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志農
(晉江市圍頭灣開發(fā)建設有限公司,福建 晉江 362200)
當前國內圍海造陸的建設項目比較多,在圍填海整體布局上,采取人工島式、分離式、多功能區(qū)塊組合、曲折岸線形態(tài)等的新型圍填海方式居多,如此會形成一定面積的內河(水域),如何保持內河(水域)的常水位,不受外海漲落潮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能維持內外水體交換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成為圍海造陸的研究新課題[1]。
福建省某典型的填海造陸工程,造地面積約42 km2,其中形成陸地面積33.64 km2,保留內水域面積8.5 km2(見圖1),回填陸地標高為+4.3 m(85國家高程),水系包括內水域和內湖區(qū),其中內水域設計底標高為-1.5 m,水面常水位高程為+1.5 m;內湖區(qū)設計底標高為-7.0 m,與外海通過口門連通,水位隨外海潮位漲落而變化。為了形成常水位,在內水域連通外海的出??诮ㄋl將內水域與外海隔斷。外護岸(包括水閘)是形成內水域常水位的重要防滲屏障,外護岸采用袋裝砂被斜坡堤結構。陸地吹填材料分為砂、淤泥和混合料,均具有一定的透水性,滲流會造成內河水量損失,難以保證實現(xiàn)常水位要求,同時,滲透變形還會造成流土和管涌,因此,需通過防滲計算,考慮采用合適的防滲措施,將滲流流量控制在允許范圍以內。
圖1 工程平面布置圖Fig.1 Layout of theproject
引起滲透破壞的內在因素是滲流的作用,需要通過計算分析或試驗和探測來查明滲流場的分布。滲流控制的任務要求可概括為:控制水頭或浸潤線、滲流坡降或流速、滲流量三者在允許值的范圍內[2]。結合本工程的特點,防滲研究的主要內容:確定防滲計算的邊界條件和計算工況;進行無防滲措施下的滲流計算,論證發(fā)生滲透破壞的可能性,并獲得滲流場水頭分布、浸潤線位置以及24 h的滲流量;分析擬定的防滲措施和方案;進行有防滲措施下的滲流計算,以滲透破壞和滲流流量為控制條件,確定防滲方案。采用ANSYS有限元軟件對滲流進行計算,實際上,ANSYS軟件中并沒有滲流場分析功能,但鑒于滲流場與溫度場具有極大相似性,在ANSYS分析中通常采用熱分析功能對滲流進行模擬計算。分析中只需將溫度場介質換成巖土介質,熱傳導系數(shù)換成滲透系數(shù),溫度換成滲透水頭,熱流速度換成滲流速度,邊界條件相應地變?yōu)橐阎^分布及滲流速度,即可采用溫度場功能對滲流場進行分析計算[3]。
1)正常工況:內河常水位1.5 m(85國家高程),外海按照多年平均潮位24 h過程線進行非穩(wěn)定滲流計算,模擬正常潮位漲落情況,主要計算滲流流量,并得到內河水位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多年平均潮位24 h對應外海潮位見表1。
表1 多年平均潮位24 h對應外海潮位Table1 The average annual tide level of open seasin 24 h
2)不利工況:內河水位1.5 m,外海按照20 a一遇低潮位-3 m進行穩(wěn)定滲流計算,模擬可能出現(xiàn)的極端潮位。主要計算滲流場水頭、流速以及滲透坡降的分布情況,判斷發(fā)生滲流的主要區(qū)域,為采取有效的防滲措施提供依據(jù)。
3) 計算參數(shù):原有陸域天然土層滲透系數(shù)k=1×10-5cm/s,陸地回填殘積砂土滲透系數(shù)k=8×10-5cm/s,回填砂滲透系數(shù)k=1×10-2cm/s,回填粉質黏土滲透系數(shù)k=7×10-6cm/s,回填淤泥滲透系數(shù)k=3×10-7cm/s,閘門滲透系數(shù)k=1×10-8cm/s(賦予滲透系數(shù)極小值模擬不透水),防滲體滲透系數(shù) k=1×10-7cm/s(滲透系數(shù)達到 1×10-7cm/s量級即可認為相對不透水)。
