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邊防總隊大連邊防檢查站三期士官姚林常說:帶兵人是新兵的“模子”,新兵是帶兵人的“鏡子”。帶兵人不僅是新兵的領(lǐng)導(dǎo),而且是他們的向?qū)?、老師、兄長。帶兵人自己身子正了,才有底氣要求新兵站直;帶兵人自己沒有“痼癖動作”,才有資格教新兵行得正、坐得端。身教勝于言教,姚林正是靠著這股信念,使新兵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學(xué)到帶兵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進而養(yǎng)成良好習(xí)慣。
近年來,隨著社會變革的加快,以及征兵體制的變化,新兵的特征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如個人意識嚴重,入伍前經(jīng)歷復(fù)雜,思維方式開放等。作為帶兵人,如何高標準完成一名新兵向合格戰(zhàn)士的轉(zhuǎn)變,遼寧省公安邊防總隊大連邊防檢查站監(jiān)護一中隊代理排長姚林,向祖國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實現(xiàn)“強軍夢”的合格答卷。
“立正——”隨著姚林一聲響亮的口令,新兵們精神振作。那一節(jié)課,姚林不著上衣地講授了40分鐘的正步走要領(lǐng),每一次擺臂是手臂上哪一塊肌肉在用力,姚林讓新兵在自己身上看得一清二楚——這可是寒冬臘月!新兵雖然穿著厚厚的冬裝,但姚林看得出,他們沒有一個偷懶,沒有一個做錯。
怎么才能讓新兵體會到“做軍人要無條件服從”,怎么才能讓他們領(lǐng)略軍人“鋼鐵般的意志”?姚林的舉動,不僅僅是為了糾正新兵們的錯誤動作,更讓他們認識了什么是軍魂!
針對部分新兵的嬌生慣養(yǎng),姚林帶領(lǐng)教官陪同他們在大雨中練習(xí)軍姿。而他整整3個小時矗立在大雨中的身影,震撼了全體新兵。他說:“我們同樣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相信我可以做到的,你們也能做到。因為,我們挺立的就是尊嚴,踩在腳下的就是戰(zhàn)場!”
打鐵還得自身硬。姚林1986年1月出生于黑龍江省雞東縣,2003年12月入伍,2004年3月,分配到大連邊防檢查站監(jiān)護大隊五中隊,由于工作突出,先后兩次榮立三等功、一次二等功;在擒敵科目會操中,連續(xù)多年多次為中隊摘得桂冠;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帶兵人、優(yōu)秀教員和帶兵模范。
2013年8月19日,遼寧省公安廳發(fā)出抗洪搶險緊急動員令。8月20日凌晨5點,正在總隊訓(xùn)練基地集訓(xùn)的200名參訓(xùn)骨干,挑起了赴清原搶險救援的重擔。
“我老母親被反鎖在了家中,老人有老年癡呆,求求你們幫我解救一下吧!”8月21日6點,搶險隊正在清淤時,居民孫福來求助。可是,沒有梯子怎么上二樓?搶險隊臨時代理班長姚林主動請纓,只見他一個箭步飛身躍上窗臺,一下子摳住了二樓窗臺,左手拉開窗戶,右手用力一撐,“嗖”地躍上了二樓,一躬身鉆進了屋內(nèi)。當姚林打開房門后,孫福來的母親正端坐在椅子上,對姚林從窗戶進屋沒有任何反應(yīng)。旋即,官兵們一起將老人抬了出來。
