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勇 劉秀麗 張 穎
1)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六區(qū) 廣州 510430 2)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女一區(qū) 廣州 510430
精神分裂癥為慢性遷延性疾病,具有致殘率高的特點,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1-2]。精神分裂癥發(fā)病同生物因素密切相關(guān),具有遺傳傾向,藥物治療為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重要方法[3]。精神分裂癥與精神心理因素相關(guān),具有病程長、治療難度大、易反復發(fā)作的特點,患者進入恢復期易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4-5]。隨著醫(yī)學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情況已成為評價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探討結(jié)構(gòu)式團隊治療為干預精神分裂癥的重要方案,本文探討結(jié)構(gòu)式團體心理治療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臨床療效,現(xiàn)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2-01-2014-01在我院治療的120例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實驗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0~57歲,平均(37.82±2.71)歲,平均發(fā)病年齡(24.82±4.13)歲;病程1~17a,平均(6.02±1.14)a;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1例,高中及大專17例,本科及以上12例。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22~58歲,平均(36.51±2.32)歲,平均發(fā)病年齡(23.25±3.72)歲;病程1~19a,平均(7.15±1.27)a;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9例,高中及大專16例,本科及以上15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為精神分裂癥且病情處于恢復期,同時排除嚴重軀體疾病、重大疾病、重型精神疾病、嚴重認知障礙等疾病。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2組均給予藥物治療和康復訓練,實驗組在此基礎(chǔ)上給予結(jié)構(gòu)式團體心理治療,主要包括:適應環(huán)境、自信訓練、溝通交流、同家人和睦相處、團隊精神、提高生活能力、情緒管理、規(guī)化未來,1次/周,連續(xù)治療10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2組治療效果、社會功能評分、治療依從性和自知力恢復程度。效果評價標準[6]:通過陽性癥狀量表、陰性癥狀量表、社會功能量表進行評定,治療前后減分率≥50%為有效,減分率<50%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社會功能評分比較見表2。
2.3 2組治療依從性和自知力恢復程度比較 實驗組治療依從性及自知能力恢復程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2組患者療效比較 [n(%)]
表2 2組患者社會功能評分比較 (±s)
表2 2組患者社會功能評分比較 (±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實驗組60 14.97±5.24 10.86±3.51 3.552 0.035對照組60 14.62±4.95 14.04±4.19 6.833 0.092 t 值4.863 8.815 P值0.127 0.027
表3 2組治療依從性和自知力恢復程度比較 (±s)
表3 2組治療依從性和自知力恢復程度比較 (±s)
組別 n 治療依從性 自知力恢復程度實驗組60 93.24±4.71 90.13±5.95對照組 60 56.63±5.85 59.81±4.66 t 值10.425 9.742 P值0.026 0.033
精神分裂癥患者急性期表現(xiàn)出人格崩潰,思維、知覺障礙,臨床多依賴藥物治療,患者進入恢復期,思維無明顯異常,情感反應較為協(xié)調(diào),在此階段適合進行心理治療,對患者心理進行重建[7-8]。心理治療緩解和預防病人衰退,提高患者適應能力和社會生活能力。結(jié)構(gòu)式練習是指根據(jù)團隊成員需要、意見反饋、個人行為、心理作用設(shè)計而成的演練活動[9]。結(jié)構(gòu)式團體心理治療將認知、行為等治療方案整合,并通過團隊成員間的影響而產(chǎn)生積極治療作用。結(jié)構(gòu)式團體心理治療通過成員互動,促進自我了解、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文獻報道[10-11],結(jié)構(gòu)式團體心理治療具有提高患者溝通能力,提高凝聚力,構(gòu)建治療體系等特點,為目前治療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案。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癥患者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影響,急性期后多表現(xiàn)出退縮回避,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進一步治療效果,而結(jié)構(gòu)式治療可有效避免上述問題,通過預先設(shè)計思路,將患者帶入自我探索,提高心理治療效果[12-13]。
結(jié)構(gòu)式團隊心理治療應作為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的輔助性治療,不能取代藥物治療,通過心理治療使患者充分認識病情,積極配合治療,延長院外治療時間,降低復發(fā)率,提高治療效果[14-15]。本文顯示,實驗組治療效果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5);治療前2組的社會功能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社會功能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具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治療依從性及自知能力恢復程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目前,我國精神疾病康復研究正處于探索階段,針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治療方案尚未完全成熟。本研究有效證實結(jié)構(gòu)式團體心理治療的正確性,為日后的推廣應用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chǔ),同時由于樣本量較少,應進一步深入研究,確保治療效果。
[1]張杏蓮,許建雄,謝建文,等.集體心理治療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作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1,21(1):30-32.
[2]沈麗珍,張燕,陸江波,等.集體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癥緩解期記憶功能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3):478-479.
[3]吳菁,章三斌,唐義蓮,等.團體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的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12):1 780-1 782.
[4]沈峰,王玲芝,李敏慧,等.團體心理治療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自尊水平的影響[J].廣州醫(yī)藥,2010,41(3):9-11.
[5]姚玲玲,何興德.齊拉西酮與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對代謝與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11):21-23.
[6]彭影.扎根理論資料分析法在精神分裂癥病人護理研究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12A):3 912-3 914.
[7]雷佳峰,蔣麗紅,伍黃斌.家庭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照料者心理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21):65-66.
[8]馬云,李占江,徐子燕,等.認知行為治療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隨機單盲對照試驗[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11):801-807.
[9]Tseng CJ,Chiou JY,Yen WJ,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stigma perception and stigma coping behavior and quality of life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treated at a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center[J].Hu Li Za Zhi,2012,59(4):62-70.
[10]李遵清,韓鵬,仇愛玫.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2):1 098-1 101.
[11]季錦毅,張毅蓉.音樂治療和團隊心理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癥狀及社會功能影響的研究[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3,26(1):19-23.
[12]劉振英,王茜,牛艷君,等.團隊心理治療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癥狀的療效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1-2.
[13]崔鳳琢,延英芹,王力剛.箱庭療法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作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13):173-176.
[14]黃衛(wèi)東,班瑞益.精神分裂癥患者延緩致殘的康復治療研究進展[J].西部醫(yī)學,2011,23(10):2 039-2 041.
[15]褚梅林,蔡霞,左梅香.團體心理治療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自尊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2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