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海珊
血紅細胞4項參數診斷缺鐵性貧血的臨床價值
鄒海珊①
目的:探討血紅細胞4項參數在缺鐵性貧血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接診的缺鐵性貧血患者54例,另從同期體檢人群中選取54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進行4項紅細胞參數測定、外周血紅細胞形態(tài)染色鏡檢。結果:缺鐵性貧血的病例組患者其MCH、MCHC、MCV明顯比健康對照組低,但其RDW卻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本次研究中54例患者,僅2例為陰性,占3.70%,另52例均為陽性,占96.30%;根據外周血涂片瑞氏-姬姆薩染色結果來看,54例患者中均為陽性,達到了100%。結論:在缺鐵性貧血的診斷中,通過對血紅細胞4項參數進行檢測,可較為準確地判斷缺鐵性貧血,可作為初步篩選缺鐵性貧血的重要指標。
血紅細胞4項參數; 缺鐵性貧血; 診斷
缺鐵性貧血(IDA)是臨床中較為多見的一種疾病,該病的發(fā)病人群主要集中在經濟欠發(fā)達的育齡期婦女和嬰幼兒,患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往往會表現為頭暈、乏力、消瘦等貧血面容[1]。導致該病的主要原因是機體攝入的鐵嚴重不足,或者由于丟失過多等,對血紅蛋白的合成有著極大的影響[2],同時也會導致紅細胞發(fā)生變化[3],故通過對血紅細胞進行檢測,是目前臨床中診斷缺鐵性貧血的重要方法。為了掌握血紅細胞4項參數在缺鐵性貧血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診斷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所接診的缺鐵性貧血患者中選取54例,所有患者均根據相關臨床診斷標準確診為缺鐵性貧血,其中女39例,男15例,年齡10~75歲,平均(32.56±1.24)歲;另從同期體檢人群中選取54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對照組中女38例,男16例,年齡(35.46±1.94)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儀器 本次研究所選用的血細胞計數儀為深圳邁瑞的生產的全自動血細胞計數儀,型號為BC-5180;奧林巴斯生產的顯微鏡;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臺資)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瑞氏-姬姆薩染色液。
1.3 方法
1.3.1 4項紅細胞參數測定 均于清晨空腹抽取0.5 mL左右靜脈血,將其放置在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的真空抗凝管內,注入靜脈血后迅速進行充分搖勻,2 h內對其進行檢測,通過全自動血細胞計數儀對MCH、MCV、RDW、MCHC這4項血紅細胞參數進行檢測。
1.3.2 外周血紅細胞形態(tài)染色鏡檢 對確診為缺鐵性貧血患者進行鏡檢,將用于血紅細胞4項參數檢測后剩余的抗凝血,制作成2~3張涂片,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對其進行瑞氏-姬姆薩染色處理[4]:滴加瑞氏-姬姆薩A液約0.5~0.8 mL于涂片上,并讓染色液覆蓋整個標本涂片染色1 min;再將瑞氏-姬姆薩B液滴加在A液上面,滴加之量為A液的2~3倍,使兩液充分混合,染色3~10 min;水洗,經過晾干處理后,將其置于油鏡下觀察,了解1000個紅細胞的形態(tài),并對異常形態(tài)紅細胞進行統(tǒng)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5.0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紅細胞4項參數檢測結果對比 本研究表明,確診為缺鐵性貧血的病例組患者其MCH、MCHC、MCV明顯比健康對照組低,但其RDW卻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紅細胞四項參數檢測結果對比(±s)
表1 兩組紅細胞四項參數檢測結果對比(±s)
組別MCH(pg)MCV(fL)RDW(%)MCHC(%)病例組(n=54)18.7±4.764.0±21.323.0±3.5219.0±45.3對照組(n=54)28.4±2.789.0±10.111.0±1.4339.0±20.4 t值13.157.7923.3917.74 P值<0.05<0.05<0.05<0.05
2.2 異常紅細胞形態(tài)的百分比 通過對54例缺鐵性貧血患者的外周血涂片鏡下觀察發(fā)現,患者的紅細胞大小非常不均勻,主要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同時該細胞中心淡染區(qū)同時也有非常明顯的擴大,有的甚至還呈現為“環(huán)狀”;僅有少量的靶形、橢圓形等異常形態(tài)的紅細胞,根據統(tǒng)計結果顯示,55%~91.5%的紅細胞表現為上述異常形態(tài)。
