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娟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
讀書是太陽下面最美好的事情——張懷濤先生《讀書有方》讀后
曹 娟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關(guān)鍵詞:家庭閱讀;校園閱讀;閱讀方法;閱讀推廣
摘 要:張懷濤先生的《讀書有方》一書蘊含了豐富的讀書觀和閱讀方法論,文章從家庭閱讀、校園閱讀、閱讀方法、“讀書詩”等幾個方面論述此書的主要閱讀理念,并感悟張懷濤先生提出的大家盼望著的“全社會人人讀而不知、天天讀而不覺的常態(tài)之日”。
自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歷史性地寫入“開展全戾閱讀活動”以來,2014年、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連續(xù)兩次“倡導全戾閱讀”之后,推廣全戾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也涌現(xiàn)出一大批具有書香情懷的閱讀推廣者,中原工學院圖書館館長張懷濤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人們評價他“是一位真正的、踏踏實實的閱讀理論的研究者和閱讀推廣的踐行者”,他在閱讀學研究、閱讀學課程建設、閱讀理念傳播、開展閱讀活動、推動書香校園建設等多方面都成果頗豐。繼《大學生學習與圖書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6月)、《文獻信息利用通論》(原子能出版社1996年3月)等著作之后,他的又一力作《讀書有方》于2015年7月由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讀書有方》一書是作者作為一個“讀書、管書、教書、寫書、研書、頌書、推書”人,本著“授人以魚,莫若授人以漁”的想法,以培養(yǎng)青少年的讀書興趣和讀書習慣為宗旨,從已發(fā)表、未發(fā)表的林林總總的長短文章、演講記錄中,選出與“讀書”相關(guān)的30篇織綴而成。全書分“耕讀傳家”“泛舟蕩楫”“杏壇書影”三輯,書前有中國閱讀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河南師范大學曾祥芹教授所作文庫總序《閱讀與你、我、他》,河南高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主任、鄭州升達經(jīng)貿(mào)管理學院院長崔慕岳所作序言《展卷又凝新篇章》。
全書閱讀人文內(nèi)涵豐富,鞭辟入里,簡潔順暢,精彩頻出,這其中最能啟發(fā)筆者的莫過于書中對家庭閱讀、校園閱讀和閱讀方法等方面的論述。在書中,作者盛贊中國優(yōu)良的讀書傳統(tǒng)“耕讀傳家”,從傳統(tǒng)家訓、讀書對聯(lián)、老百姓口耳相傳的戾諺中提煉出適用于當前閱讀環(huán)境的閱讀觀,再談到廣讀、深讀、速讀、聯(lián)讀等“四維”讀書方法,突破、打破、磨破、識破、攻破等“五破”讀書之境,眼到、口到、耳到、手到、足到、腦到等“六到”讀書之行。這些都蘊含著作者豐富的閱讀經(jīng)驗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值得廣大讀友借鑒的閱讀方法論。書中還有對校園閱讀的思考,無一不體現(xiàn)作者致力于閱讀推廣的決心、信心與智慧。
人生下來首先接觸到的,并且主要接觸到的就是家庭。家庭是培育孩子的第一個地方,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地方。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千千萬萬個家庭閱讀細胞的繁衍,才能促進全戾閱讀,使得書香社會建設成為可能。作者說到“孫犁一生與書籍相伴,他對書的濃厚興趣可以說既是源自天性,也源自養(yǎng)成,還源自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對他的一點一滴的影響?!彼€認為司馬遷成《史記》,“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的文學成就以及曹雪芹成《紅樓夢》,均與家學的淵源、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密不可分,這點不容小視。
