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瑞楠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傳銷犯罪案件偵查研究(下)
彭瑞楠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 100038)
傳銷犯罪案件,對我國經(jīng)濟秩序及社會穩(wěn)定都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傳銷犯罪偵查工作,通過收集證據(jù)、證實犯罪、查獲相關犯罪嫌疑人,有力地遏制了傳銷犯罪的迅速蔓延。然而,現(xiàn)今傳銷犯罪偵查工作仍有諸多不足之處,傳銷犯罪在部分地區(qū)仍很猖獗。因此,偵查人員必須掌握傳銷犯罪的特點,提高傳銷犯罪偵查的能力,同時還要做好協(xié)同作戰(zhàn)、情報收集、內部偵查、調查取證、審訊、詢問、追贓等具體工作。在有效打擊的基礎上,通過構建新型傳銷犯罪追償制度,以及完善對傳銷成員教育遣返制度,來抑制和預防傳銷犯罪。
傳銷,心理,社會影響,偵查
(二)從投資心理學的角度看待傳銷人員心理
我們可以將傳銷人員的第一步驟的繳納會費看作是投資,而第二步驟拉人頭賺取提成看作是回報,因此將參加傳銷看作是一種投資,雖然這種投資是非法的。而“投資行為是受人的意識、心理的調解、控制的,這就賦予了投資以人類心理的色彩,事實上,每當我們提到諸如投資動機、投資收益預期、投資決策、投資風險規(guī)避等問題時,這其實就是人們心理活動的具體表現(xiàn)?!盵13]如果我們站在投資的角度思考傳銷,就會站在傳銷者的考慮其投資動機、投資收益預期、投資決策、投資風險規(guī)避等問題,相應的,就會一針見血地指出傳銷組織宣傳的荒謬之處。當然對于傳銷活動中涉及到一些基礎的投資心理效應我們也要有所了解。
1.心理賬戶與投資心理對傳銷人員心理的作用
“普通人在進行消費與投資決策時,往往并不能對復雜事態(tài)的全局周到的通盤考慮,而是在心理上無意識地把一項決策分成幾個部分,即幾個心理賬戶來看待。同時,對于每個不同的心理賬戶,投資者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從而做出不同的、有時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決策?!盵14]為了更好的說明上述定義,我們首先來看一個心理測試,假設你是一個球迷,你所在的城市將上演亞冠巔峰之戰(zhàn),雖然門票高達500元,但是你仍早早的買好了票,然而卻在路途中,將票丟失,如果還想看比賽就不得不再花500元重新購買一張票,你是否愿意再次購票?我們再看另一種情況,假設丟的不是500元的球票而是價值500元的超市購物卡,你會不會接著去體育場買票看球賽呢?顯然一般人在第二種情況下都會比第一種情況傾向去看球賽,那么為什么實際損失都是一樣的,卻導致了兩種不同抉擇?這就是“心理賬戶”帶來的抉擇誤區(qū)。在這個案例中,決策者將心中都不自覺的擁有了兩個心理賬戶,一個是娛樂的賬戶,一個是消費的賬戶,另外再花500元看球賽,會導致娛樂的賬戶“超支”嚴重,所以導致很多人不愿意去看球賽,而第二種情況下,盡管購物卡丟失也會讓人心生不快,但卻會不自覺的認為是日常消費方面的損失,與娛樂方面無關,自然也沒有理由不去看球。傳銷人員在被騙至傳銷組織后,就會產生路費以及時間精力方面的損失,而繳納會費后則面臨著不按照組織的要求拉人頭就會血本無歸的境地,所以不自覺的就在其心里形成了傳銷投資的心理賬戶,而在這種先投資后收本的過程,傳銷組織通過其“洗腦”手段以及在完成其發(fā)展下線任務時給予個人獎勵的制度,更是在無形中擴大了傳銷人員對于傳銷投資的心理賬戶在意程度。而此心理賬戶的存在正是傳銷組織發(fā)展擴大的法寶,因為它使得傳銷人員在一味重視發(fā)展下線以回本或賺錢的過程中忽視了其作為一個正常社會人實現(xiàn)其價值的多樣性。
2.沉沒成本與投資心理對傳銷人員心理的作用
