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本權利是國家義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憲法中對公民享有何種權利的一種明確規(guī)定?;緳嗬菄伊x務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公民在享受基本權利的過程中,也對國家享有基本義務。本文對基本權利之國家義務的研究,注重對基本權利的內容進行闡述,并就基本權利在國家義務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相關探究,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加明確“基本權利之國家義務”這一理念。
關鍵詞:基本權利;國家義務;結構體系
中圖分類號:D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5-0227-02
作者簡介:常鈺龍(1988-),女,漢族,陜西西安人,首都師范大學2011屆碩士研究生,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yè)。
關于國家義務這一內容,我們可以從2004年的憲法修正案中看出,“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被寫入憲法,這一做法,明確了基本權利的國家義務?;緳嗬蛧伊x務是憲法學的基本范疇,是當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形勢下,對人員的一個有效保障,也是從憲法學意義對國家義務進行系統(tǒng)的考察。
一、基本權利之國家義務的理論基礎
(一)基本權利之國家義務的分析法學基礎
分析法學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過程中,注重體現(xiàn)國家義務的觀點,認為法哲學的基礎是基本權利的國家義務。針對于這一問題,美國分析法學家霍利菲爾德認為:“權利應包括自由權、權力權、豁免權以及要求權?!边@四種權利在進行轉化過程中,可轉化為個人權利和國家權利兩種。個人權利與國家權利相比,不具備權力權和豁免權,但具有要求權和自由權。國家有義務滿足個人的要求權和自由權,并且不能對個人進行強制。由此可見,個人的要求權和自由權是國家義務的基礎。
(二)基本權利之國家義務的憲法哲學基礎
基本權利之國家義務的憲法哲學基礎,主要是從客觀價值秩序這一問題來闡述的,現(xiàn)代憲法中,國家需要保證公民的自由權和要求權,也就是滿足公民最基本的權利自由。同時,在對這一問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可以從西方法律進行有效借鑒。西方法律中,強調客觀法律和主觀權利??陀^法主要是根據(jù)社會實際情況,提出約束人行為的法律條文,其目的是更好地保護大眾利益。主觀權利是指自由人對自身權利的一種追求,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自身實際生活需要。主觀權利是客觀法律建立的基礎,客觀法律必須考慮到主觀權利這一關鍵性問題。從這一問題來看,主觀權利的建立,要明顯先于國家法律構建。同時,主觀權利的內容也并非是法律規(guī)定的,而是由客觀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現(xiàn)狀所規(guī)定。法律只不過是為了更好滿足這一要求,從公眾利益角度進行考慮,建立相應的法律條文和框架,對這種權利予以肯定,使之能夠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中,得到相應的保護。主觀權利是公眾意識的一種體現(xiàn),法律在承認這一問題的基礎上,會予以保護,并對違反這一權利的行為人采取強制性措施予以處罰?;緳嗬膰伊x務也是介于主觀權利和客觀法律這一基礎形成的,自由權利意識對國家義務有著重要影響,基本權利的價值越高,國家保障義務也就越大。
二、國家義務的本質特性
(一)國家義務的政治性與道德性
關于國家義務這一問題的分析,學者們通過會考慮到兩方面內容,一是政治性,二是道德性。馬基雅維里在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時,主要側重于統(tǒng)治權問題。即國家應該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能夠更好地保障公民利益,并且他提出了國家的目的,就是分享共同利益。國家在建立過程中,必須要以滿足公眾利益為主,并且能夠對違背公眾權益的人進行有效處罰,而相應的處罰條件,漸漸地就形成了現(xiàn)代法律的基本框架。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馬基雅維里注重人的自由權利平等性,自由權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在羅馬時期,自由權在國家建設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得到了法律的有效保障。
(二)國家義務的自律性與他律性
自律性和他律性是國家義務的重要屬性,也是從不同角度對國家義務的一種現(xiàn)實分析。關于這一問題,亞里士多德認為國家義務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無疑要站在公眾利益角度進行考慮,要保證國家能夠更好地滿足公民基本權利。但丁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時,他認為國家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生活需要,使人們能夠生活在一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馬基雅維利則認為,國家要注重保障公民的司法財產(chǎn),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夠長治久安,否則的話,必然會走向滅亡。洛克對這一問題的研究認為,國家是保護人民的。由此可見,國家在發(fā)展過程中,國家最基本的義務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例如公民的自由權、私有財產(chǎn)權等。這些權利也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若是基本權利無法保障,國家義務無法履行,國家將不復存在?;舨己浪古c格林一樣,在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時,他認為國家的義務是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對社會上出現(xiàn)的災難進行接觸,對人民進行有效救治,確保人民能夠在一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生活。綜合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國家發(fā)展過程中,自律性和他律性具有統(tǒng)一性,其中主要目的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
三、基本權利之國家義務的內容及構成
(一)我國憲法文本對國家義務的規(guī)定
首先,我國憲法文本中對國家的義務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在憲法第33條中,做出了如下解釋:“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蓖ㄟ^憲法第33條的規(guī)定,我們不難看出,國家以憲法最高法律對公民基本權利進行保障。
其次,憲法構成的基本法律條款中,對公民權利都有著相關規(guī)定,注重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保護。這些法律規(guī)范,構成了我國國家義務體系。在法律中,公民的基本權利,例如人身自由權利、人格尊嚴權、住宅權、通信私密權等基本權利,都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這些基本權利體現(xiàn)出了國家義務。
最后,我國憲法總綱以及其他國家機關職權的相關規(guī)定中,還做出了其他基本權利和國家保護義務的規(guī)定。其中,憲法總綱中較多的談及到了公民的財產(chǎn)私有權以及國家保護義務。對公民私有財產(chǎn)權利的規(guī)定,主要有擁有權、繼承權、轉讓權等權利。憲法第11條中,對個體經(jīng)濟、私營經(jīng)濟予以保護。此外,國家機關職權中,也考慮到了公民基本權利等內容。例如少數(shù)民族平等權利等。憲法是我國的基本大法,對公民的基本權利以法律形式進行保護,充分體現(xiàn)出了國家義務。
(二)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保障義務
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保障義務,是為了更好地對公民基本權利予以保護,讓國家法律在實際保護過程中,能夠充分發(fā)揮作用。對此,在進行立法工作過程中,必須對公民基本權利予以考慮和照顧,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保護條款,一旦公民基本權利遭受侵害,可以根據(jù)法律相關規(guī)定,對被害人予以保護。在實際保護過程中,則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由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進行執(zhí)行。這種模式下,對傳統(tǒng)的人權保障觀念進行轉變,能夠更加明確人權分類。同時,國家通過立法機關、行政機關以及司法機關進行人權保障,具有實質性意義,能夠真正解決人權問題,使人民的基本權利得到有效保障,體現(xiàn)出了國家義務。除此之外,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保障公民基本權利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國家法律相關規(guī)定,進行相應的保護工作,其工作必須以國家法律和國家現(xiàn)實狀況作為基本參照。
[ 參 考 文 獻 ]
[1]陳慈陽.憲法學[M].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
[2][美]杰克·唐納利.王浦劬等譯.普遍人權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3]陳醇.論國家的義務[ J].法學,2002(8).
[4][法]來昂·狄驥.憲法學教程[M].沈陽:遼海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