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爽?。ê颖笔⌒潞涌h尋寨中心?!?51730)
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楊云爽(河北省新河縣尋寨中心校051730)
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這就要語文教師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中去。
關鍵詞:德育語文滲透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09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入,教育觀念也進一步更新,學校教育越來越注重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德育又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條件之一。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把德育教育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既要傳授給學生知識,又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將德育教育貫穿于語文教學始終,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學生。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將德育滲透于其中呢?本文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談幾點體會。
(一)情感培養(yǎng)
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以說是備受家長們的呵護,但是又有多少孩子真正懂得感恩呢?語文教育與政治課中的教育存在差別,政治課更偏重于說教和理論化,但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感人的事例、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及優(yōu)美的語言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得到啟迪,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激發(fā)心中情感。相信大家都記得那個“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文中蘊涵的那份深深的父愛不僅感動著作者,更是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還有《合歡樹》中母親對孩子的那份真愛不就是合歡樹的真實寫照一枝一葉總關情嗎?《藤野先生》一文,不更是讓我們要學會感念師恩嗎?語文教學從感情上讓學生得到升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運用語文課自身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愛父母的情感。
(二)人生觀塑造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根本看法,包括對人生的目的、態(tài)度、價值、意義、理想、道路以及人生看法的總和。中學階段是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情感和情緒不穩(wěn)定的時期,人生觀正確與否直接制約學生的行為和活動方式,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叛逆和生活中的挫折,就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將語文教學中涉及的人生觀方面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爸爸的花兒落了》都是很好的素材。要讓學生認識到在我們生活中,煩惱與挫折,是我們成長中的必然。對于這些坎坷歷程,我們要樹立自信,堅定信念,敢于同個人挫折作斗爭,敢于有自己的追求和抱負,讓學生逐步培養(yǎng)成健康、積極的人生觀。
(一)德育滲透是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在語文教學新課改中,重點提出有關德育滲透的教學要求,是對以往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補充,由過去的注重知識和學習技巧的教學到注重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身心發(fā)展方面轉變,因為德育品質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著人的性格、情操,而且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新課程標準將德育滲透的要求重新納入軌道,對語文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兼顧學生知識學習的前提下,增加德育教學的投入。就目前教學來講,德育滲透是語文教學中加入德育內容的指導思想,通過引入和滲透,使教書育人的本質更強更突出,使教學目的更明確,使學生的人格、思想在知識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健全。所以,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二)德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語文學科本身就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文性和思想性,這也決定了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通過系統(tǒng)學習、掌握常用的字詞句、段篇章,學生會加強對祖國輝煌燦爛的語言文字的熱愛與贊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懷,通過教師的穿針引線把學生引導向正確方向,以促進學生身心和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在思維的碰撞中,使學生思想得到升華,語文教學的目的也就實現(xiàn)了道德層面上的升華。
(一)在語文教材中滲透德育教育
對于一個十三四的學生來說不健康的心理品質束縛了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磫栴}偏激,與人相處任性,缺乏理智,很容易情緒化。記得一個學生在寫作中寫到“對于生活我看不到希望,更看不到自己的未來,我永遠是最差的那一個?!笨梢娡高^簡單的詞語可以看到學生內心的想法,這樣的心理想法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而且還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對此我采用課文中的一些例子與其進行對照,使其自發(fā)地產(chǎn)生向好榜樣學習,并且課下和他進行了交流使他樹立了自信心,最后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二)在語文課外活動中也可以滲透一些德育
語文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是緊密相連相結合的,它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由于語文課外活動具有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特點,因而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可化無形為有形。這樣既直接形象,又很容易于被學生接受。比如,借助課外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而且渴望展示并獲得認可,特別是后進生。課外活動就為他們張揚個性、體驗成功提供了舞臺條件。除此之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課外活動中,遵守活動秩序、善于與他人合作、為取得優(yōu)異成績鍥而不舍的精神、禮貌待人等德育因素,都會在課外活動中得到生動的鍛煉。
(三)在品評優(yōu)秀作文中滲透德育教育
作文課是中學語文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中小學作文教學綱要指出:“作文教學,既能使學生形成初步的寫作能力,又能使他們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發(fā)展智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彼钥梢酝ㄟ^品讀優(yōu)秀作文來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中國很早就有“文道合一”的思想,教育界葉圣陶先生也曾提出“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tǒng)一”的教學思想。所以說作文能夠從另一側面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想法,也能透露出學生的思想品質。一篇好的作文不僅僅要用詞優(yōu)美,中心明確,而最根本的要求則是思想向上、主題健康。例如,母親節(jié)、教師節(jié)可以讓學生創(chuàng)作文章,品讀學生作文中流露出的真情,這樣也能起到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在給學生的作文寫評語的時候,可以從德育的角度寫評語,讓學生從內心得到觸動,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這也是語文教育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項長抓不懈的工作,德育滲透的方法也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不知不覺受到德育的教育,讓語文教學成為學生良好品德養(yǎng)成的途徑之一。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待于我們每一位教師去深入探索研究。
(責編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