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成,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博士,副研究員。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學教師、副校長,北京市原崇文區(qū)教委主任、東城區(qū)教委主任,北京奧組委奧林匹克教育處處長,北京市教委基礎教育一處處長等。主要研究領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學校管理、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學校德育、奧林匹克教育。
幸福是人的高級追求。幸福是人的各種追求實現(xiàn)的綜合性體驗。幸福的追求伴隨人一生,并不斷改變;幸福的追求與生俱來,又不斷發(fā)展;幸福的追求因人而異,卻具有共同特征。教育是人幸福追求的一部分,也是實現(xiàn)人幸福追求的過程?;A教育是為人生發(fā)展奠基的教育,因此也擔負著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說,奠基幸福人生是基礎教育的高級追求。北京市海淀區(qū)五一小學等多所學校選擇了以“奠基幸福人生”為學校的辦學理念,體現(xiàn)了學校對基礎教育價值的本真選擇。
“奠基幸福人生”是教育的哲學回歸
教育哲學的基本體系包括了教育本體論、邏輯學、教育價值論和認識論。從教育本體論角度看,教育起源于人的生理性學習,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服務和發(fā)展人的先天性學習興趣與需求。人的這種先天性的學習本能正是追求幸福人生的本能需要。教育如果偏離了人的學習需要這一基礎,就偏離了教育的本體,偏離了教育的本真。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教育曾經(jīng)一度偏離了這一本體,過度追求教育的實用價值,過度強調成人對兒童的教化,這些都是偏離本真的教育哲學選擇。從教育價值論角度看,教育的價值就是對人的價值的發(fā)展。人的價值可分為三個層次,即元價值、工具性價值和消費性價值。人的元價值就是人的生命價值,人的工具性價值就是人的生產(chǎn)勞動價值,人的消費性價值就是人的社會生活價值。據(jù)此邏輯,教育的價值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教育的元價值,就是對人的元價值的發(fā)展,即對人的生命價值的發(fā)展;教育的工具性價值就是教育對人的生產(chǎn)勞動價值的發(fā)展;教育的消費性價值就是教育對人的社會生活價值的發(fā)展。教育的三個層次的價值具有遞進性:教育的元價值是教育的基礎性價值,是實現(xiàn)其他價值的基礎;教育的工具性價值是中間價值,是實現(xiàn)教育的消費性價值的基礎;教育的消費性價值即教育對人的社會生活價值的發(fā)展,是教育價值的高級層次。人的社會生活價值有多種表現(xiàn),如社會地位、社會平等、公平,得到尊重等。但我認為,人的社會生活價值中最為重要的、也是人的高級的社會生活追求就是幸福。因此,幸福也是教育對人的社會生活價值的發(fā)展的高級追求。人的幸福體驗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需要通過教育的過程逐步實現(xiàn)的。首先通過教育使人的生命得到健康發(fā)展、人的性情得到鍛煉;其次通過教育使人具有一定的生產(chǎn)勞動能力,使人能夠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成就感;最后通過教育使人具有良好的社會性發(fā)展,能夠很好地融入集體、團隊,能夠發(fā)揮自己在團隊和社會中的作用,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并逐步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實現(xiàn)價值,從而體驗到人生的完整幸福感受。五一小學提出的“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正是基于教育哲學的本質回歸,從而找到的學校的辦學基點。
“奠基幸福人生”需要課程載體
辦學理念需要辦學實踐的實現(xiàn)。“為幸福人生奠基”這一理念提出容易,但真正在學校的辦學實踐中落實,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在辦學理念的基礎上確定學校的育人目標。為幸福人生奠基辦學理念的育人目標指向人的終生發(fā)展,因此其長期的育人目標是“幸福人生”,如何將這一長期的育人目標轉換為小學階段的階段性育人目標,這是五一小學解讀和實踐辦學理念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學校干部教師在專家的引領下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最后提出了“幸福素養(yǎng)”的概念,并具體解讀為“道德、健康、人文、科學、藝術”五大素養(yǎng)?!靶腋K仞B(yǎng)”的提出,闡釋了辦學理念所追求的目標“幸福人生”的含義,解答了“如何奠基”的問題。學校認為要實現(xiàn)“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既要考慮學生一生的幸福,也不能忽視學生當下的幸福。因此,學校把五種幸福素養(yǎng)作為“奠基教育”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著力構建“幸福素養(yǎng)”課程體系,打造幸福高效課堂,探索實施“奠基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形成育人特色。