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鍛煉對老年骨骼肌衰弱的延緩作用
王賓馬士榮胡鶯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體育部,上海201203)
摘要〔〕目的探討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延緩老年骨骼肌衰弱的康復鍛煉效果。方法將26例患者隨機分為練功組和對照組各13例。練功組進行12 w運動干預,對照組維持原來的生活方式,采用等速測試指標分析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延緩老年骨骼肌衰弱的康復鍛煉效果。結果練功組與對照組在膝關節(jié)伸肌峰力矩(60°/s)、峰力矩/體重(60°/s)、平均功率(60°/s 、180°/s)比較有明顯提高(P<0.05)。結論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鍛煉可以起到延緩老年骨骼肌增齡性衰弱的作用。
關鍵詞〔〕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骨骼肌衰弱;等速肌力測試
中圖分類號〔〕R212〔
基金項目:上海市教委資助項目(No.06cz041)
通訊作者:胡鶯(1961-),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傳統(tǒng)保健體育的理論與方法研究。
第一作者:王賓(1985-),男,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傳統(tǒng)保健體育的理論與方法研究。
骨骼肌衰弱,臨床也稱為“骨骼肌減少癥”〔1〕,是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骨骼肌的增齡性改變是促使骨質(zhì)疏松、骨關節(jié)炎發(fā)展并產(chǎn)生嚴重后果的重要因素之一〔2〕,進而引起運動能力下降、平衡能力下降、肌力減退、步行緩慢、骨脆性增加、易骨折。如何延緩及防治老年增齡性骨骼肌衰弱,對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質(zhì)量,從而進一步減輕社會和家庭的醫(yī)療負擔有著重要的醫(yī)學及社會意義。健身氣功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diào)節(jié)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是中華悠久文化的組成部分?!敖∩須夤Αひ捉罱?jīng)”是國家體育總局組織專家在傳統(tǒng)易筋經(jīng)的基礎上編創(chuàng)的一套功理科學、內(nèi)容充實、安全易學、效果顯著的新功法,本研究以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鍛煉為干預方法,探討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對延緩老年骨骼肌衰弱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骨骼肌衰弱目前暫無統(tǒng)一標準定義,本研究采用Roubenoff等〔3〕的評價標準,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肌肉體積的減少和肌肉功能的下降,即60周歲以上的老人均為骨骼肌衰弱者。選取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花木社區(qū)60周歲(含60周歲)以上平時基本不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26例,經(jīng)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健康監(jiān)測,無傳染病、慢性病、嚴重器質(zhì)性病變等病理狀況。將實驗對象隨機分為練功組和對照組,練功組進行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功法練習,共13例,男7例,女6例,年齡(66.79±4.76)歲;對照組不進行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功法練習,基本保持原來的生活習慣,共13例,男3例,女10例,年齡(65.59±3.59)歲。
1.2實驗法練功組在實驗前先接受1 w的易筋經(jīng)學習,基本掌握動作后正式開始實驗。練功組鍛煉開始后,每周在社區(qū)活動中心集中3次,時間均在早晨8:00~9:00以后,每次1 h,持續(xù)鍛煉12 w,由功法輔導人員對他們進行教學與指導,保證每次完整演練功法兩遍。練功強度控制為中等強度,通過運用Polar心率表,使受試對象的心率基本控制在60%~80%最大心率范圍。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的功法套路、練習要求、教學輔導均以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推出的正式版本為依據(jù)〔4〕。對照組則不參加易筋經(jīng)功法鍛煉及其他有計劃的健身活動。
1.3等速肌力測試指標練功組和對照組分別在實驗前和12 w后采用等速力測試指標進行測試。等速肌力測試,采用BIODEX systemⅢ型等速肌力測試系統(tǒng)(BIODEX 公司,美國),與儀器常規(guī)校準后進行肌力測試。測試前受試者先做簡單熱身活動。受試者取坐位,按膝關節(jié)測試體位固定,選擇測定處方。設定關節(jié)活動范圍并稱重;處方程序為先做適應性練習,然后測試。測試慢速角速度為60°/s,先做速度適應練習3次。然后開始測試,根據(jù)提示音做5次最大用力伸屈重復動作:休息10 s后做快速180°/s速度的適應練習3次。然后開始測試,根據(jù)提示音做10次最大用力伸屈重復動作,測試完成,更換配件測另一側肢體。觀察指標:峰力矩(PT),峰力矩/體重(PT/BW);平均功率(AP)。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
2結果
