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淼
顱內動脈瘤患者行介入栓塞術的圍術期護理
譚 淼
【摘要】目的 探討行介入栓塞術的顱內動脈瘤患者圍術期采用全面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80例行介入栓塞術的顱內動脈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患者采用全面的圍術期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行介入栓塞術治療的顱內動脈瘤患者采用全面的圍術期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的護理滿意度,改善焦慮程度。
【關鍵詞】顱內動脈瘤患者;介入栓塞術;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5846(2015)10-0139-02
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yī)院,遼寧本溪 117000
介入栓塞術是治療顱內動脈瘤的有效手段,具有簡單安全、療效明顯的優(yōu)點,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且受到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但許多患者在介入栓塞術圍術期易產生恐慌、焦慮等不良情緒,給其治療效果帶來一定影響。對行介入栓塞術的顱內動脈瘤患者在圍術期進行及時有效的臨床護理具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對行介入栓塞術的顱內動脈瘤患者在圍術期采用全面的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介入栓塞術的顱內動脈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相關臨床檢驗確診為顱內動脈瘤患者,均采取介入栓塞術進行治療,且排除心、肝、腎功能嚴重受損及手術禁忌的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試驗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6~82歲,平均(56±12)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35~83歲,平均(55±1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醫(yī)護人員謹遵醫(yī)囑指導患者用藥并進行藥物注射;每日定時查房,密切關注患者的體征變化,并及時向主治醫(yī)師反饋。試驗組患者采用全面的圍術期護理,具體如下。
1.2.1 常規(guī)護理 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整潔的環(huán)
境,保持病房通風,維持環(huán)境安靜;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飲食以清淡、營養(yǎng)為主,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以增加患者的機體免疫能力。每日定時對當日的護理工作進行總結,探討護理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并以小組會議的形式解決護理過程中的難點,進一步促進護理效率的提高[2-4]。
1.2.2 術前護理 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增加其對疾病的認知度,以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情緒,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為患者講解以往成功案例,以提高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
1.2.3 術中護理 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體位進行手術,并使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介入導管;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常規(guī)消毒和麻醉,準備相關的手術操作儀器,并確認儀器的使用參數及運作情況是否正常;手術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尤其是心電圖和患者的體征變化,若發(fā)生異常應立即通知醫(yī)師對其進行救治。
1.2.4 術后護理 行介入栓塞術的顱內動脈瘤患者,術后易產生相關并發(fā)癥,如動脈瘤破裂和血栓等。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加強血壓的監(jiān)測,如發(fā)現血壓升高,應立即通知醫(yī)師進行相應治療;針對血栓情況,加強對血容量的監(jiān)測,并積極復查CT。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SAS評分主要用于評價患者的焦慮程度,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程度越嚴重;護理滿意度主要用于評價患者的舒適度及恢復程度,主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非常滿意10分、滿意5分、不滿意0分??倽M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 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SA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患者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SAS評分比較(分,?±s)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顱內動脈瘤是臨床危害性較大的疾病之一,發(fā)病原因為腦動脈局部和腔內壓力出現缺陷及增高,進而造成動脈壁瘤狀突出,同時,顱內動脈瘤也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顱內動脈瘤的病死率較高,且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目前,介入栓塞術治療顱內動脈瘤患者臨床療效明顯,但術前多數患者易產生焦慮情緒,術后易導致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故圍術期進行科學有效的全面護理十分必要[5-6]。
護理人員在進行全面護理的過程中,需注意:①將心理護理貫穿至手術前后。術前進行心理護理,為患者普及相關的疾病知識,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提高其治療疾病的信心;術后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以使患者放松心情,用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利于疾病的恢復,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進一步提高了治療效率與護理效率。②術前、術中、術后需密切關注患者的體征變化,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準確確認患者是否可以進行手術,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醫(yī)療事故的發(fā)生率;術中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有利于醫(yī)師進行正確的手術操作;術后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從而及時對患者進行救治[7-8]。
本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對行介入栓塞術治療的顱內動脈瘤患者采用圍術期全面護理具有重要意義,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改善焦慮程度。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參考文獻
[1] 李紅月,倪寶英,吉華芳,等.顱內動脈瘤患者行介入栓塞術的圍術期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9):44-45,52.
[2] 吳雯欣,梁珊燁.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4,24(6):3219-3220.
[3] 鄒春蘭,呂江.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的術中護理配合與干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5):725-727.
[4] 劉秀梅,李紅.破裂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圍術期護理[J].健康研究,2014(1):101-102,104.
[5] 楊利清,張俊蘭.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的護理體會[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4(4):88-89.
[6] 姚俊萍,張曉紅,張宇,等.介入栓塞術治療顱內動脈瘤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3,34(27):5739-5739.
[7] 丁莉,羅艷.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圍手術期的護理要點[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1(32):312-313.
[8] 施婷婷,湯儉芳.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