在幸福素養(yǎng)課程的建構過程中,學校遵循了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管理、課程實施相互銜接的課程體系建構邏輯。學校確定“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課程建設的核心目標和邏輯起點,以“培養(yǎng)幸福的學習者”為育人目標,以“培養(yǎng)獨立行走的學習者,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的學習者,培養(yǎng)知行合一的學習者”為具體的課程發(fā)展目標。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五一小學“幸福素養(yǎng)課程結構體系”,把課程分為“道德與規(guī)范、語言與人文、科學與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與審美”五個領域,每個領域包括:基礎性和拓展性兩個層級的課程。為了充分發(fā)揮課程育人功能,實現(xiàn)課程目標,尤其是提高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學校打破學科與學科之間、課內與課外之間、校內與校外之間的壁壘,自主開發(fā)了各類綜合課程。三類課程的實施共同指向“培養(yǎng)幸福的學習者”這一課程目標。幸福素養(yǎng)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使學?!盀樾腋H松旎钡霓k學理念得以有效落實。
“奠基幸福人生”不僅是教育的目標更是教育的全部過程
奠基幸福人生,不僅是為人成年以后的幸福奠基,而且需要從兒童當下的幸福開始,并為了人的一生持續(xù)幸福奠基。因此奠基幸福人生就成為教育的全部過程。為了實現(xiàn)這種貫穿教育全過程的幸福教育,學校必須構建讓師生體驗幸福的育人文化。這種文化是學校干部教師的教育理念,也是他們共同的教育行為選擇。五一小學正是在這種文化選擇中,構建了學校獨特的幸福教育文化。
五一小學幸福教育文化的核心使命是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幸福的光彩。首先要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獨特的發(fā)展?jié)撡|,尊重他們的個性,營造一種自我發(fā)展的寬松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命價值,釋放生命的能量,自由快樂的成長。同時,還要從學生一生幸福的角度出發(fā),讓他們學會主動獲取有益的幸福素養(yǎng),初步形成適應未來所必需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終身發(fā)展能力,既能享受當下的快樂,又能自信應對未來人生。
五一小學的課堂文化認為,每一個孩子都像一顆幸福飽滿的種子,只要遇到合適的土壤、空氣和水,他們就會發(fā)芽、長大、開花、結果……遵從自然生長規(guī)律,尊重學生成長的個性自由,注重引導而不施雕琢,保持生命最本真的特質,充分調動學生的內部動力。于是,五一小學的幸福課堂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課堂,“教是為了不教”的課堂,關注學生學習知識背后收獲的課堂。課堂中教師注重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他們結合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特點,制訂《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目標》,從“傾聽表達、質疑解惑、合作探究”等方面明確標準,引領各學科站在全局的角度統(tǒng)觀教材,梳理教材的結構脈絡,明確各年級、各知識領域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把教材、學科知識點縱橫打通,形成體系,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保障,形成了整體育人的課程和教學文化。學校還著力進行教與學方式的變革。語文學科根據(jù)主題單元及體裁特點,探索單元整體授課,推出“預讀”“導讀”“自讀”三讀課型,數(shù)學學科推出了“核心導學”、“自學互學”和“主題研學”三種課型。同時學校積極倡導教師要“勇敢地退出去,適時地站進來”,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白灾鲗W習周”和“自學互學課”上,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自主安排學習計劃,自己想辦法解決遇到的困難。主題研學和小課題研究,孩子們主動收集身邊問題,運用各種研究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學生的學習目標設計能力、學習過程管理能力、學習效果檢測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實現(xiàn)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學生在這種自主的教育文化氛圍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幸福感。
幸福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奠基幸福人生也是教育事業(yè)永恒的追求。這種追求是人的價值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價值的高級理想。我們都行走在這一共同追求的路上,北京五一小學給予我們很多實踐的啟發(fā)。
編輯 王雪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