“如果一項開支已經(jīng)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種選擇都不能收回,一個理性的人就會忽略它。這類支出稱為沉沒成本。‘沉沒成本’的經(jīng)濟學啟示是:人們在進行價值判斷時,應該考慮現(xiàn)時的成本和效益,而不應考慮過去的成本和效益,因為過去的成本與現(xiàn)實的判斷是沒有關系的。但是人們常常違反沉沒成本這一原則。”使得“先前投入的時間、金錢或其他資源會影響個體其后的決策?!盵15]傳銷人員并非本身沒有感知和做出正確抉擇的能力,需知,傳銷的騙局是非常容易識破的,但是面對著自己先前投入的金錢、時間、精力甚至是親情、友誼,面對這些其不能承受之重的沉沒成本,其往往不能做出理性的選擇。
3.過度自信與投資心理對傳銷人員心理的作用
過度自信理論是指“由于受到諸如信念、情緒、偏見和感覺等主觀心理因素的影響,人們常常過度相信自己判斷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和私人信息的準確性?!盵16]過度自信作為人的行為決策上的認知偏差,有著其內在的原因,具體有以下三點原因。第一、知識幻覺會導致過度自信,第二、控制幻覺會導致過度自信,第三、實證偏見會導致過度自信。具體到傳銷人員上來看,面對著傳銷組織的宣傳教育,傳銷人員往往會認為,隨著自己對參加傳銷組織了解的加深,他們對于該組織的認識也會增強,從而有利于其進行決策。但是,傳銷人員不知道正是這大量來自于組織內部的謬論增強了他們對于從事傳銷活動的過度自信。傳銷將其教義融會到傳銷成員的日常生活中來,傳銷人員看似天天都參與傳銷活動,卻反而看不清傳銷的本質,原因就是這種參與帶來的控制幻覺增強了人們的過度自信。而傳銷人員往往只是關注傳銷組織內在其成員完成任務后兌現(xiàn)的獎勵(包括其本人和他人),而對社會和親友的規(guī)勸置之不理,也體現(xiàn)了證實偏見導致的過度自信是使得傳銷人員失去理智、變得盲目的重要原因。
4.處置效應與投資心理對傳銷人員心理的作用
炒股的人都會有這樣的一種體驗,當持有若干只股票有虧有賺時,往往會賣出已經(jīng)盈利的股票,而長期持有虧損的股票。雖然,盈利的股票可能再漲,而虧損的股票也有可能進一步下跌,所以會出現(xiàn)投資者長期持有虧損的股票, 而過早地賣出還能盈利股票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和享受獲利相比,人們更為厭惡損失的實現(xiàn)。傳銷人員堅持“傳銷事業(y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從事傳銷是根本賺不到錢的,往往參與人員連本都撈不回來。道理是顯然的,金字塔式層層盤剝的架構決定了在傳銷組織獲利的人員永遠只是處于頂端的少數(shù),最為廣大的底層人員永遠都是他人的墊腳石,通過傳銷來賺錢,對于絕大多數(shù)傳銷人員而言不過是天方夜譚。但正是這種厭惡虧損的心理,使得傳銷人員極度希望在傳銷組織內翻本盈利,從而越陷越深。
綜上,我們從組織管理心理學、投資心理學等角度,對傳銷人員的心理進行了分析,應當看到造成傳銷人員危險心結最為直接的原因就是傳銷組織的管理行為。相關的投資心理效益又不可避免地加劇了傳銷組織對于傳銷人員的吸引力。傳銷組織之所以能對傳銷人員進行控制,正是這些心理因素綜合在一起的結果。
“社會影響是指社會力量的作用下,引起個人的信念、態(tài)度、情緒及行為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盵17]客觀地看,社會影響對于傳銷犯罪的存在和傳銷犯罪人員的心理都有著深刻的作用。
(一)對傳銷犯罪存在起主要作用的社會影響
看待傳銷組織的蔓延,如果我們僅僅只停留在對其組織內部進行分析,往往只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作為一種經(jīng)濟犯罪,傳銷犯罪當然受到外界影響(社會影響)。那么,社會是怎么影響傳銷犯罪的存在呢?
