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璐
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300270
?
《百喻經(jīng)》中的“是”字用法分析
張金璐
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300270
摘要:“是”在漢語語法分析中歷來是一個較難處理的字。它的使用頻率很高,也很復(fù)雜,因而對它的詞性分析不盡一致。“是”是古漢語中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一個文言詞語,一般可以用作代詞、助詞、形容詞、動詞等。而在《百喻經(jīng)》中“是”字用法也比較復(fù)雜,大致可以分為六大種,其中以用作定語和謂語的情況居多。
關(guān)鍵詞:《百喻經(jīng)》;“是”;詞性;用法
《百喻經(jīng)》又名《佛說百喻經(jīng)》、《百句譬喻經(jīng)》等,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部重要的漢譯佛經(jīng),朱慶之先生曾說“不研究漢文佛典就無法寫出真正的中古漢語史;”②我們都知道。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社會劇烈變動、語言面貌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是漢語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從漢語發(fā)展史上看,它上承上古漢語,下啟近代漢語。而且這一時期漢譯佛經(jīng)大量問世,他們采用當時的口語詞匯和句式,與當時的其他中土文獻的語言有較大的差別。對他們進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當時漢語語音、詞匯、語法結(jié)構(gòu)。③由此不難看出,《百喻經(jīng)》作為一本經(jīng)典的漢譯佛經(jīng)的重要性。
“是”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直也,從日正?!边@是一個很常見的字,但是我們對它真的了解嗎?“是”在漢語語法分析中歷來是一個較難處理的字。它的使用頻率很高,也很復(fù)雜,對它的詞性分析也不盡一致。文章以《百喻經(jīng)》為根本,對“是”的用法和詞性做一個歸類描述。
“是”用作指示代詞時,與“此”同義,理解為“這、這樣、如此”之意,可以用來充當主語、定語、賓語、謂語等。這是文言詞語“是”在古代書面語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用法,一直到現(xiàn)在我們也在使用。
(一)作主語
(1)死者必有生,是應(yīng)分別答。(《二子分財喻》) ; (2)愛盡者無生,有愛必有生,是名“分別答論門?!?《二子分財喻》) ; (3)如是去來,是為愚惑。(《野干為折樹枝所打喻》)
前兩個例子中“是”都可以翻譯為“這”的意思,第三個例子中的第二個“是”也是同樣的情況,很顯然,在句子中都是充當著主語的角色。
(二)作定語
(1)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shè),而作是念(言)……(《愚人集牛乳喻》) ; (2) (今)此比丘者亦復(fù)如是。(《以梨打破頭喻》) ; (3)爾時此人過在門外,聞作是語,……(《說人喜嗔喻》)
需要說明一點,幾乎在《百喻經(jīng)》所有故事中都存在“如是”、“是語”、“是念”這樣“是”作定語的語例,因此在摘取例子時沒有全部列舉出來。在《百喻經(jīng)》中超過100條包含“是”的語例當中,用作定語的情況占了60﹪還要多,雖然在這些語例中,“是”字仍可以翻譯為“這”、“這樣”,但是很明顯與上面作主語的情況不同。由此觀之,在《百喻經(jīng)》中“是”大多都是充當著定語的角色。
(三)作賓語
1.作動詞的賓語
(1)夫即往視,信是己婦。(《婦詐稱死喻》) ; (2)如彼外道,聞他邪說,心生惑著,謂是真實,永不可改。(《婦詐稱死喻》) ; (3)見其長大,謂是藥力。(《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4)我快得是治瘡方法。(《治鞭瘡喻》)
在這幾例中,“是”都在動詞之后作動詞的賓語,在《百喻經(jīng)》中沒有發(fā)現(xiàn)“是”作賓語時前置的例子。
2.作介詞的賓語
于是便更殺其一子而擔負之,遠葬林野。(《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四)作指示代詞
“是”作指示代詞常與其他詞語合用,構(gòu)成固定的習慣用語,如“是以”、“是故”、“如是”、“于是”等。例:
(1)婆羅門言:“今此小兒一七日當死憋②其夭瘍,是以哭耳?!?《婆羅門殺子喻》) ; (2)是故打之。(《說人喜嗔喻》) ; (3)于是便更殺其一子而擔負之,遠葬林野。(《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4)如是去來,是為愚惑。(《野干為折樹枝所打喻》)
在這里,“是以”、“是故”都是“因此”、“所以”之意,“如是”則可以理解為“像這樣”,在第五例中的“于是”則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于是”之意,表示承接。
(五)作謂語
(1)夫答之言:“我婦已死,汝是阿誰?”(《婦詐稱死喻》) ; (2)過去有人,癡無智慧,極渴須水,見熱時敲,謂為是水,即便逐去,至新頭河……(《渴見水喻》) ; (3)旁人語言:“汝是愚人,云何須財名他為兄……”(《認人為兄喻》) ; (4)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山羌偷官庫衣喻》) ; (5)木匠答言“是我所作?!?《三重樓喻》) ; (6)咸皆嘆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錯!”(《婆羅門殺子喻》) ; (7)實是良醫(yī),與我女藥,能令卒長。(《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8)非是佛法。(《估客偷金喻》)
在《百喻經(jīng)》中,“是”用作謂語的例子也不少出現(xiàn),是僅次于作定語的例子的第二大用法。
(六)作形容詞
(1)而望清涼寂靜之道,終無是處。(《煮黑石蜜漿喻》) ; (2)無有是處。(《人說王縱暴喻》) ; (3)喻于名聞,互相是非。(《磨大石喻》)
“是”用作形容詞時,與“非”相對,表示“正確、對”之意,;有時活用為動詞,作意動用法,即“以……為是”,表示“認為……對,正確”之意。在《百喻經(jīng)》中,作形容詞的“是”就屬于前面的情況,與“非”相對。
“是”是古漢語中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一個文言詞語,一般可以用作代詞、助詞、形容詞、動詞等。而在《百喻經(jīng)》這一部流傳在世的經(jīng)典之作中,通過上面對其“是”字用法以及詞性的判斷描述,了解到了在《百喻經(jīng)》中“是”字用法也比較復(fù)雜,大致可以分為六大種,其中以用作定語和謂語的情況居多。通過這些分析描寫,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是”字的用法以及對經(jīng)典理解。
[注釋]
①郭瑞平.百喻經(jīng)虛詞研究.安徽大學,2013.4.
②郭瑞平.百喻經(jīng)虛詞研究.安徽大學,2013.4.
③劉亞.百喻經(jīng)動詞研究.西南交通大學,2009.4.
④崔屹.試談“是”的古今用法及詞性演交.咸陽師專學報,1994.
[參考文獻]
[1]安宗林.古漢語中“是”字的用法.閱讀與寫作.
[2]曹培荃.談“是”的古今用法的演變.佳木斯學院學報,1987.
[3]陳瑞婷.析文言詞“是”的用法.牡丹江大學學報,2012.1.
[4]崔屹.試談“是”的古今用法及詞性演交.咸陽師專學報,1994.
[5]郭瑞平.百喻經(jīng)虛詞研究.安徽大學,2013.4.
[6]劉亞.百喻經(jīng)動詞研究.西南交通大學,2009.4.
[7]楊啟南.論“是”的用法.蘭州大學,2012.5.
中圖分類號:H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4-01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