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Tech Insider》推介了全世界13所創(chuàng)新型學校,這些學校在空間設計、課程設置、學生學習目標及學生學習方式上已超越一般學校,預示著未來學校的新趨勢。其中有一所由廢棄美乃滋工廠改建的學校備受關注,受關注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創(chuàng)始人Gever Tulley在TED上那個著名的演講《孩子應該做的5件危險的事》,更因為其獨特的辦學理念和它的“工匠精神”,它就是——Brightworks。
Brightworks學校坐落于美國舊金山,自2011年創(chuàng)立便致力于“創(chuàng)建基于學生深度探究有意義的學習經驗,通過信任和創(chuàng)新合作,從而使學生發(fā)展成能夠適應世界的公民”。這所學校沒有教室,沒有年級,沒有考試,沒有教科書,也不分科教學,卻常常把家長們最擔心,從來都不讓孩子做的那些危險的事做成了一系列課程,K-12年級的孩子們一天的學習生活就是玩泥巴、玩火、做木工、拆開家用電器、完成一個個藝術活動,真是一群無所畏懼的創(chuàng)客。
Brightworks學校幾乎就是教師和學生自己“建造”的,我們在學校里看到的桌椅、柜子、隔間、小閣樓等,無不是師生共同“手工打造”而成,就連攀巖墻,都是學生們的專題作品。與其說這是學校,不如說更像一個“工廠”(里面還有工藝設備和臨時劇場),或者稱其為“學習社區(qū)”,學校認為家、公園、游樂場、大自然等,都是孩子學習和豐富知識的地方,而他們正是在縮短這些地方之間的距離。
“一切都是有趣的,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一切”是Brightworks學校校訓。在這里老師們不會去布置任務,而是會丟一個大概念給學生,讓他們從各個方向去研究,學生們總是按照著自己的意愿去做一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學校會將60個不同年齡的孩子分成紅、橙、黃等不同顏色的興趣小組來研究課題,在完成“工作”的同時,他們不僅學得了知識,更學會了合作和溝通。
比如“鹽”這一研究主題,學生們會自主安排研究進程,并且想辦法解決問題。有一個女孩想知道鹽的生產過程,于是就找到了加州一間制鹽工廠,自己安排校外學習。她跟工廠預約參訪、打電話給家長安排交通,后來老師也“順道”來參加了這次校外教學。
有一次,老師們把學校的椅子都藏起來。等學生來到學校,老師們就假裝驚呼:“我們的椅子被偷走了!”學生只好自己到工廠做椅子。一開始的椅子做得很爛,有的甚至還沒拿回教室就壞了。但學生不斷地重做,每個禮拜都有新的作品,還自己去請教木工師傅。學校并沒有打分數(shù),也沒有逼孩子,是他們自己期待做出更好的椅子。后來,每個人做出來的椅子真的都很棒!
Brightworks每年至少挑選三個開放式的主題,規(guī)劃孩子透過探究、表現(xiàn)、展演三個階段,深入學習。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
例如“鏡子”主題,小學部的Mackenzie Price老師帶領學生到室內游泳池觀察反射角度、學幾何,組織小組同學們共讀《愛莉絲夢游仙境》,研究故事里的玻璃。最后,每個孩子要設計出一個“太陽能烤箱”,利用鏡子折射原理、集中太陽光熱,來融化棉花糖或烤蛋糕。在這一過程中他也發(fā)現(xiàn),Brightworks的孩子和自學生很像,都有著強烈的學習動機。他們從折射角度中學到物理,從精準切割中學到數(shù)學和測量,這個看似簡單的主題,卻打開了學生們探索知識的一扇扇大門。
而這一切,其實從Brightworks的前身——“小天才木工班”的夏令營(Tinkering School)就已經開始了。據(jù)Gever Tulley介紹,家長們把小孩送來夏令營時,并不知道學校要帶孩子做什么,他只是告知家長:學校會讓他們的孩子“使用真工具、真材料,解決真的問題”。
第一期的夏令營要解決的問題是“蓋一座云霄飛車”。孩子們high到每天自愿工作10小時,只有吃飯才肯休息,親手將每塊木頭用螺絲連接起來,記得每個細節(jié),比如哪里壞了?怎么修好的?最終完成了這座40米長的云霄飛車。制作這個云霄飛車的最大收獲就是:孩子們可以搭乘親手做出來的成果。