2.3 缺鐵性貧血患者的兩種檢測結果對比 54例患者中其紅細胞4項參數檢測結果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情況:一是4項參數均表現為正常,即可判定為陰性;二是MCH、MCHC、MCV下降,而RDW升高,即可判定為陽性[5];本次研究中54例患者,僅2例為陰性,占3.70%,另52例均為陽性,占96.30%。根據外周血涂片瑞氏-姬姆薩染色液結果來看,若患者紅細胞表現為大小不均等異常形態(tài),即可判定為陽性,而本次54例患者中均為陽性,達到了100%。對兩種檢測方法結果進行對比,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χ2=0.05,P>0.05)。
目前絕大多數三分類血細胞自動分析儀測量紅細胞參數主要有7種:RBC、Hb、紅細胞比容(HCT)、MCV、MCH、MCHC、RDW(也有將RDW細分為RDW-CV和RDW-SD),本文之所以選用后4項參數進行觀察,主要原因是前3項參數RBC、Hb、HCT在血細胞自動分析儀廣泛使用之前,臨床醫(yī)生已經熟悉,而后4項參數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血細胞自動分析儀廣泛使用之后才用于臨床的[6-8],實際工作中臨床醫(yī)生和檢驗醫(yī)生并不熟悉,很少使用這些參數。本文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提高臨床對這些參數的重視程度,更好地利用現代化檢驗儀器提供的數據資源。
血紅細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經由細胞中的Hb來進行完成的[9],而在缺鐵性貧血中,因缺乏鐵元素,故使得Hb的合成因此受到影響,致使血紅細胞體積隨之變小,并且表現為大小不一,但多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性改變[10]。而血紅細胞中的MCHC與MCH則能夠較為充分地反映出血紅細胞中Hb的濃度和含量情況;MCV則主要是經儀器測量后,對上萬個紅細胞平均體積進行計算所得出指標,該指標能夠較為充分的反應出紅細胞的體積情況[11];ROW則主要用于細胞體積大小標準差或變異系數的測量,能夠較為準確的反應出紅細胞大小不等程度。截至目前為止,國內現目前主要采用MCH、MCV與MCHC 3項貧血分類法,這種分類方法在鑒別貧血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其無法較為完全的展現出紅細胞的變化。
MCH、MCHC能反映紅細胞內Hb的含量和濃度情況;MCV是通過儀器測量上萬個紅細胞后所計算出的平均體積,可反映總體紅細胞體積的變化;RDW是測量細胞體積大小的變異系數或者標準差,能夠準確反映紅細胞大小不等程度。目前國內多使用MCV、MCH、MCHC 3項貧血分類法,該分類法對于臨床鑒別診斷貧血有一定的意義,但實踐證明其不能完全反映紅細胞的病理變化[12]。
1983年美國血液學專家Bassman等[13]提出了MCV、RDW分類法,國內有關文獻也提出將MCV、RDW作為鑒別診斷貧血的重要指標之一,但該分類法也存在僅能反映紅細胞體積大小及不均一性,不能反映MCH的改變這一問題。為此,筆者認為通過紅細胞四項參數指標的檢測,可有效改善這一情況。
通過對54例IDA患者4項參數進行檢測分析,結果表明54例IDA患者有52例MCV、MCH、MCHC降低,RDW升高,占96.30%;2例MCV、MCH、MCHC、RDW 4項參數均在正常范圍,可能是由于缺鐵早期,雖儲存鐵輕度減少,但還能滿足幼紅細胞合成Hb的需要,故4項參數無明顯改變。
臨床上診斷IDA的實驗室檢查常以血清鐵蛋白、骨髓涂片鐵染色以及紅細胞形態(tài)等指標來判斷[14-15],但存在血清鐵蛋白檢測在基層醫(yī)院成本高、不普及,骨髓涂片鐵染色和紅細胞形態(tài)觀察費時、費力,需要經驗豐富的專業(yè)檢驗人員,特別是骨髓涂片鐵染色必須抽取患者骨髓,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等問題,而紅細胞4項參數的檢測方便、及時。
為此,筆者認為通過紅細胞4項參數指標的檢測,可有效改善這一情況,故本次研究通過對4項參數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來看,54例患者,僅2例為陰性,占3.70%,另52例均為陽性,占96.30%;同時運用外周血紅細胞形態(tài)染色鏡檢,發(fā)現這兩種方法的診斷陽性率均為100%,兩種檢測方法結果陽性率無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作者認為,MCV、MCH、MCHC、RDW 4項參數聯合檢測對于診斷IDA意義更大,可作為診斷IDA的篩選指標。由此可知,血紅細胞4項參數檢測在缺鐵性貧血中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是缺鐵性貧血臨床初步篩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值得臨床推廣。
[1] 柯宗明.紅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參數在輕型β地貧與缺鐵貧鑒別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5):165-167.