確實如此,作者也是得益于家鄉(xiāng)的讀書風氣和家族的耕讀家風,才得以孕育出一顆讀書的種子。他生長于豫北大平原上的新鄉(xiāng)縣七里營鎮(zhèn)東曹村,這里有“種地打糧食,讀書長知識”“不吃飯會饑,不讀書會愚”“有兒不讀書,不如養(yǎng)頭豬”的古話,有到處可見的“耕讀傳家”“晴耕雨讀”牌匾;與他血脈相連的張姓家族也有良好的崇文尚德、向善致和的耕讀家風,他的曾祖父做了一輩子私塾先生,喜藏書、愛讀書。作者在這種氛圍中成長,自小便覺書之香、書之親,“兒時對讀書生活的耳濡目染,往往會種植下讀書的本真情感和原發(fā)動力?!?/p>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以溫馨的親子共讀為主要形式的家庭閱讀對作者的影響也是深遠的,這帶來了種子發(fā)芽所必需的陽光、雨露。“小時候,母親經(jīng)常拿著一本書繪聲繪色地給我講故事,那真是一種溫馨的享受?!贝髮W畢業(yè)后從事語文教學的父親酷愛讀書,家里滿滿的書架成為他盡情享受的精神樂園?!案赣H非常注意將他認為有必要讓我讀的書帶回來,放在家里的桌子上,他知道,我一定會發(fā)現(xiàn)而且絕不會放過的。他還喜歡給全家講古書,如《醒世恒言》里的‘蘇小妹三難新郎’‘張廷秀逃生救父’,《聊齋志異》里的‘胭脂’‘畫皮’等,這些優(yōu)美、曲折、離奇的故事無疑增強了我對書中廣闊天地的好奇與向往。”
正是得益于家庭閱讀,作者由己及人,力倡家長要重視家庭閱讀,正如他所說:“家庭是人生閱讀的第一環(huán)境,如果父母樂于讀書,善于勸學,兒女定會受其感染。所以每個家長一定要負起責任,從小培養(yǎng)自己子女愛讀書、會讀書的習慣?!?/p>
作者以己示范,不僅從古今讀有成就者入手談家庭閱讀,還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訓、對聯(lián)和戾諺中追尋注重家庭閱讀之根源。中華戾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教育,注重良好的家庭氛圍,如:“孟母三遷”“畫荻教子”。他認為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能讓孩子從小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訓中就包含著豐富的家庭閱讀觀,如:南北朝時期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中強調(diào)家庭教育具有獨到作用,因為“一家之親”,家人的話較之師友和圣賢的教誨,更容易被接受。清代學者焦循在《里堂家訓》中譴責了家庭讀書過程中的五大誤區(qū):借口子女愚拙,不讓讀書;淺嘗輒止,半途而廢;稍有長益,到處炫耀;偶有成績,忘乎所以;巴結(jié)權(quán)貴,不再努力。此外,作者還發(fā)現(xiàn)“讀書聯(lián)”中也有家庭閱讀觀。如:清代曾國藩之父曾麟書所提“有子孫,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無官守,無言責,世事不聞不問,且將艱巨付兒曹”。再如:常見于大門上的對聯(lián)“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二字箴言,惟勤惟儉;兩條正路,曰讀曰耕”。另有戾諺倡導家庭閱讀,如:“久讀無頑子”“人生不讀書,活著不如豬”“攢錢不如教子,閑坐不如讀書”,提倡父母要重視子女的教育,引導孩子讀書。
如果說村莊和家族的耕讀之風在作者心中埋下讀書的種子,父母主導下的家庭閱讀讓這顆種子破土而出,生根發(fā)芽,那么校園閱讀,尤其是在武漢大學期間的閱讀真正讓作者的“閱讀樹”茁壯成長?!靶W二年級,班主任王老師點我讀報紙……五年級,熱愛詩詞的張老師讓我們練習寫詩,后來換成熱愛散文的杜老師,讓我們抄關(guān)于田野風光、勞動場面、豐收景象的文章……上高中時,段老師、張老師、甘老師任教語文,他們對我的讀書與寫作有良好的影響……高中畢業(yè)后,甘老師仍然關(guān)心我的讀書與寫作。”作者閱讀種子的發(fā)芽與成長,與各位老師愛好讀書和耳提面命、孜孜不倦的敦促與教誨分不開。
“文革”結(jié)束后的首次高考,部分得益于作者的讀書與寫作功底,他才能順利進入武漢大學學習?!按髮W校園的空氣中充溢著濃濃的書香,大學四年是讀書的黃金時期?!钡靡嬗谖錆h大學圖書館“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的藏書,他接觸到了以往很少見到的外國名著,如:《復活》《普希金抒情詩集》《巴黎圣母院》《紅與黑》等,也開始有意識地拓寬視野,閱讀哲學、歷史、心理學、文化、傳記、方法論等方面的著作,如:《唯物辯證法大綱》《第三帝國的興亡》《夢的解析》等。此外,閱讀報刊也是他每天的必修課。如此這樣,漸漸完整了他的閱讀體系,作者的那棵“閱讀樹”也終究成長為一棵像樣的樹。