一次夏令營,有一位綽號叫“法官”的小男孩提出,他想用厚紙板和漿糊建一艘船。為了不讓紙板進水,他還找到了塑料布,把船包起來。后來,整個夏令營的孩子都放下手邊的工作,一起到海邊參加下水典禮。當他扛著船走向大海時,全部的孩子都搖頭嘆氣,覺得這肯定會完蛋的!但沒多久大家就看到,“法官”的船愈劃愈遠,老師都不得不把他叫回來。他一上岸,全部孩子都搶著劃他的船。這個經驗告訴我們,你不用告訴孩子該做什么,他們是可以自我挑戰(zhàn)的。
還有一次夏令營,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一臺廢棄的除草機,興高采烈地帶回營隊修理,修好以后,大家決定用它做引擎來做一部車子。而事實是,他們果真做了一臺摩托車!盡管騎這臺摩托車的感覺,就像是站在兩匹喝醉的馬身上,但他們成功了。后來他們還找來了一些回收材料,并用風力當動力,建造成了風帆火車!不僅如此,在夏令營所在的那座山丘上,教師還讓學生制作、測試了一臺飛機,他們花了很多時間維修、調整,最后飛機終于飛起來了,這實在是非常神奇!
五年后,Gever Tulley打電話給這批制作飛機的學生,與他們聊聊當年的心得。Gever Tulley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所有造飛機需要的科學、數(shù)學原理,記得比他都還詳細。夏令營的孩子反映:“為什么學校不能跟夏令營一樣好玩?我在夏令營比在學校認真多了!”“學校也能像夏令營”,Gever Tulley相信,如果孩子能駕駛自己建造的太陽能車跑來跑去,你不會懷疑,他已經學會數(shù)學、物理和工程方面的知識了。
Brightworks滿足了孩子“學校也能像夏令營”的愿望,顛覆“早上做點數(shù)學、下午來點閱讀”的傳統(tǒng)分科上課模式,讓孩子可以“一整天只專心做一件事”。一天的作息完全不按照課程科目來區(qū)分,知識的學習融入正在進行的主題中。支持Brightworks的所有人都相信,教育應該是幫助孩子去做那些他們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Gever Tulley也多次在公眾演講中提到:不用羨慕我們的孩子可以如此自主地學習、孜孜不倦。每個學校其實都能做到,只要學校、家長愿意勇敢嘗試“五件危險的事”,就能讓孩子超越你的期待!
1. 讓學生參與自己的學習。鼓勵孩子自己提出問題,并將這些問題化為學習目標。在Brightworks,失敗不是壞事,反而可以愈失敗愈進步。
2. 相信孩子。其實,孩子沒有那么需要大人。小朋友也不想受傷的,他們會想辦法保護自己。
3. 給孩子最棒的回應就是“YES!”。“我們可以蕩繩索嗎?”“Yes?!薄翱梢愿と艘黄鹕w學校的教室嗎?”“Yes?!薄翱梢陨w高速攝影的實驗室嗎?”“Yes。”孩子在問問題的時候,大人能給他們最好的答案就是Yes!如果,他們從小就常聽到大人說Yes,長大成人后,就會更樂意面對挑戰(zhàn),把現(xiàn)實社會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4. 強調好品格與好習慣的養(yǎng)成,而非成績。Google在招聘新員工時,已經不再強調學校的成績,因為學業(yè)成績無法推論工作上的表現(xiàn)。他們想要的人是懂得尋找資源、懂得合作的人。
5. 相信每件事情都很有趣。我們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趣的。就算是數(shù)學也可以很有趣,只要是放在適合的情境,讓學生覺得很有意義。
Brightworks學校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加州的創(chuàng)客運動(maker movement)非常風行。Gever Tulley發(fā)現(xiàn),創(chuàng)客運動其實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我們會覺得事情還有其他更多的可能;創(chuàng)客運動也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觀,因為真的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實現(xiàn)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