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要】喜劇美學在我國已經(jīng)悄然成風,其研究成果璀璨奪目,《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在這些成果中顯現(xiàn)出頗為耀眼的成就。就理論著作的知識傳達、原理推演、書寫精神等方面來看,該著作體現(xiàn)了獨特的關學風貌:在哲思明辨中調(diào)配話語,在學本歸位中棲身家園,在承前啟后中彰顯境界,在性命體悟中品鑒生存的風格。這種創(chuàng)作境界,是在性命體驗中書寫生存的風格,在學術書寫中詮釋了喜劇的宣言,顯示出喜劇關學時代的到來。
【關鍵詞】哲思;性命;書寫;境界
《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是我國喜劇美學學者魏久堯先生的學術專著。其以哲學美學的堅實基礎,邏輯一貫而體系完備地梳理了中國喜劇藝術的發(fā)展歷程,宛若一盞長明燈,照徹了中國喜劇歷史道路兩旁所有的疏離與隔膜。在新時期喜劇美學的這種璀璨的學術燈火中回望,《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的學術意義,絕不僅限于閃亮學人們的行程,而更是構建出書寫者自我性命體悟的生存風格。
一、始夯為學基,在哲思明辨中調(diào)配話語
所有美學學科的分支中,喜劇美學與哲學美學的關系最為密切。喜劇美學從哲學美學中獲得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礎,以此來建立喜劇美學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概念系統(tǒng),以哲學美學的思辨性、邏輯性的運思來探究喜劇的基本問題,這是喜劇美學的基本方面。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講,喜劇美學本身就是一門頗具哲學美學特色的學科。無論是對喜劇藝術的美學化闡釋,還是對喜劇范疇的學理化研究,作為美學的研究,喜劇美學發(fā)展的每一步曲,都應當是在哲學美學綱領和規(guī)范下,置身于美學的總框架下,才能獲得學術研究的資源和長足動力。正是憑借這樣的閱讀期待,筆者閱讀了《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后,不禁感慨先生厚實的哲學美學底基。該著作在導論部分就對于各種喜劇概念進行批判分析,實現(xiàn)了對喜劇概念的重新定位,以此來規(guī)劃中國喜劇藝術研究的邏輯起點。如果說這樣的邏輯起點定位,就是為《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這部樂曲定了基調(diào)的話,那么,后續(xù)篇章抑揚頓挫的成功演繹,都是因了這基調(diào)才能將先秦歷經(jīng)唐宋再到現(xiàn)代時期浩瀚的喜劇藝術及其所處時代話語,都邏輯一貫、體系完備地涵括在同一旋律之內(nèi)。也正基于此,筆者以為,《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是一部喜劇美學著作,但同時也更體現(xiàn)了哲學美學的運思特色。該著作將什么是喜劇的發(fā)問帶入哲學美學思辨的場域,把我們的閱讀期待從繁雜的感性藝術文本引向統(tǒng)攝喜劇概念的追思,從變動不安的美的對象引向恒久不變的美的范疇,這顯然體現(xiàn)了形而上的哲思明辨特色。正是喜劇美學的基本問題,決定了該作應答和探討喜劇藝術的研究理路,并為近現(xiàn)代喜劇美學的研究夯實了底基。
