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中職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評價改革出發(fā),介紹了評價改革的背景,實踐操作,效果和反思,希望評價改革能給學生的成長帶來正能量。
【關鍵詞】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評價改革;實踐;反思
一、《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評價改革的背景
(一)精品課程建設的需要
2010年,在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開展中等職業(yè)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的通知(滬教委職〔2010〕7號)的精神指導下,筆者所在學校申報了上海市《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精品課,并于2011年2月獲得市教委立項。在四年多的市級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在教學模式和評價改革上花了大量精力。該課程于2015年通過市級精品課程公示,建設成功。本課程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致力于“活動體驗式教學法”的實踐,把教學的落腳點放在對學生自信心的建立以及有效的行動引導上。伴隨著教學法的改革必然要有相應的評價改革,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因此筆者和團隊在評價改革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創(chuàng)新。
(二)評價改革的迫切性——走出學生評價的消極循環(huán)圈
目前多數(shù)中職學生存在學業(yè)不良和厭學、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問題,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的評價如果依然采用純知識性評價,給予學生否定性評價,受到傷害的被評價者就會采取不合作態(tài)度,回避或抗拒,甚至以無所謂的態(tài)度來消極對抗,教師無力,學生無奈,最終陷入一個評價的消極循環(huán)圈。如何走出學生評價的消極循環(huán)圈,讓學生進入到評價的積極循環(huán)圈,讓學生找回自信并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動,這是筆者和團隊一致努力的目標。經過四年多的實踐探索,我們從評價理念到具體評價方式都進行了大幅度改革,讓評價方式既配合教學模式的改變,又致力于走出學生評價的消極循環(huán)圈,為學生的成長帶來正能量。
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評價改革的實踐操作
在實踐探索中,我們結合本校特點,將質性評價與量性評價相結合,本著知行合一的評價原則,對學生的評價重心從重理論知識轉向重情感和能力,并將具體的評價方法定為三點:過程性評價、活動性評價、激勵性評價。在具體操作中結合實際情況會比較復雜。例如活動性評價,每一個活動視其難易程度分值不同,在不同班級中,也會根據班級的特點有所調整。又如激勵性評價,由于學生參加的校內外實踐活動的等級標準不同,在評分時也會有所不同。因此下面的操作方法介紹難以做到一應俱全,望理解。
(一)強調過程性評價——以“我的成長檔案袋”為載體
以“我的成長檔案袋”為載體,敦促與檢驗學生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動。建立每個學生自己縱向比較的方式,最大限度發(fā)揮課程對每個學生的激勵作用,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行動起來。
檔案袋評價,是指以檔案袋中的過程性資料為依據,對學生進行的客觀的、綜合的評價,它屬于質性評價方式。筆者在此提出的“成長檔案袋”是我校自己開發(fā)編寫,結合《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的教學目標,有意識地把學生在學習中的一系列活動表現(xiàn)、記錄、行動嘗試、感悟、作品、評價反思等收集起來,通過合理地分析與解釋,系統(tǒng)地反映學生在職業(yè)發(fā)展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反映學生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和進步,體現(xiàn)職業(yè)生涯意識和能力的發(fā)展。
在“我的成長檔案袋”中,根據教材的單元內容,設計了十個相關的能力模塊,在“我的成長檔案袋”中既有學生作品、作業(yè)的展示,也有行動記錄、感悟反思等,詳見下表(表1)。在“我的成長檔案袋”中也加入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會從價值觀或心靈層面引導學生等(如圖1和圖2所示)。“我的成長檔案袋”評價在整個學生評價中占40%的比重。在課程結束后,由學生和教師一起做出評分,滿分40分。各部分所占比重為,學生自己的評分40%+學生互評得分30%+教師評分30%,最后計算出“我的成長檔案袋”得分。從幾年的評價實踐來看,學生還是能夠客觀地去做出評價的,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
表1 “我的成長檔案袋”部分示例
圖1 檔案袋中“曾經的我”
圖2 檔案袋中“有個性化的自我介紹”
(二)重視活動性評價——依托于活動體驗式教學模式
以活動體驗式為教學模式,在提供學生活潑多樣的職業(yè)生涯探索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個體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熱情,獲得認知與能力的雙重提升,并在情感上認同規(guī)劃對個人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意義。
在課堂中,配合“活動體驗式教學法”,我們設計了多種活動形式完成相應的課堂主題活動。評分標準是依據活動過程和活動結果對小組和成員進行評分(詳見表2的示例)。活動性評價占整個學生評價40%的比重。
依托于活動體驗式教學模式的評價,從調動學生上課參與的積極性來說是非常好的。如果一個學生課堂上不做筆記,也不能很好的掌握理論知識,但是卻通過在一系列探索活動中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了解將來的就業(yè)環(huán)境和就業(yè)條件,確定了今后發(fā)展的大方向,帶著目標前進,那么我們說他在這門課上就是成功的,依據這個標準,我們就會給予這個學生比較高的評價。
表2 部分主題活動及活動形式示例
(三)開發(fā)激勵性評價——以課外滲透為渠道
以課外滲透為渠道,激勵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校內外實踐活動,以尊重學生個性與能力的差異。
“教育真正的價值不僅在于學生在學校情景中的表現(xiàn),更在于學生在非學校情景中的表現(xiàn),在于學生解決真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的能力?!睘榱颂嵘龑W生的這種能力,激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激勵性評價在整個學生評價中占了20%的比重。
