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熊
?
略述《周易》“中”的含義
□鄭熊
對儒家經典《周易》的研究,目前存在多種方式,其中就有從具體概念入手來研究?,F有從概念入手來研究《周易》的成果,主要涉及到“誠信”、“象”、“天地”、“周”、“小”等,對《周易》“中”概念的研究則不多見。此外,儒學在發(fā)展過程中,形而上學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從具體概念含義的演變來考察儒學形而上學化趨勢,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希望通過對《周易》“中”含義的解讀,來顯現儒學發(fā)展的形而上學化。
《周易》包含《易經》和《易傳》兩部分,兩部分都涉及到對“中”的討論,兩書中出現的“中”字共計155次,除了有兩處“中”與“行”連成“中行”表示人名外,其他的“中”都有實際的含義。從《易經》和《易傳》對“中”含義的界定來看,存在著一個逐漸發(fā)展的過程。
《易經》對“中”含義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從時間、空間上看,“中”指中間?!爸小本褪菑臅r間上來說的,首先指事情進行到中間、中途。《訟》卦的卦辭有“有孚窒惕,中吉,終兇”,“中”與“終”相對應。對于這句話的解釋有多種,高亨在《周易大傳今注》中說:“筮遇此卦,戰(zhàn)爭中有所俘虜,但須恐懼警惕,其過程是中段吉,終段兇”(《周易大傳今注》,齊魯書社,1998年版,第87頁)?!稄汀坟载侈o有“六四,中行獨復”,“中行”指“中途”,“中行獨復”意味著與他人同行,而行至中途,自己一人獨返?!爸小边€指“日中”,即正午?!敦S》卦的卦辭為:“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迸e行享祭,君王應該親自到祭祀處,有危難事也不要打擾,享祭的時間最好在正午。《豐》卦的爻辭也多次談及“日中”,如“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fā)若,吉”;“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沫,折其右肱,無咎”;“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爸小睆目臻g上說,指在……中間?!锻汀坟载侈o有:“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這是說君子逐鹿而沒有虞官的幫助,鹿跑入林中,則求之不如舍之,如果仍要去求之,亦很難得到?!稁煛坟载侈o也有:“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身在軍旅之中就吉利,也沒有災害,且受到君王多次獎賞并委以重任。
其次,“中”作為動詞,有“射中”的意思,這實際上是由名詞“中心”轉化過來的?!吨墟凇返呢赞o為:“中孚豚魚,吉?!薄爸小?,射中也。孚,借為浮,漂浮在水面。“中浮豚魚”,射中漂浮在水面上的豚魚。
再次,《易經》對“中”的界定,還體現在把“中”與人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中”作為形容詞“正”的意思?!秹坟载侈o有:“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边@里讀莧為寬,讀陸為睦。寬睦謂對人寬大和睦。夬夬,決決也,謂行事非常果斷。中,正也。行,行為。中行,中正的行為。以上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對人寬大和睦,堅決果斷,此乃是中正的行為,所以沒有錯誤。
《易傳》繼承了《易經》“中”的含義,同時又把“中”形而上學化。《易傳》對中的界定主要表現為:首先,在繼承“中”作為時間、空間的“中間”含義上,又與人聯(lián)系起來,“中”指人自身、人的內心。就繼承來說,《易傳》把“中”看成空間上的“中間”,有“地中有山”(《謙·象》)、“澤中有雷”(《隨·象》)、“雷在地中”(《復·象》)、“天在山中”(《大畜·象》)、“明入地中”(《明夷·彖》)、“地中生木”(《升·象》)、“澤中有火”(《革·象》)、“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系辭下》)等?!暗刂杏猩健保@是從《謙》的卦象來看的?!吨t》的外卦為坤,內卦為艮,坤為地,艮為山,地卑而山高,地中有山而內高而外卑。這就與才高之人不會自我吹噓,功高之人不會狂妄自大一樣,體現出謙卑的態(tài)度?!兑讉鳌窂臅r間上來討論“中”,也有表現。