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萍,顧曉麗,張二箭
· 短篇論著 ·
冠狀動脈介入檢查和治療中發(fā)生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臨床護理對策
張艷萍1,顧曉麗1,張二箭1
近年來,隨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陌l(fā)病率上升,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成為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手段[1]。在PCI中發(fā)生的血管迷走神經反射(VVRS)是一種常見且極其危險的急癥,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有效觀察及積極處理非常重要[2,3]。本研究就我院冠狀動脈造影和PCI發(fā)生VVRS的59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探討VVRS誘發(fā)因素、有效預防及處理措施。
1.1研究對象 納入2005年1月~2010年1月于解放軍第251醫(yī)院心內科行冠狀動脈造影(10例)和PCI(49例)中發(fā)生VVRS的患者59例,男性33例,女性26例。納入標準:均行冠狀動脈造影或PCI;均發(fā)生血管迷走神經反射;年齡40~70歲。排除標準:合并腫瘤、拒絕參加本研究者。
1.2介入干預 介入均采用股動脈穿刺置管法。拔管時間:冠狀動脈造影患者均在術后即刻拔除鞘管,PCI患者術后4 h拔除鞘管。止血均為人工股動脈局部壓迫法,拔鞘管后用左手的食指、中指及無名指在股動脈穿刺點近心端沿股動脈用力向下壓迫股動脈,避免血液溢出至皮膚穿刺點或皮下組織。
術中發(fā)生VVRS的8例中1例發(fā)生于冠狀動脈造影時,余7例均發(fā)生于PCI中;術后發(fā)生的51例,冠狀動脈造影9例,PCI后拔鞘管前3例,拔管后30 min內39例。VVRS患者均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出汗、心悸、胸悶、乏力等癥狀,體檢發(fā)現血壓<90/60 mmHg(1 mmHg=0.133 kPa),20例血壓檢測不到。心電圖多提示竇性心動過緩,5例為交界區(qū)心律,2例發(fā)生快速心房顫動。處理:①立即停止手術操作,按壓股動脈者適當減輕壓力;②頭低足高位;③快速補液;④靜脈注射阿托品、多巴胺。51例在15~60 min內恢復,4例在1~12 h內恢復,2例在12~24 h內恢復,2例持續(xù)低血壓狀態(tài)3 d,用多巴胺維持。
人體大動脈有豐富的神經分布,參與血壓和血容量的生理調節(jié)[4],心臟介入時由于導管及介入器械直接刺激心臟大血管及心室,導致心肺感受器興奮性增加,誘發(fā)VVRS的發(fā)生。拔鞘管時產生的疼痛刺激作用于皮質中樞和下丘腦,使膽堿能神經的張力增高,導致內臟及肌肉小血管強烈反射性擴張,引發(fā)血壓急劇下降,心率減慢,劇烈疼痛甚至可導致神經源性休克[4,5]。
本研究分析了59例發(fā)生VVRS的患者資料,特點如下:①PCI發(fā)生VVRS遠多于冠狀動脈造影,其中多支血管病變多于單支血管病變,可能與手術時間長、血管反復刺激有關;②多見于拔管后30 min內,可能與拔鞘管后壓迫血管興奮迷走神經及疼痛有關。大部分患者15~60 min內恢復,亦有持續(xù)低血壓狀態(tài)達3 d者。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采取如下措施[6,7]:①提高操作技術,盡量縮短操作時間,避免粗暴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②穿刺和拔管進行充分的局部麻醉,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恐懼和緊張心理,壓管力量適度;③PCI后應適當給予補液,必要時停用血管擴張藥物;④冠狀動脈介入檢查和治療中、后均需嚴密觀察患者的反應和生命體征的變化,拔管前需維持靜脈通道通暢,發(fā)生VVRS者應嚴密觀察血壓和心率、心律的變化,直至病情穩(wěn)定。
[1] 馬長生,蓋魯粵. 介入心臟病學[M].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
[2] Landau C,Lange RA,Glamann DB,et al. Vasoagal reactions in th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J]. Am J Cardiol,1994,73(1):95-7.
[3] 荊媛,王平,任緒功. 冠狀動脈造影術并發(fā)癥的防治[J].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2,18(10):541-3.
[4] 徐豐彥,張鏡如. 人體生理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238.
[5] 王禹,朱秀琴. 心血管病介入治療術致急性低血壓并發(fā)癥的特點與處理[J]. 中國實用內科學雜志,2000,20(9):537-8.
[6] 陳灝珠. 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心臟病學分冊[M]. 上海:上??萍汲霭嫔?,1982:164.
[7] 張鋒,葛均波,錢菊英. 冠狀動脈造影和介入治療術后采用Angioseal血管閉合器和人工壓迫止血的對比[J].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5,21(2):117-8.
本文編輯:姚雪莉
R816.2
A
1674-4055(2016)09-1123-01
1075000 張家口,解放軍第251醫(yī)院心內科
張二箭,E-mail:zhangerjian1969@163.com
10.3969/j.issn.1674-4055.2016.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