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劉子豪
?
白蒺藜的臨床應(yīng)用研究進展
王倩1,劉子豪2
白蒺藜;藥理作用;臨床應(yīng)用
中藥白蒺藜為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實,其別名為蒺藜、刺蒺藜、屈人、旁通等。白蒺藜味苦、辛,性微溫,有小毒,入肝經(jīng),具有平肝疏肝、行氣活血、祛風明目的功效,臨床用于治療頭痛、眩暈、高血壓、風疹瘙癢、目赤多淚諸癥。白蒺藜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很明顯的療效。為更好地在臨床應(yīng)用白蒺藜,現(xiàn)就其藥理作用及臨床應(yīng)用研究綜述如下。
白蒺藜的化學有效成分主要有蒺藜皂苷、蒺藜多糖、生物堿和黃酮等。蒺藜甾體皂苷是白蒺藜的主要有效成分,共80種,其中52種為螺甾烷型皂苷,28種為呋甾烷型皂苷[1]。蒺藜多糖存在于全草、果實、根中,全草中的含量高于果實,炮制后蒺藜多糖含量降低。蒺藜多糖對環(huán)磷酰胺造成的遺傳損傷有明顯的防護作用[2]。蒺藜中目前已經(jīng)分離、鑒定出的生物堿有哈爾滿、哈爾堿、哈爾醇、β-N-對羥基苯乙酮-3-甲氧基-4羥基取代桂皮酰胺等。師勤[3]的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具有保護肝細胞的作用,但其作用機制尚未明確。蒺藜的果實和莖葉中含有多種黃酮苷。曲寧寧[4]的研究表明蒺藜黃酮具有心血管活性。
2.1保護心肌蒺藜皂苷(GSTT)具有抗心肌缺血從而保護心肌的作用。李紅等[5]發(fā)現(xiàn)蒺藜皂苷能夠升高再缺血灌注期的心肌組織中一氧化氮(NO)含量,升高環(huán)磷酸鳥苷含量,舒張血管并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從而保護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內(nèi)皮細胞。蒺藜皂苷能夠改善心肌梗死后早期的心功能[6],減輕左心室重構(gòu)。張爽等[7]研究表明蒺藜皂苷還可以舒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強心肌組織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
2.2抗凝、抗血栓蒺藜總黃酮通過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和影響血小板受體與膠原的結(jié)合從而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進而達到抗凝、抗血栓的作用[8]。李紅等[9]通過注射蒺藜皂苷觀察血瘀大鼠體內(nèi)血栓濕重、血栓形成時間以及體外血栓長度和干、濕重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蒺藜皂苷能降低紅細胞的聚集性并提高其變形能力,從而降低血液黏稠度。另有研究表明[10]:白蒺藜有效成分提取物具有干擾花生四烯酸代謝的作用,通過調(diào)節(jié)血小板聚附、抗血小板凝集預防心血管疾病。
2.3抗動脈硬化白蒺藜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11]。石昌杰等[12]對動脈粥樣硬化大鼠分別給予不同劑量的蒺藜皂苷,采用半定量PCR的方法檢測各組動物動脈壁中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細胞間黏附分子-1(VCAM-1)、過氧化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α(PPARα)、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型受體γ(PPARγ)基因的表達,分析基因表達變化,證實蒺藜皂苷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機制可能與其提高血清總抗氧化能力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降低丙二醛(MDA),下調(diào)動脈粥樣硬化大鼠血管壁中ICAM-1、VCAM-1基因表達,上調(diào)PPARα、PPARγ基因表達有關(guān)。
2.4調(diào)節(jié)血脂白蒺藜具有降低膽固醇,阻止心肌、肝臟及動脈脂質(zhì)沉著的作用[13]。褚書地等[14]研究表明:蒺藜皂苷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王顯剛等[13]發(fā)現(xiàn)蒺藜皂苷能降低高脂動物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總膽固醇(TC)/ HDL-C比值,因而證實了白蒺藜具有明確的降脂作用。
2.5降低血糖張素軍等[15]發(fā)現(xiàn),蒺藜皂苷能夠抑制糖大鼠餐后血糖的升高,其原因可能是通過對小腸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實現(xiàn)的。蒺藜水煎劑[16]可以抑制糖尿病小鼠糖異生,改善小鼠糖耐量,降低血糖。牛偉[17]研究發(fā)現(xiàn)蒺藜皂苷可以低血壓提高肥胖大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降低血糖。
2.6降低血壓楊建梅等[18]發(fā)現(xiàn)白蒺藜有效成分可以降低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的收縮壓,下調(diào)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蛋白的表達。章怡袆等[19]發(fā)現(xiàn)白蒺藜呋甾皂甙能降低高血壓大鼠的收縮壓,抑制心肌纖維化,從而改善高血壓所致心臟結(jié)構(gòu)重塑。臨床研究表明:以白蒺藜提取物為有效成分的中成藥心腦舒通膠囊,可改善心功能,抑制左心室重構(gòu),改善高血壓病的預后[20]。
