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竹笛表演藝術中,需要三個要素共同配合,才能收獲美妙的竹笛音樂,即需要演奏者具備技術、情感狀態(tài)和韻律的把握能力。技術就是演奏者需要掌握的演奏能力,對于基本功的掌握成為竹笛表演的基礎性元素。韻律在竹笛藝術中就是竹笛聲和曲調旋律所傳遞出來的內涵和韻律。這個元素除了表演者要深有體會后才能傳遞給觀眾,也需要觀眾對此進行細細的品味。情感狀態(tài)對于竹笛藝術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作為音樂藝術最終傳達給觀眾的元素,情感是技術的進一步升華。
【關鍵詞】竹笛演奏 三個要素 共同配合
【中圖分類號】J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7-0117-02
一 竹笛藝術三要素之嫻熟的技術
1.自然的肢體動作
竹笛演奏也屬于表演藝術,演奏者的肢體動作會直接影響到演奏效果和舞臺效果,肢體動作的嫻熟程度決定了表演者在演奏時的狀態(tài)。因此,在學習竹笛時,首先要按照正確的肢體動作來演奏,使得學習者具備良好的肢體習慣,然而這并不是指按照固定的肢體動作來模式化地演奏每一首竹笛樂曲。竹笛表演并不只是為觀眾提供聽覺上的享受,還能夠透過舞臺讓觀眾獲得視覺上的享受。所以對于竹笛表演來說,音樂在聽覺上占據(jù)觀眾的耳朵,舞臺形象和畫面在視覺上占據(jù)觀眾的眼睛。音樂的靈動活泛和視覺上的美感共同配合,才能夠展現(xiàn)出良好的竹笛藝術。演奏者對肢體動作進行訓練,并不意味著在各色藝術面貌的竹笛音樂中都采用一種肢體動作,而應當是演奏者跟隨著音樂中的節(jié)奏、旋律,自然地隨著音樂擺動肢體。讓肢體動作自然地融入竹笛音樂中,讓肢體踏著音符,用肢體的幅度來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使得在表現(xiàn)竹笛音樂時表演者的舞臺形象更具藝術氣息和畫面感,提升整個竹笛表演效果。
2.平穩(wěn)的氣息支持
竹笛作為吹奏樂器,需要演奏者具備平穩(wěn)的氣息來支持樂器的發(fā)聲。氣息對于竹笛而言,是根本性的技術,但這個基礎性的“技”對演奏者來說掌握起來并不是容易的事。在面對氣息這個“無實物”的元素時,因為它的無實物特性,學習者在掌握過程中會出現(xiàn)諸多問題。氣息在演奏竹笛時會相當耗費,只能通過演奏者在學習、訓練、表演中琢磨樂器表演中氣息的運用模式。胸腹式的吸入空氣的模式是吹奏竹笛時所需要的,基于自然的呼吸模式,將平日呼吸中所用到的肌肉加強鍛煉,采用深呼吸的方式來積攢胸肺中氣息的容量,這樣才能在實際的演奏中,收獲平穩(wěn)的氣息來支持竹笛演奏。不同的竹笛演奏技巧需要演奏者提供不同的氣流產(chǎn)生的氣息,用氣息與其他器官的配合展現(xiàn)豐富各異的竹笛演奏技巧。所以說,在竹笛表演中,掌握氣息是學習竹笛的過程中首要的也是必要的過程。
3.指、舌、唇的練習
竹笛所展現(xiàn)出來的音色效果是純凈、空靈、柔美的
效果,經(jīng)過時間的積累和實踐的疊加,能夠展現(xiàn)出良好的音色。在有了穩(wěn)定的氣息支持后,對展現(xiàn)良好的音色邁出了第一步。演奏竹笛獲得美妙的音色與演奏者指頭、舌頭以及唇部的控制是分不開的。深呼吸后,緩慢地將肺部的氣息放出,經(jīng)過唇部的控制將肺部的氣息轉化為成型的氣流,將氣流打到竹笛中發(fā)出聲響。因此,對竹笛演奏中音色的呈現(xiàn)效果來說,唇部的控制是第一步。在吹奏中,演奏者將嘴型維持在微笑狀態(tài),通過自然的唇部變化,來輸送氣流。對舌頭的控制是竹笛演奏中把控音色的第二步,對于肺部傳來的氣息,舌頭可以起到調節(jié)和阻礙氣流的作用,竹笛演奏中的連音、斷音、吐音等不同的音響效果正是通過舌頭的控制來實現(xiàn)的。對指頭的訓練是竹笛演奏中的第三步,通過指頭的靈活運用,賦予音色變化的能力。對指頭而言,需要演奏者掌握彈性和松弛的平衡,以獲得音色變化的保障。
在竹笛藝術的三要素中,嫻熟的技術是演奏者首要、必須掌握的要素,只有有了技術的保障,才能探討進一步的韻律、情感的升華。
二 竹笛藝術三要素之韻律的實現(xiàn)
1.韻為何物