為了更好地闡述,我們先設問:第一、被傳銷者的傳銷第一課是不是在傳銷組織內上的?第二、傳銷組織吸引被傳銷者最為核心的理由是什么?要回答第一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回答第二個問題。成功的人生需要錢,婚姻的建立需要錢,甚至愛情的維持也需要錢,因此“人活著錢沒了就是最最痛苦的事”,而傳銷組織都聲稱能帶領成員賺大錢。而這就是傳銷組織吸引被傳銷者最為核心的理由。因此,我們不難想象,拜金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影響,對傳銷犯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社會影響對于傳銷犯罪理論的支撐作用
傳銷組織在宣傳“幾何倍增法”這種理論的過程中,往往會加入一些“成功學”的內容,以使受害者相信,加入組織并堅持不懈的發(fā)展下線就會實現(xiàn)財富的幾何倍增,從而走上成功人生。傳銷組織無論做什么樣的宣傳,其無非都是欺騙受害者做傳銷可以發(fā)財,從而實現(xiàn)其人生價值。如果被傳銷者并不拜金,對他來說傳銷組織所有理論無疑都毫無說服力。如果在這個社會,人們對金錢的渴望并沒有這么深刻,我想傳銷會因為缺乏吸引力,而喪失生命力的。然而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對于購買力的渴望與日俱增,而面對著電視、網(wǎng)絡、報刊、雜志等多種媒體的鋪天蓋地的對成功企業(yè)家、商人的宣傳,原本平靜生活的中國人,都將成功與金錢聯(lián)系在了一起,人們渴望通過賺錢獲得成功并以此達到自我實現(xiàn)。傳銷鼓吹的理論無疑都是借著這種社會影響、借力發(fā)力的。
2.社會影響對于傳銷組織形式上的作用
傳銷組織往往會以企業(yè)、公司等商業(yè)機構的面目出現(xiàn)。傳銷組織之所以選擇將自己包裝成為商業(yè)機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商業(yè)機構的發(fā)展直接與財富掛鉤,社會認同度較高。這在一個側面也體現(xiàn)了拜金主義對于傳銷犯罪的社會影響。
(二)社會影響對傳銷人員心理的作用
1.社會從眾效應對傳銷人員心理的作用
從眾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有渴望被接受的需要,同時希望獲得其他人的贊同,并避免其他人反對。由規(guī)范原因引發(fā)的從眾行為,是為了不引人注目,不被他人嘲笑,因為群體成員一般都討厭偏離者。如女性通過規(guī)范性社會影響了解到社會群體對于身材比例的認同,往往會通過節(jié)食等方法塑造這種完美身材。而關于財富標準的規(guī)范性社會影響,則激發(fā)出人們對于金錢的渴望,渴望通過賺錢被別人看的起,因而作為社會中并不富裕的階層,往往會對財富有著更強烈的渴望,而這部分人往往更容易相信傳銷組織的謊言。從這個意義上說傳銷組織對被傳銷人的洗腦不過也是在強調這種關于財富的規(guī)范性社會影響并給出了自己的方案。且群體規(guī)模與人們從眾性是成正比的,即人們的從眾性,隨著群體規(guī)模的增大而增大,顯然社會作為最大的人類群體,其規(guī)模遠遠超過傳銷組織,因而我們認為傳銷人員之所以會在組織內部表現(xiàn)出從眾的心理,主要是傳銷組織宣傳追求的目標恰恰契合了對應社會從眾心理。
2.社會錨定效應對傳銷人員心理的作用
“所謂的錨定效應,是指人們在平時的生活與投資決策中,習慣于根據(jù)某一個初步的資料來評估事件。”[18]加入傳銷組織與否當然是被傳銷人一次重要的生活和投資決策。在社會生活中形成對金錢極端欲望和不正確的金錢觀,很大程度上在被傳銷人心中形成了最終決定的決策之錨。
刑事偵查人員,要站在更高層次看到拜金主義這一社會影響對傳銷人員的不良作用,因為拜金主義是所有傳銷理論的根基。
傳銷作為一種涉眾性經(jīng)濟犯罪案件,對于其進行偵查活動有著其一定的特殊要求。在準確了解傳銷犯罪概念和傳銷犯罪嫌疑人心理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傳銷偵查還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傳銷犯罪案件偵查協(xié)作
