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平縣廠街彝族鄉(xiāng)中心學校672606)
淺談教師的評價機制是教育改革的動力
羅劍鋒(云南省永平縣廠街彝族鄉(xiāng)中心學校672606)
教育模式的多次改革,推動了教育教學的向前發(fā)展,徹底改變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改變了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但如果只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不改變教師的評價機制,那么我們的教育改革就像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流于形式。因為教師的評價機制是教育改革的動力。
授導型教育參與式教育評價機制
早期國家提倡了尊師重教的科學發(fā)展觀,即授導型教育,教師是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講授型教學;近期國家提倡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即參與式教學,學生是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這種教學方式轉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身份與關系,教師和學生成了朋友關系。
(一)授導型教育
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地位等因素決定了課堂的教學結構,講授法主要借助教師口頭言語來呈現(xiàn)知識,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講授教學方法的單一這一不足日漸明顯,為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我們采用“授導型教學”這一概念,旨在對該教學加以優(yōu)化并創(chuàng)新,以達到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的目的。授導型教學指的是以講解、演示、問題化學習等方法綜合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的課堂教學形式。
(二)參與式教育
近一二十年,發(fā)展起來一種新型的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即合作式或者是協(xié)作式的一種教學方法,此方法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習者積極地參與教學全過程,為使學習者領悟并掌握所學知識,能將其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在加強教學者和學習者、學習者和學習者之間信息的交流、反饋基礎上,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樣的手段,采取直觀形象的教學思維。
該教學法不但使學習者擁有利用自己的智慧自由思考的時間及機會,而且也有選擇上課方式和安排學習進度的權利,除班級教學外,還可采取網絡、小組教學、課堂討論等多種手段。我國在近四五年時間內引入參與式教學法,并將其應用于醫(yī)學、健康、MBA等專業(yè)培訓以及大學教育中,均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一)概念
教育評價指以教育目標為主要依據(jù),有效運用評價技術及手段,測定、比較、分析教育活動的過程、結果,并給予價值判斷??梢?,教育評價的探究領域范圍之寬廣。教育評價的合法對象是指和教育相關的活動背景、思想觀念、狀態(tài)等。
(二)功能
教育評價功能:1.激勵功能;2.診斷功能;3.調節(jié)功能;4.監(jiān)督功能;5.鑒定功能;6.導向功能。
(三)分類
因涉及的內容較多、范圍較廣及門類較繁雜,為方便研究與應用,則依據(jù)不同的準則進行分類,如表所示:
分類準則相應的評價類型評價基準相對評價、絕對評價評價功能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評價分析方法定量評價、定性評價參與評價的主體自我評價、他人評價
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師評價機制的建立健全。由于激勵、監(jiān)督、導向等是教師評價的基本功能,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方向是健全的教師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標準,本人認為在考核中應緊扣教師本身素質、教育教學過程、教育教學工作績效這三大部分。
(一)教師的素質
教師素質包含師德修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兩個方面。師德修養(yǎng)指的是合作態(tài)度、政治態(tài)度及進取精神等;業(yè)務能力指的是教師的工作性質、教育教學工作中組織和實際管理水平體現(xiàn)的能力,包括組織管理、自學、科研能力等。擬訂教師素質評價標準或者指標體系時,為充分發(fā)揮被評者的主體作用,首先讓每個教師對照指標體系進行自我評價,之后再由教研組(年級組)教師進行互評。微機處理評價結果,得出最終評價結果。
(二)教育教學過程的評價
通過工作過程產生工作質量,教育教學過程的評價主要是對教師的備課、課外的輔導等教學工作是否達標而進行的考核。我們所進行的教育教學活動,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優(yōu)劣感受最深。而教育教學評價所采用的方法是:教師之間互評、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和評委綜合評估這三者相結合。
每年均組織一次全校學生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評價活動,評價對象是班主任及任課教師。采用“問卷調查”或“填空式意見表”的方式,學生根據(jù)所提問題,逐次發(fā)表評價意見,不會受到約束及限制。由于學生們是被教育的對象,不能全面了解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為減少評價上的誤差,往往評價前要做好學生思想上的動員工作,對學生講明評價的真正目的及意義所在,使學生能抱著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進行評價。
學生的評價結果,利用現(xiàn)代辦公軟件,通過計算機光電閱卷,打印出評價結果。這個評價難免有誤差,須通過評委進行最后綜合“調整”。可采用“三權賦值法”進行綜合平衡,適當修正評價的結果即學生評價占總評價的50%,教師之間的互評占30%,評委的最后評價占20%。這不僅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也符合一般的評價原則。
(三)工作績效評價
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績效指的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表現(xiàn)出來的實際的社會價值。評價教師教育教學的工作績效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評價:一是教師的實際工作量;二是教學效果;三是教師工作成果。
總之,課堂教學的改革就像是春風吹進了千家萬戶,我們的教師評價機制就像是春天的鮮花和綠樹,有它的陪伴春天才完美。所以說,教師的評價機制的完善和健全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動力。
(責編 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