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玲
【關鍵詞】 作文教學;生活;心靈;欣賞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2—0100—01
“言為心聲”,作文是作者抒寫心靈的過程,是情感釋放和思想流淌的過程,是體驗生命、體驗生活的有情有趣的過程。小學生天真爛漫,他們眼中的世界是五彩斑斕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用一雙好奇的眼睛觀察著世界,憑一顆純潔的童心感悟著生活,然而,現實作文教學中的種種弊端卻壓抑了他們的天性。那些豐富多彩的、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在學生作文中卻用成人化的口吻、成人化的語言來表達,老氣橫秋,千人一面,失去了應有的兒童生活氣息,也使作文失去了情趣與靈性。那么,作文教學中應如何引導學生寫出真情流淌、充滿情趣與個性的“真”作文呢?對此,筆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也獲得了許多驚喜與發(fā)現。
一、感受生活,體驗情感,激發(fā)習作興趣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情動于中而行于文,這是寫好優(yōu)秀作文的前提,也是新課改倡導的寫作理念。情源自于對生活的感受,源自于對生命的體驗,只有生活真實、感情真摯,文章才會充滿個性與活力。新《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币虼耍P者努力開發(fā)學校生活,聯系家庭生活,抓住社會生活,精心設計各種有益的活動,指導學生用眼去觀察,用耳去傾聽,用心去體會,關注生活、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寫作積累素材。
如,結合單元教學,筆者組織學生玩踩影子、吹泡泡、翻繩、打手影等游戲;結合時令開展放風箏、找春天、做書簽、堆雪人等活動;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給媽媽過節(jié)、賞月、做賀卡等活動;結合語文課外活動開展演課本劇、小調查等活動。活動中學生自由地體驗著生命的情感,享受著學習與生活的樂趣。學生親自參與了,有了真情實感,就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自然而然就有了表達的欲望和寫作的興趣。
二、抒寫心靈,宣泄情感,體驗習作情趣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寫“自己最想說的話”,“注意表現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當真情被點燃,情感的閘門被開啟,寫作便成了一種內在的需要,似有不吐不快之感。此時,我們要盡量少一些習作指導,別讓條條框框限制了學生情感的自然流淌,多給學生些時間自由抒寫,鼓勵學生圍繞話題自主擬題,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大膽地寫,自由地、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抒寫自己的心靈,宣泄自己的情感,鼓勵學生把寫作文當作與自己心靈的對話。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涌現出了不少富有靈性、情趣盎然的作文。當然,讓學生自由地寫,絕不意味著作文不需要教師的指導,這個指導應該放在作文賞析時相機進行,這樣更有針對性、更具實效性。在欣賞作文中把技巧方法巧妙地滲透,潤物細無聲中讓學生自然習得。
三、欣賞習作,交流情感,享受習作樂趣
習作欣賞不僅教會學生發(fā)現美,更教會學生創(chuàng)造美;它不僅給被賞者以喜悅,而且?guī)Ыo欣賞者以收獲,它引導學生“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再創(chuàng)造,對提高學生習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帶著一顆不老的童心去捕捉學生習作中充滿情趣和個性的詞句、片段、篇章,將習作欣賞作為一個張揚個性、發(fā)展生命的舞臺。
如,在完成“方寸世界”的單元教學之后,筆者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自己喜歡的郵票,并把郵票粘貼在習作旁邊。批閱作文時,在《我心愛的郵票》一文的結尾讀到這樣一句話:“這張郵票,我收藏兩年多了,我怎舍得把它貼在本子上呢?”筆者把這篇文章作為表達真情實感的典范,在課堂上大加贊賞,小作者也備受鼓舞,享受了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了前進的動力。其他學生也茅塞頓開,發(fā)現真情的表達不需要華麗的語言和響亮的口號,只要感受到了,感動過了,“我手寫我口,我口言我心”,真情自然會流露在樸實的話語中。
情到深處自然真。讓學生回歸生活,體驗情感;留點空間,自由抒寫;提供展示的舞臺,享受成功的喜悅,真情就會自然地流于筆尖,作文就會煥發(fā)出生命的光彩。教學生寫“真”作文,真的并不難。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