2.1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鍛煉前后膝關節(jié)伸肌和屈肌PT比較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鍛煉前膝關節(jié)伸肌和屈肌PT均無顯著差異(P>0.05)。12 w練功后,練功組與練功前比較發(fā)現(xiàn)伸肌和屈肌PT慢速等速運動(60°/s),伸肌和屈肌PT快速等速運動(180°/s)都有顯著差異(P<0.05或P<0.01)。對照組12 w后,伸肌和屈肌PT(60°/s),伸肌和屈肌PT(180°/s)值均未發(fā)生顯著變化(P>0.05)。12 w練功后,兩組伸肌PT(60°/s)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鍛煉前后膝關節(jié)伸肌和屈肌PT/BW比較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鍛煉前膝關節(jié)伸肌和屈肌PT/BW測試結果均無顯著差異(P>0.05)。12 w練功后,練功組與練功前比較發(fā)現(xiàn)伸肌和屈肌PT/BW(60°/s),伸肌和屈肌PT/BW(180°/s)都有顯著差異(P<0.05或P<0.01)。對照組12 w后,伸肌PT/BW 60°/s及180°/s與練功前比較有差異(P<0.01)。12 w練功后兩組伸肌PT/BW 60°/s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3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鍛煉前后膝關節(jié)伸肌和屈肌AP比較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鍛煉前膝關節(jié)伸肌和屈肌AP測試結果均無顯著差異(P>0.05)。12 w練功后,練功組與練功前比較發(fā)現(xiàn)伸肌和屈肌AP(60°/s),屈肌AP(180°/s)與練功前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或P<0.01)。對照組12 w后,伸肌和屈肌AP(60°/s)與練功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12 w練功后兩組伸肌AP(60°/s)、伸肌AP(180°/s)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3。
項目 伸肌60°/s 屈肌60°/s 伸肌180°/s 屈肌180°/s 練功前12w后練功前12w后練功前12w后練功前12w后練功組71.85±22.9496.35±31.182)3)33.93±13.8439.82±13.141)35.86±10.6943.23±13.761)11.12±8.3018.84±17.471)對照組64.38±18.8372.63±24.3931.82±8.7935.62±10.2936.88±9.7635.11±11.8614.03±8.9116.53±9.54
與本組練功前比較:1)P<0.05,2)P<0.01;與對照組比較:3)P<0.05;下表同
項目 伸肌60°/s 屈肌60°/s 伸肌180°/s 屈肌180°/s 練功前12w后練功前12w后練功前12w后練功前12w后練功組106.32±2.61141.02±33.302)3)50.94±16.3861.43±11.902)53.74±13.7665.63±18.911)16.66±11.8724.83±16.051)對照組102.79±30.09113.05±30.8845.93±20.9256.59±17.942)60.23±18.8657.52±22.2923.22±15.2724.98±16.49
項目 伸肌60°/s 屈肌60°/s 伸肌180°/s 屈肌180°/s 練功前12w后練功前12w后練功前12w后練功前12w后練功組33.38±10.5949.10±12.682)3)14.05±7.1220.22±8.072)43.23±17.1749.63±16.653)6.45±8.7611.77±12.211)對照組33.45±11.6540.01±11.692)12.84±7.5518.23±6.742)41.89±14.0736.75±13.809.05±7.719.86±9.47
3討論
骨骼肌衰弱是老年人常見的增齡性病癥,主要指是肌肉數(shù)量的減少和肌肉功能的下降,其臨床表現(xiàn)為,肌肉力量下降、運動速度減緩、平衡能力降低易摔倒等,常伴隨骨質(zhì)疏松、導致骨折危險增加等嚴重后果〔5,6〕。人體骨骼肌數(shù)量自25歲開始,以每10年45的速度遞減直至50歲。此后則以每10年10%的速度遞減;60~70 歲時每年下降15%;以后肌力將每年下降30%〔7〕,同時伴有肌肉組織功能退化。有研究統(tǒng)計<70歲人群有6%~24%患有骨骼肌衰弱,80歲超過50%〔1〕。老年人的肌力呈衰退狀態(tài),骨強度稍大于肌力,骨骼相對處于廢用狀態(tài),骨以失用性再建為主,骨轉(zhuǎn)換加快,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量減少,從而引起骨質(zhì)疏松。此外骨骼肌的功能衰退不僅對關節(jié)的動力穩(wěn)定性產(chǎn)生不利影響,而且還可削弱關節(jié)的功能活動,導致關節(jié)退變〔8〕。骨骼肌衰弱使老年人更加脆弱,失去活動能力,甚至獨立活動能力〔3,9〕。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嚴雋陶教授曾提出運用推拿手法與功法相結合的干預措施治療老年骨骼肌減少癥,功法主要為推拿功法“易筋經(jīng)”和“少林內(nèi)功”,作為老年骨骼肌減少癥患者進行功能訓練的康復手段之一〔10〕。
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功法可延緩機體的衰老以及養(yǎng)生保健、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廣泛認可〔11〕。故以傳統(tǒng)功法鍛煉為干預方法延緩老年骨骼肌衰弱是行之有效的康復手段。
