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峰(山東省菏澤市立醫(yī)院,山東 菏澤 274031)
?
探討胸腔鏡在縱隔腫瘤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王超峰
(山東省菏澤市立醫(yī)院,山東 菏澤 274031)
【摘要】目的 探討胸腔鏡在縱隔腫瘤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收集我院縱隔腫瘤患者,數(shù)量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開放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實施胸腔鏡手術治療。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對縱隔腫瘤患者實施胸腔鏡治療能夠明顯提升治療效果并降低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術;臨床應用;價值
縱隔腫瘤并非單純的器官腫瘤,而是一個解剖區(qū)域中的腫瘤。由于縱隔腫瘤的特點,在臨床發(fā)病的過程中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諸多癥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1]。而常規(guī)的開放性手術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尤為嚴重的創(chuàng)口,對患者的術后恢復造成影響?;谶@種情況,我院在對縱隔腫瘤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使用胸腔鏡手術的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間收治的縱隔腫瘤患者,數(shù)量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26~65歲之間,平均年齡(43.65±3.25)歲。胸腺瘤40例、胸腺囊腫10例、神經鞘瘤10例、神經纖維瘤16例、畸胎瘤14例、支氣管囊腫8例、淋巴囊腫2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26~63歲,平均(41.03±3.02)歲,胸腺瘤20例、胸腺囊腫5例、神經鞘瘤5例、神經纖維瘤8例、畸胎瘤7例、支氣管囊腫4例、淋巴囊腫1例。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28~65歲,平均(44.65±3.65)歲,胸腺瘤20例、胸腺囊腫5例、神經鞘瘤5例、神經纖維瘤8例、畸胎瘤7例、支氣管囊腫4例、淋巴囊腫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的開放性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使用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術治療。在對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全麻并取側臥位,對其進行雙腔氣管插管,作長度約為7 cm的切口,手術若比較困難,可以將切口適當拉大。將背闊肌游離,向后牽拉。在前鋸肌間隙中對其實施鈍性分離處理,選擇相應的肋間能夠切斷的肌肉進入胸部,將胸腔鏡放置在切口中,輔助手術進行。在手術過程中通過使用電凝吸引器進行分離處理,并將血管以及游離組織等分離,使用電刀將腫瘤鈍性分離,并將腫瘤剝除取出。在手術完成后在切口位置放置引流管并實施持續(xù)性引流,并囑咐患者主動咳嗽以及深呼吸,同時對兩組患者實施針對性的抗生素治療。
1.3 療效標準。顯效:患者癥狀完全消失,影像學檢查后患者縱隔腫瘤消失。有效:患者癥狀有明顯好轉,影像學檢查后患者縱隔腫瘤有明顯減小。無效:患者癥狀無任何好轉,影像學檢查后縱隔腫瘤無任何減小。同時需要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住院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納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率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顯效率62%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率28%,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0%,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6%。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6.32±2.14)d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住院時間(12.32±5.65)d,差異均為顯著性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縱隔腫瘤并非常規(guī)意義上的腫瘤,縱隔并非是一個器官,是一個解剖區(qū)域。在縱隔中,由于組織器官較小較多的特點,會出現(xiàn)諸多的腫瘤。而在縱隔中的氣管對人體健康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2]。若在縱隔中出現(xiàn)了腫瘤,及時腫瘤的體積非常小,也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極為嚴重的威脅,例如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以及神經系統(tǒng)上的障礙。尤其是在縱隔中,腫瘤發(fā)生癌變的機會較大,一旦沒有對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極有可能發(fā)展成為縱隔惡性腫瘤,威脅患者生命[3]。
目前在對縱隔腫瘤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對其實施手術治療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手段,但常見的開放性手術治療對縱隔腫瘤患者治療完成后會出現(xiàn)較多的并發(fā)癥,無法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在對縱隔腫瘤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通過使用微創(chuàng)技術,對患者進行胸腔鏡指導下的縱隔腫瘤切除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使用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術進行治療。在對患者治療完成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同時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住院時間明顯的低于對照組患者。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術僅需要作較小的切口,因此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小,患者在術后的恢復效果較好。另一方面在胸腔鏡的引導之下,也能夠更好的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并不會對患者縱隔腫瘤周圍組織造成傷害。因此在對縱隔腫瘤患者治療的過程中,使用胸腔鏡對其治療效果更佳,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海鵬,張保平,王軍岐,等.胸腔鏡在縱膈腫瘤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58-60.
[2] 張正紅.用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治療縱膈腫瘤的療效探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5,13(5):292-293.
[3] 李陳玉.微創(chuàng)胸腔鏡縱膈腫瘤切除術和常規(guī)開胸手術的治療效果對比[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0):86-87.
中圖分類號:R73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1-0025-02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Video A 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in the Resecti on of Mediastinal Tumors
WANG Chao-feng
(Heze Municipal Hospital, Heze 27403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oracoscope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mediastinum tumor resection. Methods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mediastinum tumor, 100 ca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50 cases. Control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n surgery,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ation of thoracoscope surger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mediastinum tumor thoracoscope treatment can obviously improve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the trauma patients,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Thoracoscope;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