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舟
一
我可以忘掉三條肩并肩行走的大江,卻無法忘掉小小黑漶江穿過的沙溪古鎮(zhèn)。
仿佛一夢,便踏上了沙溪古鎮(zhèn)。鋪在地上的舊石頭,縫隙間的青草帶出了泥味,活得蔥蘢的老槐樹,捧出一縷縷綠風。巨石上“寺登街”三字行楷,實際是沙溪古鎮(zhèn)真正的門牌。那些鑲進歲月深處的馬蹄,仍舊清晰。
當金沙江伸出左手,試圖挽住沙溪的衣袂,還顯得稚嫩的黑漶江,牽著這個青山環(huán)抱的沙溪壩子入夢。且不說出土了多少文物,流走了多少如歌的歲月,且不說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當就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一點,我知道我對沙溪的閱讀份量就不會輕。想必這段唐朝和吐蕃緩沖地段,一定受到過戰(zhàn)爭的威脅,盡管最后沒有亂箭齊飛的慘烈局面,月黑風高時的青風刀不時出入寺登街,留下比普洱茶還耐泡的話題。
有人說,是鹽與茶喂養(yǎng)了沙溪,才衍生出世代文明。茶在遠方,經(jīng)過大馬幫長途馱運,在沙溪集散,一些消逝在當?shù)氐挠钩I?,一些繼續(xù)隨著大馬幫遠走,一條長長的茶馬古道延續(xù)著沙溪的夢。百年老茶館已經(jīng)關(guān)張,只留一塊浸淫著茶香的紅木牌匾。拴馬樁,只挽留下馬鍋頭的愛情,不管他是普洱的還是臨滄的,當他們步入白族姑娘愛情的暖房,哪還想遠走雪域。鹽,就在與沙溪壩一山之隔的傍彌潛井出產(chǎn),因為鹽,同樣有一條路與茶馬古道一起向遠方延伸。
二
我該帶著那些找不著靈感的詩友,帶著體味不出安靜的城里妻子,帶著林語堂先生。林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說“所羅門王,他是智慧的象征,但對他的兒子卻一籌莫展?!鄙钣幸换I莫展的時候,所以該放手的還得放手,該丟在一邊的當然不能讓它纏身。
但我都沒有帶來。
雕花的木窗里,有白族少女深情的回眸:古戲臺下,有曬著太陽奶孩子的婦女:鋪在地上的石板,展覽著依稀可讀的馬蹄;六百多歲的玉蘭花,顯然才把一場花的盛宴謝幕。老槐樹上結(jié)著成群的小鳥,說不準是在致歡迎辭,還是在談著戀愛,反正很熱鬧的架勢。
只有走在寺登街,才能聽得到歷史的跫音,比流水還輕的訴說,總是關(guān)于古鎮(zhèn)的傳聞。如果把東南西北四座寨門關(guān)起來,這就是一個古城堡,而四方街是古鎮(zhèn)的靈魂深處。紅砂石板鋪筑的院落,點燃過千年的火把,那些兵荒馬亂的腳步,也一定在這個院子里聚集。坐東朝西的古戲臺不知演出過多少場戲,粉身碎骨的對白,甘拜下風的英雄,信誓旦旦的表達,都在這里出盡風頭。那是提著青風刀的蒙面?zhèn)b客,給窮人丟下過讓人眼花的銀子,那是耍著雙節(jié)棍的漢子,走南闖北之后,順水推舟地拿起一把鋤頭。
交流的文化,紛至沓來的各地習俗,組成了沙溪古鎮(zhèn)包容的傳統(tǒng)。坐西朝東的興教寺,坐落在古鎮(zhèn)的中軸線,一屁股坐下去就把四方街平分為南北兩半。
三
在四方街,懷想是最好的發(fā)呆。
黃昏,第一只喜雀在槐樹上報到,說了些什么人們不在意,接下來,一隊又一隊馬幫陸續(xù)來到寺登街,在一條條小巷深處消逝。割草的孩子們從七月的田埂上回到街上,青草的鮮香讓正在品酒的大師味覺失靈。賺了錢的馬鍋頭們飯后相約著來到戲臺前,那里早已擠滿了觀眾,天還沒擦黑,燈籠神色發(fā)呆。洞經(jīng)古樂是每次演出的重頭戲,霸王鞭舞也是最容易獲取喝彩的節(jié)目。年輕的后生們愛聽民歌對唱,就地取材的填詞,居然能讓隔河相望的青年男女,為一句歌詞私奔。
借助一點光,我可以邁步清朝。只用松明火把,香油燈蕊,只用一小塊月色,一點幽暗的螢火