1.各警種協(xié)作
傳銷案件作為經(jīng)濟犯罪,其偵查主體當然是公安機關的經(jīng)偵部門。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治安、網(wǎng)安、技偵等部門可能會先于經(jīng)偵了解傳銷的相關線索,如轄區(qū)派出所往往可以發(fā)現(xiàn)傳銷人員的大量聚集,而網(wǎng)安、技偵部門在相應領域也能掌握到相關線索,因此在線索收集上就應該做到協(xié)同一致。當然,在其他相關偵查活動中,公安機關各部門也不能各自為戰(zhàn),要形成以經(jīng)偵為核心多警種協(xié)同偵辦的體系。
2.相關部門協(xié)作
傳銷案件偵查還要做到以公安機關為主,工商、銀監(jiān)、信訪等多部門協(xié)同作戰(zhàn)。具體而言:
(1)傳銷組織往往打著直銷的旗號進行欺騙活動,有的傳銷組織甚至辦理了一整套企業(yè)的合法證件,如傳銷頭目在北京注冊了北京伊康國際經(jīng)營有限公司,并以有店鋪經(jīng)營作為偽裝實施傳銷活動;億霖木業(yè)傳銷組織也有著相關林業(yè)資質,包括早期被“招商引資”進入大陸的華良集團傳銷組織、臺灣興田傳銷組織等,無疑都披著合法的外衣,更有甚者如林楓集團傳銷組織,甚至還專門辦理了有關直銷的許可證。如何認定這些傳銷組織的真面目,除了公安機關依法進行偵查外,工商等有關部門也必須積極、及時的對相關企業(yè)進行查處,配合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
(2)銀監(jiān)部門作為銀行業(yè)的監(jiān)管者,應當積極配合公安機關查詢有關傳銷組織的涉案賬目與資金往來關系,無論從取證的角度還是從最終追贓的角度看這點都很重要。
(3)隨著傳銷組織的蔓延,其參與人員數(shù)量往往在某地會達到讓人驚訝和不安的程度,因此,查處傳銷極易引發(fā)群體性事件的爆發(fā),信訪等維穩(wěn)部門的及時介入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傳銷專案就是采取這種協(xié)同辦案的形式辦理的。如果一個城市傳銷大量集聚,就要從各部門抽調精干力量成立專門的聯(lián)合機構,并制定相關制度,保障其有效運行。將聯(lián)合辦案做到常態(tài)化,系統(tǒng)化,而不是運動式的進行。
3.相關地區(qū)協(xié)作
傳銷組織在面對刑事打擊時,往往采取異地搬家的方式進行逃避,在掌握相關線索的前提下,傳銷組織的搬出地和搬入地的公安機關要做到情報上的互通有無。其次,針對被傳銷人員的教育遣返工作,遣返地和目的地的相關政府機關也要做到協(xié)同一致。
(二)傳銷犯罪案件情報收集工作
傳銷的蔓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關的情報工作沒有做好,導致不能及時掌握相關線索。當然作為一種經(jīng)濟犯罪,傳銷本身具有隱蔽性、潛伏性、復雜性等特征,也很難做到防微杜漸。然而須知情報信息是所有偵查工作的生命線,特別是面對傳銷這種聚眾性經(jīng)濟犯罪,更是要做好相關工作。
第二,就是要改變觀念,變“坐堂辦案”為“主動出擊”,變“由案找人”為“以人找案”。偵查人員只有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日常工作中重視挖掘相關線索,并做好線索傳遞工作,才能有效打擊傳銷犯罪活動。如在日常工作中,有的群眾報案稱自己的親屬被騙至某某地方,可能是去參加傳銷;有的群眾會報案稱在自己的小區(qū)中發(fā)現(xiàn)存在大量傳銷組織成員等,面對這樣的報案,偵查人員就應該采取行動,進行核查,并將有關線索傳遞至管轄地區(qū)的公安機關的專門部門。當然發(fā)掘線索的手段有很多,傳統(tǒng)的陣地控制、刑事特勤都是很好的發(fā)現(xiàn)傳銷線索的手段,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第二,將信息化偵查理念貫徹至傳銷案件情報收集中。