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傷人、攻心廣播、炮擊、罵戰(zhàn)、高層會談、朝韓關系新轉機”的時間軸,嚴絲合縫地對應著朝鮮半島互動“挑釁——叫囂——對話——和解機遇”的規(guī)律。這次的“驚魂22天”只是用最新的瓶子,裝了朝韓對抗的舊酒。
雖然此次朝鮮半島危機幾乎散發(fā)出硝煙的味道,但回顧近一個月來危機發(fā)酵的過程,就能發(fā)現(xiàn)其并未突破朝韓互動的一貫模式。
地雷傷人成導火索
8月4日,一聲巨響打亂了韓國軍隊在西部前線非武裝地帶巡邏的節(jié)奏,兩名副士官因爆炸失去了雙腿。
韓國國防部對現(xiàn)場收集殘片的分析認為,爆炸物是朝鮮軍方故意埋在韓國非武裝地帶的木盒子地雷。韓國立刻燃起了對朝鮮的批評,要求朝鮮給出解釋并道歉。
14日,朝鮮國防委員會政策局發(fā)言人作出回應。朝鮮通過西海軍事通訊線向韓國否認與地雷事件有關,并稱“若有勇氣與我們對抗,不妨在戰(zhàn)場上一決勝負”。
聲明中,朝鮮國防委員會火力全開,表示“如果我方軍隊抱有任何軍事目的,自然會使用強大火力發(fā)動攻擊,豈止埋設3發(fā)地雷了事”,并要求韓方“拿出視頻證據(jù)”,“拿不出,就別宣稱事故是朝鮮所為”。
時隔11年,重啟“大喇叭廣播”
出于報復,韓國從10日下午5點起重啟了對朝擴音器廣播。
據(jù)悉,2010年5月“天安艦”事件后,韓國曾計劃重啟對朝擴音器廣播,在軍事分界線重新設置11處廣播設施,并設置了兩處移動廣播設施。朝方對此反應敏感,稱之為“軍事挑釁”,并揚言要動用武力破壞擴音器。不過,韓國最后并未真正進行廣播。
樸槿惠在8月17日韓美聯(lián)合軍演“乙支自由衛(wèi)士”開始當天表示:“朝鮮的軍事威脅正不斷擴大,為保護國民的生命及財產不受朝鮮挑釁所威脅,應具備安保意識和強有力的軍事應對態(tài)勢。”
作為回應,朝鮮當日便重啟了對韓國的擴音器廣播。韓國軍隊聯(lián)合參謀本部負責人稱,朝方的宣傳內容“多是宣傳朝鮮體系和誹謗韓國”,他認為“朝鮮的擴音器廣播并非用于軍事目的的心理戰(zhàn),而是為了讓在東海岸等地休假的朝鮮上層聽不到我軍的廣播”。
朝韓雙方重啟擴音器廣播的同時,前方部隊的緊張氛圍也在升級。
輿論戰(zhàn)開啟“毒舌模式”
隨著半島敵對氣氛愈演愈烈,朝韓的輿論戰(zhàn)也開啟了“毒舌模式”。
朝方率先發(fā)難,朝鮮全國聯(lián)合群眾團體發(fā)言人8月19日抨擊樸槿惠在“8·15”賀詞中呼吁朝鮮順應國際社會變化,稱她“同族對抗觀念深入骨髓”。
韓媒對朝鮮中央電視臺8月12日報道“朝鮮人民軍軍人們參觀信川博物館并舉行報復決議集會”的畫面截屏發(fā)現(xiàn),朝鮮軍隊把樸槿惠的照片貼在靶子上,練習實彈射擊。韓國統(tǒng)一部“強烈譴責朝鮮的非理性行徑”,稱“這是朝鮮丟棄了基本的道義、煽動憎惡之心的行為,我們絕不容忍”。
20日,唇槍舌劍升級為真槍實炮的對決。韓方稱,當天下午朝鮮向韓方發(fā)射了兩枚炮彈。20日晚,朝鮮勞動黨中央軍委召開了緊急擴大會議,將朝韓對決命名為“火之戰(zhàn)”。金正恩親自下令“21日下午5時起轉為全副武裝的戰(zhàn)時狀態(tài),為‘火之戰(zhàn)’做準備”。朝媒稱“軍事作戰(zhàn)指揮官們己被派到相關前線地區(qū)”。韓國軍方當局掌握的情況顯示,朝鮮軍正在將前方地區(qū)坑道中保管的火箭炮和各種炮彈移至坑道外。
韓國國防部20日表示,朝鮮軍方當天下午5時發(fā)來最后通牒,要求韓方48小時內拆除對朝廣播設備,否則朝方將“轉入強有力的軍事行動”。
還沒等22日最后通牒到期,朝韓已開始接觸,給這場熱鬧的大戲安上了一個務實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