合上著作,我不禁遐想對于古代喜劇藝術做這樣的研究,只是一種學理體制的查漏補缺,還是當代喜劇美學語境的呼喚。如果說喜劇范疇是外在于主體而獨立存在的客體,喜劇美感是審美主體對美的一種主觀反映,而喜劇藝術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一種實踐活動及其活動結果,那么,就當代學術語境而言,我國喜劇研究的青年學者們一度疏離了哲思明辨的學理滋養(yǎng),使得喜劇研究的基本理論問題被懸置,研究對象未明確,理論派別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方面失卻了共同的場基,而呈現(xiàn)眾生嘈雜的話語分流。因此,《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為當代閱讀提供了古今喜劇藝術研究的對照,更有助于我們廓清喜劇范疇、喜劇美感、喜劇藝術三方面學術研究的差異狀態(tài)和互生效應,也更有助于喜劇藝術家們借鑒這些理論成果來推進喜劇藝術的發(fā)展。當然喜劇藝術實踐也抬升了喜劇理論研究的進步。當前喜劇藝術處于空前繁榮的時代,自媒體的發(fā)展又加快和擴大了這一進程,時代文化多元的發(fā)展機遇,為喜劇美學研究的學科框架、理論范式以及思維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新的參照對象。這也為我們提供了解讀《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的新視域。由此可見,喜劇美學與哲學美學的緊密關切?!断矂∷囆g與中國歷史》這一著作的貢獻不僅在于學理上的完善,也在于推進喜劇研究的新發(fā)展。
二、植根為掌用,在學本歸位中棲身家園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西學譯介的高度繁榮,大學學科專業(yè)的空前擴展,西學中心化的趨勢浸染了各個學科,美學研究也似乎只有走西學之路才能通達羅馬的真理。魏先生卻從先前的《現(xiàn)實主義新論》這一著作的學術“場域”中,抽身而歸,研究中國美學,從“國學”中獲取滋養(yǎng)來解決美學問題,《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就這樣誕生在逆潮而為的美學動向中。但是,從美學治學本位的角度來看,西學只是提供給我們思考問題的種種工具,根植的沃壤還是“國學”,更何況“國學”之喜劇家園已多有荒棄。但是魏先生為何以藝術研究對象,而非它者呢?這是因為,就學術研究而論,美學也只有在以審美現(xiàn)象,尤其是藝術現(xiàn)象為對象時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學術增長點。宗白華的藝術美學研究、朱光潛的詩學美學研究正是沿了這樣的理路,才獲得了學界的贊譽。可見美學學術境界的提升與研究對象的選擇緊密關切。在藝術轉(zhuǎn)向中,喜劇藝術的選擇契機,是緣于以陳孝英先生為代表的中國喜劇藝術的美學研究,正時值初創(chuàng)成長的關鍵時期,魏先生明銳地捕捉到這一學術契機,便棲身中國當代喜劇美學學科建設的大家庭??梢?,《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的發(fā)表顯現(xiàn)出了當代美學對于中國喜劇藝術的關注,這種由西學向“國學”的毅然轉(zhuǎn)變,是學術眼界開闊、深謀遠慮的結果,也是順應時代喜劇美學潮流的發(fā)展,又引導并推進喜劇藝術潮流的發(fā)展。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既注重在哲學美學的基礎上闡述自己的喜劇美學理論,又不惜筆墨垂青于展示中國喜劇藝術頗具審美特性的多姿多彩。
了解了這本著作所表征的學術轉(zhuǎn)變,也引發(fā)了我對其學術“場域陌生”與否或重構“場域”能力的思索和擔憂。但是,通讀作品后,我卻發(fā)覺自己成了杞人憂天的多余者形想。表面看來《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是一本關于中國喜劇藝術史的著作,但實際上作品蘊含了豐富的喜劇美學思想。他對中國喜劇藝術的理論分析出色而透辟,限于主題,該著作雖然僅僅考察了藝術的一種形式喜劇,然而得出的判斷卻能夠包括以前未曾發(fā)掘的中國藝術重要的審美特征,通過對中國喜劇藝術書寫復雜性的揭示,對喜劇的諸種范疇一一怪誕、諷刺等的分析,喜劇語言特點的概括,均觸及喜劇美學的一般理論問題,提出了許多新穎獨到的見解,同時他的歷史邏輯研究方法也為進一步探討喜劇提供了方法論的基本經(jīng)驗。