雷佳明,我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yè)T12172班的一名普通學生,甚至可以說是個“壞小子”,一個在青春的道路上迷失過方向的男孩。打架,逃課,抽煙,追過女孩,跟老師頂撞,被人欺騙,這樣的學生若以傳統(tǒng)評價方式來看待的話,顯然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差生”。記筆記、寫作業(yè)、認真聽課、遵守紀律……這些他都不能做到。但是他在上《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的過程中,看到“身邊的故事”,歷屆校友中成功創(chuàng)業(yè)的學長,非常羨慕,便堅定了將來要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要像“吉祥餛飩”的學長一樣,將來讓自己的特色便利店,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撫州遍地開花。他積極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校外兼職打工,校內參加社團,志愿者活動,并且主動把他參與校內外實踐活動的經歷與老師分享,與學生分享。
正是在這樣的評價背景下,讓很多像雷佳明這樣所謂的“差生”有機會走進老師的視野,學生的眼中。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成為一條評價途徑,學生在不斷受到肯定和認可的情況下,會形成一個評價的良性循環(huán),讓學生充滿成長的正能量。
具體操作方法是在每個學期課程結束之前,由學生自己先上報參加的校內外實踐活動,例如參加各種等級的比賽、社團活動、技能節(jié)活動、走訪優(yōu)秀畢業(yè)生、座談、兼職、義務勞動、志愿者等,任課老師在課代表的協(xié)助下從班主任、團委、學生處、專業(yè)部等處進行了解與核實,根據具體參與情況給學生打分。
三、《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評價改革的效果
2014年,我們做了關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的學生調查問卷,并從結果分析中確認了評價改革的成效。由于在評價中涉及到了40%的活動性評價和40%的成長檔案袋評價,這兩種評價又主要依托于活動體驗式教學模式和教學后的作業(yè)、行動反饋,因此評價改革的成效與教法改革密不可分。我們共發(fā)放問卷365份,收到有效問卷361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8.9%。
如圖3顯示,在采用了“活動體驗式教學法”之后,有89.5%的學生喜歡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另外有一小部分同學對此覺得一般和不喜歡。應當說,學生在肯定這種教學模式改革的同時,也給了我們繼續(xù)前進的動力。如圖4顯示,當問到學生是否愿意參加本課程的課堂互動時,僅有14位學生選擇了不愿意,另外近96%的學生都愿意參加互動,也正是基于學生對這種課堂互動的接受,才能夠將“活動性評價”作為評價的一部分,占整個學生評價40%的比重。
圖3教學法改革的分析
圖4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意愿分析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的目標不僅是在于理論知識的掌握,而且是職業(yè)生涯意識與能力的獲得和提升。由于大多數(shù)探索活動都需要小組合作,從圖5中可以看到,學生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小組合作取勝的成就感,學會學生與學生間的分享學習,與不同的人溝通相處,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與能力提升等,而學生通過課堂活動得到的能力又可以在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提升。我們看到每個選項都有超過200多位學生選擇,這種僅憑分數(shù)不能體現(xiàn)出來的意識與能力,對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圖5本課程對學生的吸引點分析
圖6本課程對學生的幫助點分析
從圖6中可以看到,在問到學生這門課程的幫助時,我們很欣慰地看到,“給我前進的動力”有42.4%的學生選擇,這說明課程發(fā)揮了對部分學生的激勵功能;“可以指導我的學習生活”有近50%的學生選擇,說明課程對學生的生活學習是實用的;“價值觀念上的影響”這個選項超乎了筆者的想象,雖然在課程教學中,特別希望能夠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但也知道這很難,沒有想到的是有近70%的學生選擇了這一項,筆者和團隊感到由衷地高興;有53%的學生選擇了“行為上的改變”;70%的學生選擇了“心靈的成長”。當看到這些數(shù)據統(tǒng)計時,筆者看到了評價改革帶來的效果。有的時候,多一種方式就是多一批好學生,他們的進步不是分數(shù)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行為的轉變,價值觀的調整,心靈的成長。
四、《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課程評價改革的反思
評價方式的不同可以成就一個學生的成長,也可以毀掉一個學生的成長。作為老師,有的時候會感嘆教育的無力,但事實上對學生的評價就以無形而有力的方式影響著學生。盡管多年來,教育者知道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知道不應該以一個標準來評價學生,但是長期形成的傳統(tǒng)還是會讓很多老師以遵守紀律,完成作業(yè),回答問題,考出好成績來看待一個學生,并把他(她)納入不同的等第。
在市級精品課程建設的過程中,筆者和團隊對學生評價進行了深度思考和改革,圍繞著評價能帶給學生成長帶來更多的正能量這個方向,讓學生進入到評價的積極循環(huán)圈。經過四年多的實踐探索證明,這種改革是有很大價值的,效果也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有不足之處。在評價過程中,由于要考慮到學生三個方面的評價,在評價上帶給教師的考核難度比改革前要大,老師的工作量加大了。另外有小部分特別內向的學生按照這個評價標準是有點吃虧的,如何更深層次地體現(xiàn)出對學生內在成長的評價等,這些是我們正在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開展中等職業(yè)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的通知[EB/OL].http://jpkc.shedu.net/members/Content.aspxd,2010-2-21
[2]劉德恩.體驗式生涯教學的初步探索[J].基礎教育,2011(1)
[3]劉德恩.通過評價學會發(fā)展——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實施方案的研究[R].上海:華東師范大學職成教所,2007
[4]蔣乃平.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江彬,邱立中.科學認識檔案袋評價[J].上海教育科研,2003(11)
【作者簡介】
于麗(1983.4-),女,籍貫:山東煙臺,畢業(yè)學校:華東師范大學,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職業(yè)技術教育專業(yè),教育學碩士,主要從事工作和研究方向:德育教師,主攻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工作單位:上海市第二輕工業(yè)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