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 張莉
摘要:面對晦澀難懂的會計理論術語及紛繁復雜的會計核算方法,本文提出在財務會計學教學中要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利用詼諧幽默的教學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愛學會計和會學會計的良性學習氛圍。
關鍵詞:會計學;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4-0220-02
會計作為一種商業(yè)語言,其課程是理論與實務的兼容課程。因此,課程要求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時,注重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具體運用會計核算方法處理一般經(jīng)濟業(yè)務,正確編制企業(yè)經(jīng)濟業(yè)務的基本會計分錄,學會編制會計報表,力求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那么,如何解決知識要點枯燥無味,理論體系晦澀難懂,讓課堂“活”起來,讓教學效果“好”起來呢?總結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淺談一下筆者的幾點心得。
一、德育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之中
當今的高校教育要做到管理、教育同步進行,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貼近大學生的思想需求。教師在課堂中要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好的德育教育可以在學生中更好地開展知識教育,并且將這些德育教育融入到知識講授中,讓學生感覺意味深長。會計人員的職業(yè)操守是會計人員安身立命的關鍵,在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知識中的獨立性、客觀性講解時,筆者一方面講授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在工作中應依據(jù)哪些原則、采取哪些方法保持會計人員應有的公正、公允、絕不做假賬,同時也運用此理念來循循勸導學生在日程的生活學習中也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不但讓學生在學習專業(yè)課程中漸漸形成做假賬可恥的意識,同時要求他們將這一理念在平時的獨立自主完成作業(yè)、嚴守考試紀律中不斷體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生活的點滴中慢慢培養(yǎng)正直的品行,將來成為一名在德育方面合格的會計人員。另外,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講到無形資產(chǎn)的攤銷,目前我國會計準則規(guī)定只有壽命一定的才可以攤銷,壽命不定的不能攤銷。講課時筆者以在1669年成立的北京同仁堂藥店生產(chǎn)的藥品為例,講述了同仁堂的藥品雖歷經(jīng)了300多年歷史的變遷,但品牌仍在,這說明他們是用良心在做藥,在挽救眾生,在堅守“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制藥原則,因此,“同仁堂”才可經(jīng)年不衰。同樣筆者教育學生,家有萬貫,不如一技在手,借以鼓勵他們好好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激發(fā)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首先要學生了解到現(xiàn)今社會并不是只有干會計的人才需要學習會計知識,會計課程在很多高校的管理類專業(yè)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通識教育,該課程所教授的知識點和理念會使得人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頗為有益。隨后讓會計、審計專業(yè)學生認識到會計學知識對他們將來的就業(yè)和工作都是大為有益的,即使他們在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后并沒有從事會計、審計工作,但是到企業(yè)從事經(jīng)濟管理方面的工作,依舊會或多或少地接觸到一定的會計內容,那么他們所學的會計類知識對將來的工作總是有幫助的。
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更加有利于學生投入學習。會計學因受眾多法律法規(guī)的制約,課程本身具有高度的嚴謹性和嚴肅性,于是很多學生認為會計學課程非常的枯燥,對其缺乏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傾注自己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了使學生摒棄會計學乏味可陳的思想,感受會計學過程中的樂趣,筆者不斷尋找各種有意思的會計教學素材。如在“會計人生”報上摘錄各種最接地氣的會計詞匯;在“中國會計報”、“中國財經(jīng)報”中尋找經(jīng)典的案例;加入“馬靖昊說會計”微信圈,了解一些風趣幽默的會計俚語;在教學中給學生講“最幸福的會計科目——預收賬款”、“最悲催的會計科目——長期待攤費用”;等等。將“玩的就是會計”的快樂學習理念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們體會會計學的藝術美,感染會計學學習的快樂和幸福。
三、讓學生充滿自信
