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個人所得稅也在與時俱進,不斷改革以適應現實社會的需求。文章以個人所得稅的涵義為出發(fā)點,對新個人所得稅制度進行分析,指出今后我國個人所得稅發(fā)展的方向。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 個稅改革 起征點 稅率 稅制模式 功能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2-162-02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呼。凡是在中國境內有住所的,或者是沒有住所的而在中國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或者是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國境內沒有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沒有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均為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
我國所實行的《個人所得稅法》從1994年實施以來,一直以“高收入者多繳稅,中等收入者少繳稅,低等收入者不繳稅”的原則進行的。使得個人所得稅在調解個人收入分配以及組織財政收入等方面產生了重要的作用。2011年,《個人所得稅法》的修訂改革按照中央關于加強稅收對于居民的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的要求進行,進一步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加大了對高收入者人群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使得我國個人所得稅在調節(jié)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方面的功能進一步得到了加強,促進了社會主義經濟快速平穩(wěn)的發(fā)展。不僅如此,改革后的新的個人所得稅還適當的增加了高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高收入者的個人所得稅的稅收調節(jié)力度,更好維護了社會公平,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
對于主要靠工薪收入的納稅群體,個人所得稅與他們的關系顯得更為重要和密切,對于這樣的一個群體而言,個人所得稅是一個比較大的開支項目。盡管我們國家對于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起點比較晚,不過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國民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斷的改革,工薪階層的個人收入也在不斷增加,由此越來越多的人群成為了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應繳納的稅款額度也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不斷提升。
這一次的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對個稅的起征點和稅率的級距都進行了修改調整。改革主要的立足點是給廣大的工薪階層民眾減輕稅收的負擔,據統(tǒng)計將有94%的工薪階層得到個人所得稅的減負。高收入者的收入遠遠超過了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而中低收入群體大體都在起征點上。這樣,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提高了,可以大大減輕普通勞動者勞動收入的稅收負擔。根據財政部和稅收部門的統(tǒng)計,修改前的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為2000元時,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大概有8400萬人,在修改后,將起征點提升到了3500元后,大約有6000萬人不需要再繳納個人所得稅了,只有2400萬人需要繼續(xù)繳納個人所得稅。例如,在2011年8月份時某員工發(fā)放了8月份的扣除掉“五險一金”的工資6800元,若是按照修改前的個人所得稅的九級累進稅率進行計算的話,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595元,而按照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的五級累進稅率進行計算的話,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225元,降低了370元。如此一算,就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群,個人所得稅的負擔不再沉重了,甚至是不需要再繳納個人所得稅了。很大的一部分納稅人得到了征稅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和稅率的結構調整所帶來的雙重好處。降低了個人所得稅的稅收負擔,就增加了可以支配的收入,這對于保障民生和改善生活是非常有利的。個人所得稅稅收的降低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了由于物價的不斷上漲對于人們消費水平所產生的影響,提高了民眾的消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內需的有效性,促進經濟的快速平穩(wěn)發(fā)展。
高收入者的收入集成是多元化的,主要是依靠投資等形式實現財富的積累,但是卻把工資作為一個表象,作為工薪階層征稅,暗地里卻在海外開通賬戶避免繳納國內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后的個人所得稅,針對這一情形進行了改革。稅收部門加強了對那些高收入群體的收入摸底工作。聯合了銀行、證券、保險等各個行業(yè)部門對高收入群體的財產進行了全面的監(jiān)管。與此同時,也加強了個人所得稅在勞務報酬、財產租賃和轉讓、股票紅利以及債券利息等各個方面的改革的力度。對于有些演藝明星人員以勞務報酬和有些高收入者以投資房產股票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民眾進行了高度的監(jiān)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所持有的財產和勞務報酬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的額度。這次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擴大了最高的稅率45%的人群覆蓋范圍。將改革前的適用于九級累進稅率的40%的人群也一并納入了修改后的45%中,適當地增加了高收入者的稅收負擔,對于穩(wěn)定社會和諧是有利的。
新的個人所得稅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個體工商戶和承包承租經營者的稅收負擔,年應繳納所得稅額6萬元以下的納稅人的降幅是最大的,據計算,平均的降幅已經達到了40%之多,最大的降幅竟然達到了57%,這樣的降幅對于個體工商戶和承包承租經營者的發(fā)展是十分有利的。不僅如此,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還把原來的納稅期限由原有7天改為現在的15天,對于納稅人的納稅申報以及代扣代繳義務人是相當的方便的。