[2] 張麗霞,陸琳,周蕓,等.南京地區(qū)低血紅蛋白密度參考區(qū)間的建立及其在缺鐵性貧血中的應用[J].現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27(6):23-24,29.
[3] 程俊.網織紅細胞參數與紅細胞參數在孕婦缺鐵性貧血的臨床應用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12(11):885-886,888.
[4] 陳澤杰,林杰,陳偉忠.MCV、MCH和RDW檢測在小兒缺鐵性貧血診斷中應用的意義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3):99-100.
[5] 呂玉明,石葉夫,張宇東.紅細胞參數及血清鐵蛋白聯合檢測在診斷缺鐵性貧血中的價值[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3,4(20):457-458.
[6] 陳開蘭.貧血患者網織紅細胞參數與貧血臨床治療的意義[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20):3116-3117.
[7] 賀姝慧,張慶勇.血紅細胞形態(tài)結合紅細胞參數在初診惡性貧血與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中的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2,33(2):298.
[8] 唐燕青,何升,張強,等.泰國缺失型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臨床血液學表型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22):2965-2966.
[9] 謝麗倩,黃秀萍,沈飛,等.溶血性貧血診斷中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的臨床價值分析[J].健康之路,2014,14(9):56-57.
[10] 王也飛,余文紅,楊帆,等.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測定對小細胞貧血分類的意義[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0,9(3):229-232.
[11] 黃春葵.末梢血紅細胞參數和網織紅細胞計數對新生兒缺鐵性貧血的臨床指導價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91-92.
[12] 鄒春霞.缺鐵性貧血的紅細胞平均指數檢測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10):103,105.
[13] Bessman J D,Gilmer P R Jr,et al.Improved classification of anemias by MCV and RDW[J].Am J Clin Pathol,1983,80(3):322-326.
[14] 劉五香.骨髓涂片和切片檢查在貧血診斷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4(8):97-98.
[15] 董淑芳.缺鐵性貧血患者紅細胞形態(tài)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15):182.
Clinical Value of Four RBC Parameters for Diagnosis Iron Deficiency Anemia
ZOU Hai-sh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06):132-134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four RBC parameters for diagnosis iron deficiency anemia. Method:A total of 54 iron deficiency anemia patients and 54 same period healthy as control from January 2012 to March 2014 for this study, four red blood cel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nd peripheral blood erythrocyte morphological staining microscopy.Result:MCH,MCHC,MCV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healthy controls group,but RDW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2 cases(3.70%) were negative,52 cases (96.30%) were positive; based on peripheral blood smear Wright -Giemsa stain results, 54 cases (100%) of patients were all positive. Conclusion:Four RBC parameters has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iron deficiency anemia,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preliminary screening iron deficiency anemia.
Red blood cells parameters; Iron deficiency anemia; Diagnosis
10.3969/j.issn.1674-4985.2015.06.044
2014-09-05) (本文編輯:陳丹云)
①廣東省清遠市婦幼保健院 廣東 清遠 511500
鄒海珊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Qingyuan, Qingyuan 5115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