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寧芳 楊桂欽 簡雪梅
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qū)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 防城港 538021
重型顱腦損傷的致殘率與病死率較高,在當前的臨床治療水平下,病死率>30%,病殘率>15%[1]。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損傷通常較為嚴重,改善神經(jīng)功能對患者康復有重要的積極作用。研究證明,IL-6、IL-8、TNF-α等對顱腦損傷腦組織的急性繼發(fā)性炎癥反應及其發(fā)生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2]。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01-2013-06我院住院治療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74例,均在受傷后12h內(nèi)接受治療,格拉斯哥昏迷指數(shù)GCS均<8分,CT影像學檢查存在顱內(nèi)血腫、腦挫裂傷及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等征象。排除合并顱外損傷或其他嚴重器官嚴重損傷患者,排除低氧血癥與低血壓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平均分為2組,對照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齡17~62歲,平均(36.1±7.8)歲。觀察組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齡18~65歲,平均(35.9±7.4)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均在入院后根據(jù)病情進行常規(guī)治療,治療方案包括抗感染、營養(yǎng)神經(jīng)及20%甘露醇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胞二磷膽堿治療,1.0g/d,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緩慢靜滴。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七葉皂苷鈉,10mg/d,加入250mL生理鹽水靜滴,持續(xù)給藥7d。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時與治療7d后進行GCS評分,在治療3個月與6個月后進行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同時記錄患者入院治療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
1.4 療效評價標準[3]以GCS評分進行評價,顯效:GCS評分改善>3分;有效:GCS評分改善1~2分;無效:GCS無改善甚至惡化。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為總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1.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相比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
2.2 神經(jīng)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GC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GCS評分相比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治療3個月與6個月后GOS預后評分相比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GCS與GOS評分結果比較 (±s)
表2 2組治療前后GCS與GOS評分結果比較 (±s)
組 別n GCS 評 分 GOS 評 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3個月 治療6個月觀察組37 5.37±1.09 10.91±2.21 3.18±0.62 3.87±0.74對照組37 5.41±1.12 9.48±2.11 2.49±0.58 2.81±0.70 χ2值-0.723 7 2.392 8 3.761 8 4.859 2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炎癥因子水平 2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液炎癥因子指標比較,見表3。觀察組治療后第1天血清IL-6、IL-8、TNF-α水平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7天與第14天相比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
表3 2組治療后血液炎癥因子指標比較 (±s,ng/L)
表3 2組治療后血液炎癥因子指標比較 (±s,ng/L)
組別 IL-6 IL-8 TNF-α 1d 7d 14d 1d 7d 14d 1d 7d 14d觀察組15.08±2.3110.38±2.48 6.41±2.09 7.08±0.51 3.58±0.62 1.41±0.47 68.5±5.9 50.9±7.8 35.7±5.4對照組15.02±2.4311.41±2.51 8.97±1.97 7.06±0.48 4.51±0.58 1.92±0.35 68.7±6.1 56.2±8.3 40.8±5.9 t值0.623 -1.518 -2.217 0.418 -1.258 -1.307 -0.49 5 -3.818 -3.92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GCS評分在8分以上,是外傷性腦外傷患者致殘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傷害發(fā)生后數(shù)小時或數(shù)天繼續(xù)進展引發(fā)損傷。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除腦組織遭受原發(fā)性損傷以外,還可出現(xiàn)血腫、腦組織水腫和缺血及再灌注損傷等情況。腦組織血腫和水腫主要采取外科手術、脫水藥物治療,缺血及再灌注損傷則需使用抗血管痙攣藥物治療[4]。雖然上述治療措施可取得一定治療效果,但仍無法完全阻止缺血及再灌注等繼發(fā)性腦組織損傷。
七葉皂苷鈉的有效成分為β-七葉皂苷鈉,能夠有效刺激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與潑尼松激素的分泌,增加前列腺素的分泌,以及增加前列腺素E1、緩激肽等多種炎性物質(zhì)對毛細血管與淋巴管的通透性,緩解腦水腫。而七葉皂苷鈉的脫水效果較為溫和,早期應用能夠顯著改善腦神經(jīng)細胞功能[5]。本文采用,七葉皂苷鈉聯(lián)合胞二磷膽堿治療重癥顱腦損傷,治療后患者GCS評分相比治療前顯著提高,而相比單藥胞二磷膽堿治療改善更為顯著。術后3個月與6個月GCS評分聯(lián)合治療組明顯高于單藥治療組。證明七葉皂苷鈉聯(lián)合胞二磷膽堿藥物治療方案可顯著改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
患者顱腦損傷后存在神經(jīng)細胞損傷與死亡大多與繼發(fā)性炎癥反應相關,神經(jīng)細胞與局部血管等組織受到破壞,引發(fā)多種炎性反應,血液中的IL-6與LI-8以及TNF-α大量產(chǎn)生。IL-6、IL-8、TNF-α水平明顯升高會加速炎性細胞的激活與聚集,加強單核細胞與嗜中性粒細胞的黏附效果,破壞血腦屏障與腦血管結構,加速顱腦損傷的發(fā)展[6]。TNF-α是活化細胞分泌的多肽類小分子物質(zhì),在顱腦損傷早期TNF-α迅速升高,對毛細血管的毒性作用增強,引發(fā)血管痙攣并增強血管通透作用。而同時TNF-α能夠介導IL-6與IL-8的生成,炎性介質(zhì)因子的聯(lián)合作用對內(nèi)皮細胞與免疫細胞產(chǎn)生作用,參與組織的損傷與炎性反應。本文結果顯示,治療1d后2組血清IL-6、IL-8、TNF-α無顯著差異,而治療7d、14d的IL-6、IL-8、TNF-α水平聯(lián)合治療組均明顯降低。說明顱腦損傷后會導致炎癥因子的明顯升高,有效的藥物治療能夠具有明顯的控制作用,胞二磷膽堿單藥與聯(lián)合七葉皂苷鈉均有明顯的療效,而七葉皂苷鈉聯(lián)合治療的作用更為顯著。研究證明[7],七葉皂苷鈉能夠有效清除自由基并提高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合成速度,有效抑制IL-6、IL-8、TNF-α的表達。
綜上所述,七葉皂苷鈉聯(lián)合胞二磷膽堿能夠有效促進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康復,降低血清炎性介質(zhì)因子的水平,適合臨床推廣應用。
[1]鄧元央,黃海能,韋桂源,等.β-七葉皂苷鈉聯(lián)合甘露醇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21):2 484-2 486.
[2]鄧元央,黃海能,韋桂源,等.β-七葉皂苷鈉對重型腦損傷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3):259-261.
[3]譚敏,彭華,段軍偉,等.高壓氧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全身炎癥反應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1,33(2):116-119.
[4]李世軍,曾俊,劉發(fā)建,等.炎癥反應綜合征對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結局的影響[J].四川醫(yī)學,2013,34(6):729-731.
[5]吳平.TNF-α等炎癥因子與重型顱腦損傷預后相關性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24):3 652-3 653.
[6]孫寶樞.神經(jīng)節(jié)苷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術后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19):87-88.
[7]趙敏.七葉皂苷鈉搽劑治療下肢靜脈曲張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外科雜志,2014,15(3):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