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宇馳,張榮華,李翔,林影,黃有總,王倫旺,2*,譚宏偉,2,羅松,羅雨萍
(1.廣西農業(yè)科學院/廣西農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南寧530007;2.農業(yè)部廣西甘蔗生物技術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南寧530007;3.廣西農業(yè)廳糖料處,南寧530022;4.廣西大學農學院,南寧530004;5.廣西標準化協會,南寧530007;6.南寧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廣西南寧530007)
2014年柳州、來賓蔗區(qū)糖料蔗生產情況調研報告
鄧宇馳1,張榮華1,李翔1,林影3,黃有總4,王倫旺1,2*,譚宏偉1,2,羅松5,羅雨萍6
(1.廣西農業(yè)科學院/廣西農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南寧530007;2.農業(yè)部廣西甘蔗生物技術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南寧530007;3.廣西農業(yè)廳糖料處,南寧530022;4.廣西大學農學院,南寧530004;5.廣西標準化協會,南寧530007;6.南寧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廣西南寧530007)
為了預測和評估2014年柳州、來賓蔗區(qū)甘蔗生產情況,采用實地調查和數據收集相結合的方法,調查了兩個蔗區(qū)甘蔗苗情、品種結構、種植面積等。調查結果表明:2014年柳州、來賓蔗區(qū)糖料蔗苗情比上年差,甘蔗種植遲,植株矮,苗數比上年少或相當。來賓蔗區(qū)的總體苗情和長勢比柳州好。兩個蔗區(qū)的螟害發(fā)生率較低,無重大自然災害和病蟲害。兩個蔗區(qū)的甘蔗種植面積大幅度減少。兩個蔗區(qū)的品種結構有所改善,但仍需進一步促進品種結構合理化,尤其是宿根性表現好的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種的推廣。
甘蔗;苗情;種植面積;品種結構;病蟲害
甘蔗是廣西主要的經濟作物,廣西是我國的主要甘蔗產區(qū),廣西的產糖量占全國食糖總產量的60%以上,對我國食糖產業(yè)有著重大影響[1]。甘蔗苗期是整個生育期的重要階段,苗情好是獲得甘蔗高產的基礎和保證。為了全面地了解2014年廣西蔗區(qū)糖料蔗苗期生產情況,預測和評估今年廣西蔗區(qū)整體形勢,由廣西農業(yè)廳、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及廣西大學組成的調研小組,赴柳州、來賓蔗區(qū)對糖料蔗苗情、種植面積、品種結構等進行調研和評估。
1.1 調查時間和地點
本次調查于2014年5月26—29日進行,調查柳州市的柳城縣、融安縣、柳江縣和來賓市的興賓區(qū)、武宣縣等蔗區(qū)。
1.2 調查內容和方法
采用實地調查和數據收集相結合的方法,實地調查內容包括各蔗區(qū)甘蔗苗數、株高、黑穗病株率、螟害率等指標,數據收集包括統計各蔗區(qū)甘蔗種植面積、不同品種種植面積、不同品種的生長情況等。本文中種植面積、品種結構的統計數據由柳州市蔗糖生產辦公室和來賓市糖業(yè)局提供。
表1 2013—2014年廣西柳州蔗區(qū)糖料蔗種植面積
表2 2013—2014年廣西柳州蔗區(qū)糖料蔗品種結構
2.1 柳州蔗區(qū)
2.1.1 生產情況由表1可知,2014年柳州蔗區(qū)的甘蔗種植面積為10.02萬hm2,比2013年減少0.85萬hm2,其中柳城縣蔗區(qū)減少面積最大,為0.23萬hm2,融水縣蔗區(qū)面積減少幅度最大,達22.22%。柳州蔗區(qū)種植面積最大的縣(區(qū))為柳城縣,其次為柳江縣,分別為3.78萬hm2和2.51萬hm2。
由表2可知,相比2013年,新臺糖22號在柳州蔗區(qū)的種植面積和占比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絕對的主栽品種,目前仍占49.95%,其次為臺優(yōu),占16.26%。桂柳二號、柳城05/136和桂輻98/296的種植面積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而新臺糖25號的種植面積大幅減少,目前僅占0.47%。
