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靖 黃文峰
【摘 要】在猶太民族的早期歷史中,家庭教育是猶太人培育后代的主體形式。教育的內(nèi)容主要涉及宗教教育、技術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方面,其中宗教教育居于主流。猶太民族的早期家庭教育,無論是對猶太教的形成與發(fā)展、猶太人民族性的塑造和猶太文化的傳承,還是對猶太民族深化自身歷史的認識,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家庭教育;猶太人;猶太教
猶太民族歷經(jīng)遷徙、漂流、災難和曲折,經(jīng)歷了“千年大流散”,卻以頑強的生命力卓爾不群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什么猶太民族飽受凌辱﹑迫害與劫難仍能生生不息?給猶太人提供了在逆境中掙扎、奮斗的信心和力量的是他們的信仰,猶太教使得這個民族的文明得以傳承,是引領猶太人走向民族新生的諾亞方舟。然而在猶太民族的早期歷史發(fā)展中,猶太民族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正是猶太人精神信仰培育的根基。所以,通過對猶太民族的早期家庭教育的闡述,剖析其對猶太民族發(fā)展的深遠意義。
一、猶太人早期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
1.宗教教育
對于猶太民族而言,為民族生存而斗爭是其早期歷史的主基調(diào),早期猶太人家庭教育歸根到底是為這一目的服務的。由于宗教信仰對于猶太人生存發(fā)展意義重大,故而其家庭教育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断2畞硎ソ?jīng)》中要求父母盡可能早地開始對孩子進行宗教教育,甚至要在孩子剛開口說話時就要求他們背誦這樣的句子,“摩西,將律法傳給我們,這是雅各會眾的產(chǎn)業(yè)?!币虼耍诓粩嗟倪w徙流亡生活中,猶太教育的主旨就以宗教為主,這正是猶太民族視學習為敬神的宗教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
2.道德教育
重視德育是猶太民族早期家庭教育的又一個特點。猶太教育具有強烈的宗教性,而其宗教教義最終還是落實到生活中具體細微的倫理規(guī)范上,如猶太人重視宗教祭祀和節(jié)日慶祝儀式,但他們認為祭祀、節(jié)慶、唱詩之類的儀式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行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行為的善惡才是關鍵所在,他們強調(diào)處世要以善為本?!杜f約》中就明確提出“世人哪,耶和華正在指示你們?yōu)樯?,他向你們要的是什么呢,只要秉公行義,好憐憫,存謙卑之心,與你的神同行。”“要愛人如己”。猶太大師希勒爾則將猶太教義的精髓概括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與儒學倫理要旨殊途同歸,不謀而合。總之,猶太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有德行的人。
3.技術教育
猶太民族是一個務實的民族,他們十分重視實踐,注重行為。猶太民族重視技術教育的傳統(tǒng)實則就是猶太民族務實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在猶太人看來,“如一個人生活不能自理,必依賴他人,別人要贍養(yǎng)他,自己就無暇學習了?!币虼耍q太教義既重視對上帝的忠貞不渝,又注重生活中的謀生之道,其教育實踐除了要學習戒律外,每個人還得掌握一門手藝?!爸挥心切┘葘W到了智慧又能維持生計的人才算是選擇了人生的正道?!痹谶@一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之下,從古代開始,猶太人就極為強調(diào)要掌握一門手藝,要求兒童無論貧富貴賤、等級高低,到成年時都必須掌握一門手藝。猶太人多才多藝,無疑與這種務實的教育觀有關。
二、猶太人早期家庭教育的作用
1.促進了一神教——猶太教的形成
在早期猶太民族的家庭教育中,宗教教育是其主要內(nèi)容之一。而宗教教育則又注重于培養(yǎng)猶太兒童的敬神意識,培養(yǎng)孩童對耶和華的敬畏之情,這就使得猶太社會形成只尊奉一神,也就是唯一的主——耶和華的傳統(tǒng),對于純潔一神教,使猶太教成為主教奠定了堅實基礎。其次,對摩西律法的學習與信守,也堅固了猶太人的一神教信仰。一神教的創(chuàng)始人摩西創(chuàng)造了著名的“摩西十誡”,之后猶太家庭將這十誡看作是遇事必遵循的準則,并教育給了一代又一代,這樣在猶太社會中“摩西十誡”廣泛流傳,使猶太民族在遭遇像“巴比倫之囚”那種亡國滅族的悲慘經(jīng)歷時仍能堅守信仰,并使之發(fā)揚光大。
2.有助于保持猶太人的民族性、發(fā)揚民族文化傳統(tǒng)
人們常用“小民族,大聲音”來形容猶太民族,這里的“小”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人數(shù)少,二是指弱小。確實,在古代中東這塊群雄崛起、帝國爭霸不斷的地區(qū),猶太民族從未有實力稱霸一方,在漫長的歷史中,它一直是強權凌辱和迫害的對象。但正是這樣一個“弱小”的民族卻憑借著對民族理想的執(zhí)著,對自身文化的不斷營造,保持了民族特性,發(fā)揚了民族文化傳統(tǒng),成為了古代民族復興史上的一個奇跡。探究其根源,這與猶太民族的早期家庭教育不無關系。
猶太教律法、教義對猶太人生活的規(guī)范和教化,使猶太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念得以保存和繼承,如猶太人的飲食禁忌、日常生活禁忌、祈禱、獻祭和宗教節(jié)日等,均有自己特殊的規(guī)定,它們作為一種有形的標志,使流散的猶太民族與其他民族區(qū)別開來。
3.深化了猶太人對自身歷史的認識
猶太人將自己稱為“記憶的民族”,是為了表示他們記憶和繼承歷史的遺產(chǎn)。亞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隸生活、先知的言行、賢人的智慧、民族的歷史、與圣城耶路撒冷的關系,猶太人靠著“記憶”將這些繼承下來,并告訴子孫過去所發(fā)生的一切。在這些記憶中,不光有民族的偉業(yè)和光榮,還有那些迫害、離散、痛苦和失敗。早期猶太民族通過家庭教育的方式,將這些“記憶”、這些痛苦和教訓世代相傳,以警示后人。
強權武力可以攻破耶路撒冷的城池,卻無法消滅猶太人的宗教文化,而成功的家庭教育體制反作用于歷史,使猶太人在離鄉(xiāng)背景、寄人籬下的逆境中保持了民族的認同,并對世界文明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寶昆.教育立足的民族和國家:猶太人和以色列.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48頁
[2]舊約:彌迦書
[3]舊約:利未記
[4]羅宇.摩西的書.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137頁
[5]肖憲,張寶昆.猶太·以色列叢書.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猶太教育揭密.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5.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