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明 陳智芳 楊玉亭
(文華學院基礎學部,湖北 武漢 430074)
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教學現狀與思考*
馮麗明 陳智芳 楊玉亭
(文華學院基礎學部,湖北 武漢 430074)
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tǒng)計法,對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的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剖析武漢市高校毽球選項課的發(fā)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更好地開展毽球運動提出相應的對策。
高校;毽球運動;現狀
毽球運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作為一種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但在強勢文化的影響下,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正在急劇消失,毽球作為民族傳統(tǒng)體育中的一員,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1]。毽球運動對場地要求不高、成本低、運動形式多樣化,非常適合在高校選項課中開展。本研究通過對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開設情況、場地設置、師資隊伍、課程教學現狀等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為高校毽球課程的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文華學院、華中科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湖北大學等17所武漢市高校,文華學院、武漢輕工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6所全年開設毽球選項課的學校。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tǒng)計法等,對武漢市17所普通高校教師進行訪談和調查,發(fā)放教師問卷53份,回收有效問卷48份,有效率90.6%。對文華學院、武漢輕工大學等6所開設毽球選項課的學校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學生問卷800分,回收有效問卷721份,有效率90.1%,其中男生300人,女生421人(見表1)。調查時間為2014年10月至12月。
表1 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學生匯總表
2.1 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設置情況
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開設率低。調查顯示,17所武漢市高校開設毽球選項課的僅有7所,開設率為41.2%,其中華中科技大學每年僅開設1個學期,且開設班級較少,學生受眾面少。調查中發(fā)現未開設毽球選項課的主要原因中,師資缺乏排在第一位(60.9%),學生沒有興趣排在第二位(43.5%)。在進一步的調查和訪談中發(fā)現,中國地質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以前均有非常好的毽球群眾基礎,也開設有毽球選項課,近幾年由于毽球選項課學生選課少導致沒有開設,僅以毽球隊形式存在,中南民族大學在大一必修課中將毽球作為課程的部分內容。隨著外來新興項目的不斷興起和湖北省毽球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取消(武漢體育學院除外),毽球這一傳統(tǒng)項目在武漢市高校的地位越來越邊緣化。
2.2 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場地情況
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課場地缺乏。武漢市高校毽球選項課分為室內羽毛球場地、室外籃球場地、室外水泥地等,其中借用室內羽毛球場地居多(57.1%)。由于毽球運動融合了足球的技法、羽毛球的場地和排球的規(guī)則,在室內羽毛球場地上進行毽球選項課教學有利于毽球運動的良好發(fā)展,但是目前高校羽毛球運動發(fā)展很好,羽毛球場地有限,所以能借用的場地很少,很多學校毽球選項課也僅有一至兩片羽毛球場地。有的學校在室外上毽球選項課,毽球體積小重量輕,容易飛走,遇到風稍微大一點就無法進行正常的教學,也不利于組織比賽,教學內容只好以單踢為主,將重要的傳接球技術忽視,使學生對課程的興趣降低。調查顯示,57.1%的毽球課教師認為場地一般,28.6%的毽球課教師認為場地缺乏。
2.3 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師資情況
2.3.1 毽球教師的專業(yè)基礎和職后培訓
被調查的7名毽球教師中有3人經過專業(yè)學習,4人在大學時上過毽球選修課,有一定的技術基礎,部分教師在職后進行了短期培訓。優(yōu)秀的高校體育教師應具備突出的專項技能、良好的專業(yè)知識和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專項技術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2]。訪談發(fā)現,經過專業(yè)學習的3名教師,均曾為武漢體育學院毽球高水平運動員,進入高校的時間相差不大。20世紀八、九十年代,毽球運動在全國興起,湖北作為全國毽球運動的生力軍,毽球的普及率和競技水平均在全國占有優(yōu)先地位,這幾名教師專業(yè)水平突出,先后留在了高校執(zhí)教。后來,高校對體育教師學歷要求進一步提升,高水平運動員很難以本科生身份進入高校,有些進入高校的教師第一專業(yè)也不再是毽球運動。進一步調查發(fā)現,從事毽球教學后,外出進行培訓學習的機會達三次及以上的占71.4%,相比其它項目培訓次數并不多。武漢市高校中,除武漢體育學院有毽球高水平隊外,沒有任何一所高校開設毽球專項課程,武漢市高校毽球教師隊伍專業(yè)水平總體一般,毽球教師出現斷層現象。
2.3.2 毽球教師的學歷和職稱
調查顯示,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課教師中本科學歷占14.3%,碩士學歷85.7%;講師71.4%,副教授28.6%,毽球教師整體學歷較高,職稱水平一般,武漢市高校毽球課教師大多數為中青年教師,他們精力充沛,教學經驗豐富,有利于武漢市高校毽球運動的開展。
2.4 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教學情況
2.4.1 毽球選項課的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
調查顯示,毽球選項課的首要目標為增強學生體質,強身健體,占85.7%,增強意志品質占71.4%,傳承民族傳統(tǒng)文化,營造毽球運動氛圍占71.4%,說明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定位較好。
表2 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課程目標
