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細妹
莊稼人往菜地里密密地撒下一畦畦芝麻種子,大地理解種子的情意,沒過多久種子從泥土里鉆出綠芽,挨挨擠擠的。莊稼人說:“秧苗多就會有好收成嗎?得剔除多數(shù)留下少數(shù)。”
種樹人往山坡上栽下一片杉樹,疏密有致,又除草又施肥,精心照料,一年后,郁郁蔥蔥。種樹人說:“枝繁葉茂,樹就能參天嗎?不枝枝節(jié)節(jié),不牽牽連連才行,削枝方能茁壯?!?/p>
一篇學術論文,為闡述一個觀點,作者不惜濃墨重彩,洋洋灑灑一萬言,可讀者依然不知所云。李政濤老師說:“文字多就能彰顯水平嗎?刪繁就簡,領異標新更受青睞?!?/p>
一篇課文,老師講授三節(jié)課,操練一節(jié)課,用去幾乎一周時間,一冊教材教學四五個月,臨近學期末,為趕進度爭相霸占音、體、美課時。如此“精耕細作”于一本教材,學生一提寫作,卻面露難色。韓興娥老師說:“花的課時多,效果就一定好嗎?一冊教材一個月就能完成,關鍵是對教材智慧整合?!贝蟮乐梁?。
“教材只是例子”,對語文教材進行整合,是用好例子的前提。在第九屆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華東區(qū)分會)上,徐承云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很受啟發(fā),她說:“我們老師在備課時要琢磨學生會什么和不會什么,別總圍繞著學生會的東西去教學。”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要實現(xiàn)效率最大化,備課時,老師就應多考慮學情,多考慮學生的感受。深入研讀教材和教學內容,發(fā)現(xiàn)學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東西,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價值是重中之重。本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原則,筆者瞄準課文的重點,訓練的難點,學生的疑點,語言發(fā)展的生長點,整合教材,將教材與“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完美融合,以拓寬學生的課內閱讀量。本次年會上游園麗老師執(zhí)教《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時,并不是逐字逐句地通篇講解分析,而是抓住一個知識點——細節(jié)描寫,展開教學。通過對“兩根手指、三次搖頭、兩莖燈草”這些細節(jié)的反復品讀(這種反復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循序漸進),學生不僅很自然地學會了用細致傳神的動作描寫去刻畫人物形象,還深刻地體會到了嚴監(jiān)生是一個愛財如命的守財奴。圍繞“細節(jié)描寫”這個知識點,游老師適時鏈接叢書文章《歐也妮·葛朗臺》中的細節(jié)描寫和《儒林外史》中其他的細節(jié)描寫對比品讀。這樣的對比,使學生對細節(jié)描寫方法有了更深的領悟,同時對葛朗臺也產(chǎn)生了興趣,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叢書的欲望,實現(xiàn)了與叢書的無縫對接。游老師對教學內容這樣的智慧整合,并沒有讓人感覺因為大膽刪減而漏掉重點,反而讓人覺得如果再加上別的知識點會成為“多余”。教學目標所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她都能兼顧。
語言文字的訓練是語文課堂的根本。課堂上精美的課件、精心準備的教具和豐富多彩的活動的確能吸引學生。學生一會兒唱,一會兒跳,一會兒畫,課堂著實熱鬧。可這種以學科融合為名的課堂,并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游園麗老師的課堂,沒唱沒跳沒畫,課件也不是一流的,可是學生自始至終處于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學生反復品讀、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所獲得的體驗是自己讀出來的,在這基礎上實現(xiàn)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加深理解。這樣的課讓人感覺真實。刪去那些不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丟開那些華而不實的教學手段,就讓學生美美地讀、慢慢地說、細細地聽、靜靜地思,扎扎實實地訓練語文能力,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返璞歸真。
游老師的課堂很樸實,作業(yè)的布置也順應學生的興趣。她給學生留的作業(yè)是推薦閱讀《儒林外史》和《歐也妮·葛朗臺》。學生閱讀興趣被激發(fā),非常樂意去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學生若利用課外時間真正讀了這兩本書,這項作業(yè)就相當有價值,比反復操練習題有用得多。目前,在當?shù)?,我們的學生每天必須完成的作業(yè)有語文作業(yè)本、語文新課程新練習、語文課后練習題、每一課的生字詞抄寫,這還不包括老師另外布置的作業(yè)。這些作業(yè)并不是不能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是要一一做完,學生便失去了自由閱讀的時間。以上作業(yè),若加以整合,就像整合教材一樣,就可以省出許多時間。重復出現(xiàn)的作業(yè)只讓學生做一次,字詞抄寫只要夠漂亮,聽寫能過關,一個詞只抄一遍。這樣學生就有時間去閱讀他們所喜愛的讀物,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課業(yè)負擔過重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閱讀理解題,這一平時學生最頭疼最不重視的題應該重視起來。閱讀理解材料也是非常好的學習素材,對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閱讀理解題不僅要讓學生做,更應要求學生認真做。做完后還應批改,并且細細地打分評價。給語文教學“減肥”,給學生的作業(yè)“減肥”。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需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的作業(yè)等方面懂得取舍,果斷取舍。每篇課文面面俱到,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還會一頭霧水;教學過程“豐富多彩”,令學生眼花繚亂,反而失去了語文該有的味道;作業(yè)布置的再多,若只是被動地、機械地、反復地操練,除了浪費學生的時間,就是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
密密麻麻的秧苗反而不會有好收成,枝繁葉茂的杉樹反而難以高聳入云,長篇大論觀點不清的文章反不被視為佳作。大道至簡,語文教學亦如此,就像游老師的課。
責任編輯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