2.1.2 出苗情況由表3可知,2014年柳州蔗區(qū)甘蔗整體長勢較差,苗數和株高情況都比去年差,跟今年陰雨天多,日照少有關。新植蔗出苗數為78.2千株/hm2,宿根蔗出苗數為77.6千株/hm2,分別比去年減少12.8千株/hm2和26.3千株/hm2。新植蔗和宿根蔗株高分別為16.1cm和25.1cm,分別較去年矮9.4cm和10.2cm。從病蟲害調查結果看,2014年柳州蔗區(qū)螟害比去年同期較輕,宿根蔗和新植蔗螟害率分別比去年低2.60和1.26個百分點;黑穗病病害新植蔗發(fā)病率低,融安縣和柳城縣發(fā)病率均為0,平均發(fā)病率僅為0.24%,比去年略高,宿根蔗發(fā)病率比去年同期高2.22個百分點。
表3 2013—2014年廣西柳州蔗區(qū)糖料蔗出苗情況
表4 2013—2014年廣西來賓蔗區(qū)糖料蔗種植面積
2.2 來賓蔗區(qū)
2.2.1 生產情況由表4可知,2014年來賓蔗區(qū)的甘蔗種植面積為14.03萬hm2,比2013年減少3.10萬hm2,其中興賓區(qū)蔗區(qū)減少面積最大,為1.84萬hm2,忻城縣蔗區(qū)面積減少幅度最大,達33.00%。來賓蔗區(qū)種植面積最大的縣(區(qū))為興賓區(qū),其次為武宣縣和象州縣,分別為8.74萬hm2、2.30萬hm2和2.00萬hm2。2014年來賓蔗區(qū)品種結構未統計完成,參考2013年的數據,主栽品種為新臺糖22號,占86.49%,其次是粵糖00-236,臺優(yōu),新臺糖25號,新臺糖16號。
根據來賓市糖業(yè)局統計的數據,大幅減少的甘蔗土地主要是用于種樹、工業(yè)用地,以及小部分種水果。
表5 2013—2014年廣西來賓蔗區(qū)糖料蔗出苗情況
2.2.2 出苗情況
由表5可以看出,2014年來賓蔗區(qū)甘蔗整體出苗情況比2013年差,主要表現為甘蔗生長慢,植株較矮。新植蔗苗數為99.0千株/hm2,平均株高為28.5cm,枯心率為1.89%,黑穗病率為0.04%。與去年同期相比,苗數與去年相當,增加0.60千株/hm2,株高比去年矮9.4cm,螟害與去年相當,枯心率比去年高0.34個百分點,黑穗病株率比去年低0.60個百分點。宿根蔗苗數比去年減少3.9千株/ hm2,株高比去年矮22.3cm,螟害較去年低0.09個百分點,黑穗病株率比去年低0.54個百分點。
表6 2014年來賓和柳州蔗區(qū)甘蔗苗情比較
2.3 柳州、來賓蔗區(qū)苗情比較
對比此次調查結果(表6),來賓蔗區(qū)新植蔗和宿根蔗苗數分別比柳州蔗區(qū)多20.8千株/hm2和2.9千株/hm2,株高分別高12.4cm和11.0cm,高度優(yōu)勢比較明顯;但是枯心率比柳州蔗區(qū)高,新植蔗和宿根蔗分別高0.73和1.34個百分點;新植蔗黑穗病株率兩個蔗區(qū)相當,發(fā)病率都很低,宿根蔗來賓蔗區(qū)比柳州蔗區(qū)高1.07個百分點。從總體調查結果看,來賓蔗區(qū)甘蔗苗期長勢比柳州蔗區(qū)好。
3.1 甘蔗種植面積減少幅度較大
調查的兩個蔗區(qū)甘蔗總面積約為24.05萬hm2,比去年減少3.95萬hm2,平均減幅為13.93%,其中來賓蔗區(qū)減少3.10萬hm2,減幅高達18.10%,柳州蔗區(qū)減幅為7.82%。主要是因為原料蔗收購價格較上榨季繼續(xù)下跌,甘蔗生產成本升高,造成2014年甘蔗生產形勢更為嚴峻。特別是種植大戶由于價格下跌、人工費用上漲,導致種蔗岀現較大的虧損,難以維持繼續(xù)生產,紛紛退岀甘蔗種植行列,較平的旱地改種蜜桔、金桔,較陡的坡地改種桉樹,水田的則退田還農改種水稻或其他經濟作物如淮山、蔬菜或育樹苗。
3.2 整體苗情比去年差,螟害發(fā)生率略低于上年
兩個蔗區(qū)新植蔗和宿根蔗平均株高均比去年矮,且幅度較大,整體長勢較去年差,由于前期雨水充沛,沒有發(fā)生重大自然災害及病蟲害。根據調查結果及糖業(yè)管理部門反映,2014年年初雨水較多,不利于翻耕土地,導致甘蔗種植較遲,多數新植蔗是4月以后種植;溫度較高,但多陰雨天氣,光照不足,不利于甘蔗苗期的生長,導致今年整體苗期比去年差,株高比去年矮。根據柳江縣氣象部門提供的資料,柳江縣2014年4月、5月熱量條件好,降水充沛,對春季農業(yè)生產十分有利,但陰雨天氣偏多,光能條件不足,4月日照時數23.7h,比常年同期偏少近7成,不利于作物苗期的生長。
3.3 甘蔗品種結構有變化,但仍需改進
