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娟
(云南省文山州富寧縣洞波中學,云南 富寧 663404)
?
音樂教育與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劉樹娟
(云南省文山州富寧縣洞波中學,云南 富寧 663404)
摘 要:音樂以其豐富多樣的藝術表現力、感染力充分地滿足廣大未成年學生生機盎然、活潑好動的天性。音樂教育在提供娛樂功能的同時也有著潛移默化地育人功能,經學生的在思想意識、個性特征及精神氣質和生活方式都會在長期音樂熏陶中發(fā)生良性的變化,進而會形成一種具有牢固穩(wěn)定性的心理定勢,使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學校音樂教育必然是現代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關鍵詞:素質教育;音樂教育;藝術感染力;審美;情感
音樂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發(fā)揮著獨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禮記·樂記》云:“樂也者,圣人之所樂也,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它通過音樂所固有的藝術美感,潛移默化地把與人的好惡、欲望相關的情感取向導向合乎社會禮儀的方向,以達到不同于政治倫理教化的善民心、移風俗的目的。中國傳統“禮樂”并稱為“禮樂文化”的“禮”是人類行為外在的、社會化行為規(guī)范,而“樂”則是人類心靈情感的內在和諧與快樂。從我們的先輩開始,我們都意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音樂教育發(fā)展至今,它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幾點: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它在美學方面有其獨特的體現,學生學習音樂能從中領悟音樂美的內涵,從而潛移默化地對學生審美認知能力和審美感受力的提升都有促進。比如,當我們聽到有“歌壇常青樹”之稱的費玉清唱《一剪梅》時,我們就能想象到那漫天飛雪之中無懼霜雪、傲立枝頭的梅花在雪花中綻放的情景,哪怕我們是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也能夠感受到那種寒風吹、雪花飄的寒意與此處傲立雪中的寒梅蘊含的風骨寓意。
音樂教學如果只是教學生唱歌、識譜、樂理基礎,是遠遠不夠的,教給學生怎樣欣賞歌曲,怎樣理解歌曲意境,聽到歌曲能隨之展開想象而進入歌曲情景更為重要。當我們聽到刀郎唱歌的時候,隨著他那蒼涼的歌聲,會使我們恍惚置身于無邊的荒漠或的遼闊的草原。歌曲的意境把人帶入與歌唱者感同身受的情感體驗當中,從而在歌唱的意境與旋律的流動中感受美、享受美。
現在應試教育之下的學生,課程較多而作業(yè)繁重,每一天都是在老師和家長的各種“諄諄教誨”之中度過。每根神經都繃得緊緊的,一味實施疲勞戰(zhàn)術,身心得不到放松,緊張的情緒得不到緩和,想玩的玩不了而該學的也就會學不好,往往事倍功半。所以,上音樂課唱一下、吼兩嗓,就會變得精神煥發(fā),朝氣蓬勃,更有了精神,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繃緊的神經得到舒緩。學生有了精神,有了活力,辦起事來就會更有勁頭、有效益,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樂教育活動中的音樂欣賞或者歌唱、合唱、等等的時候,學生的相關注意、記憶、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動會產生相應的波動、變化,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等等相關智力因素都充分地活躍起來,使其獲得思維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在器樂演奏活動中,需要眼、腦、手、耳的分工與合作,從而就鍛煉了學生各方面的協調能力,同時也鍛煉學生在忙亂中沉著、穩(wěn)健的個性,極大地開發(fā)他們的智力,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這也就是說,音樂教育不僅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還可以在調節(jié)學生身心健康的同時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情感性、形象性、愉悅性是音樂的三大基本特性。音樂主要是在旋律的行進、和聲的運行和音樂結構中給人們感知美,讓人得到美的享受。我們不論是欣賞歌曲還是欣賞樂曲,都是帶著情感去品味的,如在聽到一首憂傷的歌曲的時候就會聯想到歌曲的意境,體會到音樂里的憂傷,理解作者用意,感悟音樂創(chuàng)作的真諦,使自己的情感體驗與樂曲(歌曲)作者的初衷靠近,從而更好地把握音樂內涵,使自己的情感世界得到升華。
塑造音樂形象是音樂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音樂不可缺少的特性。“音樂形象”一詞聽起來感到似乎很空洞,然而所有歌曲都是跟形象有關的。如歌唱祖國的歌曲,一般都把祖國形容、塑造得偉大、遼闊、強大等等,如歌唱母親的歌曲,母親的形象都總是溫柔、慈祥、可敬等等。理解音樂形象是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學生在理解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對某一特定音樂形象產生愛或恨的情感,如我們聽到《媽媽的吻》時,會對媽媽這一形象產生敬愛,當我們聽到歌劇《白毛女》時,我們會對楊白勞和喜兒的角色形象產生同情,而對黃世仁這一角色形象產生憎恨。
愉悅性是音樂的又一特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許多高興的事,或是煩惱的事,不論是高興或是煩惱,很多人都會選擇聽聽音樂。高興的時候聽一點節(jié)奏舒緩的樂曲,可以讓情緒平靜下來,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而煩惱的時候聽聽節(jié)奏稍微歡快一些、情緒熱烈一點的樂曲,讓我們的心情從煩惱中擺脫出來,使心情變得放松一些、愉快一些,從而逐漸淡忘煩惱,走出煩惱的境地??傊?,聽音樂的目的是讓好心情繼續(xù)好下去,讓壞心情變得好起來,就沒有一個正常人要把好心情用聽音樂的方式變壞,或者說用聽音樂把壞心情變得更壞。
引導學生把握音樂特性,讓學生學會去欣賞、感知、體驗、創(chuàng)造和享受音樂的美,用音樂來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yǎng)學生健康優(yōu)雅的審美情趣,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對學生的成長有其重要的作用。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以鮮明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起到很大作用。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學唱一些革命歌曲,會讓學生在回味過去中理解我們的歷史,知道今天來之不易,從而產生愛國之情,同時也會對那些革命先烈產生崇敬之情,不知不覺中滲透了德育、愛國主義的教育。
總之,音樂是快樂者的伴侶,是苦悶者的朋友,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閑暇時聽一曲好的樂曲會讓人的精神得到放松,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那美妙的歌聲中,使心情變得平靜、舒坦,從而忘掉心中的煩惱、憂愁,使心靈得到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