訓(xùn)練場是姚林的舞臺,是他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在訓(xùn)練場外,還有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談話室,更像一個神奇的魔方,姚林讓一個個新兵從那里走向海闊天空。
姚林把智慧全都賦予新兵管理之中。從2012年姚林任新訓(xùn)隊代理排長開始,他就要求新兵都蹲在地上用抹布擦地。對此,有人不解:“現(xiàn)在什么好的拖布沒有?。坑媚ú级嗬?,還浪費時間!”但姚林就是要讓士兵“彎得下腰、低得起頭、跪得下地”,他說,勤勞能讓人清醒。
2013年,姚林又一次接受訓(xùn)練新兵任務(wù)。秋雨剛過,早操后的空氣涼爽宜人。卻見炊事班長火急火燎地找到班長,一臉委屈地告訴他,又發(fā)現(xiàn)新兵往泔水桶里扔饅頭。這事報到了姚林那里,姚林的眉頭擰成了疙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天晚點名時,姚林讓全體新兵對著泔水桶背誦古詩《鋤禾》。背誦完了,一時俱寂。突然,姚林彎下腰把手伸進冰涼的泔水桶,接連撈出20多個沾滿剩飯剩菜的饅頭,一時間,所有人目瞪口呆。而姚琳,像是沒看到饅頭上的泔水一般,幾口便將饅頭吃下肚。當他伸手去拿第二個饅頭時,身邊的班長和新兵們不約而同地過來搶。
面對這一幕,很多新兵都哭了。姚林雖然至始至終沒有批評一句,但新兵的內(nèi)心經(jīng)受了洗禮,從此再沒有浪費現(xiàn)象發(fā)生。在姚林看來,一味指責犯錯誤的新兵,容易產(chǎn)生反作用。最好的教育,應(yīng)該是帶兵者的身體力行。在新訓(xùn)過程中,要從思想管控上嚴起來,從作風細節(jié)上嚴起來,并做到嚴之有據(jù),嚴之有度,嚴之有理。帶兵者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才能取得從嚴帶兵的效果。
帶兵往往是帶一種感情,受訓(xùn)者和施訓(xùn)者之間的溝通交往會產(chǎn)生心里上的默契、依賴和信任。姚林在帶新兵的過程中,像兄弟一樣去關(guān)心、愛護新戰(zhàn)士,從而讓新兵感受到部隊大家庭的溫暖,更好地融入、適應(yīng)了部隊生活。
新兵張川家境貧寒,心理負擔重,每天郁郁寡歡。為了讓他安心服役,姚林便悄悄地往他家里寄錢,還組織戰(zhàn)士給張川父母寫表揚信。張川得知后,一夜沒有合眼。不久,大家發(fā)現(xiàn)他性格開朗了很多,工作上更是臟活累活都搶著干。姚林認為,不管張川的軍旅生涯能走多遠,一個陽光向上的兒子,才是父母最大的財富。
新兵繆黎明是個大孩子。被子疊不好,姚林就反反復(fù)復(fù)教;晚上不敢去海港執(zhí)勤,姚林就陪他。
有一次,姚林送繆黎明上崗,偶然遭遇了強臺風。黑黢黢的海港里危機四伏,身后就是茫茫大海。為了防備被大風刮落海里,姚林幫繆黎明解下腰帶,讓他抱住船上固定的杠子,再用腰帶把身體和杠子綁在一起……
正是在那天晚上,看到姚林為了自己差點掉進海里,繆黎明內(nèi)心受到了強烈的沖擊。也正是那次海邊死里逃生的磨礪,讓繆黎明從此臨危不亂、從容不驚,晚上能夠獨自去港里執(zhí)勤了。隨后,按照姚林的要求,繆黎明每天晚上還堅持做200個俯臥撐,一個月后,在大隊會操時,他1分鐘做了120個,成為隊里知名的“俯臥撐王”。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比魡栆α譃槭裁磳姞I愛之深切,因為是部隊給了他家的溫暖,戰(zhàn)友給了他家的親情。
