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杰 劉宏斌 郭 強 鄭思陽 黃 達 洪小偉 蘇海波
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神經外科 深圳 518035
自發(fā)腦出血常見于高血壓患者,病死率和致殘率極高。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是一種炎癥反應的急性時相蛋白,目前在感染性疾病、腦梗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領域應用廣泛,有文獻報告血漿hs-CRP濃度可反映高血壓腦出血嚴重程度及預后。本文回顧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64例監(jiān)測血漿hs-CRP 自發(fā)腦出血患者,分析血漿hs-CRP 水平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64例自發(fā)腦出血患者,均無外傷史,男46例,女18例;年齡17~80歲,平均(51.63±14.52)歲。高血壓腦出血47例,男36例,女11例,平均(54.17±11.24)歲;其中腦干出血3例,丘腦出血8例(并破入腦室4例),單純腦室出血2例,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33例(并破入腦室2例),小腦出血1例,血腫量4~100mL,平均(26.19±22.62)mL。高血壓腦出血中手術者10例,非手術者37例。非高血壓腦出血17例,男10例,女7例,平均(44.59±19.41)歲;其中顱內動脈瘤2例,海綿狀血管瘤2例,動靜脈畸形5例,moyamoya病1例,顱內占位出血2 例,不明原因5 例,血腫量3~60 mL,平均(21.23±18.10)mL,其中2例行開顱手術。
1.2 輔助檢查 所以患者入院后急診CT 檢查提示腦出血,1~2d內查高敏C反應蛋白,根據出血部位及形態(tài),進一步選擇不同檢查,對于懷疑顱內動脈瘤破裂、動靜脈畸形及moyamoya病患者行多層螺旋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檢查或DSA 檢查,對于懷疑海綿狀血管瘤、梗死性腦出血及顱內腫瘤出血患者行頭顱MRI平掃+增強+MRA+MRV 檢查。對于有高血壓史,但出血形態(tài)非典型高血壓腦出血的患者,待血腫吸收后行MRI或CTA/DSA 檢查排除其他致病因素。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進行數據錄入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10例因意識障礙、瞳孔改變行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非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2例行血腫清除+血管畸形切除,動脈瘤患者用介入治療,余用保守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組血漿hs-CRP值明顯高于非高血壓腦出血組(P<0.01),而年齡、血腫量無明顯差異。高血壓腦出血手術組血漿hs-CRP 值明顯高于非手術組(P<0.01),且與血腫量相關。見表1、2。
表1 高血壓腦出血與非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血漿hs-CRP值比較 (±s)
表1 高血壓腦出血與非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血漿hs-CRP值比較 (±s)
因素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非高血壓腦出血患者 P值年齡/歲 54.17±11.24 44.59±19.41 >0.05血腫量(mL) 26.19±22.62 21.23±18.10 >0.05 hs-CRP值(mg/L)18.78±22.76 6.85±8.32 <0.01
表2 高血壓腦出血非手術患者與手術患者的血漿hs-CRP值比較 (±s)
表2 高血壓腦出血非手術患者與手術患者的血漿hs-CRP值比較 (±s)
因素 高血壓腦出血非手術患者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 P值年齡/歲 55.73±11.13 48.40±9.64 >0.05血腫量(mL) 16.78±9.54 61.00±23.00 <0.01 hs-CRP值(mg/L)11.01±12.55 47.52±28.32 <0.01
腦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常見于高血壓患者,多位于基底節(jié)區(qū)、小腦、腦干,有時也可表現為單純腦室出血,是神經系統(tǒng)的臨床常見病,起病急、預后差,病死率和致殘率均較高,存活的患者中大多數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因此,研究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損傷及修復的機制、評估病情、早期判斷疾病的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C反應蛋白(CRP)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炎癥或組織損傷時的非特異性標志物。CRP在炎癥反應或組織損傷后6~8h開始升高,24~48h達到峰值,可升高到平時的100~1 000倍,多于炎癥反應7~12d后恢復正常水平。CRP分子量為12 000,由5個相同的亞基非共價鍵結合成環(huán)狀五聚體,這些亞基在鈣作用下可與磷脂等結合而沉積于損傷的細胞膜,從而激活巨噬細胞和補體系統(tǒng),發(fā)揮其清除異物及壞死組織的功能[1],同時CRP 本身可以促進單核細胞釋放組織因子,該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徑的重要啟動因子,其釋放的增加勢必加強局部血栓形成[2];CRP可直接使內皮細胞一氧化氮合酶mRNA 的穩(wěn)定性降低,導致內皮細胞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達的下降,促進內皮細胞的凋亡,此作用在CRP濃度僅為5μg/mL時就已達到高峰[3],損傷血管內膜,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甚至腦梗死和腦出血[2-3]。采用超敏感方法檢測血清CRP,可以在高血壓腦出血等疾病診斷和預測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在ICH 的臨床研究中,郭杰等[4]發(fā)現,高血壓腦出血病人在發(fā)病早期血液中hs-CRP含量已經升高,且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即病情越重的患者,hs-CRP 濃度越高,同時影響患者預后轉歸,hs-CRP濃度越高,預后越差。本組病例中我們也發(fā)現高血壓腦出血手術組與非手術組的hs-CRP濃度有明顯差異(P<0.01),這也與張一凡等[5]報道一致。隨著hs-CRP值的升高,其發(fā)生出血性腦卒中的幾率也會相應增加,結合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CRP可認為是ICH 的獨立危險因素[6]。本組病例中我們發(fā)現血漿hs-CRP值對評價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有一定的價值。但日本學者[7]對2 692例40歲以上人群歷時12a的隨訪研究報道,血清hs-CRP是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獨立預測因子,而與ICH 事件的發(fā)生并無相關,hs-CRP升高并不能預測ICH 的發(fā)生,且與隨訪人群的性別無關。這與國內學者的研究結果產生沖突,需要我們收集更多腦出血患者進行對比分析,同時進行細化的神經功能評分,研究神經功能恢復與hs-CRP濃度變化之間的關系。
[1]Hind CR.Serum Crea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by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J].J Clin Pathol,1985,38(4):459-463.
[2]Terkowski E,Rosengren L,Blomstrand C,et al.Early intrathecal production interleukin-6predicts the size of brain lesion in stroke[J].Stroke,1995,26(8):1 393-1 396.
[3]Ottlm C,Clain CJ,Gillesxpie M,et al.Cytokines and metabolic dysfunction after severe head injury[J].J Neurotrauma,1994,11(5):447-472.
[4]郭杰,藺志清,張作洪,等.C-反應蛋白檢測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9,11(3):300-301.
[5]張一凡,楊建華,張忠雷,等.急性腦出血患者C-反應蛋白升高與預后的關系[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5,18(4):305.
[6]Zhu J,Wu SL,Wang YX,et al.The risk predictive value of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for new hemorrhagic stroke events[J].Zhonghua Nei Ke Za Zhi,2012,49(6):469-472.
[7]Yoshiyuki W,Yutaka K,Yumihiro T,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risk of first-ever ischemic and hemorrhagic stroke in a general Japanese population:The Hisayama Study[J].Stroke,2006,37(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