《系辭下》有:“《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說卦》有“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薄爸泄拧?、“中男”、“中女”的“中”,就是從時間上來界定的。就《易傳》對時間、空間“中”的發(fā)展來說,則是與人聯(lián)系起來,且從人自身到人內心。《需·象》有:“‘需于沙’,衍在中也。”衍,過也。中,內也,指人自身?!把茉谥小?,指過失在人自身。全句話就是說其地不可停駐而停駐,可離去而不離去,過失在其人之自身也。《坤·象》有“‘黃裳元吉’,文在中也”,《坤·文言》有“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fā)于事業(yè),美之至也”?!爸小本褪侵竷刃?,“文在中”、“美在其中”就是說美德在人內心?!吨墟凇は蟆穭t直接把“中”與“心”聯(lián)系起來使用,“‘其子和之’,中心愿也”。鶴子之應和老鶴,出于中心自愿。
其次,《易傳》延續(xù)了《易經》“中,正也”的觀點?!睹伞ゅ琛酚校骸啊珊唷院嘈?,時中也?!薄短は蟆酚校骸啊造碓幸孕性敢??!薄吨t·象》有:“‘鳴謙貞吉’,中心得也。”這幾處的“中”都是“正”的意思?!皶r中”指得其時又得其正也,“中以行愿”指得其正且出于人所愿,“中心得”即心得中正。
再次,《易傳》在以上二者的基礎上,把“中”的含義引申為“正中之德”以及“中正之道”?!爸小庇煽臻g上的中間,引申為人的內心,同時“中”又有“正”的含義,“正”在人內心的體現就是人有中正之德?!兑讉鳌穼χ姓碌年U述比較多,同時還與爻位聯(lián)系起來?!犊病ゅ琛酚校骸熬S心亨,乃以剛中也?!薄皠傊小敝竸偨 ⒄兄?。全句話是說心亨美者是因為人有剛健、正中之德。人之所以有剛健、正中之德,是因為《坎》的九二為陽爻,為剛,居下卦之中位,九五亦為陽爻,為剛,居上卦之中位,所以為“剛中”。《蹇·象》有:“‘大蹇朋來’,以中節(jié)也?!比擞写箅U難,有朋友來助,這是因為其有正中(高尚)的節(jié)操?!跺俊は蟆愤@種解釋,乃是以九五之爻位為據,九五居上卦之中位,象人守中正之節(jié)操。
人有正中之德,體現出來就是正中之道以及中正之行。對于中正之行,《易經》已有闡述,《易傳》對此沒有過多的闡述,其主要集中在正中之道上,正中之道也是易道的體現之一。把“中”解釋為正中之道,這在《易傳》中是非常典型的。《乾·文言》有:“龍德而正中者也。”這是把“在田”之龍比喻為有才德而行正中之道的大人。這種解釋同時還是與爻位聯(lián)系起來的,具體來說是以九二爻象爻位為依據的,九二為陽爻,居下卦之中位,象大人行正中之道?!兑讉鳌愤€把“中”與“庸”聯(lián)系起來用,從而來凸顯“正中之道”?!肚の难浴氛f“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庸,平常。具有正中之道的大人平常所言必講信用,平常的行為也是謹慎的,他防止邪惡而內心保持真誠,他有功于人、有惠于民而從不自我夸耀,其道德廣大而能感化人心?!肚の难浴愤€說:“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二為陽爻、為剛,九三又為陽爻、為剛,是為“重剛”。九三不居上下卦之中位,是為“不中”,乃象人不得行正中之道。具體來說,九三上不在天位,下不在地位,乃在人位,乃象人上不在朝,下不在野,而在小官之位,君子做小官,不得行正中之道,但乾乾然而奮勉,因其時而警惕,雖處危境,亦不會犯錯。
總之,《周易》對“中”的界定,從《易經》到《易傳》存在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由《易經》所討論的方位、時間上的“中”以及“射中”、“正”發(fā)展為《易傳》的人自身、人內心乃至正中之德以及正中之道,這是一個逐漸抽象的形而上學化過程。這個過程,體現出先秦儒學由對事物本身的探討發(fā)展成對事物蘊含之道的探討,是儒學不斷深化的表現。此外,“中”成為人自身的正中之德以及正中之道,必然會影響到人的行為活動,使人追求和平,這與“愛好和平”的中華民族精神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也體現出先秦儒家與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構建有著密切的關系。
(本文為陜西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專項基金項目“先秦儒家形而上學研究”成果,12JK0182)
(作者: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教師,郵編71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