啟示[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356-361.
[2]辛柯,周淑莉.年齡因素對二語習得的影響:臨界期假說實證[J].外語教學,2006,04:80-82.
[3]楊連瑞.第二語言習得的臨界期及最佳年齡研究[J].外語學刊,2004,05:101-106+112.
[4]劉振前.第二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研究評述[J].當代語言學,2003,02:158-172+190.
[5]沈翠萍.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年齡因素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S1:199-201.
崔乾樂(1993-),女,江蘇泰州人,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15級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語音。
H319
A
1006-0049-(2016)15-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