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祥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現(xiàn)在看來仍然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特別是對職業(yè)教育有著特別的意義,對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啟示,顯示了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生命力。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念,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我們應該充分領會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理論精髓,處理好“教”“學”“做”之間的關系,使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高效開展,有效提高中職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中職語文教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1C-0037-02
被毛澤東和宋慶齡稱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和“萬世師表”的陶行知先生,樹立了中國近代教育典范。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等教育理念給我們留下寶貴的教育理論財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和“甘當駱駝”的身體力行精神流傳千古,永遠哺育著后代千千萬萬的教育者。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現(xiàn)在看來仍然具有意義,特別是在職業(yè)教育有著特別的意義,對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啟示。筆者就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淺談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理念的體現(xiàn)和運用,在此理念的指導下,促使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更好地展開。
新蘇教版中職語文教材一共五冊課本,每一冊每一個單元中都設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其中有超過一半內容要求學生走出課堂,從生活實踐中體驗學習感悟并獲取相關材料,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作業(yè),在這些教學活動中特別要注重“教學做合一”的原則。
所謂的“教”就是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精心備課巧妙點撥。所謂“學”就是學生從這些活動中學到真知識、真本領,學會學習的方法,為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所謂“做”就是“活動”,這種活動絕不能局限在課堂內部,而是課堂內外的有機結合,是促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實現(xiàn)良性結合、相輔相成的重要“橋梁”。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即是其典型形式。
陶行知先生這樣解釋過“教學做合一”的涵義: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白觥钡闹行?,正是獲取學習方法,得到真知的實踐活動。
再看目前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筆者就此進行了調查,并形成一份調查報告。在中職語文被邊緣化的現(xiàn)實前提下,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更是被弱化和邊緣化。教師沒有重視,學生更是沒有重視。絕大多數(shù)語文教學中把綜合實踐活動放在極其次要的位置,教師教學重點都是放在每個單元考綱規(guī)定的篇目,尤其是文言文和古典詩歌教學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幾乎沒有展開。學生對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認識更是膚淺,只把它看作是可有可無的語文課本每個單元后面的附加內容,從未認識到這也是必須參與其中并把握相關知識和提升語文能力。那么如何才能高效開展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理念,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我們應該充分領會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理論精髓,處理好“教”“學”“做”之間的關系,使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充分高效地開展,有效提高中職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一、以“學”“做”定“教”
“以學定教”的理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也就是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和老師的教學方法。然而在教學中,很多人只是把“做”狹隘理解為“做題”,這樣背景下的“教”與“學”顯得蒼白無力。我們在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除了要以“學”確定“教”之外,還要以“做”確定“教”,以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確定教學方法。例如,第二冊第三單元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低碳生活”社區(qū)宣傳活動籌備工作。
1.為了宣傳“低碳生活”,班委會決定組織一次社區(qū)宣傳活動。請你以班委會的名義,擬一份活動計劃。要求:安排合理,措施得當。
2.近期,社區(qū)舉辦了“低碳生活進社區(qū)”活動,作為青年志愿者,你參與了活動的籌劃工作。(1)請你設計一個活動標語。(2)你打算設計哪些具體的活動形式。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在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確定教案,只是把這項活動看作是一個考題。此項教學內容是“籌備活動”,必須建立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沒有實地考察了解,學生寫出來的計劃或者標語必將缺乏針對性,只是人云亦云而已,教學結果就只是學生學會了幾句空洞的口號,沒有了解現(xiàn)實社會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和倡導“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教師的備課以及教學也就等同于一般的閱讀和寫作教學,完全脫離了課程設計的初衷,違背了課程計劃。作為語文老師在組織開展此類綜合實踐活動前應該對“做”進行詳細備課,確定活動地點,考察活動環(huán)境,保證活動能夠安全有效地開展,能夠讓學生從調查活動中有所感觸,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在活動前做好準備,選擇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教學活動高效。
二、以“做”“教”促“學”
