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潔文哲
(1.石家莊市第三中學石家莊市旅游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21;2.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
淺析音樂教育中審美教學的開展
田潔1文哲2
(1.石家莊市第三中學石家莊市旅游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21;2.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摘 要:音樂是由抽象的音符構成的用以表達情感、抒發(fā)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在學校的音樂教育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還能夠影響學生的心靈和品質,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一定提升作用。隨著音樂教育的深入發(fā)展,學校音樂審美教學也逐漸引起教育界的重視。本文從音樂教育中審美教學的重要性出發(fā),闡述了音樂審美教學過程中的三個重要階段,以期為音樂審美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一些針對性見解。
關鍵詞:學校;音樂;教育;審美;教學
現(xiàn)今,在學校的音樂教育中,審美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審美能力是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基礎和必備條件,如果沒有審美能力,學生不僅無法理解音樂的情感和內涵,無法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想象,也無法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美感,無法從中獲得提升自身素質的能力。因此,學生只有具備音樂審美能力,才能更好地感悟音樂的魅力,體會音樂的美感,從中得到啟發(fā)提高自身修養(yǎng)。事實上,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學是一個由淺及深、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就如同一粒種子,先在濕潤的泥土中發(fā)芽,隨后在溫潤的春雨中慢慢抽枝成長,最后在溫暖的陽光下開花、結果??偟膩碚f,學校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所以,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應該從引導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入手。首先,教師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親近的人,也是學生最信任的人,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保持溫和優(yōu)雅的姿態(tài),與學生交流時要親切真誠,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教學環(huán)境的和諧愉悅,才能夠對音樂學習產(chǎn)生興趣,積極主動的進行音樂探索。其次,成功的教學就如同一場精彩的音樂表演,不僅充滿新意,還引人入勝,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尤其是對于音樂審美這樣的教學內容,不僅要采用各種手段引導學生的關注力,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開拓思維,為音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見在人的內心,對美好的事物都有不自覺的向往和關注。所以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可以經(jīng)常播放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受到音樂藝術的熏陶,在不知不覺中被音樂影響。在音樂中感知愉快、輕松、美好,為進一步的音樂審美教學奠定基礎。
如同植物的成長一樣,音樂審美教學也有一個最為重要的階段,就是審美感知和審美探索的階段。植物在從小芽成長為小苗的過程中,汲取養(yǎng)分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到其健康程度,進而影響它的花朵和果實的質量。而音樂審美教學的審美感知和審美探索,則是學生在獲取音樂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去體會、探索其中蘊藏的審美內涵。如果音樂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掌握基礎不夠扎實,將直接影響學生音樂審美的能力,影響學生以后的音樂發(fā)展之路。音樂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學習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很多學生因此很容易對音樂失去興趣,甚至產(chǎn)生反感;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能夠學習下去,但是在日復一日的單調練習中,記憶產(chǎn)生厭倦、麻木心理,只能被動地跟隨教師的步伐進行學習,無法獲得屬于自己的學習體會。這樣情形下的學生,又怎能提升音樂審美呢?
基于此,在學校音樂教學中,首先應提升音樂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教學的趣味性,可以借助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寓教于樂,使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例如,可以借助多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型教學設施,在課堂增加教學互動、經(jīng)常組織音樂沙龍、音樂表演活動等,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音樂教學的教學效果。其次,在教學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音樂理論和專業(yè)技能中審美的探索,不僅有助于學生基本功的奠定,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也有較好效果。例如,針對性的演唱練習可以引導學生感受不同口型、發(fā)音表達出來的不同的情感特征,使學生選擇最適合的演唱方法,從而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悟與演唱實踐結合起來,使學生對音樂審美獲得更深層的認識和體會。
音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音符按照不同形式組合起來,能產(chǎn)生風格迥異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有的音樂作品曲調悠揚委婉、如泣如訴,有的音樂作品曲調高昂、充滿激情,顯然,不同的音樂作品具有不同的意境和美感。音樂審美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去感受美、分辨美,還要使學生能夠創(chuàng)造美。學生具有專業(yè)音樂知識基礎,并具備一定的音樂感知和理解能力后,音樂審美教學將進入更高的教學階段,即創(chuàng)造性審美教學階段。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繼續(xù)開拓學生的審美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感知,還要加強對學生想象力、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訓練。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在音樂審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引導”作用,而不是將自己對音樂審美的理解強加到學生身上,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感知什么是美,怎樣去表現(xiàn)美,完全、徹底地表達出“自我”對美的理解。這才是審美教學的最高境界。
綜上所述,在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具有舉足輕重的基礎性作用,是音樂教育不可缺少的關鍵組成部分。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審美教育的過程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萌芽階段、成長階段和創(chuàng)造階段。在不同的階段,應有針對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循序漸進地完成音樂審美教學,提高音樂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廖家驊.音樂審美教育[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2] 伍雍誼.學校音樂教育的核心——評廖家驊的《音樂審美教育》[J].音樂研究,1994,03.
[3] 葉波.當代音樂審美教育的思考[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