中國喜劇詼諧幽默的語言,知趣迭出的情節(jié),令讀者在輕松欣賞中細心思索,捧腹大笑時超越提升。但是魏先生的寫作目的顯然不僅僅是要贊揚這些藝術家們高超的藝術成就,更是要盡可能地展現(xiàn)中華喜劇藝術的美感風貌。從西方哲學的思辨之路出發(fā),魏先生的美學成就已蔚然成風的作為,顯然表現(xiàn)出了一位嚴謹治學的知識分子,練就了一身邏輯研究的硬功夫,和攀登科學高峰的堅韌品格?!断矂∷囆g與中國歷史》展現(xiàn)出其對中國歷史,對中國古文的輕車熟路的駕馭,在深厚的國學積淀中,依然可以見出這種不畏艱辛的“功夫”效應。當然,國學專家所擔憂的學術本位的國別立場,并沒有成為這本著作的洋傷。相反,我們應當贊嘆和欣賞,其既運用了一些西方美學的思考工具,卻又巧妙地規(guī)避了比較美學的西學傾向,完整而立體地、適度而深入地揭示了中國傳統(tǒng)喜劇藝術的獨特美學品格。喜劇美學評論、歷史階段的把握、藝術作品的分析,在時代背景、歷史傳承、創(chuàng)作態(tài)度、喜劇趣味和審美境界的理解,都十分準確和深刻。內(nèi)涵豐富,層次分明,思維闊遠,卓有見的。
三、泛愛于掌養(yǎng),在承前啟后中彰顯境界
《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的得美學研究從哲學思辨的認識論層面,躍升為對喜劇藝術與性命體悟關系的揭示,推動和提升了藝術創(chuàng)造和審美閱讀的體驗化進程。90年代末,經(jīng)過改革開放近二十年的藝術發(fā)展,蘊含人文精神的喜劇藝術得以在新文學的潮海中揚帆破浪。滿懷這般喜悅之心,全面探索中國當代喜劇藝術的人文內(nèi)涵,自然成為美學研究者的學術選擇。因此,在國內(nèi)享譽盛譽、成就卓越的喜劇美學家陳孝英先生探尋出的喜劇美學潮流中,魏先生有膽有識、審時度勢、推波助瀾。但是,當代喜劇藝術的粗俗話、商業(yè)化生態(tài)語境,又令學者們望而卻步。改變現(xiàn)狀的辦法之一,對于喜劇美學研究者來說,就是進行古今對照,上演一些“古裝戲”來諷諫今人?!断矂∷囆g與中國歷史》通過對中國喜劇藝術的政治諷刺和幽默特色揭示和闡述,告誡今人,那些從上半身游移到下半身,從低俗逐漸變?yōu)榇炙着c惡俗的所謂藝術作品,沒有經(jīng)歷喜劇美學觀念的打造,未進行心靈養(yǎng)育,只需動用經(jīng)濟的品牌效應,媚俗挖俗,鋪天蓋地地宣傳炒作,瘋狂利用名人偶像、團隊制作、媒體宣傳、粉絲渲染,似乎已勢不可擋,然而來之迅猛、去也匆匆,經(jīng)不起喜劇美學的檢驗,就必將為歷史所淘汰。正在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傳統(tǒng)喜劇藝術的美學研究,關乎當下藝術人生的性命體悟和境界提升。只有準確把握喜劇的美學內(nèi)涵,才能正確認識擁有幾千年詼諧文化歷史的中國喜劇藝術,也才能理解中國喜劇藝術展現(xiàn)在世界喜劇藝術史上的獨特魅力?!断矂∷囆g與中國歷史》讓我們閱讀到大量的幽默故事和諷刺作品,博覽了中國喜劇藝術的形式靈活、內(nèi)容生動、情感真實的全貌,但是它的定位并不單單是對中國喜劇作品全集的歷史秩序進行美學詮釋,更是以哲學的積淀,對喜劇作品思想性的分析,穿透文本形式的愉悅表層,而通達內(nèi)涵深蘊的哲理,通過經(jīng)典喜劇藝術作品的人物、結構、超越、功能的美學分析,讓讀者領略中國喜劇藝術區(qū)別于西方幽默喜劇的美學風貌。