本研究結果顯示,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練功組無論在反映肌肉的最大負荷情況的屈伸肌PT、反映關節(jié)完整性良好的屈伸肌PT/BW,還是反映膝關節(jié)運動速度的屈伸肌AP均明顯強于實驗前,且優(yōu)于沒有參加功法鍛煉的對照組。而且伸屈肌群PT、相對峰力矩和AP均表現(xiàn)出伸肌大于屈肌的特點,并且隨著測試角速度的增大而減小。因為當角速度為60°/s肌肉慢速向心收縮時,肌肉動員的主要為慢肌纖維,肌肉收縮速度與收縮力量成反比,因此可產(chǎn)生較大肌力,表現(xiàn)為PT等肌肉力學特性指標值較大。角速度180°/s快速向心收縮時,肌肉募集的慢纖維數(shù)目顯著減少而以快纖維為主。由于收縮時間,很多慢肌纖維還沒有完全被激活,所以肌力比較小,PT等肌肉力學特性指標值隨著減低。另外,隨著肌肉收縮速度的增加,橫橋不斷地結合與分離損失一部分肌力;同時由于肌肉的黏滯性,肌肉收縮速度加快,在其收縮時需要消耗更大的能量,導致肌肉力量下降。而且黏滯阻力是隨收縮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從而使峰力矩等肌肉力學特性指標值隨運動速度的加快而下降〔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鍛煉能有效提高伸肌群在膝關節(jié)整個關節(jié)活動中肌肉收縮產(chǎn)生的最大張力,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屈肌群的肌肉作功能力,但伸肌群的鍛煉效果要大于屈肌的鍛煉效果。究其原因,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作為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功法之一,以強筋健骨為名,主要運動特點是變易筋骨、伸筋拔骨,主要運動形式是以腰為軸的脊柱旋轉(zhuǎn)屈伸運動,如“九鬼拔馬刀勢”中的脊柱左右旋轉(zhuǎn)屈伸動作,“打躬勢”中椎骨節(jié)節(jié)拔伸前屈、卷曲如勾和脊柱節(jié)節(jié)放松伸直動作,“掉尾勢”中脊柱前屈并在反伸的狀態(tài)下做側屈、側伸動作〔13〕。其目的就是要通過“拔骨”的運動達到“伸筋”,牽拉人體各部位的大小肌群和筋膜,以及大小關節(jié)處的肌腱、韌帶、關節(jié)囊等結締組織,提高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柔韌性、靈活性,所以正因為易筋經(jīng)伸筋拔骨的特點,對伸肌群的鍛煉效果要大于屈肌的鍛煉效果。而且按肌肉收縮的性質(zhì)來細化,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中有靜力性肌肉收縮的韋馱獻杵、摘星換斗勢等動作,還有動力性肌肉收縮的三盤落地、臥虎撲食等身體下蹲動作。故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鍛煉對于肌力的增強,尤其是下肢肌肉力量的增強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鍛煉,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增齡性骨骼肌衰弱患者的下肢肌力,起到延緩老年增齡性骨骼肌衰弱的作用。
4參考文獻
1Morley JE,Baumgartner RN,Roubeloff R,etal.Sarcopenia〔J〕.J Lab Clin Med,2001;137(4):231-43.
2林華,魏海燕,韓祖斌等.增齡與骨骼肌退變〔J〕.中華骨科雜志,2001;1(21):53-5.
3Roubenoff R.Origi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of sarcopenia〔J〕.Can J Appl Physiol,2001;26(1):78-89.
4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編.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7.
5Marzetti E,Leeuwenburgh C.Skeletal muscle apoptosis,sarcopenia and frailty at old age〔J〕.Exp Gerontol,2006;41(12):1234-8.
6Semba RD,Lauretani F,F(xiàn)errucci L.Carotenoids as protection against sarcopenia in old adults〔J〕.Arch Bilchem Biophys,2007;458(2):141-5.
7Hurley BF.Age,gender,and muscular strength〔J〕.J Gerontol,1995;50(16):41-4.
8Buckwalter JA.Osteoarthritis and articular cartilage use,disuse,and abuse:experimental studies〔J〕.J Rheumatol,1995;143(22):13-5.
9Roubenof R,Hghes VA.Sarcopenia:current concepts〔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0;55(12):716-24.
10張宏,孫武權,龔利,等.嚴雋陶治療老年骨骼肌減少癥的臨床經(jīng)驗〔J〕.按摩與導引,2007;9(23):1-2.
11于蕾,陳明杰.傳統(tǒng)導引養(yǎng)生對老年人的身體素質(zhì)和生理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3):834-5.
12張瑞存,程麗彩,陳玉娟,等.跳躍項目訓練對青少年膝關節(jié)屈伸肌肉力量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46):9117-20.
13石愛橋,項漢平,張明亮,等.健身氣功易筋經(jīng)新功法的編創(chuàng)及其成效初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4):47-9.
〔2013-07-19修回〕
(編輯趙慧玲/曹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