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基于這一理念,教師必須要走到學生當中,了解他們的真實認知狀況,知識經驗,思維狀態(tài),在充分了解、理性分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有效的,受到學生喜歡的。教師要想準確地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光憑經驗是不夠的,還需要在教學前對學生進行前測。
一、了解前測,內化于心
前測是指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上課前的一段時間內,通過不同的調查方式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預備和相關方法的預先測試,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活動,并提出相應的課堂教學策略。開展課堂前測,能夠很好地了解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和已有經驗,了解學生的思維共性和認知差異。
1.前測是教學設計的學情基礎
對于教師設計的探究過程,如果學生不需要探究就明白了,那這種設計就是無效的;如果教師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難度很大,學生不能回答不能操作,新舊知識之間沒有建立聯系,那么這個設計也是失敗的。那么怎樣的教學設計才是有效的呢?第一,它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第二,它必須重視新舊知識的過渡。要做到這兩點,必須做好前測。
2.前測為教學行為提供數據支持
感性讓數學課堂更具人性化、更精彩生動,理性讓數學課堂多了一些數學化。在追求數學生活化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數學本身的東西,應讓課堂多一些理性,讓我們的教學行為更有效、更科學化。而前測就是讓數學課堂科學化的第一步。我們在設計教案時,總是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認識不到位。而做了前測,那分析統(tǒng)計所得的數據,就是我們科學合理設計教學的正確依據,它能讓我們的教學行為更有效。
二、設計前測,外化于行
為了在教學中做到心中有學生,教學設計有依據,需要我們走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認知情況,思維狀態(tài),以細致詳實的前測來加強教學活動設計的實效性。設計有效的課堂前測,能夠很好地了解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和已有經驗,這樣才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讓學生開展適合自己的學習。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教學前測,通過前測去了解學生對已有的知識掌握得怎樣?有哪些生活經驗?這些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學生學習新知哪些影響?
1.預習分析法
教師安排預習內容,設計預習作業(yè)。教師通過分析預習作業(yè),了解學生對新知自學的情況:哪些問題自己能解決,有哪些問題似懂未懂的,還有哪些根本不能解決的問題。從而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如教學五年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五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對長方形和正方形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掌握了他們的基本特征,并且具備了一定的概括推理能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由平面計算擴展到立體計算的開始,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學生們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之前已經知道了些什么?他們學習的起點在哪里?學生學習這部分的難點到底是什么?學生的空間思維怎么樣?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之前,筆者對學生進行了前測。
2.個別談話法
這個方法主要用于后繼教材的教學,問題從舊知和新舊的連接點處設計,通過教師與各個類型、各個層次的學生代表的談話了解他們新知生長點的掌握情況,確定怎樣引導學生遷移或類推,從而選擇最為有效的教學方式。
如教學四年級“三角形的內角和”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過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學好它有助于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系,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基礎知識,會用工具量角、畫角,具備了探索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與基礎技能。我在課前了解到,已經有不少學生知道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既然不少學生都知道了這個結論,那是不是不用教學了呢?答案顯然不是的。教師還要通過個別談話法,了解哪些層次的學生知道了這個結論?如何知道的,怎么證明?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情,預設教學過程,教師通過與學生個別談話進行教學前測。
教學前測如下:
教師在班級里選擇了6名學生,好、中、差各三名,進行訪談。
問題1:關于三角形你了解哪些知識?
問題2:你還能清楚地記得三角形分類嗎?
問題3:關于三角形內角和你了解什么?
問題4:知道三角形內角和的由來嗎?你獲得三角形內角和知識的途徑是什么?
問題5: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哪些三角形?你遇到過哪些生活中需要解決的關于三角形的實際問題?
問題1和問題2的設計目的是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的了解,這是學生學習三角形內角和的基礎。問題3和問題4是三角形的內角和,屬于新知的內容,借助它們可以發(fā)現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的認識,是否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怎么知道的,還有是否知道怎樣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通過前測發(fā)現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問題5是嘗試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發(fā)現生活中的問題,了解在學生眼中,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明白學生發(fā)現問題能力的現狀。
課堂前測可以幫助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盡可能充分地做好課堂預設,為處理生成性問題做好準備。如果教師能有針對性地對照前測思考自己的教學活動,依據前測進行教學預設,就會提高教學預設的實效性,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