學生的“學”,需要有效驅動,這就必須有巧妙的教法和切合實際的實踐活動。教師的“教”要激發(fā)學生學習和參與活動的興趣,教師要摸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循序漸進,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從“做”的角度來講,課本上已經(jīng)設置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我們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課程資源,還可以此為核心,進行合理的拓展延伸,開闊學生的視野,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除了課程已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老師還可以從實際出發(fā),開發(f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因為高中階段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和社會發(fā)展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我們可以緊扣社會熱點,開發(fā)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程,這更能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課程的興趣。把課程和社會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這也是和本課程創(chuàng)設核心理念契合的。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理念也正是批判舊中國八股式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學生是以考取功名為目的“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的現(xiàn)象而產生的。例如,第二冊第五單元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成語、名句、典故交流會
1.請寫出兩句你最喜歡的名句進行賞析。
2.嗟乎!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相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王勃《滕王閣序》
上文中運用多處典故,請仔細品讀,并寫出你的感悟。200字左右。
這項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時,一定要舉行交流會活動,一般情況下因為白天課時緊張,許多老師就簡而化之,把此項活動變成詩歌閱讀鑒賞課堂教學,無形中改變了課程性質,對學生來講也失去了興趣。所以作為語文老師首先要把該項課程上成活動形式的課程,如果課時緊張完全可以安排在晚自習時進行。教師要精心安排活動程序,組織學生做好各種課前準備,并可以在活動過程中設置競爭性環(huán)節(jié),可以采用分組交流競爭的方式展開,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交流會這樣的活動形式非常好,我們可以拓展延伸交流的內容。除了課本設置的成語、名句、典故,我們還可以延伸到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比如,舉行“家庭溫馨故事”交流會,要求各位學生采擷家庭或者親朋好友的家庭溫馨故事,在活動中交流。這既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了解身邊的人,還可以弘揚中國傳統(tǒng)家庭美德,傳遞促進社會進步的正能量。這也就實現(xiàn)了《江蘇省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的培養(yǎng)“吸收民族文化的精華和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養(yǎng)分,不斷充實精神生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成為有一定文化品位的高素質勞動者”的目標。
三、以“教”“學”成“做”
我們所說的“做”,也就是“綜合實踐活動”,是聯(lián)系“教”與“學”的橋梁,是一個平臺,但它又絕不是個冷冰冰的平臺。陶行知先生對“做”的闡釋非常深刻,下過一個廣義的定義:“做是發(fā)明,是創(chuàng)造,是實驗,是建設,是生產,是破壞,是尋求出路?!彼终f“是活人必定做?;钜惶?,做一天,活到老,做到老”。他主張學習應該從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出發(fā),要“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教學做合一”其中的“做”是核心,他主張在做上教、做上學。在語文方面,我們給“做”一個范疇,至少是與社會生活緊密關聯(lián)的語文學習活動。這個活動必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因此無論“教”還是“學”,都應該在活動中指向上述課程目標,方能顯示出本質光芒,充分彰顯育人功能。所以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決不可忽視,應該充分利用起來,把老師教學的智慧和學生學習的熱情融入其中,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起來,慢慢成熟起來,成為一種語文教學乃至所有學科教學的優(yōu)良課程模式。筆者經(jīng)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很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都是極好的范本。如第四冊第二單元的“流行風·古典風——流行歌曲歌詞欣賞”。
1.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請你寫出心目中的風流人物,并說說他的“風流”之處,對你有何影響。
2.古典詩歌單元鑒賞結束后,班級就“流行風·古典味——流行歌曲歌詞欣賞”這個主題開展活動。在本單元《山居秋暝》《八聲甘州》《青玉案·元夕》中任選一首,創(chuàng)編一首流行歌曲,并簡單談談演唱的歌手、伴奏器樂、舞臺背景方面的安排。
再如第五冊第二單元的“加強消費指導,培養(yǎng)勤儉美德——職校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研究”。
1. 班級組織了一次對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并分小組完成了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在專題討論會上,各小組都派代表進行了精彩的發(fā)言。
(1)請你設計兩個問卷調查的問題。
(2)針對學生中不健康的消費觀念,請你提出三個可行的建議。
2.社會調查顯示:現(xiàn)在95%的中職學生擁有手機,75%的中職學生擁有智能手機,32%的中職學生擁有蘋果手機。手機主要用于上網(wǎng)QQ聊天、看小說、打游戲,每月的手機費用占生活費的20%。請你根據(jù)以上材料談談對當代學生手機消費的看法。要求150字。
此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又是屬于語文學習的范疇,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和生活的緊密關聯(lián)。語文老師要積極探索教學技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這些課程內容,使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成為體現(xiàn)“教學做合一”教學方法論的典型課程形式,實現(xiàn)“做中學,學中做”。
總之,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念對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也最能彰顯“生活教育”理論。作為中職語文老師應該好好把握,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思想方法,促進職教語文改革的深化,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方明. 陶行知名篇精選(教師版)[M] .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 陳躍英. “教、學、做合一”思想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點滴嘗試[J] .職業(yè)技術,2013,(12).
[3] 俞乃全. 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J] . 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