“信息化偵查,主要是指偵查人員借助現(xiàn)代信息傳輸網(wǎng)絡和計算機技術,將在專門調查工作中發(fā)現(xiàn)與公安機關平時采集的各類案件、人員、物品信息,以及其他社會信息進行綜合關聯(lián)查詢、對比、挖掘和分析研判,從而獲取案件線索和證據(jù),鎖定犯罪嫌疑人?!盵19]據(jù)此,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情報信息流轉機制。“情報信息流轉機制是指情報信息從收集、儲存到研判、運用的一種線性流程。”[20]具體設想如下,建立這樣的一個網(wǎng)絡平臺,對涉嫌傳銷人員進行核實,如其親屬稱自己的家人被騙進入傳銷,則派出當?shù)孛窬瘜ζ浜藢?,并對系統(tǒng)進行反饋,將所有的群眾反映,以及其他部門掌握情況進行統(tǒng)計和梳理,從而反映出一地傳銷活動的現(xiàn)實狀態(tài),即綜合所有細小的線索以期對傳銷活動和其人員進行動態(tài)管控。
(三)傳銷犯罪案件調查取證
現(xiàn)實中打擊傳銷,會出現(xiàn)“三易三難”的現(xiàn)象:遣散容易取證難;取締容易處理難;尋葉容易深挖難。其中,取證難對于傳銷偵查而言確實最難。在辦理此類案件的過程中要注意掌握以下證據(jù):(1)傳銷組織內部所謂的客戶登記表或客戶資料,包括業(yè)績單、網(wǎng)絡圖、花名冊、考勤簿;(2)傳銷人員的存折、銀行卡、匯款憑證或轉賬單;(3)集會、講課時的錄音錄像、光盤等視聽資料;(4)存儲有與傳銷有關的電腦、服務器等;(5)用于傳銷的商品;(6)相關通信資料。特別要指出的是要注意搜集相關電子證據(jù)。比如山東聊城公安局就因為在傳銷組織內部查貨一臺電腦,并從中破獲了一個名為“小財神”文件(傳銷組織用于計算所有績效的軟件)成功破獲了一起涉案金額高達20億元的傳銷案。因為類似電子證據(jù)能夠很好地反映其組織內部的有關架構。再有就是要通過查詢銀行賬戶,明晰傳銷資金鏈條,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掌握了傳銷資金的具體走向就能夠得出傳銷組織的具體成員網(wǎng)絡架構。
(四)傳銷犯罪案件審訊工作
審訊工作對于傳銷犯罪案件偵查而言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皞刹槿藛T通過審訊獲得犯罪嫌疑人供述,查明案情,同時還獲得本案或其他案件的線索,突破與本案有關情節(jié)或突破新的案件,在偵查實踐中被稱為查破積案,深挖犯罪,擴大戰(zhàn)果。這一附帶價值是犯罪嫌疑人供述所特有的,在我國審訊實踐中同樣受到重視。”[21]傳銷犯罪案件由于涉及人數(shù)眾多,內部結構復雜,使得偵查機關難以完全掌握其全部架構,而傳銷犯罪案件偵查最為急迫的要求就是發(fā)現(xiàn)其真正高層的犯罪行為,并將其抓獲歸案。因此,審訊的附加價值對于傳銷犯罪偵查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傳銷犯罪案件偵查訊問計劃
首先,傳銷犯罪是一種有組織犯罪,就應該有組織的進行審訊,審訊指揮工作對于此類案件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審訊組織計劃。其次,針對傳銷犯罪案件的特點,一方面要對全案作初步分析與判斷,通盤考慮已有的證據(jù)和需要明確的問題。從而決定訊問的目的、要求和內容。
2.妥善控制訊問的進程,保持適當?shù)墓?jié)奏和時效
一般而言在告知完犯罪嫌疑人相關訴權后,應當讓犯罪嫌疑人充分進行陳述和辯解,傳銷人員往往會有自己的一整套說辭,偵查人員對此不必顯得驚訝,而應該通過仔細聽取其陳述選擇突破口并以此開展訊問工作。面對傳銷人員的長篇大論,對于超過訊問的內容以及答非所問的情況,偵查人員應及時打斷,并要求其有針對性地進行回答。偵查人員要具有駕馭訊問的能力,主導訊問工作。
3.保持良好心態(tài),借助訊問策略
