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工業(yè)街小學075000)
作文課的延伸
——捕捉生活中、課堂中的作文
袁成淵(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qū)工業(yè)街小學075000)
生活作文、實記作文是作文教學的主流。在作文教學中學生往往做到了精心備作文課,精心批改作文,精心講評作文,費盡心思,但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甚微。殊不知,寫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要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語文教學中,需在語文與生活、課內(nèi)與課外的聯(lián)系中,尋找機會,讓學生練習表達,說自己的話,表自己的意,抒自己的情。以促使學生運用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自己獨特的內(nèi)心感受,表達自己富有個性的思想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從而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案例片斷一:言談話語中捕捉生活體驗
有一次我派我班孫海斌同學去找班長,過了一會兒,他跑回來對我說:“老師,班長已經(jīng)跑得無影無蹤了?!蔽矣X得無影無蹤用得很到位。于是對他說:“你怎么找的,讓他跑得無影無蹤了?!袄蠋煟犇姆愿?,我就去找,我找遍了學校的角角落落,就是找不著,真是跑得無影無蹤了?!边@時我看到班長已經(jīng)回來了,便繼續(xù)問他:“這件事,你沒辦法了?”“老師,我真的無可奈何了?!闭f完同學們哄地笑了,他一回頭,班長就在他身后,他抱住班長:“你從哪兒冒出來的,你讓我找得好苦哇!”我又問他:“你為什么說班長冒出來的?”他理直氣壯地說:“本來嘛,他就在我身后,我卻看不到他,他肯定是學土行孫從地下冒出來的?!蔽伊⒖虨樗恼疲骸皩O海斌,你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作文課,你把它寫下來,老師在全班為你發(fā)表?!睂W生很驚訝,這就是作文課!這樣,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到祖國語言的美,感受到作文取材于生活,服務(wù)于生活,為他們的自主寫作、表達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生發(fā)學生自主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想表達的個性,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鍛煉表達和寫作的興趣。
案例片斷二:識字是作文的基礎(chǔ)
語文課上,小學一二年級主要是識字教學。人們往往把識字教學孤立起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個字組兩個、三個詞就夠了,夠什么?夠考試了嘛。越是這樣的識字教學,越是枯燥乏味的。而我班的學生識字教學卻學得興趣盎然。
識字教學中,我總是讓學生把自己知道的詞語都說出來,不刻意去用某一個詞造句,課堂上隨機發(fā)現(xiàn)問題、隨機解決問題,組的詞多了,解決的問題多了,學生的生活體驗也豐富了。
一次我們學一個“哭”字,有一個學生組了一個詞“哭笑不得”。有的學生問:“‘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又有的學生說話了:“這也不懂,就是又哭又笑?!蔽伊⒖陶f:“你錯了,哭笑不得就是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哭也不是,笑也不是?!边@時候,有一個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我問他:“你有什么說的?”他站起來,摸摸后腦勺說:“忘了?!睂W生馬上接上茬:“你真讓我們哭笑不得。”這樣,在生活中,去掉了限制,去掉了束縛,順應和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點燃和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實地感受生活,真正樹立起“主人翁”的意識,升騰起了強烈的學習愿望,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營造了濃濃的課堂氛圍。
案例片斷三:讓天性自由放飛
一天早上剛上第一節(jié)課,雪花慢慢地從天空撒落下來,正在上課的學生,心一下子飛到了窗外。見此情景,正在興致勃勃講課的我本想發(fā)怒,突然一個念頭——“賞雪景”闖入腦海。我丟下課本,大聲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一起看雪去!”學生如放飛的小鳥,擁著我到了室外?!巴瑢W們,盡情的看吧,盡情地玩吧!”學生一下子分散開來,有的舉起雙臂,好像迎接雪姑娘的到來;有的張開大嘴,想品嘗廉價的冰淇淋;幾個學生湊在一塊兒,傾聽著雪花的聲音;幾個男學生還打起了雪仗……一刻鐘過后,我們回到了課堂,我變換了課堂內(nèi)容,圍繞“雪景”上起了說話課。學生一下子有了素材,盡情表達,語言各不相同,實在令人驚喜,我對臨時改變的課堂內(nèi)容心頭涌起了一陣喜悅。好動、好玩、好奇是低年級學生的共性,雖然是上課,但室外的雪景,一下子成了學生注意的風景線,我讓學生在盡情玩、盡情欣賞中有了生活的體驗,有了生活的素材。他們玩得那么忘情,感受豈能不深!
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對外部世界的感知,是形成獨特語言的重要前提。要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獨特性,需引導學生向客觀世界投去獨特的視線,以獲取獨特的素材。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獨特性,必須做到讓學生在生活中真正地“生活”;在自然中真正地“自然”,讓他們的天性放飛,讓他們的心靈自由放飛,讓學生在組織語言時,實現(xiàn)“知”的創(chuàng)新,教師以合作伙伴的角色參與當中,從而實現(xiàn)知識與經(jīng)驗的激活,學生也相應做寫作中的生活有心人。
(一)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縱觀目前小學作文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刻意追求標準:格式標準、寫作標準,學生的思想、思維、思路受到了嚴重的束縛,想象力遭到了扼殺,個性的發(fā)展受到壓抑。新的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新的思考:我們應該怎樣教呢?教什么呢?作文教學中也是如此,不是要教給學生寫什么,而是要交給學生怎樣寫。生活中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善于發(fā)現(xiàn)素材,選取適當?shù)慕嵌?,巧妙地引導學生,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注重“情”的溝通。小學生跟成人一樣,有自己的生活感受和體驗,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愛憎情感,只有讓學生充分展示個性,調(diào)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學生筆下才有的可說、有的可寫。
(二)作文教學應從入學開始
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尊重學生個性,走進學生生活,激活、喚醒學生相關(guān)的生活體驗,以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習作潛能。要善于抓住適當?shù)臅r機,引導學生巧妙地表達,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口語的表達,知識的積累,習作的開端。雖然剛?cè)雽W的學生不知道作文是什么,但不影響培養(yǎng)他的文學素養(yǎng)。哪怕是學一個“a”,也應該讓他想說點什么。比如,“a”就是“阿姨”的“a”。阿姨到我家,我就應該說:“阿姨請進,您請坐?!?/p>
“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入學開始,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通過語文課堂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要善于從細微處捕捉學生的思想火花,通過交流、引導、點撥,融入“心”的接納,這是一種新的分享方式,讓學生在關(guān)懷問辯、情懷濡染中健康地成長,把文學素養(yǎng)和生活體驗疊加,作文不再是難題。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