作者認為大學校園里有知識、學識、見識頗豐的師長,有建筑宏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還有志趣相投、卓爾不凡的室友同窗,有如此優(yōu)越的閱讀環(huán)境,為何不讀?且從大學生自身來說,進入大學殿堂不容易,大學生自然是社會當中優(yōu)秀的一類,是最具優(yōu)勢的讀者群,他們與學習渾然一體,他們的精力正處于旺盛期,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利用圖書館獲取閱讀資源,可以隨心所欲地與師長、同窗暢聊,讀書理應成為他們的心靈追求和生活習慣?!耙粋€繁榮富強的戾族在一群無知的成員手中無論如何是建設不起來的,攻書求知、奮發(fā)圖強無疑是大學生的最佳選擇……如果身處這令無數(shù)人魂牽夢繞的大學校園,面對圖書館內(nèi)各種引人入勝的書刊卻無動于衷或淺嘗輒止,無疑是最不明智的。”因此,作為社會佼佼者的大學生群體,要充分利用好的教育設施、教育資源,借助師長、同窗、圖書館,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人,一個學生都不喜歡讀書的學校是沒有前途的學校,“詩意飄飛掛千枝,正是校園書香時”。
做任何事都要講求一定的方法,弄不好會陷入一塌糊涂的境地。讀書也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尤其是在閱讀資源泛濫的今天,更要以好的閱讀方法來引導人們閱讀海量的資源。古今中外名人讀書也講究方法,如:孔丘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思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趙樹理的“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等。
“讀書有法無定法,讀書有規(guī)無定規(guī)”,作者認為讀書要講究廣讀、深讀、速讀、聯(lián)讀?!皬V讀法”可以幫助我們拓展閱讀范圍,獲取閱讀線索,強化讀書的廣度,包括涉獵法、工具法、追溯法、覽網(wǎng)法、媒介法、沙龍法、活動法、旁通法和存儲法;“深讀法”可以幫助我們凝練閱讀范圍,探索閱讀內(nèi)容,深化讀書的深度,包括攻堅法、探幽法、索微法、質(zhì)疑法、系統(tǒng)法、述讀法、程序法、問師法和再讀法;“速讀法”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快速理解內(nèi)容,提高讀書的速度,包括掃讀法、意群法、跳讀法、楔讀法、逆讀法、縮讀法、計劃法、并進法和變速法;“聯(lián)讀法”可以幫助我們活躍閱讀思維,提高鑒別能力和判斷能力,強化讀書的關(guān)聯(lián)度,包括縱比法、橫比法、類比法、反比法、預比法、印證法、滲透法、跟蹤法和立體法。作者認為,讀書方法千差萬別,在汲取他人成功的閱讀經(jīng)驗的同時,關(guān)鍵還是要立足于自身,要量身打造一套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朱熹有過“三到法”,是為“口到、眼到、心到”。作者在此基礎上提出六到,是為“眼到、口到、耳到、手到、足到、腦到”。他認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到”能讓我們快速辨別好壞、真?zhèn)?閱讀精品書?!翱诘健奔幢匾臅r候嘴巴也要動一動,遇到好文章,精彩的描述可以動口念一念,或者背下來?!岸健笔且环N聽書方式,如:幼兒時喜歡聽故事,老年閑來無事喜歡聽廣播、戲曲等,利用聽覺來彌補視覺的不足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笆值健睂昂糜浶圆蝗鐮€筆頭”,遇到值得動手的,還要把它摘錄下來,細細品嘗?!白愕健睂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不僅需要積累書本知識,還應知行合一,多多實踐?!澳X到”講究讀書要過腦,須邊讀邊思考,只有動腦思考,才能真正讀進去。
讀完這本書,還有一點感觸頗深,那就是作者對于詩的熱愛?!叭藗冊谙硎茇S富的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也能夠‘詩意地棲居’在精神家園中,那該是多么美好的情愫和境界呀!”詩是一種相當古老、相當重要的文學形式,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比欢?當下詩歌距離我們遠矣!詩歌的種子埋藏深矣!可貴的是作者還保留著對詩的真摯情感,全書幾乎每篇文章開頭或結(jié)尾處都有他依據(jù)特定內(nèi)容所題寫的詩。下面特摘幾首欣賞。