現在我國普遍存在著財產收入的多元化和隱蔽化,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加大稅收征管,首先就應該加強稅源的監(jiān)察控制。可以借鑒采納美國等國家的一些做法,例如為每一個有著正常收入的民眾建立一個檔案,并且設置一個個人所得稅稅收的專用的個人條碼,這個人的一切收入都會在檔案和條碼中顯示出來。對那些在儲蓄存款中長期以來用的都不是真實姓名的,建立實名制機制,使公民的所有的財產收入、支出都透明化和公開化。改變那些嚴重妨礙稅務機關對稅源控制困難的現狀。使所有公民的納稅情況都非常的清晰,如此,可以減少偷稅漏稅逃稅現象的發(fā)生,防止個人所得稅稅款的流失。此外要充分發(fā)揮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義務人的作用,對個人收入進行源泉控制,由支付單位進行代扣代繳是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基本要求。
強化完善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制度,更好地發(fā)揮個人所得稅的功能??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建立完善征管制度。
1.提升個人所得稅的征管技術。公平合理的稅負要求要有相應的完善的信息平臺,使稅務從登記到申報的每一步都能夠有詳細真實的記錄可以查看。現代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因此運用高科技手段,建立一個網絡系統(tǒng),使銀行、海關、工商等相關部門能夠在這個網絡平臺上實現信息共享,同時還要建立健全網絡的納稅申報和查詢的服務系統(tǒng),并且在網絡上要求實行實名制,這樣不僅僅有利于納稅人進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登記與申報,還有助于保護個人隱私。
2.對高收入者進行重點的監(jiān)察控制。稅務機關只有充分了解高收入者的收支動向,才能夠更好地對其征收個人所得稅。對于高收入者的監(jiān)察控制,能夠防止他們偷漏稅和逃避繳納個人所得稅,能夠及時提醒他們應該繳納的稅額。對于外籍人員在我國取得的收入,能夠根據各國的個人所得稅的規(guī)定進行合理的協商與征管。
3.加大對個人所得稅的宣傳。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的時機進行個人所得稅納稅的宣傳,開展相關的稅收宣傳月等活動,依托各種媒體進行公益宣傳。采用各種形式手段使民眾了解納稅的重要性,加強人們的納稅意識和納稅的主動性,大力懲罰偷稅漏稅和逃稅的行為,形成一個良好的納稅環(huán)境。此外,還應該加強稅務機關的服務精神和服務的質量,營造一個良好的納稅征管環(huán)境。
就目前來說,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的稅制模式是分類征收的稅制模式。這樣的個人所得稅的課稅模式不僅僅缺乏彈性,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征稅成本。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我國公民的收入實現了多元化,使得這樣的稅制模式會讓個人所得稅在征收和管理的方面更加的困難,并且效率還不高。由于目前我國納稅人的主動納稅的意識還不是很強,在稅務機關管理力度不強以及征管手段還不健全的情況下,應該采取以綜合所得的課稅為主,分類所得稅為輔的混合所得稅制的模式。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應該改變單一的稅收制度,建立綜合的稅收征收模式,適當運用分類征納的模式。單一的分類稅制已經不適應當前經濟發(fā)展趨勢,必須要轉向混合稅收制,漸漸向綜合稅收征管制度發(fā)展、靠攏、這樣,才能夠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實現高效率的稅收征管,使個人所得稅的功能得到發(fā)揮,實現公平化、合理化,真正地實現個人所得稅調節(jié)個人收入,縮小貧富差距,防止兩極分化的目的。
個人所得稅中的免征額就是稅前費用的扣除額度,免征額如何界定,是個人所得稅稅收實踐爭論中的主要問題。我國現在實行的是統(tǒng)一的免征額,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在免征額上進行了大幅度的提升,這樣調整之后,雖然保證了大多數勞動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一定的程度上減少了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在將來個人所得稅的改革中,要進行免征額幅度的調整還應該考慮到國家的財政收入情況。
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等級設置是相對于個人所得稅中的免征額來講的,稅收等級的設置與稅率的關系是相當密切的。在我國現在實行的稅收體系當中,個人所得稅是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與此同時,作為一個國家稅收的主要稅種,在國家的財政收入中也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個人所得稅對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wěn)定以及快速的發(fā)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單單能夠調節(jié)我國人民的收入分配;而且還是我國在縮小貧富差距,防止兩極分化現象出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個人所得稅稅收等級的設置還可以使國家在一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實現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個人所得稅也應該不斷地與時俱進,不斷的改革以便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fā)展需求。
參考文獻:
[1] 鄧子基.對新一輪稅制改革的幾點看法[J].經濟研究參考,2005(23):35-39
[2] 朱星菲.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問題探討[J].商業(yè)經濟,2005(6):12-16
[3] 楊志勇.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幾點思考[J].中國稅務,2009(12):6-8
[4] 王靜.我國個人所得稅功能定位的思考[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9(11):28-32
[5] 王紅曉.個人所得稅稅制要素設計探討[J].涉外稅務,2004(7):12-20
[6] 郭常春.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改革與完善[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5(3):1-7
[7] 陳超.陳慶海.新形勢下的個人所得稅制改革.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10):23-5-25
[8] 陳鍔.論個人所得稅的公平原則.經濟師,2009(1):5-6
[9] 徐梅春.關于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的思考.池州師專學報,2007(1):1-3
[10] 艾華.稅收籌劃研究[J].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09):11-13
[11] 蔡昌.稅收籌劃八大規(guī)律[J].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08)34-35
[12] 陳共,周升業(yè),吳曉求.公司并購原理與案例[J].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12):56-58
(作者單位: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yī)院 北京 100069)
(責編: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