“經(jīng)偵訊問是一種帶有對抗性的活動,與其他經(jīng)偵措施相比,經(jīng)偵訊問的突出特點是經(jīng)偵訊問人員和經(jīng)濟犯罪嫌疑人雙方心理上的較量。在訊問過程中,經(jīng)過訊問人員和經(jīng)濟犯罪嫌疑人之間形成了互爭勝負的兩個方面,雙方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進行著激烈的心理較量。解決經(jīng)偵訊問中的困難,獲取經(jīng)濟犯罪嫌疑人供述,僅僅依靠法律的威懾力是難以取勝的,還要借助于經(jīng)偵訊問的策略與方法”。[21]大多數(shù)傳銷人員并非具有危險人格的人,更不是什么天生犯罪人。從一定意義上說大多數(shù)傳銷犯罪嫌疑人自身就是傳銷犯罪的受害者,傳銷犯罪行為本身直接造成了傳銷犯罪嫌疑人的危險心結。傳銷人員面對刑事偵查的敵對態(tài)度,可能遠遠勝于其他罪行的人員,很多傳銷人員都堅稱自己做的是合法的事業(yè)。偵查人員要看到這一點,要做到有胸襟、有擔當。要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訊問,堅決杜絕刑訊逼供等違法行為的發(fā)生。面對犯罪嫌疑人的不配合,更多的要從訊問策略角度進行思考和調整。
4.有理有據(jù)地進行說服教育工作
“偵查訊問初期犯罪嫌疑人基于對案件事實、政策法律、個人前途的錯誤認識,大多數(shù)對公安機關及偵查人員持懷疑、對立、不合作的態(tài)度,常常產生不切實際、盲目逃避的沖動,或者產生基于經(jīng)濟、物質利益損失、個人榮譽和前途受損的不平衡感,有效的說服能夠削弱犯罪嫌疑人的對立態(tài)度,也能自然地建立起其對訊問人員的親近和信任感?!盵22]作為一名偵查人員,一定要了解傳銷犯罪本身構成,同時也要了解傳銷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礎上對傳銷犯罪嫌疑人進行有的放矢的說服教育,這點對于傳銷訊問工作大有裨益。
5.傳銷訊問的重點內容
傳銷訊問的重點內容有:上下線關系;同寢室人員情況;繳納會費途徑、數(shù)額;所拉人頭數(shù)以及返款的情況和方式等。通過訊問上述內容,力爭查明高層次成員,盡可能的確定組織者和領導者,進而勾勒出傳銷網(wǎng)絡體系。
(五)傳銷犯罪偵查詢問工作
我們應當看到絕大多數(shù)傳銷組織的成員,并沒有成為犯罪嫌疑人,而是傳銷被害人。在傳銷組織的金字塔架構中,占絕大多數(shù)都是底層被害人,其次,由于入會時間長短不一,想要發(fā)展一定數(shù)量的下線也絕非易事。但是,與其他案件的被害人不同的是,傳銷案件的被害人對于偵查活動的抵觸往往并不亞于其犯罪嫌疑人,所以傳銷詢問,也同樣不是件容易的工作,因而需要很有技巧地進行該項工作。第一,要了解傳銷被害人的心態(tài)。第二,要告知他的身份,甚至要告知其如實陳述、配合公安機關,并不會負刑事責任,同時存在著追回入會費的可能性,進而爭取其積極配合。
(六)傳銷犯罪案件追贓工作
對于組織、領導傳銷者的處理并不能僅僅停留在判處刑罰的層面,而應該依法查扣其犯罪所得。所以,我們要采取有力措施,追贓與追捕并重。然而現(xiàn)實中 “對民事經(jīng)濟利益的救濟需求難以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滿足,盡管近年來公安機關一直在積極轉變工作理念,逐漸開始注重辦案中的追贓挽損工作,但由于受刑事訴訟自身的法律機能限制,偵查辦案的落腳點和工作重心依然是在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上,對于經(jīng)濟犯罪,有別于其他刑事案件的一點就是被害人對民事經(jīng)濟利益的救濟非常強烈。從以人為本的角度考量,上千戶公眾用上億元的資金無端去換一個犯罪分子十年的有期徒刑未免有些得不償失了?!盵23]傳銷犯罪追贓工作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并不盡如人意,然而無論從保護傳銷受害人利益的角度還是從促進傳銷犯罪偵查本身的角度,做好傳銷犯罪追贓工作都是很有必要的。