透過《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我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喜劇的否定性內(nèi)容和社會倫理意義,使得喜劇藝術可以作為審美教化的范本,這是對上層得失的考見:當然作品在智與愚、生與死、莊與諧的張力間,也呈現(xiàn)出更為廣闊的自娛自樂的情感體驗歷程,也就是中國大眾的生存境況。這表明喜劇作為藝術反映了人之生存的基本狀態(tài),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喜劇藝術的諷刺準確、有力而適度,這些作品詼諧幽默又不乏嚴肅深刻,逗人發(fā)笑而又引人入勝,在世界喜劇藝術史上獨樹一幟,可以引導喜劇藝術作為心靈寄托,避免淪為滿足視覺刺激的娛樂工具。如果說喜劇藝術的使命是在娛樂愉悅的基礎上筑起文藝審美靚麗的風景線,那么,喜劇研究也會在藝術園地之上提升研究者的心靈與精神。當然作為一種歷史,傳統(tǒng)喜劇藝術不像當下的喜劇具有明快活潑的時代色彩,那些感傷、晦澀乃至荒誕的冷笑之美,讓現(xiàn)代人的體驗總恍如隔世,但它留給我們的啟發(fā)值得我們長久地去深思,只有這樣我們的民族才能在思想和觀念的積淀上步步高升。
四、生存于掌路,在性命體悟中品鑒風格
中國喜劇藝術通過滑稽可笑的“丑”的藝術形式,體現(xiàn)社會內(nèi)涵,呈現(xiàn)“寓莊于諧”的審美效果,令觀眾感到快樂、順受的審美體驗;當然,其也在形而上的層面上,揭示出反觀喜劇之丑的喜劇興想。如果說喜劇藝術的這種獨特魅力誠如《黃帝內(nèi)經(jīng)》所言,笑為七情之首,能化淤滯,通氣血,有益智健脾之效,常笑之,可延年;那么,對喜劇藝術的審美關照便是一種生存風格的選擇?!断矂∷囆g與中國歷史》也就是作者的人生藝術化選擇。這也就是說說《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可以當作魏先生的喜劇寫作來解讀,我們通過作品的閱讀,可以看到作者本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自身素質(zhì)和修養(yǎng)在作品中的魅影顯現(xiàn)。換句話講,雖然該著作中無處不見中國喜劇藝術作品的身影,卻又處處顯示出他渴望跳出藝術作品,來表達他所體悟到的喜劇美感的強烈書寫精神。在這個意義上講,《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比較》《現(xiàn)實主義新論》《喜劇藝術與中國歷史》《中國喜劇美學》《世界喜劇歷史》《藝術審美性命》《禪宗與文化革命》《道德與虛無》等著作,從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實踐能力等方面來呵護生命,這正是魏先生喜劇美學書寫的真正價值指向,熱愛生命是、同情生命、敬畏生命是就是這種指向的性命維度,這也是從西方美學中對人的自由本性的喜劇感悟而來。他和我們一樣生活在這個科技化和貨幣化世界,我們的心靈被物欲遮蔽在晦暗的角落,而他將寫作作為一種體悟,悟得實在、真實、充實的生命,在平靜而致遠的寫作的道路上,感受性命的滋味。作為生存美學的關注者,我看到了他在寫作路上用率真的性情、敞亮的心境所體驗著的美妙人生,因此,我相信,只要身體在,體悟在,他的喜劇美學書寫,作為生存的風格就一直行進在學路上。
當然這種以性命體驗為生存風格的美學書寫,也是魏先生為中國喜劇美學薪火相傳構筑的精神境界,其宏大精神足以擴展喜劇美學宣言,昭示喜劇美學的后生者,在今天的話語時代,彰顯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意識形態(tài),并以此在喜劇生活中調(diào)配出更為豐富的人文色彩。
參考文獻:
[1]鄺邦洪.新時期喜劇美學研究概觀[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3).
[2]儀平策.古代與近代喜劇關學之比較[J].藝術百家,1989,(3).
[3]朱立元.一部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喜劇美學范疇史著作一一評介《幽默理論關鍵詞研究》[J].東岳論叢,2010,(11).
[4]修倜.喜劇美學:從“表象自由”到“人性自由”一一由康德到席勒的理論推進[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6).
[5]俞吾金.喜劇美學宣言[J].中國社會科學,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