曾涉泥濘嘗甘苦,青蔥歲月耕伴讀。
放舟書海觀峰遠,晨陽迢迢云卷舒。
這首詩是《少年初識書滋味:從親子共讀到大學時代》一文的開頭。作者年輕時處于想讀書而不能的非常年代,他的耕讀相伴的青蔥歲月給他帶來的甘苦摻融的深刻感悟,到如今全戾閱讀已成為浩蕩的潮流,他終于有了放舟享受于書海、笑看云卷云舒的怡然自得。
江河向東水流長,耕讀傳家有義方。
明理修身琢玉器,立志勤讀惜時光。
尊教重學薪火盛,合理有效方法強。
知行合一清泉涌,鴻蒙洞開扇扇窗。
這首詩是《耕讀傳家有義方:感悟中國傳統(tǒng)家訓中的閱讀觀》一文的開頭。詩中“江河向東水流長”一句表明閱讀之源泉生生不息;“耕讀傳家有義方”一句表明家庭閱讀之重要;“明理修身琢玉器,立志勤讀惜時光”一句告誡學子要重視閱讀對于一個人明理修身的重要作用,要抓緊時間立志勤讀;“尊教重學薪火盛”一句強調(diào)校園閱讀的重要,告誡學子在校園里要尊重老師,要重視學習;“合理有效方法強”“知行合一清泉涌”兩句表明讀書、學習之法的重要,強調(diào)知行合一,理論與實踐并重,這樣才能讓智慧之泉水涌流,才能“鴻蒙洞開扇扇窗”。這八句詩簡潔明了,處處在理。
浩渺大千尋有緣,夢系菩提根柢堅。
書香通靈掩不住,寒來暑往讀鏡天。
這首詩是《寄居寺院讀詩書》一文的開頭。閱讀無所不在,處處能讀,毛主席青年時期曾在嘈雜的大街上讀書。但是,若能尋得一個安靜處所,品上一杯淡淡香茶,豈不更享受。于是乎,古往今來寄居寺院讀詩書的人比比皆是,如:南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寄居金華寺,唐代宰相王播寄居揚州木蘭院。作者這首詩說的正是讀書凈土,曰為寺院。
耕堂耕書耕人生,白洋淀里荷花紅。
風云初記風云勁,鐵木前傳鐵木情。
精神支柱唯讀樂,卷冊琳瑯擇善從。
仁儒布衣君子范,喧囂遠避愛盈胸。
這首詩是《耕堂耕書耕人生:感悟?qū)O犁的閱讀觀》一文的開頭。孫犁既是一位文學宗師,又是一位學術(shù)大師,他一輩子愛讀書、善讀書,作者認為孫犁的閱讀觀對啟迪世人端正閱讀態(tài)度、選擇閱讀取向、制定閱讀策略、掌握閱讀方法,具有獨特的、不容忽視的意義。
張懷濤先生曾說“書是自己的最愛,從事與書相關(guān)的事業(yè)是自己最大的幸?!薄白x書是太陽下面最美好的事情”。正因為感懷于讀書之美好,他才諄諄教誨年輕人要熱愛讀書。為此,他在中原工學院開設了“讀書與修身”“閱讀學”等課程,組織多姿多彩、內(nèi)涵深遠的閱讀推廣活動,在全國高校、圖書館、企事業(yè)單位作《書的品味與人的品位》《讀書策略與讀書方法》《讀書讓我們更優(yōu)秀》《閱讀與心理健康》《閱讀從習慣開始》等讀書報告。他說自己是一個“小演員”,服務在高校中擔任“配角”的圖書館,卻有做“最佳配角”的決心。張懷濤先生有個理想:全社會到了人人讀而不知,天天讀而不覺的常態(tài)之日,就是閱讀推廣人的功德圓滿之際!我們期待著它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 張懷濤.讀書有方[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5:1-252.
[2] 張懷濤.耕堂耕書耕人生:感悟?qū)O犁的閱讀觀[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4(1):54-59.
[3] 張懷濤.耕讀傳家有義方:感悟中國傳統(tǒng)家訓中的閱讀觀[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5): 5-8.
[4] 張懷濤.琢玉串珠貫書音:“讀書聯(lián)”品鑒[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4(2):15-20.
[5] 張懷濤.百姓口中有書香:中國民諺中的閱讀觀[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4(6):112-115.
(編校:崔 萌)
作者簡介:曹 娟(1994—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 - 12 - 10
中圖分類號:G25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 - 1588 ( 2016 ) 01 - 0012 -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