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實踐內容占主體地位(見表3),主要講授毽球基本技術,輔以毽球理論、基本戰(zhàn)術等。調查發(fā)現,毽球基本技術以腳內側起球、腳外側起球、腳背起球、發(fā)球為主,個別學校安排少量花毽和教學比賽內容??傮w而言,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比較單一。由于教學內容單一,學生個體之間的巨大差異,使得最終的考試成績不能綜合的反映學生在體育課堂的表現。在毽球教學中,應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采用多元評價的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表3 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教學內容
2.4.2 毽球選項課評價標準
課程的評價標準是檢驗課程質量的依據,武漢市高校毽球選項課評價標準為終結性評價。技術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身體素質和課堂表現也作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見表4)??己说募夹g部分以單踢、發(fā)球和傳球為主,考核方法主觀性較強,各學校制訂的考核標準也相差很大。在考核中也發(fā)現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在單踢考試中有踢毽球基礎的學生可以非常輕松的獲取高分,無基礎的同學經過一學期的學習也僅僅是勉強及格;在發(fā)球考試中,男女生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男生成績優(yōu)于女生,但大多數學校在此項中考試要求是相同的,這些評價標準僅僅重視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已經達到的水平,忽視了學生在學習和運動中身體技能、身體素質、運動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和提高,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
表4 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考核標準
2.4.3 學生對毽球選項課的總體評價
調查發(fā)現,學生對毽球選項課滿意的占89.9%,不滿意的占0.5%,說明毽球選項課在總體上是受學生歡迎的。在對毽球課滿意的原因調查中發(fā)現(見表5),學生認為上課有趣排在第一位(62.7%),很多學生雖然接觸過毽球,進行過踢毽球的簡單技法,但接觸毽球、對毽球的規(guī)則等知之甚少,基本停留在花毽的踢個數和踢花樣的認識上,當老師講解毽球運動是隔網運動,可以進行隔網對抗時,很多學生都覺得不可思議。在進行教學比賽時,男生的積極性非常高,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毽球運動宣傳較少,學生認知水平不高。
表5 武漢市普通高校毽球選項課學生滿意的原因
2.5 學生對毽球運動的認知
學生對毽球運動認知程度不高。調查顯示,有近40%的學生對毽球運動有所了解,一般了解的占58.9%,了解的途徑:毽球課程(65.6%)、體育課堂活動(59.5%),同學介紹(16.1%)、報刊電視(5.8%)、學校宣傳(6.8%)、觀看現場比賽(5%)、其它(3.2%),可見通過體育課堂尤其是毽球選項課使學生對毽球運動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學生選擇毽球課的動機呈現多樣化,其中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掌握毽球技術、了解毽球文化,分別占69.3%、39%、28.3%,說明學生選擇毽球運動不僅僅為了追求健身效果,也有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需求。同時在調查中發(fā)現,有25.8%的學生為了學分選擇毽球課。由于高校體育課是必修課,學生在選擇不到自己喜愛的項目時只能退而求其次,這也導致了學生在毽球學習中積極性不高。興趣不大。在你是否愿意選擇毽球課的調查中,只有65.2%的學生愿意,側面說明學生對毽球運動的認知屬于較低水平。
3.1 武漢市高校毽球課開設率較低,場地缺乏,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單一,評價方法有待進一步改進,學生認知度不高。
3.2 武漢市高校毽球運動師資水平一般,師資出現了斷層現象,學生對毽球課滿意度較高。進一步加強毽球師資隊伍建設,雖然武漢市高校有一定比例的專業(yè)毽球教師,但也有很多非專業(yè)毽球教師,加強職后培訓,提高專業(yè)技能,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毽球運動的滿意度。
傳毽球運動,提高學生的毽球認知度。
3.3 改善場地器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手段,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毽球水平,探索更加合理的考核方法和標準,盡量引入過程性評價。
3.4 擴大毽球運動的開展范圍,針對毽球運動的靈活性和娛樂性特點,加大在中小學的推廣力度[4]。各高校應建立毽球協(xié)會,引入社會力量,舉辦毽球比賽。通過競賽,在校園內宣
[1]鄭治偉.高校毽球課程設置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研究生論文,2008:18.
[2]朱征宇,陳德志.廣州地區(qū)普通高校網球課程教學的探究[J].2008,28(6):107-109+114.
[3]趙云龍.大學生體育學習的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17(4):64-66.
[4]趙偉.湖北省毽球運動發(fā)展調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08:9-13.
The Status Quo and Reflection on Teaching Shuttlecock Elective Course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in Wuhan
FENG Li-ming,etal.
(Wenhua College,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This thesis carries out an complete investigation to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shuttlecock elective course of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Wuhan with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zes the present developing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n shuttlecock elective course of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Wuha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better carry out shuttleco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uttlecock; status quo
文華學院教學改革項目(J0900740521)。
馮麗明(1980-),湖北應城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