教育者要尊重、理解、關注、幫助、支持、賞識學生,使學生感到被接納、被信任,使其潛能得到鼓勵、發(fā)展、發(fā)揮,讓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中成長,也就是現(xiàn)代的“人文管理”。面對晦澀難懂的會計理論術語,紛繁復雜的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學課程學起來具有較高的難度。對于那些從高中校門直接考入大學的學生來講,他們對企業(yè)、對管理、對經(jīng)濟根本無從了解,這個時候就讓他們直接用會計這種商業(yè)語言來反映企業(yè)所發(fā)生的各種千奇百怪的經(jīng)濟業(yè)務,確實使得一些學生心生畏懼,對會計課程望而卻步。尤其是在涉及到企業(yè)經(jīng)濟業(yè)務中詭異變幻的債券、股票等證券投資部分,編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持有到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等部分會計分錄時,面對公允價值、攤余成本、成本法、權益法等復雜的會計核算方法,學生感到非常的吃力,有些學生甚至到學期末仍然搞不清楚這部分業(yè)務的來龍去脈和賬務處理脈絡,進而對會計學的學習變得沮喪和畏懼,失去了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和自信。為了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強化通過勤思考、多練習一定能學好會計的理念,上課的時候教師要面帶微笑,讓學生感覺教師和藹可親,這會在無形中減小學生學習的壓力感;當學生抓住了重點,掌握了某一部分的會計處理方法后,教師馬上自豪的對他們講:“我就知道你們一定能行!”通過將復雜的問題逐步拆解為多個較為簡單的問題,進而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讓學生一步一步的理解、一點一點的掌握,以此增強學生學有所成的自豪感。
四、仔細推敲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會計學是一門實用型很強的學科,其基本原理、基本知識顯得過于抽象,而簡單的“灌輸式”與“填鴨式”的應試教學方法,又使得課堂教學比較枯燥,由此讓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產(chǎn)生恐懼與厭惡心理,對學生未來專業(yè)發(fā)展極為不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以提高教學效率。在“財務會計”教學過程中,筆者通常是先讓學生回顧上學期在“會計學原理”課程上所學的內容,讓學生通過溫故知新,先把這兩門課程之間的勾稽關系清楚的整理出來,理清整個會計體系的架構,然后通過展開財務會計的教學,把會計的框架給豐富起來。在實際講授“財務會計”課程內容時,先明確財務會計的目標是為決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進而讓學生在腦海中先構建出財務會計這門課程所要掌握的知識體系架構,然后通過一個個的科目講解讓學生將架構進一步充實,到課程期末時再讓他們回顧所學的知識內容,學生會感覺到原來看似零散紛雜的科目竟是這樣奇妙的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的企業(yè)財務體系,感到學有所成。
在會計學授課中切忌將問題復雜化,而是要將復雜的問題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講授。教學中將課程的內容精心設計成幾個大的問題,每個大問題里含有許多的小問題,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將教學過程演變成師生對話,即對話式教學。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問題越具體,就越能體現(xiàn)他們對課本內容研讀的是否透徹。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對每一章節(jié)內容的歸納總結,將學生所學過的知識前后理順,明白知識也是有前因后果,也是“繼承”而來的。例如無形資產(chǎn)的取得、使用和處置。企業(yè)取得的無形資產(chǎn)在其使用壽命內要進行攤銷(即貸:累計攤銷),那么當我們處置該項無形資產(chǎn)時,與該項無形資產(chǎn)有關的累計攤銷也就隨之消逝(即借:累計攤銷)。所以筆者在總結無形資產(chǎn)時,常將無形資產(chǎn)與累計攤銷依循學生的文藝氣息范,浪漫的比作為“生生世世,花葉兩相錯“的彼岸花,講到這兩個賬戶一定不會同時出現(xiàn)在借方或同時出現(xiàn)在貸方,一定是一個在借方,另一個必是在貸方,“花葉兩相錯”。但他們又是“相生相克,同生共死”的關系,即企業(yè)取得了無形資產(chǎn),會計上必對其同時進行累計攤銷的計提,當企業(yè)處置無形資產(chǎn)時,累計攤銷隨即隨其共同消逝,多么奇妙的一對賬戶。以此可以詢問學生還有哪些賬戶是“相生相克,同生共死”,這種形象的比喻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調動了學生的思考,他們一般馬上就能回應教師的問題,答出固定資產(chǎn)與累計折舊這對“冤家”賬戶。另外,當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為增強學生的賬務處理能力還可適當采用“看圖說話”的方法,比如說在黑板上先給出一筆會計分錄,如借: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應收股利×××、投資收益×××,貸:其他貨幣資金×××,(×××代表金額)。請同學們根據(jù)給出的會計分錄描述出這是一筆什么樣的會計業(yè)務,即通過“會計分錄”這個“圖”講述出“會計業(yè)務”這幅“話”。這種類比的方式貌似牽強附會實則簡單易懂,也可以說是檢驗學生編制的會計分錄是否正確的一種方法。學生根據(jù)自己編制的會計分錄描述出會計業(yè)務,而描述出的會計業(yè)務與業(yè)務本身不符時即說明自己的分錄編制錯誤,需要重新加工改正。通過此種方法的不斷練習,使得學生的賬務處理能力迅速提升,同時促進了學生勤于思考、增強了透過事物看本質的能力。
在多年的會計學教學中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嘗試新的教學思路,采取多種新的措施,博采他人的教學精華,在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創(chuàng)建有效教學,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享受學習會計的樂趣。以上是筆者關于教學的一點心得,因為抱著只要能解決問題,可以淡化理論、簡化操作、先上手再深入的心態(tài),難免會“取粗去精”、“求同存異”,不足之處請同仁們指正。
參考文獻:
[1]熊振華.會計心理學[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3.
[2]韓曉娜.淺談《企業(yè)財務會計》教學中幾點心得[J].職業(yè)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