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孜熱·毛拉克州人民醫(yī)院感染科,新疆克州 845350
恩替卡韋輔助治療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的臨床效果分析
古麗孜熱·毛拉
克州人民醫(yī)院感染科,新疆克州845350
[摘要]目的研究恩替卡韋輔助治療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該院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恩替卡韋輔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HBV-DNA轉陰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死亡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548,P<0.05)。結論恩替卡韋輔助治療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能有效降低肝硬化失代償期死亡率,療效顯著,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恩替卡韋;肝硬化失代償期;治療效果
乙型肝炎是一種常見傳染性疾病,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病率較高,在我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已經超過3億人。肝硬化是乙肝晚期病癥,是乙型肝炎未得到有效治療,病毒在肝臟內長期大量復制發(fā)展,對患者肝臟造成嚴重損害所致,肝硬化進入失代償期后,往往引發(fā)諸多并發(fā)癥,加大治療難度[1]。該研究隨機選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該院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乙型肝炎引起肝硬化并進入失代償期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失代償期臨床診斷標準,排除其他類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或免疫性肝炎、肝癌患者,其他臟器嚴重疾病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婦女,以及入院前半年內使用過免疫調節(jié)劑或接受過其他抗病毒治療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35例,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21~60歲,平均年齡(41.3± 16.7)歲。病程3~14年,平均病程(8.7±3.6)年。對照組男16例,女19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42.7±12.9)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8.7±3.6)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保肝降酶治療,并給予營養(yǎng)支持,適當使用利尿劑,對發(fā)生感染的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黃疸者進行退黃治療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對癥治療基礎上,加用恩替卡韋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2237劑型:片劑)輔助治療,用藥方法為:口服1次/d,0.5 mg/次,持續(xù)用藥48周。由于食物會影響恩替卡韋吸收效果,推遲吸收時間,因此服藥時間應在飯前或飯后2 h以后,保持空腹服藥。
1.3觀察指標
在治療后每隔12周對兩組患者進行肝功能檢測與血常規(guī)檢查,主要對總膽紅素以及谷丙轉氨酶等指標的數(shù)據(jù)變化情況進行比較,并比較兩組患者的HBV-DNA陰轉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方法
運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和計量資料數(shù)用(±s)表示;用χ2檢測組間差距,t檢驗均值,以P<0.05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
2.1治療12周、36周后療效比較
治療12周后,對照組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降低幅度均比觀察組小,t=7.82,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36周后,對照組總膽紅素和谷丙轉氨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改善情況不如觀察組。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3.36,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12周、36周后療效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12周、36周后療效比較(±s)
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值P值組別51.3±11.5 68.9±13.7 5.82 <0.05 12周34.7±11.9 53.6±14.2 6.04 <0.05 36周104.5±15.9 128.4±16.7 6.13 <0.05 91.2±13.8 110.6±15.1 5.61 <0.05 12周 36周總膽紅素(umol/L) 谷丙轉氨酶(IU/L)
2.2治療前兩組患者HBV-DNA變化
治療前兩組患者HBV-DNA檢查均呈陽性。治療后兩組均有部分患者HBV-DNA轉為陰性,兩組轉陰率比較,差異較大。觀察組HBV-DNA由陽轉陰24例,轉陰率為68.57%;對照組治療后HBV-DNA轉陰僅2例,轉陰率為5.71%。兩組HBV-DNA轉陰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548,P<0.05)。
2.3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48周后,腹脹、乏力明顯改善;8例腹水癥狀完全消失,5例腹水明顯減少;3例上消化道出血癥狀患者出血癥狀減輕,未出現(xiàn)死亡;治療過程中發(fā)生腹膜炎1例,得到有效控制。對照組29例患者中,2例腹水患者癥狀完全消失,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死亡1例,另有1例在治療中發(fā)生嚴重肝腎綜合癥,治療無效死亡。兩組死亡率對比,觀察組為0.00%,對照組為6.9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1845,P<0.05)。此外,觀察組治療過程中未出現(xiàn)肝細胞癌,對照組有1例。
乙型肝炎之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疾病,急性乙肝及時治療能夠治愈,慢性乙肝則病程長、難以徹底治愈[3],且病情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加大治療難度。該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很容易漏診、誤診,耽誤治療,使乙肝病毒(HBV)大量復制[4],對肝臟造成嚴重損害。肝臟反復發(fā)生炎癥,會使肝細胞壞死,一旦肝功能進入失代償期,HBV-DNA將異常升高[5],導致肝硬化,還可能引起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死亡率很高。乙肝給患者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對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采取有效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臨床實踐表明[6],傳統(tǒng)保肝護肝等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對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的治療重點應放在抗病毒治療上來,抑制乙肝病毒的自我復制,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肝臟功能,降低死亡率。
