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保玲(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
經(jīng)胸冠狀動脈超聲與動態(tài)心電圖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
宋保玲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摘要】目的 探究經(jīng)胸冠狀動脈超聲(TTE)與12導聯(lián)動態(tài)心電圖(AECG)在冠心病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臨床資料,均行TTE、AECG和冠狀動脈造影(CAG)檢查,TTE、AECG分別與CAG結果對比,并比較其中35例行PCI術者手術前后檢查結果。結果 TTE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及陽性、陰性預測值是81.16%、50.03%、91.53%、25.07%;AECG診斷靈敏度、特異度為64.15%、57.14%;37例行PCI術者左前降支血流速度峰值手術前后差異顯著(P<0.05)。結論 TEE與AECG相比診斷冠心病更具優(yōu)勢,可實現(xiàn)術前診斷和PCI術后觀察并行。
【關鍵詞】經(jīng)胸冠狀動脈超聲;動態(tài)心電圖;冠狀動脈造影;冠心病;診斷
冠心病早期癥狀較隱匿,需及時進行科學診斷,以免延誤后續(xù)治療,目前經(jīng)胸冠狀動脈超聲(TTE)與動態(tài)心動圖(AECG)是冠心病早期診斷的主要方法[1]。本文針對已選定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評價TTE與AECG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現(xiàn)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臨床資料,排除患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及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所有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36~78歲,平均(57.28± 4.26)歲?;颊呷朐汉缶蠺EE、AECG檢查,再于2周內(nèi)行CAG檢查,患者中35例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治療,術后6個月內(nèi)再行TEE、AECG檢查,其中13例再于1周內(nèi)行CAG檢查。
1.2 方法。TTE:儀器為GE LOGIQ-3全數(shù)字超聲顯像儀(M3S探頭),頻率1.8~3.5 MHz。患者取左側臥位,左心前區(qū)沿冠狀動脈走行予以多切面掃查,于心大動脈短軸切面掃查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狀動脈近端,并記錄冠狀動脈分支節(jié)段顯像中管壁是否光滑、管壁是否增厚、是否有斑塊,評估管腔狹窄度。二維圖像+彩色多普勒技術完整顯示冠狀動脈大分支主干提示顯示良好,未能完整顯示提示顯示不佳。冠狀動脈大分支血管狹窄(陽性)以直徑法評價,狹窄率=(狹窄段近心臟端常規(guī)血管直徑-狹窄處管腔直徑)/狹窄段近心臟端常規(guī)血管直徑× 100%,狹窄率≥50%呈陽性;TEE顯示不佳的分支血管為陰性。
AECG:儀器為CONTEC TLC9803動態(tài)心電圖儀,記錄檢測中患者活動、癥狀。心電信息進電腦后自動掃描,結合患者記錄予以核對分析。心肌缺血(陽性)標準為ST段壓低幅度≥1 mm,持續(xù)≥1 min。
1.3 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以SPSS 20.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以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1 TTE與CAG結果比較:60例246支冠狀動脈大分支血管中CAG結果137支為陰性,109支為陽性。246支分支中215(87.40%)支TEE顯示良好,其中TTE結果124支為陰性,91支為陽性,顯示良好TEE與CAG顯示冠狀動脈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TEE檢測冠狀動脈狹窄的靈敏度、特異度及陽性、陰性預測值分別是81.16%、50.03%、91.53% 和25.07%。