2.7腦保護作用王秀華等[21]發(fā)現(xiàn)蒺藜皂苷能夠降低腦缺血大鼠的梗死面積并改善腦梗死后行為障礙,對血瘀大鼠亦可抑制血小板黏集,延長凝血時間。臨床研究表明:心腦舒通膠囊治療中風后遺癥病人,可改善微循環(huán),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動物血漿中血栓素B2(TXB2)的水平[22]。
3.1原發(fā)性高血壓魏德新等[23]將157例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僅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使用心腦舒通膠囊每次3粒,每日3次,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和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病人無明顯不適及副反應(yīng)。王倩[24]以心腦舒通膠囊為治療組,眩暈寧沖劑為對照組,門診治療60例高血壓眩暈病人,口服治療8周后,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心腦舒通膠囊療效明顯。中藥湯劑方面,李彥霞等[25]用菊花白蒺藜湯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肝陽上亢證,可明顯降低病人血壓,改善癥狀和生存質(zhì)量,安全而有效。
3.2冠心病心絞痛周玉萍等[26]將505例冠心病心絞痛病人分為治療組(455例)和對照組(50例),治療組給予心腦舒通膠囊每次2?!?粒,每天3次,對照組給予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10 mg,每天3次,4周為1個療程。結(jié)果:治療組心絞痛總有效率88.5%,癥狀總有效率88.6%,心電圖總有效率49.2%,硝酸甘油停減率71.7%。兩組心絞痛、心電圖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治療組頭暈頭痛、五心煩熱、少寐多夢等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該藥對中醫(yī)辨證為氣陰兩虛兼血瘀型與氣虛痰瘀交阻型的治療效果相似,無明顯的不良反應(yīng)。趙堅等[27]用心腦舒通膠囊和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分別治療老年冠心病心絞痛,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心電圖表現(xiàn)均有明顯改善,但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出現(xiàn)了頭痛的不良反應(yīng)而心腦舒通膠囊無此方面表現(xiàn),說明心腦舒通膠囊與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療效相當,不良反應(yīng)少見。彭偉等[28]臨床研究表明:心腦舒通膠囊具有較好的改善冠心病心絞痛中醫(yī)證候的作用,治療有效率高,并在使用中具有較高的依從性,臨床使用安全有效。
3.3腦梗死恢復期及后遺癥林向等[29]將136例腦梗死后遺癥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口服心腦舒通膠囊每次3粒,每日3次,對照組服用復方丹參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均連續(xù)使用2個月。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91.18%,優(yōu)于對照組的69.12%(P<0.05)。心腦舒通膠囊治療腦梗死后遺癥療效肯定、安全,可明顯改善病人血液流變學、血脂、血糖、C-反應(yīng)蛋白等指標。蔡建盛等[30]使用心腦舒通膠囊治療腦梗死恢復期50例,與華法林進行對照觀察,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為98.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0%,且治療組未見不良反應(yīng),對照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為8.0%。
3.4高脂血癥艾云艷[31]將104例原發(fā)性高脂血癥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口服心腦舒通膠囊。結(jié)果表明心腦舒通膠囊聯(lián)合降脂藥治療效果更好,癥狀改善更明顯。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同仁醫(yī)院等對223例高血脂病人用心腦舒通膠囊治療4周,結(jié)果:對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β-脂蛋白有一定療效,有效率依次為51.4%、58.8%及42.9%。同時觀察67例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癥,有效率為76.1%。同濟醫(yī)科大學心血管研究驗證,用心腦舒通膠囊治療2周,有降低膽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32]。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腦血管疾病呈多發(fā)性、年輕化、進行性加重的趨勢。藥理學和臨床研究均表明:中藥白蒺藜以及以白蒺藜為主要成分的中成藥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療效,安全、無明顯不良反應(yīng)。中藥湯劑方面,以白蒺藜為君藥、臣藥的古今方劑較為少見,白蒺藜多用于隨證加減,歷代名家、當代名老中醫(yī)相關(guān)用藥經(jīng)驗規(guī)律缺乏總結(jié)。因此,中藥白蒺藜是具有巨大研究和開發(fā)潛力的珍貴藥材。今后應(yīng)進一步加強用藥規(guī)律的總結(jié)以及藥理學相關(guān)研究,總結(jié)經(jīng)驗處方、開發(fā)新藥以服務(wù)于臨床。
[1]褚書地,瞿偉菁,李穆,等.蒺藜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3(4):4-7.
