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美
江蘇省溧陽市中醫(yī)醫(yī)院門診換藥室,江蘇溧陽213300
慢性傷口處理中的風險管理方法研究
張劍美
江蘇省溧陽市中醫(yī)醫(yī)院門診換藥室,江蘇溧陽213300
目的研究護理人員處理慢性傷口的風險管理方法,以供臨床參考。方法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該院門診部接受治療的慢性傷口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2例慢性傷口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方法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觀察兩組患者的風險發(fā)生率、傷口愈合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風險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傷口愈合率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風險管理不僅能有效地避免風險,還能提高傷口護理質(zhì)量,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使用。
慢性傷口;風險管理;常規(guī)護理
在處理傷口時存在各種難以避免的風險,如清洗傷口、傷口清創(chuàng)、引流、預后判斷、敷料選擇、技術操作不熟練等[1]。近年來,隨著人口的老齡化,慢性傷口患者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慢性傷口難愈合、持續(xù)時間長,增加了傷口護理風險[2]。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該院門診部接受治療的慢性傷口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該院特研究護理人員處理慢性傷口的風險管理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慢性傷口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的情況下,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對照組32例慢性傷口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12~82歲,平均年齡(42.12±17.89)歲;患者傷口持續(xù)時間1~12個月,平均傷口持續(xù)時間(4.34±1.26)個月;傷口部位:四肢18例,軀干11例,其它部位3例;其中4例燒傷潰瘍患者、8例糖尿病潰瘍患者、20例外傷潰瘍患者。
實驗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患者年齡13~79歲,平均年齡(40.78±16.26)歲;患者傷口持續(xù)時間2~12個月,平均傷口持續(xù)時間(4.46±1.77)月;傷口部位:四肢17例,軀干12例,其它部位3例;其中6例燒傷潰瘍患者、9例糖尿病潰瘍患者、17例外傷潰瘍患者。
將對照組和實驗組慢性傷口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傷口部位及病情等一般資料對比,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32例慢性傷口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護理。
實驗組32例慢性傷口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體護理風險管理方式如下。
1.2.1 風險評估初診時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人詢問患者傷口的持續(xù)時間、服藥情況、受傷原因及傷后接受的治療等,并對傷口評估(傷口深度、傷口顏色、傷口氣味及傷口出血量等)和傷口檢查(細菌培養(yǎng)、血管超聲檢查、營養(yǎng)指標檢查等)[3]。復診時詢問和檢查影響傷口愈合的因素并對傷口作動態(tài)評估記錄。
1.2.2 風險分析及識別根據(jù)風險評估結果,分析處理傷口過程中對患者可能產(chǎn)生的出血、感染等風險;分析治療難度帶來的風險;分析治療環(huán)境帶來的風險等。經(jīng)評估和分析確認患者的風險情況,并制定風險管理對策。
1.2.3 風險管理對策①制定各種制度并規(guī)范各項操作流程:如傷口處理前后的衛(wèi)生制度、器械先浸泡再滅菌制度、醫(yī)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開管理制度等。②加強教育:對護理人員進行風險教育、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并對護理人員進行教育指導,如指導護理人員正確處理患者的傷口、詳細記錄患者傷口治療過程等。③制定應急預案:配備止血藥、升壓藥等常用急救藥品,制定出血、呼吸心跳停止等應急搶救方案等[4]。
1.3 評定標準
將兩組患者的風險發(fā)生率、傷口愈合率和護理滿意度作為評定標準。傷口愈合測定方法:傷口上皮完全覆蓋,并且經(jīng)3%的過氧化氫檢測后無氧化反應[5]。
1.4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研究結果數(shù)據(jù)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風險發(fā)生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風險發(fā)生率3.1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風險發(fā)生率比較
2.2 兩組患者傷口愈合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傷口愈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傷口愈合率比較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總滿意度90.6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結果[n(%)]
慢性傷口一般是指經(jīng)過六周甚至八周后仍沒有愈合傾向[6]的傷口。慢性傷口難以愈合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質(zhì)量,而且由于其治療難度大導致患者治療費用高。影響慢性傷口愈合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傷口感染、傷口有壞死組織、局部使用抗生素從而產(chǎn)生耐藥性和傷口供血不良等[7]。同時慢性傷口存在著許多風險,如慢性傷口難以愈合、病情復雜容易存在全身性疾病風險;患者年齡較高或者行動不便容易發(fā)生意外事故;傷口清洗習慣使用抑菌或殺菌的消毒液(過氧化氫溶液、碘伏溶液等),但這些消毒液對細胞有毒性作用;機械性清創(chuàng)操作不熟練容易存在出血和神經(jīng)損傷等意外風險;患者過度使用抗生素容易產(chǎn)生耐藥性,存在降低治療的風險等[8]。
該研究結果表明,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慢性傷口患者比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慢性傷口患者,風險發(fā)生率更低、傷口愈合率更高和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不僅能有效地避免風險,還能提高傷口護理質(zhì)量,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使用。
[1]陳美蘭.門診傷口處理中風險管理及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20):4830.
[2]戴雪群.慢性傷口門診處理中的風險管理及個體化護理[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14):166-168.
[3]張其健,戴薇薇,唐瓊芳,等.我院傷口護理中心的建立與運行管理實踐[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1):777-778.
[4]周靜娣.慢性傷口門診處理中的風險評估與護理[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3(9):1070-1071.
[5]蔣琪霞,彭青,李曉華,等.傷口護理風險預案的制訂及應用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2(11):968-971.
[6]許綿綿.慢性傷口的風險評估和護理干預[J].醫(yī)學信息,2014,27(9):236-237.
[7]張其健,戴薇薇,唐瓊芳,等.我院傷口護理中心的建立與運行管理實踐[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1):777-778.
[8]Osterhoff,G.,Zwolak,P.,Krüger,C.et al.Risk factors for prolonged treatment and hospital readmission in 280 cases of 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J].Journal of plastic,reconstructive&aesthetic surgery:JPRAS,2014,67(5): 629-633.
Risk Management of Chronic Wounds
ZHANG Jian-mei
Outpatient Dressing Room,Liy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Liyang,Jiangsu Province,2133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staff to deal with the risk of chronic wound management method,for clinical reference.Methods Select in June 2013 to June 2014 in our hospital clinic for treatment of 64 patients with chronic wound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Control group 32 cases of chronic wounds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nursing care in the form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to implement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Results 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risk,the wound healing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are hi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Not only can effetively avoid risk,risk magagemen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und care,worthy of further use in clinic.
Chronic wounds;Risk management;Conventional nursing
R47
A
1672-5654(2015)05(c)-0146-02
2015-03-07)
張劍美(1976-),女,江蘇溧陽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傷口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