2007年第一次帶兵,姚林心里那個高興??!那天,姚林領(lǐng)著兩個“弟兄”回到班里。屋外,西北風呼呼地叫著。姚林先是倒了兩杯開水,讓新兵暖暖手再喝,又和他們聊起了家常。說著,姚林摸了摸新兵的臉蛋,涼涼的,眼里不覺濕了……
在姚林3歲時,父母離異,寂寞孤苦的童年是他最初的回憶。是父親戰(zhàn)友的軍營中和校園,讓他體驗到了集體生活的快樂。從踏入軍營的那一刻起,他就找到了家,覺得“軍營就像自己每天都要吃飽飯、喝夠水一樣,是生命延續(xù)的助推器,是向前奮斗的能量?!彼矚g部隊,喜歡戰(zhàn)友,喜歡這樣的生活。
10名新兵到齊的那天夜晚,姚林興奮得不能入睡。想起幾位新兵的鞋子還不合適,他就對著姓名和鞋號相互調(diào)換了一下,然后,坐在一旁為他們一一穿鞋帶。第二天起床后,新兵們穿好衣服和鞋子整齊地站著,一見姚林從屋外回來,齊刷刷地鞠了一躬,大聲說:“謝謝班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姚林的言傳身教下,全班在新兵連各項評比檢查中,成績一直保持優(yōu)秀。秉承著科技練兵、文明帶兵、精心育兵、悉心知兵、關(guān)心愛兵的帶兵理念,姚林在8年的帶兵之路上,把自己的閱歷、體驗、情感灑向每一位新兵。
一位新兵腿傷深夜犯了,姚林急忙把他背到醫(yī)務(wù)室,而后又去了多家醫(yī)院。半夜回來,見他痛得滿頭是汗,姚林打來熱水給他擦身子,用毛巾放在后背吸汗??墒牵运恢?,一直叫著:“疼、疼,班長我疼……”姚林就守在床邊,給他講故事、說笑話,慢慢地,新兵睡著了。凌晨4點,新兵想起來上廁所,一睜眼看到姚林趴睡在床頭,眼淚止不住流下來……
在帶兵實踐中,針對新兵文化程度較高、見多識廣、思想活躍的特點,姚林探索形成了寓教于樂、深度融入、潛移默化、情感慰藉、文化滋養(yǎng)的育人思路,使思想工作如滴灌一般,浸潤滋養(yǎng)著官兵的心靈。
姚林認為,帶兵人首先要融入士兵,而融入的最好辦法就是和戰(zhàn)士玩到一起、干在一處、打成一片。這樣,部隊才能士氣高,凝聚力強。
去年冬天,眼看著2015年元旦臨近了,姚林偷偷買了很多袋糖,并在每個袋子里面放進了他寫給新兵的新年祝福語。
正當他將糖果放進新兵鞋子里的時候,姚琳的指尖卻被冰了一下。再摸,其他鞋子也都是又濕又冷。大冬天的,每天穿著這樣的鞋子訓(xùn)練,身體怎么受得了?姚林想到一個好地方——鍋爐房,可鍋爐房離宿舍比較遠,大頭鞋又大又重。于是,他躡手躡腳地分3趟才把班里新兵的鞋子都搬了過去。貼近鍋爐太遠怕烤不干,靠近了又怕烤焦,索性,姚林就蹲在鍋爐旁邊守著,不停翻轉(zhuǎn)著位置換著烤……
姚林是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人,他一直期盼著更寬闊的舞臺、一場更激烈的戰(zhàn)爭。因為,他至始至終都在帶領(lǐng)兵們以練為戰(zhàn)。他將一如既往地把培育士兵當作事業(yè),將戰(zhàn)士們一個一個送往成才的彼岸。
“雖然我無法決定自己軍旅生涯的長度,但是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充實和拓展自己軍旅生涯的寬度。在和平年代,新訓(xùn)就是我的戰(zhàn)場。我愿意上戰(zhàn)場,正如我相信自己就像組織信任我一樣!”姚林說,“我愛軍營,愛我的軍裝,愛曾經(jīng)和我一起奮斗過的戰(zhàn)友們。無論你們身在何處,請記住,我們骨子里永遠流淌著軍人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