4) 計算模型:建立ANSYS三維實體模型,進行網(wǎng)格劃分。
對滲流場水頭進行不利工況下的穩(wěn)定滲流計算,內河總水頭1.5 m,外海總水頭-3 m,滲流方向從內河流向外海。整個滲流場內水頭成梯度變化,滲流從水頭高處流向低處,在各閘門兩側水頭變化梯度較大。
滲透坡降分析:無防滲措施情況下滲透坡降較大值出現(xiàn)在各個閘門的兩側,其次是在內湖區(qū)北側的狹窄陸域,滲透坡降越大,滲流越集中,閘門兩側是滲流發(fā)生的主要區(qū)域;滲流流速較大值出現(xiàn)在2號閘門東側、3號閘門西側以及4號閘門西側,最大流速1.75×10-5cm/s。本工程可能發(fā)生的滲透變形類型為管涌型,土體顆粒級配不連續(xù),允許坡降值取0.1,經計算,整體滲流場內滲透坡降最大值為0.098,內湖區(qū)北側的狹窄陸域滲透坡降值為0.015,均小于允許坡降,所以發(fā)生滲透破壞的可能性較小。
滲透流量分析:進行正常工況下30 d非穩(wěn)定滲流計算,可得到內水域水位下降值,并得到內河水位變化規(guī)律[4]。在無防滲措施情況下,滲流量損失較大,導致內水域水位下降迅速,第1天水位下降14.9 cm,水位降至1.351 m;滲流發(fā)生5 d后內河水位基本穩(wěn)定,保持在1.1 m左右,這是由于此時的內河水位與外海平均潮位基本持平,滲流流入和滲流流出相互抵消所致。
根據(jù)上述分析計算,2號閘門東側、3號閘門西側以及4號閘門西側是滲流發(fā)生的重點區(qū)域,即是需要采取防滲措施的重點區(qū)域??紤]水平防滲措施的防滲效果只有垂直防滲措施的1/3左右,且本工程存在雙向滲流,因此采用常規(guī)的混凝土垂直防滲墻,按照布置范圍的不同分成4個防滲方案。在滲流主要區(qū)域即各閘門兩側設置長100 m的防滲體,以此定為A方案,A方案可以有效減小閘門兩側的集中繞滲,作為建議必做方案。在滲流重點區(qū)域即2號閘門東側、3號閘門西側以及4號閘門西側分別設置長200 m、400 m、600 m的防滲體,以此定為B1、B2、B3方案,此方案可以進一步增大滲流路徑,減小滲流量。
對滲流場水頭進行不利工況下的穩(wěn)定滲流計算,有防滲措施的情況下防滲體改變了閘門兩側的水頭分布,滲流路徑隨防滲體的增長而變長,防滲效果也隨之更好。
滲透坡降分析進行不利工況下的穩(wěn)定滲流計算,防滲體可以有效減小閘門兩側的滲透坡降值,防滲體越長防滲效果越明顯。
對滲流流速進行不利工況下的穩(wěn)定滲流計算,有防滲措施的情況下,防滲體可以有效減小閘門兩側的繞滲,通過增加滲流路徑長度來減小滲流流速值。A方案最大流速2.77×10-6cm/s;B1方案最大流速2.27×10-6cm/s;B2方案最大流速1.89×10-6cm/s;B3方案最大流速1.50×10-6cm/s,都比無防滲方案明顯降低。
滲流流量分析結果:A方案第1天水位下降10.1 cm,B1方案第一天水位下降7.9 cm,B2方案第1天水位下降5.1 cm,B3方案第1天水位下降3.8 cm。防滲體長度越長,防滲范圍越廣,則防滲效果越好。相比較無防滲情況,A方案及B1、B2、B3方案內河達到穩(wěn)定水位所需的時間也依次延長,A方案第7天水位降至1.134 m,B1方案第7天水位降至1.189 m,B2方案第7天水位降至1.238 m,B3方案第7天水位降至1.282 m。
根據(jù)無防滲工況下的滲流場水頭、滲透坡降及滲流流速分析,確定了各閘門兩側為滲流發(fā)生的主要區(qū)域,2號閘門東側、3號閘門西側以及4號閘門西側為滲流發(fā)生的重點區(qū)域,在此區(qū)域采用垂直防滲措施,并根據(jù)防滲范圍分為4個防滲方案。綜合分析,A方案可以有效減小閘門兩側的集中繞滲,為建議必做方案。具體防滲措施需根據(jù)內河水位計算結果,并結合內河常水位要求及換水方案來確定經濟合理的防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