關于傳銷偵查,不同偵查人員可能會有不同的心得,本文總結的七個方面可能并不全面。但是,可否設想通過有關制度創(chuàng)新來完善和促進傳銷偵查工作。首先,通過了解傳銷犯罪相關概念,我們發(fā)現(xiàn)從底部瓦解傳銷也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如果能從底部層層動搖傳銷的金子塔,那么作為傳銷金子塔頂端的傳銷組織頭目最終必然會暴露在偵查人員的面前。我們是否可以將傳銷案件的刑事偵查與傳銷人員的財產損失追償結合起來。傳銷組織非法積累的絕大多數(shù)財富最終只會被少數(shù)人占有,而絕大多數(shù)人卻因損失而被渴望翻本的心態(tài)所折磨。如果,傳銷成員可以采取一種層層追償,即誰拉人、誰負責賠償該人全部損失的制度,進行層層追償,每個傳銷成員都可以向其直接上線追償,而其上線又可以將其所承擔的全部損失向其上線追償,以此類推。如果這樣的制度得以實現(xiàn),傳銷組織就會像沒有根基的積木一樣頃刻間垮塌,而始作俑者也最終會被其下線揪出。將傳銷的層層追償與傳銷偵查結合起來,兩者必然相互促進,事半功倍。其次,現(xiàn)實中每每打掉一個傳銷組織,面對其組織的下層人員,也即傳銷受害人,往往都沒有很好地進行相關處理,教育遣返成為了一句只在報紙文章出現(xiàn)的空話。做好傳銷人員的教育遣返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不能因為傳銷人員從事傳銷活動,就在心理上輕視這部分人的權利。很多傳銷人員在傳銷組織被打擊處理后,并沒有享受到逃脫傳銷魔掌、重返社會的陽光。而往往面對的是金錢的損失和身心的疲憊。在通過這種嚴酷的自我否定之后,傳銷人員會經(jīng)歷其人身中最為迷茫的一段時光。教育遣返,不能只遣返而不教育。且教育應當是深刻的、負責任的。有關組織(可以是政府性組織也可以是社會第三方組織,如反傳銷協(xié)會等民間組織)要對傳銷人員進行充分規(guī)勸和引導,防止其再入歧途。同時,面對傳銷人員重返社會,我們應當熱情接納他們回歸,積極對其進行幫助,包括進行心理輔導、進行技能培訓等。當然,這都需要政府、社會的大力關懷。
立足于傳銷犯罪案件偵查的需要,本文對傳銷行為、傳銷犯罪構成、傳銷犯罪心理特征,以及傳銷偵查工作進行了探討。只要是以占有他人繳納入會錢財為目的、以拉人頭的方式構建金子塔式的組織體系,就是傳銷行為。而從事傳銷行為的組織即為傳銷組織。同時滿足參與人員達到30人、內部層級達到3級這二條,我們就認為其是傳銷犯罪組織。而傳銷犯罪組織的組織、領導者就是傳銷犯罪嫌疑人。了解傳銷犯罪嫌疑人心理特征對于傳銷案件偵查是很有裨益的,我們認為傳銷犯罪嫌疑人從事傳銷犯罪是由特定的危險心結造成的,而傳銷組織的管理、社會意識的影響、投資行為本身三者共同作用,造成了傳銷犯罪的危險心結。目前傳銷犯罪案件偵查還需要從協(xié)同作戰(zhàn)、情報收集、內部偵查、調查取證、審訊、詢問、追贓等具體方面予以加強。當然,打擊傳銷還需要在制度上進行完善創(chuàng)新,對非犯罪嫌疑人的傳銷參與人員要進行教育、遣返,在體現(xiàn)以人為本理念的同時,又對傳銷活動進行預防。打擊傳銷是一場漫長且艱難的戰(zhàn)役,我們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13][14][15][16][18]陸劍清.現(xiàn)代投資心理學[M].北京: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2:2,51,82-83,101,32.
[17]孫克強.社會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286.
[19]馬忠紅.刑事偵查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269.
[20]陳剛.現(xiàn)代偵查技戰(zhàn)法論壇[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3.
[21]畢惜茜.審訊原理與技巧[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3:30.