2.2 AECG與CAG結果比較:60例患者中53例CAG結果呈陽性,7例呈陰性,53例CAG呈陽性者中34例AECG結果呈陽性,靈敏度為64.15%; 7例CAG呈陰性者中3例AECG結果呈陽性,特異度57.14%。冠狀動脈多分支病變者AECG心肌缺血檢出率高于單分支病變者,且多支、單支病變者ST段壓低幅度、持續(xù)時間、陣次均差異顯著(P<0.05)。
2.3 TEE與AECG結果比較:CAG結果陽性AECG結果陰性者18例,TTE結果:74支冠狀動脈分支中43支為陽性,31支為陰性。35例行PCI術者手術前后ST段壓低幅度、持續(xù)時間、陣次無明顯差異(P>0.05),其左前降支血流速度峰值PCI術前為(32.08±2.05)cm/s,PCI術后1個月為(42.27±3.03)cm/s,與術前相比較t=5.36,P<0.05,PCI術后5個月為(91.18±4.26)cm/s,與術前相比較t=9.26,P<0.05。
冠心病屬于心內(nèi)科常見疾病,發(fā)病率與致死率均較高,早期診斷對冠心病的治療和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PCI術是臨床常用治療方法,但冠狀動脈血管存在一定狹窄率(25%~30%),患者需定期檢查冠狀動脈[2]。AECG是目前冠心病早期診斷、PCI術前后檢查的常規(guī)方法,主要記錄患者24 h內(nèi)缺血性ST段壓低情況(幅度、陣次、持續(xù)時間)。冠狀動脈病變致使血供降至正常人30%~60%時出現(xiàn)心電變化,心肌細胞缺氧、細胞膜呈過度極化引發(fā)電流損失而造成ST段壓低,PCI術后狹窄度改善,冠狀動脈供應區(qū)血流恢復,心肌細胞擺脫缺氧狀態(tài),且其電活動恢復正常后ST段壓低情況有所好轉,直至消失[3]。本研究35例行PCI術者手術前后ST段壓低幅度、持續(xù)時間、陣次無明顯差異,分析原因主要是術前冠狀動脈大多為多分支病變,血管狹窄度高,心肌細胞長時間缺氧,且隨訪時間通常為術后2個月,心肌細胞缺氧等現(xiàn)象短時間內(nèi)未能得到改善。
TTE是用于冠心病早期診斷和PCI隨訪期檢查的新型方法,采用二維圖像+彩色多普勒的檢查方式,可清晰顯示冠狀動脈大分支血管的近中、中遠段。二維圖像顯示管壁是否光滑、管壁是否增厚、是否有斑塊,判斷冠狀動脈狹窄度;彩色多普勒可顯示血管血流信號及其性質(zhì),評估冠狀動脈狹窄度;頻譜多普勒可顯示節(jié)段血流速度,并通過對比速度變化評價冠狀動脈狹窄度[4]。TTE較之AECG對CAG陽性而AECG陰性者和行PCI術者,在評估冠狀動脈狹窄度方面優(yōu)勢明顯,其診斷冠狀動脈病變的靈敏度、陽性預測值均較高,可能是因為:①部分患者由于設備圖像顯示、自身探查條件、肺內(nèi)氣體遮掩部分圖像等原因,可呈現(xiàn)假陰性;②操作醫(yī)師的檢查手法與技巧未達到檢查設備與操作規(guī)范要求,還需系統(tǒng)培訓。TTE在冠心病診斷中還存在儀器圖像顯示、患者自身探查條件等問題,醫(yī)師操作前應選擇專業(yè)且適宜的冠狀動脈條件軟件,選擇恰當?shù)膱D像顯示率,并提高操作手法及技巧的專業(yè)度(充分理解并掌握冠狀動脈大分支血管的走行及位置關系)和熟練度,以進一步提高冠狀動脈圖像的顯示程度[5-6]。
綜上所述,TTE是一項新型冠心病早期診斷方法,其不僅可用于該病的術前診斷,還可用于PCI術后觀察,且可多次反復操作,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瑩瑩,黃樸忠,李焱,等.經(jīng)胸冠狀動脈超聲與動態(tài)心電圖對冠心病的診斷初探[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4,30(8):690-693.
[2] 程美蓮,嚴衛(wèi)國,王邦寧.運動試驗及動態(tài)心電圖診斷冠心病的價值[J].臨床心電圖雜志,2013,22(4):256-258.
[3] 郭茂華,張淑愛.4種檢查方法診斷冠心病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8):793-794.
[4] 王秀瓊.冠脈造影聯(lián)合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9):1838-1839.
[5] 李淑香.動態(tài)心電圖在冠心病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1):113-114.
[6] 安曉飛.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與冠脈造影對冠心病的診斷相關性研究[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11):202-203.
中圖分類號:R541.4;R4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8-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