“韻”存在于多種藝術形式中,藝術作品中的韻律需要表演者傳遞和欣賞者理解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將作品中所蘊含的韻律傳達出來。在竹笛藝術中的韻,除了音樂藝術的美和韻之外,還是傳統(tǒng)的民族色彩的展現(xiàn)。也就是說,竹笛藝術的韻是音樂美的展現(xiàn),也是觀眾對美的理解。通俗地理解竹笛中的韻,就是在對竹笛音樂中情感的理解后的升華。傳統(tǒng)的民族藝術對于韻的追求更體現(xiàn)在自然韻律的感受上,竹笛在中國可謂是最古老的樂器,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和時間的積累,自身具備了歷史痕跡的韻律。然后取材于自然而制成的竹笛樂器,自然的韻律也自然而然地具備了。在竹笛的音樂作品中,經(jīng)常能夠聽到竹笛對自然中動物、流水、溪風音效的模仿,這進一步深化了竹笛藝術的韻。歷史沉淀中的韻、自然內容中的韻、樂器音色中的韻,這幾個韻的共同配合形成了竹笛藝術中的韻。
2.在演奏中把握“韻”
韻律的把握是竹笛音樂中技術和情感的升華,因此對樂曲中韻律的展現(xiàn)是必要的。在竹笛作品中,并不能透過樂譜的標示看到,而是需要演奏者通過樂譜中的旋律、節(jié)奏等內容,感受作曲家創(chuàng)作時的意圖和內涵、韻律。這就需要竹笛演奏者在吹奏前對音樂進行詳細的了解,透過地域、背景、風格等內容對把握竹笛藝術中的韻律打下第一步基礎。第二步需要演奏者透過竹笛作品的分析,感受竹笛的感性和作品構成中的理性相結合的效果,來將竹笛藝術中的韻律進一步展現(xiàn)。之所以在竹笛演奏前做出這兩個步驟,那是因為竹笛藝術中主要包含了南北兩種風格,對風格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才能夠對韻律準確傳達。
韻律的實現(xiàn)是對竹笛音樂的進一步升華,用嫻熟的技術將竹笛音樂中所包含、隱含的韻律展現(xiàn)出來,讓欣賞者透過竹笛聲感受到屬于竹笛藝術所特有的藝術魅力。
三 竹笛藝術三要素之飽滿的狀態(tài)
飽滿的狀態(tài)在這里有兩層含義,首先是演奏者演奏時情緒的飽滿,其次是作品中情感的飽滿,這兩者共同實現(xiàn)了竹笛藝術中情感的表現(xiàn)。演奏者對音樂作品中情感的理解,相應地產(chǎn)生情緒上的變化,進而在舞臺上用表演狀態(tài)下所有的心理情緒來完成竹笛藝術的塑造。在表達音樂旋律時,情感和情緒的糅合賦予了竹笛作品的現(xiàn)場意義。竹笛的藝術能夠表現(xiàn)思想、情感和韻律,所以應該用竹笛的基本技術來帶動情感的抒發(fā),從而進一步升華韻律。竹笛的最終表演效果,是演奏者在理解作品下配合技術把竹笛的魅力發(fā)揮出來。
情緒方面,演奏者在訓練和表演時應當保持一致,在穩(wěn)定的心理和情緒控制下,使竹笛表演的效果盡可能完善。演奏者的心理調控和情緒控制會影響舞臺的表現(xiàn)效果,也決定著情感的發(fā)揮。透過積極的心理情緒,使竹笛音樂更能夠感染他人。在藝術作品的呈現(xiàn)中,表演者對作品情感的表達和個人情緒的體現(xiàn),是對竹笛音樂內容的反映和反射,演奏者不同的文化涵養(yǎng)和狀態(tài)都會對作品的表現(xiàn)有所影響。所以在竹笛藝術中,情緒和情感對表演效果的展現(xiàn)十分重要。竹笛音樂作品作為藝術,其中雖然具備了豐富的情感和內容,但它只是客觀的“物品”存在,缺乏表演者主觀的把控和呈現(xiàn),就不能展現(xiàn)出完整的藝術魅力。演奏者能把作曲家和作品的情感通過媒介展現(xiàn)出來,讓情感既能有所寄托又能有所表達。
綜上而言,竹笛藝術的三要素必不可少,從嫻熟的技術到韻律的實現(xiàn)再到飽滿的狀態(tài),這樣一個層層遞進的模式,實現(xiàn)了竹笛藝術的逐步升華。也就是說,要想竹笛藝術在舞臺上的最終表現(xiàn)能夠盡可能完美,那么就需要演奏者在技術、情感和韻律方面都不斷提高,使竹笛藝術成為現(xiàn)代音樂藝術中具備視聽效果的一員,進一步推動竹笛音樂的發(fā)展。由此,也能夠看出竹笛藝術中技、情、韻的角色分工和重要程度。
參考文獻
[1]王耀華.關于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與課程結構體系的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03(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