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歡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3
?
從詞匯句法的使用分析《傲慢與偏見》中男主人公形象
董歡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西安710063
傲慢;偏見
小說是以鄉(xiāng)紳之女伊麗莎白班內(nèi)特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穿插講述了她的姐妹和朋友們的婚姻和生活故事。故事中女主人公因男主人公的傲慢態(tài)度對其產(chǎn)生偏見,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兩人化解矛盾,終成眷侶。
在該小說中,作者對人物之間的對話描寫得非常詳細和生動,這些對話不僅為小說本身增添了幾分幽默,在推進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方面效果顯著,在塑造人物性格特點方面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初春玲,2013:125)今天我們就從詞匯和句法方面入手,具體分析這些對話是如何體現(xiàn)人物性格及推進故事發(fā)展的。本文將選取小說中男主人公在不同階段不同情景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從詞法和句法的角度剖析男女主人的性格,當時的心情及其情感的變化。
首先是男主人公與女主人公的相遇,當時達西在舞會上旁觀,達西的朋友賓利邀請他一起跳舞時達西答道:
“I certainly shall not.You know how I detest it,unless I am particularly acquainted with my partner.At such an assembly as this,it would be insupportable.”
句中的“certainly”,“detest”,“particularly”,“such”,“insupportable”等詞的使用,讓我們可以從中看出,達西的語氣充滿了強烈的反感意味,措辭也非常生硬和不客氣。若改寫為:I shall not.You know how I don’t like it,unless I know my partner.It would be insupportable here.我們可以看出,第一句去掉certainly,一開始語氣上的氣勢就會弱下去,達西的氣場也蕩然無存,而第二句中帶有強烈反感的detest換成don’t like更會削弱達西的人物性格,他的傲慢自然無從體現(xiàn),particularly這種感情程度副詞的減少會減弱達西高高在上的氣場,而原文中的 “such…as…”直接換成“here”替代,那么達西對“像這樣的”鄉(xiāng)村舞會和鄉(xiāng)下人的不屑一顧的傲氣也就無從體現(xiàn)。
通過這些詞的疊加,達西那自傲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也是這些不謙遜的用詞讓伊麗莎白對達西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偏見也由此開始。
然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達西發(fā)現(xiàn)伊麗莎白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女性,也是這一點他被伊麗莎白深深吸引,但是他仍因為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居高自傲,即使是第一次對伊麗莎白求婚也表現(xiàn)的自以為是,并沒有拿出十分的誠意:
“In vain have I struggled.It will not do! My feelings will not be repressed.You must allow me to tell you how ardently I admire and I love you.In declaring myself thus I'm aware that I will be going expressly against the wishes of my family,my friends,and,I hardly need add,my own better judgment.The relative situation of our families makes any alliance between us a reprehensible connection.As a rational man I cannot but regard it as much myself,but it cannot be helped.”
與第一次相遇相比,達西的銳氣已經(jīng)收斂了很多,并且他對伊麗莎白的愛慕之情也明朗可見。比如原文中用到了“ardently”,“I admire and I love you”這樣溫和誠懇的詞匯和語句,但因為自己固有的上層社會的地位,仍可以從中看出達西的自以為是(孫純偉,2013:14)。這一句部分倒裝的“in vain”放在句首表示強調(diào),結合后文內(nèi)容不難看出,其潛在意思是“我”喜歡你,但是因為“我”的家庭和社會地位不容許“我”這么做,所以“我”掙扎痛苦,最后無果,因此不得已“我”才向你求婚。如果將原文的句子改寫成“I have struggled,but it was in vain”其語氣就平緩和謙遜很多,同時表達的感情從擔心自尊受損的糾結變成了害怕心意不被對方接受和理解的糾結,因此,“in vain”放在句首非常巧妙的將達西理智上對這份感情的不情愿與掙扎表現(xiàn)出來,從側面說明達西的內(nèi)心還是非常自傲的,他覺得自己是名流,對伊麗莎白表白完全不是理智的選擇。即使是面對自己喜歡的人也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子,殊不知,愛是平等的,如此的求婚態(tài)度自然會讓伊麗莎白這樣有獨立思想的女性感到羞辱而拒絕其求婚。
本文從《傲慢與偏見》節(jié)選了一些代表性的片段,主要就男主人公的人物特點和感情變化,從詞匯和語法的角度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男主人公從一開始目中無人到為愛改變,小說的主旨也逐漸明晰,只要我們拋開傲慢和偏見,就能收獲不一樣的風景,因此,就經(jīng)典片段逐詞逐句分析小說所蘊含的的感情和目的,這對進一步把握小說的風格和整體的研究都有建設性意義。
[1]Jane Austen.Pride and Prejudice[M].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of World Literatur.(文中英文原文均引自該版本).
[2]孫純偉.《傲慢與偏見》中達西人物性格特點[J].青春歲月,2013(21):14-16.
[3]初春玲.《傲慢與偏見》中的語言風格探討[J].山花,2013(24):125-126.
H315
A
1006-0049-(2016)20-02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