兩個蔗區(qū)的主栽品種仍為新臺糖22號,在柳州蔗區(qū),桂柳二號、柳城05/136和桂輻98/296的種植面積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桂糖21號也有8.74%的面積,但比2013年有所下降,而新臺糖25號逐漸淘汰,目前僅占0.47%。新臺糖22號已面臨退化,出現了抗病蟲害、災害性氣候能力下降等問題,尤其是宿根蔗發(fā)株率低,黑穗病嚴重,產量低,宿根年限短,翻種導致甘蔗生產成本增加,亟需新的優(yōu)良品種替代。桂糖系列新品種絕大部分都具有宿根性強的特點,應進一步加強宣傳和推廣,促進甘蔗品種結構合理化。
3.4 甘蔗管理不到位
通過此次調查,發(fā)現蔗區(qū)部分甘蔗管理粗放:很多蔗地尤其是面積較小的地塊沒有進行深耕深松;地膜覆蓋的地塊較少;宿根蔗沒有及時進行破壟松蔸;沒有及時培土和除草;施肥后不蓋土;蓋地膜的沒有揭膜,肥料直接撒施在地膜上,甘蔗無法吸收,從而影響生長和造成浪費;小部分蔗地甚至直接不管理,雜草叢生;全程機械化生產程度較低,隨著勞動力日益短缺,生產成本增高,影響蔗農收益和種蔗積極性。也可能跟去年原料蔗收購價降低,蔗農收益減少,積極性降低有關。
4.1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加強管理
2014年氣候較往年異常,目前甘蔗生長較緩慢,應及時了解天氣變化,加強對蔗農的技術培訓,提醒蔗農及時加強田間管理,如及時除草、追肥、培土等。本次調查發(fā)現,兩個蔗區(qū)的地膜覆蓋率都較低,應加強宣傳,進一步推廣地膜覆蓋技術。
4.2 做好第二代螟蟲和綿蚜蟲的防治工作
第二代蔗螟發(fā)生可造成分蘗苗枯心和低位蟲蛀節(jié),影響蔗株正常生長和后期有效莖數。應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和蟲情測報,做好統一防治。目前主要用于防治甘蔗螟蟲的藥劑有,40%毒死蜱(樂斯本)、25%的阿克泰、銳勁特等。3.6%的殺蟲雙顆粒劑(用量為90kg/hm2)、康寬(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度銳(10%氯蟲苯甲酰胺+20%噻蟲嗪懸浮劑)等[2]。防治甘蔗棉蚜蟲可用樂果、吡蚜酮、吡蟲啉、吡·噻、50%抗蚜威等。
4.3 加強推廣甘蔗機械化生產
目前甘蔗機械化生產水平低,農村勞動力日益緊張,勞動力成本增加,對甘蔗生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進一步推廣甘蔗機械化生產對提高蔗農收益,緩解勞動力緊張,推動甘蔗可持續(xù)生產具有重要意義[3-4]。
4.4 增加政府扶持力度
建議國家給甘蔗收購適當的補貼,以保證收購價在500元/t以上,保證蔗農和糖廠的收益,同時增加機耕、地膜、農機、良種等補貼,提高蔗農積極性,促進蔗糖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
[1]李楊瑞,楊麗濤,譚宏偉,等.廣西甘蔗栽培技術近20年的發(fā)展進步[C].中國作物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2013:159.
[2]伍蘇然,楊乃博,楊本鵬,等.甘蔗螟蟲綜合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熱帶生物學報,2013(3):289-295.
[3]陳祖良.加快廣西甘蔗收獲機械化發(fā)展的思考[J].廣西農業(yè)機械化,2013(5):12-13,21.
[4]胡喬,華榮江,姜貴川,等.廣東湛江農墾甘蔗全程機械化的現狀與思考[J].農業(yè)工程,2013(5):28-29,59.
Survey Report of Sugarcane Production in Liuzhou and Laibin Areas in 2014
DENG Yu-chi1,ZHANG Rong-hua1,LI Xiang1,LIN Ying3,HUANG You-zong4,WANG Lun-wang1,2,TAN Hongwei1,2,LUO Song5,LUO Yu-ping6
