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威
黨的十八大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明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三個層面24字的基本內(nèi)容。在全社會對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與實踐中,學校成為重要和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除了各種橫幅標語、宣傳畫、電子屏等營造的學習氛圍,我們聽得最多就是把這24字的核心價值觀背出來。但是,對于學生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的需要要“背”嗎?
答案是肯定的。背出來起碼有這些好處:說明我們是做了工作的,知道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nèi)容才可以照著做;政治類考試中還會出這樣的考題。退一萬步講,如果連背都背不出來,就很難證明學校確實是開展了相關(guān)教育的。也就是說,熟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教育的最低要求,是保底工程。那么,我們不妨追問一下,這個底要不要保、值不值得保呢?價值觀不同于一般的法律條文、行為準則,只要告訴你具體內(nèi)容,你照著做、或者不做就行了。價值觀看似寬泛的幾個詞語,其卻具有豐富而深邃的內(nèi)涵,絕不是知道后,就會做、就能做。價值觀的教育也不同于古詩學習、詞語學習,今天把這些詩句、詞語記下來,理解了、會寫了就能完成學習任務。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價值觀的學習與實踐,不僅需要認識水平的提升,更要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現(xiàn)實體驗作為基礎(chǔ)。而對于中小學生來說,這無疑是最缺乏的??梢哉f,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出來,對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說,其作用幾乎為零。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出來的做法,是學校傳統(tǒng)教育方式問題的暴露。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價值觀的培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其教育的成果很難檢測、很難量化。面對這樣的難題,學校能做的似乎只剩下“背”了。長期的工作中,我們已經(jīng)形成了這樣的模式:什么方法最有效,什么辦法最便捷就用什么方法,這幾乎成了教育傳統(tǒng)。于是,教育的內(nèi)容是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方式卻是最傳統(tǒng)、最單一、以完成任務為目的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需要以體現(xiàn)核心價值觀的方式進行。就說“民主”,如果老師在班級管理中一言九鼎,很少給孩子評優(yōu)選舉的權(quán)利,很少給孩子發(fā)表觀點的機會,如何讓孩子理解“民主”的含義。相反,班級里的事情老師能跟孩子們商量著辦,對于班級的事情孩子有發(fā)表意見的機會,長期在生活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能不能背出“民主”這個概念還那么重要嗎?學校在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可以把價值觀的內(nèi)容滲透到課程內(nèi)容中,可以和班級管理、班主任工作結(jié)合起來,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孩子喜聞樂見的專題活動,不圖立竿見影,重要的是把價值觀慢慢埋進孩子的心田。相信有了這顆種子,在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閱歷后,就會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要求學生一背了之的做法顯然是不負責任的,也是不符合價值觀本身要求的。
無獨有偶,2015年歲末年初,某城市傳出要求800萬市民背出24字的價值觀內(nèi)容,引起廣大群眾的諸多不滿。這條新聞真讓人不敢加以更多聯(lián)想。在媒體的追問下,該市一名負責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工作人員表示,絕沒有要求市民背誦價值觀,只是提出每個人都應該掌握。學校不同于社會,孩子不同于成人,但也并不意味著他們在學校里,就要無條件地接受所有教育,甚至是一些不當?shù)慕逃?。對于學校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背”,但更要有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將培育工作有效落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diào)的是內(nèi)化在心,外化于形,至于會不會背并不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