[22]王錸.經(jīng)濟犯罪案件偵查訊問策略與方法[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15.
[23]胡關祿.偵查訊問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109.
[24]宋曉星.從司法實踐中的民刑交叉現(xiàn)象看“先刑后民”原則的適用[J].經(jīng)濟犯罪:探索與實踐論壇,2014(1):26.
Research on Investigation of Criminal Cases Involving Pyramid Selling(to be continued)
Peng Ruinan
(Th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38)
Recently,Pyramid selling,a kind of crime,is prevalent in China,which has done great harm to the economy and the stability of society.The investigation on pyramid selling is particularly fighting against the crime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evidence,the confirmation of crime and the investigation on criminals to curb the widespread of this illegal activity.However,we need to realize that the investigation work on pyramid sale is defective,such as failure to extinguish the flame before it becomes the blaze,to discover the hierarchy of those illegal organizations with the strike on crime weakened,to reveal the identity of top management who eventually managed to go scot-free and even implement new crime.The fact is pyramid sale is enlarging in some parts of China,therefore,investigators should learn more about the features of the crime and improve their investigation technology.Based on the work above,the investigation also demands cooperation,collection of intelligence, internal investigation,collection of evidence,interrogation,enquiry,retrieve of plunder and etc.
pyramid selling;psychological;social impact;investigation
D918
A
1671-5101(2015)06-0038-06
2015-08-11
彭瑞楠(1987-),男,安徽合肥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3級刑事偵查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偵查學。
(責任編輯:唐世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