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驅動法在心肺腦復蘇教學中的應用*
孟杰1,萬紫旭1,趙海燕2,王佳穎1,魏瑩1
(1.承德護理職業(yè)學院,河北承德067000
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6醫(yī)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探討任務驅動新型教學法在心肺腦復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13級涉外護理專業(yè)206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106名學生為實驗組,100名學生為對照組。實驗組采用任務驅動新型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采取理論考試及技能操作考核相結合的形式與自制教學評價問卷形式對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結果:實驗組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績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正性評價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任務驅動新型教學法既有利于提高心肺腦復蘇教學質量,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能力與評判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心肺腦復蘇;教學
文章編號:1006-6223(2015)12-2117-02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學會“十二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編號:XHXNO.12140636)
文獻標識碼:B
任務驅動法也被稱為基于任務的學習(Task-based Learning),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1],將學習目標設計成多個具體任務,以任務為驅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方法[2]。近年來我國對此法的研究很多,但在涉外護理專業(yè)心肺腦復蘇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新型教學法的研究報道不多。我院在13級涉外護理專業(yè)的心肺腦復蘇教學中采用了任務驅動新型教學法,取得了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13級涉外護理專業(yè)206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均經河北省高考統一招入我院,隨機抽取106名學生為實驗組,100名學生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在生源地、入學平均成績、學習態(tài)度、理解能力方面均無差異。
1.2教師與教材:實驗組和對照組由相同老師授課,教材均選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譚進主編)。
1.3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任務驅動新型教學法,其實施方法是:①備課時,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與學生情況將教學目標設計成一個總任務及多個子任務,然后繪制心肺腦復蘇的任務驅動圖,上課時展示給學生,提出任務,課上討論用。②每班學生劃分為12個學習小組,預習心肺腦復蘇內容,根據內容利用圖書館、互聯網資源查閱有關心肺腦復蘇的知識要點與重點,并要求做好筆記。③教師在上課開始后利用很短時間介紹心肺腦復蘇基本概念、重要性、最新進展等內容后,組織各組學生按照心肺腦復蘇的任務驅動圖積極討論、分析任務,然后集中意見,推選1名代表發(fā)言闡述任務。④為學生創(chuàng)設心臟驟停情景,學生演練心肺復蘇術⑤討論完畢,由教師歸納總結心肺腦復蘇的重點難點,同時點評各組的發(fā)言,指出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并提出今后改進的要求。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法,按照教材順序講授心肺腦復蘇內容。授課過程包括組織教學、學前診斷,展示目標、講授新課、課堂總結、課堂反饋6個步驟[3]。
1.4評價方法:為客觀評價教學效果,在心肺腦復蘇的課程結束后,采用理論考試和技能操作考核相結合的形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①理論考試時根據教學大綱與執(zhí)業(yè)注冊護士考試考綱的要求,實行統一考試、統一微機閱卷,考試題型為125道選擇題(每道題0.8分,總計100分)。其中A1型選擇題占20%,A2型選擇題占60%,A3型選擇題占20%。A2型選擇題與A3型選擇題均為病例分析題。②技能操作考核項目為心肺復蘇術。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心臟驟停情景,考核學生對心肺復蘇術的掌握情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向兩組學生發(fā)放教師自制的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問卷中包括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自我探究能力、、提高評判性思維能力、提高團隊合作能力,提高綜合素質5個方面。評價形式分為“有幫助”、“有部分幫助”、“沒有幫助”3種,將“有幫助”和“有部分幫助”均視為正性評價[4],然后回收問卷,計算正性評價率。發(fā)放問卷206份,回收問卷206份,回收率100%。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理論考試成績與技能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通過t檢驗,P﹤0.0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表1 兩組理論考試成績與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s)
2.2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對各自采用的教學方法評價比較(見表2)。通過χ2檢驗,P﹤0.0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表2 兩組教學效果正性評價比較n(%)
3討論
3.1心肺腦復蘇術是急救護理學的核心內容,是注冊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的重點內容,是臨床護士必須掌握的護理技能。護士在面對心臟驟?;颊邥r,能否及時無誤地做出判斷和救護,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搶救的成敗。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中,主體是教師,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探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解決問題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已不適應當前高職高專涉外護理專業(yè)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須改革現有的心肺腦復蘇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法將教學目標設計成多個具體任務,以任務為驅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灌輸式教學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一學一做”融為一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3.2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營造輕松學習氛圍,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分析討論、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完成任務,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了自身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由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犹剿髦R,既提高了學習效果,又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分析、討論、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刺激與激發(fā)了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而評判性思維能力又是高職高專臨床技能型人才必備的素質,因此,任務驅動法有利于學生臨床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此同時,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合作,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溝通與團隊合作能力。
3.3任務驅動法對師生均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精力設計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任務?!耙匀蝿諡楹诵?,如何驅動”是任務驅動法能否成功開展的關鍵,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對學生而言也需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而且也需要花費時間去查找資料,探尋與任務相關的問題,準備討論發(fā)言與演練操作。教師與學生所付出的精力都極大地超過傳統教學所需。
參考文獻:
[1]洪芳芳,張萍萍,陳才,等.核心勝任力本位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8):1651~1653.
[2]褚青康,李延玲.項目引導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8):183~184.
[3]馮新瑋,韓斌如.PBL教學法在成人教育《危重癥護理學》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1):69~71.
[4]鄧輝,左鳳林,江秀娟.任務驅動模式在急救護理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重慶醫(yī)學,2009,38(20):2643~2644.
歡迎投稿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