(1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530007;2.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Biotechn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Guangxi),Ministry of Agriculture,P.R.China,Nanning 530007;3.Sugar Crop Bureau,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Guangxi,Nanning 530022;4.College of Agricultur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5.Guangxi Standardization Association,Nanning 530007;6.Nanning Quality and Technology Supervision Bureau,Nanning 530007)
The seedling growth,variety structure and planting area of sugarcane were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sugarcane production of Liuzhou and Laibin areas in collecting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in 2014.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ling growth of sugarcane in Liuzhou and Laibin areas was worse than that of last year, because the sugarcane was planted late and plant height short.The seedling growing situation of Laibin area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Liuzhou area.There was no occurrence of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and insect pests,and the borer pest occurrence rate was low in the two areas.The planting average area of the two areas was reduced substantially.The variety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two areas was needed for further promoting,although it was improved,especially the popularization of"Guitang"series sugarcane varieties showed a good ratoon character.
sugarcane;seedling;planting area;varieties structure;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S566.1
A
1007-2624(2015)02-0058-04
10.13570/j.cnki.scc.2015.02.023
2014-08-18
國家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甘蔗)廣西創(chuàng)新團隊專項資金項目“育種功能崗位專家”(nycytxgxcxtd-02);國家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013GB2E100374);廣西農業(yè)科學院基本科研業(yè)務專項資助項目(桂農科2013YZ13和桂農科2014YQ02及桂農科2014JQ01);農業(yè)標準化重要標準體系專項研究項目“甘蔗制糖綜合利用產業(yè)標準體系研究”。
鄧宇馳(1984-),男,湖南人,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甘蔗遺傳育種。E-mail:dyxj_32@163.com
王倫旺(1965-),男,廣西博白人,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甘蔗遺傳育種與栽培技術。E-mail:wlun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