恩替卡韋是一種鳥嘌呤核苷類似物,其作用在于發(fā)生磷酸化轉變,變成有活性、半衰期較長的三磷酸鹽,能抑制病毒逆轉錄酶的活性,包括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啟動、抑制逆轉錄負鏈形成、抑制乙肝病毒DNA正鏈合成[6]。該研究中,采用恩替卡韋輔助治療,取得了顯著療效。觀察組在常規(guī)對癥治療基礎上增加使用恩替卡韋輔助治療,各項身體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觀察組用藥后,HBV-DNA水平在短期內快速下降,可見恩替卡韋對其起到了有效抑制作用;在48周的治療后,觀察組轉陰率為68.57%,遠高于對照組。在治療中,觀察組用藥后少數(shù)患者出現(xiàn)頭暈、頭痛、惡心等輕微不良反應,未出現(xiàn)嚴重副作用,大部分患者治療48周后腹水、尿黃等癥消失,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證實,恩替卡韋用于抑制病毒復制,所需藥物濃度較低且不易產生耐藥性,見效快,臨床使用價值高。研究學者[7]通過對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分別使用恩替卡韋和拉米夫定進行治療,研究結果證實恩替卡韋能夠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患者的HBV DNA水平,對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鄧平安等[8]研究學者通過臨床實踐證實,采用恩替卡韋對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ALT、AST等指標,抑制病毒的復制,治療效果顯著。說明采用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后期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具有可行性。
總之,恩替卡韋用于治療乙型肝炎后期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從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復制,起到減少病毒對肝臟的損傷,能加快肝臟各項指標改善,減輕患者痛苦,并能降低肝硬化失代償期死亡率。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安紅衛(wèi).恩替卡韋聯(lián)合復方鱉甲軟肝片治療乙肝肝硬化代償期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12):21-22.
[2]曹智麗.恩替卡韋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治療慢性乙肝的效果及其對血清IL-10、IFN-γ水平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5(13): 88-90.
[3]武守國,高婷婷.益氣健脾方聯(lián)合恩替卡韋對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治療作用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5(3):173-175.
[4]徐長春,韋明,程紅波,等.扶正化瘀膠囊聯(lián)合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療效觀察[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5(1):293-294.
[5]何兵.恩替卡韋聯(lián)合六味五靈片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近期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醫(yī)刊,2015(2):83-86.
[6]竇愛華,徐斌.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三種抗病毒方案長期隨訪療效比較[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34):4097-4100.
[7]常青山.恩替卡韋分散片與恩替卡韋片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4(11):990-993.
[8]鄧平安.恩替卡韋聯(lián)合復方鱉甲軟肝片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8):144.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tecavir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Gulizire·MAOLA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 Kezhou people's Hospital, Kezhou,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84535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tecavir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Methods Atotal of 2012 from April 2014 4 months in our hospital from 58 cases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decompensated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symptomatic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using en entecavir adjuvant therapy,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HBV-DNA nega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8.548, P<0.05). Conclusion EN entecavir adjuvant therapy for hepatitis B caused by cirrhosis decompensated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irrhosis decompensation stage mortality and significant effect, with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Cave; Cirrhosis; Treatment effect
收稿日期:(2015-07-17)
[作者簡介]古麗孜熱·毛拉(1973.4-),女,柯爾克孜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人,本科,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消化內科相關于肝臟疾病的研究。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10(b)-0131-03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R9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