激切的鑼鼓與爛漫的笙簫,在為一出愛情伴奏。興教寺破損的石獅上,那盞巨大的防風雨的油燈,已經(jīng)熄滅。輪流值守的原住民,被現(xiàn)代的照明手段宣布失業(yè)。古鎮(zhèn)靜下來,只有蟬的嘶鳴,有時還算熱鬧些,靜下來的古鎮(zhèn),符合了現(xiàn)代人忙碌之后的休閑,古鎮(zhèn)因此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客人。有些在這里住了下來,嘗試著開起了餐館、咖啡館、茶館,有些人住下來之后,就把戶口也遷到這里,試圖從戶籍的角度成為這里的常住民。
隨便走進哪一條小巷,都可以抵達四合五天井的“大戶人家”。有時,真有一種驀然回首、繁花似錦的美剎那出現(xiàn)在眼前。撐著油紙傘的白族姑娘,往往就在與你不經(jīng)意的相遇時丟一眼清純的眸光。待你回過神,只有油紙傘迷蒙的雨滴,變成了丁香花的細瓣。58號客棧,庭院不算深,蔭涼卻還很厚,沖著這點,我選擇在這里曬太陽喝茶。老板娘是臺灣姑娘曉芬,與其說是經(jīng)營,倒不說是生活,簡陋的竹條過濾塵世的浮華,給菜喂上陽光,讓花嘗盡露水,只做自然的知音,不做物質(zhì)的情人。許多年前她也是像我一樣的游客,懷著好奇在沙溪古鎮(zhèn)里迷失自己,結(jié)果似乎是一覺醒來,她決定把自己的時光交給這里一片淡淡的安靜。我們邊談邊吃,篾桌上擺放著曉芬自制的臺灣風味餅干、蛋糕和咖啡,在散發(fā)著古木質(zhì)地的氣息后面,是那種源自故鄉(xiāng)深處的味道。
其實,我已經(jīng)明白,為什么沙溪留住了遠方的客人,恐怕就是這里的安靜。像臺灣姑娘曉芬這樣開客棧的很多,法國人的咖啡店就在四方街古戲臺下的角落,老槐樹也是一位深圳人開的店,據(jù)說是沙溪第一家外地人開的店。本地人也不甘示弱,茶馬之家就是李德斌把自家庭院改成的一個客棧,專門推出傳統(tǒng)的八大碗,粉蒸肉、酥肉、千張肉、木耳豆腐、百合圓子、紅曲肉、粉絲以及相思豆。
“開發(fā)古鎮(zhèn)展千年情韻、建設新埠繪萬代宏圖。”對聯(lián)是古鎮(zhèn)經(jīng)濟發(fā)展的小結(jié),貼在辦事處門口,精辟地道出了沙溪的歷史與未來。如果說沙溪古鎮(zhèn)美食可以留人,那么雕梁畫棟的古建筑,則可以留住人心。窗欞門楣,表現(xiàn)人物花卉形態(tài)各異的雕刻作品,古色古香的老字號鋪,全仰占了劍川木雕美輪美奐的作品。
四
非常有幸,我在沙溪古鎮(zhèn)遇上了這里一年一度的白族火把節(jié)。
熱情需要火來引燃。一把火燒了三天三夜,火的天地,總會讓你情不自禁地參與。
離火把節(jié)還差幾天,古鎮(zhèn)的人們就開始備辦火把了,家家戶戶門前,立起了松柴捆扎的火把,而且一家比一家扎得大。有的火把很小,適合孩子們舉。小火把在夜里的郊外,遠看像游走著一朵火花,時不時被夜風戲弄一下,惹得舉火把者一聲驚叫,膽小者會扔了火把往回跑,膽大都順勢一舉,會在夜空里留下很美的光焰。小火把的隊伍一旦增加,就成為一條呼呼作響的火龍。這火龍需要走村串寨,甚至到田間地頭。最大的火把足有10米高,兩人也無法合圍,這樣的大火把就立在四方街古戲臺前面,得由鎮(zhèn)里的長老親自點燃,點燃之前,當然免不了要進行一些祭祀活動。許多老人都虔誠地圍在火把四周,那份期待比慣常演出還急切,那些懸掛在火把上的鮮果,瞬間便被燒毀,留一些細微的炸響,像夜色深處神的嘆息。
那些游走在田間地頭的小火把向四方街集中,整個廣場就都成了火的海洋。全鎮(zhèn)的人們圍著火把跳著粗獷的舞步,火把節(jié)就算開幕了。當然,這一天的儀式不是點燃火把就結(jié)束,還得祭火。參加祭祀的人都是層層選拔的各個階層的人士,這幾年連外國人也參加了。以四方街為中心的祭火儀式,已經(jīng)簡化到了一個點火儀式,省略了祈禱與請神等紛繁復雜的規(guī)矩,那些離古鎮(zhèn)遠一些的村寨,間或還有村里組織宰牛殺羊的活動,說是敬火神,實際上是慰勞一下勞累了一個夏天的村民。游人常常反客為主,從小孩子手里搶過火把,也會舞上一陣火龍。那些擊石取火的古歌已經(jīng)漸行漸遠,火的烈焰卻展現(xiàn)著沙溪古鎮(zhèn)的白族人,以火相傳的習俗。