[2]孫國珍,張潔,馬百平.蒺藜中甾體皂苷類化學成分及其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7(7):1111-1115.
[3]師勤,馬果玉,徐珞珊,等.比色法測定蒺藜中多糖的含量[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7(5):39-41.
[4]曲寧寧,楊松松.蒺藜黃酮類化學成分的分離和鑒定[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3):182-183.
[5]李紅,馮彩霞,關(guān)鳳英,等.蒺藜皂苷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5):794-797;758.
[6]Guo Y,Shi DZ,Yin HJ,et al.Effects of Tribulisaponinson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hyperlipidemic rats[J].Am J Chin Med,2007,35(2):309-316.
[7]張爽.蒺藜皂苷單體B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1.
[8]王云,韓繼舉,趙曉民,等.蒺藜總黃酮對大鼠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1(20):1714-1716.
[9]李紅,王秀華,崔佳樂,等.注射用蒺藜皂苷的抗血栓形成作用[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1):14-16.
[10]陳永志,姜月華,孟憲卿,等.刺蒺藜及其有效成分治療心血管疾病研究進展[J].吉林中醫(yī)藥,2016(3):316-320.
[11]石昌杰,瞿偉菁,王捷思,等.蒺藜皂苷對大鼠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影響[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09(1):53-57;72.
[12]石昌杰,瞿偉菁,高娟.蒺藜皂苷對動脈粥樣硬化大鼠動脈壁ICAM-1、VCAM-1、PPARα、PPARγ基因表達的影響[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09(5):761-765.
[13]王顯剛,殷惠軍,郭艷,等.白蒺藜皂苷對高血脂大鼠心肌梗死后血脂及炎性因子表達影響的研究[J].中醫(yī)藥信息,2005(5):85-86.
[14]褚書地,瞿偉菁,逄秀鳳,等.蒺藜皂苷對高脂血癥的影響[J].中藥材,2003(5):341-344.
[15]張素軍,瞿偉菁,周淑云.蒺藜皂苷對大鼠小腸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J].中國中藥雜志,2006,11:910-913.
[16]李明娟,瞿偉菁,王熠非,等.蒺黎皂苷的降血糖作用[J].中藥材,2002(6):420-422.
[17]牛偉.蒺藜皂苷對代謝綜合征的影響及其有效成分分析[D].武漢:華東師范大學,2005.
[18]楊建梅,周端,王國印,等.白蒺藜有效組分對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血壓和主動脈中vWF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7(12):1437-1438.
[19]章怡祎,顧仁樾,王國印.白蒺藜有效組分對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心肌纖維化及TGFβ1/CTGF表達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2):111-114;146.
[20]聶有智.心腦舒通膠囊臨床應(yīng)用進展[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6):543-545.
[21]王秀華,李紅,溫克,等.注射用蒺藜皂苷的抗腦缺血作用[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1):60-62.
[22]劉志堅.心腦舒通膠囊治療中風后遺癥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7):59-60.
[23]魏德新,林文,殷羽珊,等.心腦舒通治療高血壓病78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7(10):1257-1258.
[24]王倩.心腦舒通膠囊治療高血壓眩暈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療,2008,36:192.
[25]李彥霞,張黎園.菊花白蒺藜湯對1級原發(fā)性高血壓肝陽上亢證患者臨床療效和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15(11):1627-1630.
[26]周玉萍,趙瑞祥,劉家蓮,等.心腦舒通治療冠心病心絞痛455例[J].中醫(yī)雜志,1992(7):48.
[27]趙堅,賈雪蓮,甘愛芳,等.心腦舒通膠囊治療老年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10(8):672-673.
[28]彭偉,劉紅旭,王振裕,等.心腦舒通膠囊治療心絞痛血瘀證及其對ET、NO水平影響的研究[J].世界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9(4):263-265.
[29]林向,于惠玲,林華晶,等.心腦舒通膠囊治療腦梗死后遺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2):167-168.
[30]蔡建盛,蘇小惠,涂燕芬.心腦舒通膠囊治療腦梗死50例臨床觀察[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6):867-868.
[31]艾云艷.心腦舒通膠囊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10):1271-1272.
[32]潘桂娟,李海玉.心病中醫(yī)診治研究的部局級以上成果(1978—2002)[C].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七屆全國中醫(yī)心病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2004:15.
(本文編輯郭懷印)
1.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北京 100069),E-mail:qianw86@126.com;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R289.5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6.16.016
1672-1349(2016)16-1877-03
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