五
來沙溪古鎮(zhèn),最好的享受方法是能住下來。體會掛著月亮的四方街,那恍然如夢的感覺。仿照清朝設計的宮燈,投下懷舊味很濃的光芒,比古街的石頭還舊,燈影人聲里,你是否聽見居然有夜鳥低語。戀愛中的小鳥也學世人享受上了晚上的光陰。出得東門,一片田野,仍然是田間的蟲子,唱著不知疲倦的調(diào)子。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村野,遠山游走著火把,在墨釉般的夜色中細若螢火蟲,推持著從大山的母腹間漸行漸遠。時不時有流星劃過天空,落到山的那一面去,總有人在這樣的夜色里坐在田埂上,閱讀流星瞬間的燦爛。是好久沒悉心看過夜空了,這時才發(fā)現(xiàn)星比城里的密,也比城里的亮,所謂的月明星稀只有在沙溪古鎮(zhèn)才能看得到。隱約聽見孩子們的聲音,沿著黑漶江逆流而上,孩子們手里也是一束火把,似乎手里還拿著魚竿。
找一家小旅店,再從幽深的小巷里體味沙溪的風情,也許是最好的。尋找住宿的時候,我注意到了寺登街83號,純粹意義上的白族民居,好像是重新裝修過,環(huán)境非常好,真正的庭院式客棧,十分幽靜。老板趙時鐘及其家人熱情好客,一問價格也才每人每晚20元,于是冒著延遲假期的危險,一訂就是三個晚上。
不帶相機,也不帶旅伴。我重復著白天的路,再一次步入古鎮(zhèn)的街頭巷尾。四方街不算大,卻總也有轉(zhuǎn)不完的地方,我愛上了這里“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民居格局,特別是那些清代的精雕細刻,老宅堂屋門頭雕有裝飾民間圖案,那虛實相問的構(gòu)圖,精細自然的雕法,常讓我嘆為觀止。這些精美的作品都出自劍川木雕藝人之手,劍川木雕藝人古今享有盛名。我喜歡聽古鎮(zhèn)流水潺潺,有水則靈,憑聽流水聲,就懂這古鎮(zhèn)活的靈魂是什么。彈石鑲嵌的街面不緊不慢地游走,渴了喝杯咖啡,累了,就在鋪滿月光的走廊坐坐。而每次走四方街,腳步又都會不自覺地踏進興教寺中,愛上古木參天、芳草青青、樓閣巍峨、典雅幽靜,不是探古,卻在踏青。
沙溪在遠古時代就有了文明的人類在這里生活。
鰲峰山發(fā)掘出的銅劍與銅矛,陶器與石器,距今2400多年,相當于春秋晚期至西漢初期。后來有關(guān)部門又在沙溪收集到銅劍、鉞范、扁平鋼鉞、銅環(huán)、紡綸、束發(fā)銅箍、小銅塊、鉛塊、殘?zhí)掌?、裝品等實物。貝幣是海洋地區(qū)廣泛使用的原始貨幣,但卻在沙溪發(fā)掘到了,正是這一枚枚貝幣,堪稱微觀版的清明上河圖,悉心捉摸,便聽見沙溪古鎮(zhèn)千年之前的市聲。
六
寺登街不是沙溪古鎮(zhèn)的唯一景點,來到沙溪,最好的風景在別處。
如果你信佛,去看看觀音洞。不信佛也信風景,那絕對有吸引你眼球的東西。江尾橋往前走500米處的江東岸,天然洞穴掩映在樹叢中,彎彎的江水從前面流過,形成了獨特的美景。林中有些洞穴中有個較大的洞,里面塑有觀音的金身,被當?shù)厝藗兎Q之為“觀音洞”。
傳說的成分,雖然虛實不辨,總也有讓人信實的理由。那驅(qū)除妖魔鬼怪的老者,已變成當?shù)乩习傩兆园l(fā)塑起的觀音老母像,有救百姓于苦難的大善,理所當然受到當?shù)乩习傩盏某荨C磕晗慊鹱钔鷷r可照亮四方天地。據(jù)說觀音顯靈,求什么保什么。段家登村龍王本主就在登村背青巖山,傳說的青龍,留下來,就有水永遠滋潤。段家登百姓商量后,把青龍的金身塑在本主廟中,尊奉為本村龍王本主。這樣的廟宇頗多,不一定一一拜會,你記住沙溪這片熱土其實也有人神共居,這是一個真理:
愛戴老百姓的,不論是人是神,都將受到保護與景仰,反之,則會被老百姓唾棄。
我的到來,將成為過去,我的詩里,將有古鎮(zhèn)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