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燕, 徐和平
(1.安徽農業(yè)大學法學系,合肥 230036;2.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文法學院,合肥 230022)
科研合同擔保缺失的風險與防范
王凌燕, 徐和平
(1.安徽農業(yè)大學法學系,合肥 230036;2.安徽廣播電視大學文法學院,合肥 230022)
基于《擔保法》的視角,論述了科研合同目的難以實現(xiàn)的制度原因,即科研合同的擔保缺失。根據縱向和橫向科研合同的屬性、研究目標、經費來源的不同,提出了建立保證、質押等形式的科研合同擔保制度的主張,該制度的目的在于防范科研合同履行的落空,保護國家或有關單位的科研資源,并以此凈化科研風氣。
科研合同;擔保;保證;質押;科研目的
擔保是基于合同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的不信任,或者是為了防范對方當事人違約,而要求對方向自己提供履行合同的履行保證。當事人既可以在主合同之外另行簽訂擔保合同,也可以在主合同中約定一條或者若干條擔保條款。在擔保種類上,我國《合同法》和《擔保法》均規(guī)定了保證、抵押、質押、留置和定金五種,由合同當事人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用??蒲泻贤鳛楹贤囊环N,其全面、正確、及時地履行內在地要求當事人約定擔保條款,然而,現(xiàn)實中的科研合同普遍缺失擔保條款的約定,具體表征分析如下:
(一)科研合同中只存在科研人員誠信的承諾,并無擔保條款的約定
由于科研活動的啟動和實施離不開經費的支撐,所以,科研合同普遍約定科研項目管理部門或委托單位負有向科研人員先行支付科研經費的義務,對于科研項目管理部門或委托單位來說,這無疑是一種風險投資?;凇逗贤ā饭皆瓌t的考量,作為一方當事人的科研項目管理部門或委托單位完全可以在科研合同締結時依法要求科研人員提供必要的擔保,以保護自己的合同權益。然而,目前的科研合同普遍缺乏擔保條款的約定,盡管絕大多數(shù)的科研項目管理部門或委托單位要求科研人員在科研項目申請書、任務書或者科研合同中對科研誠信做出承諾,以保證其在獲得科研經費資助后能夠全面、及時、有效地履行科研義務,但因缺乏法律意義上的擔保約束,這種承諾并無法律意義上的約束力。
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為例,申請書僅要求申報的科研人員在格式化的承諾書上發(fā)誓并簽字,具體內容為:“我承諾對本人填寫的各項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保證沒有知識產權爭議。如獲準立項,我承諾以本表為有約束力的協(xié)議,遵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的相關規(guī)定,按計劃認真開展研究工作,取得預期研究成果?!钡绾伪WC以及違約后如何承擔責任等,申請書并無實質性的約定,加之立項后不再單獨簽訂科研合同,所以,科研人員在申請書中的承諾無異于空頭支票。在此情況下,科研合同能否得到有效履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研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和合同誠信。
(二)科研合同中雖有科研機構的監(jiān)管承諾,但缺乏擔保責任的協(xié)議
按照我國現(xiàn)行的科研管理體制和機制,在科研項目尤其是縱向科研項目的申報以及項目合同簽訂時,需要科研人員所在的單位對科研人員科研信息的真實性給予證明,并對承擔監(jiān)督管理科研人員履行合同義務作出承諾,否則,項目申請書或科研合同不能生效。從表面上看,似乎科研人員所在的單位作為保證人為科研人員履行科研義務提供了保證,然而,這并非擔保法意義上的擔保,更無法律意義上的約束力?!稉7ā芬?guī)定的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但實踐中,幾乎沒有哪一個科研機構為其科研人員的科研違約行為埋單。再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為例,該項目申請書中雖然要求科研機構對“申請書所填寫的內容是否屬實;該課題負責人及參加者的政治和業(yè)務素質是否適合承擔本課題的研究工作;本單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課題所需的時間和條件;本單位是否同意承擔本項目的管理任務和信譽保證”等信息做出確認。但科研人員所在單位的簽字和蓋章行為只是對科研人員素質的一種證明,并不具有擔保功效。
(一)科研合同履行遲滯甚至落空
合同擔保的缺失使得先行給付科研經費的項目管理部門或委托單位缺少了對科研人員有效制約,此時,科研合同的約束力自然被打折扣。如果科研人員誠信意識不強,職業(yè)道德滑坡,科研合同履行的遲滯甚至落空也就在所難免。
首先,在當下“論文至上”“項目至上”科研評價環(huán)境下,科研人員尤其是身為高校教師的科研人員,不管是否有興趣、有能力從事科研工作,要想晉級晉職,申報并獲得一定等級或科研經費的科研項目是必要條件。功利地說,部分科研人員申報科研項目的動機和目的并非科學研究,而是利用獲得的科研項目為職稱晉升、崗位晉級、年終津貼等提供籌碼。如果科研合同沒有擔保的約定和違約責任的倒逼,可以預見,一些沒有合同責任意識的科研人員難免會在科研合同的履行上消極怠工,甚至放棄履行?,F(xiàn)實中,一些科研人員不能按照項目申請書、任務書或科研合同的約定完成科研任務,從而導致延期結項早已成為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少數(shù)項目更是因為結項的過分延遲而被項目主管部門或委托單位予以撤項。
其次,科研機構特別是高等院校近年來開展的綜合實力的競爭日趨激烈,其中,科研立項和科研經費成了一大衡量指標。為此,幾乎所有的科研機構或高等院校都在采取各種激勵措施(如科研獎勵、資金配套、職務晉升優(yōu)先等)鼓勵其科研人員積極申報各種科研項目,尤其是國家級和國家部委的縱向科研項目以及科研經費較多的橫向科研項目。為了給科研人員申報項目搭建平臺,創(chuàng)造條件,科研機構對科研人員履行合同的監(jiān)管自然會流于形式。在監(jiān)管乏力和擔保缺失的科研環(huán)境下,科研合同履行的遲滯或落空也便有了可能。
(二)科研資金的流失
既要先行給付對方利益,又得防止對方見利忘義,合同擔保問題顯得十分重要。基于合同風險防范的內在要求,科研項目管理部門或者項目委托單位在先行給付科研經費后,有必要要求科研人員提供擔保,否則,科研經費有可能因科研人員不履行合同而流失。實踐中,科研經費因擔保缺失而生的流失風險不僅具有可能性,而且也滋生了現(xiàn)實的個案。
就科研經費流失風險的可能性而言,由于缺乏科研經費的擔保制約,不排除少數(shù)科研人員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在科研經費到賬后,積極花錢,消極科研,把科研經費當成自己的活期存折,自由支取。盡管項目管理部門或委托單位對只花錢不科研的研究人員有權撤項并收回科研資金,但這種權利的制約效果并非理想,因為收回科研經費操作起來會面臨諸多現(xiàn)實問題和障礙,例如,被科研人員已經花銷的科研經費是由其個人主動返還,還是單位幫助返還,如何返還,是否支付違約金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目前都還缺乏具體和可操作的規(guī)定,現(xiàn)實中被撤銷或被終止的科研項目,絕大多數(shù)的科研經費并沒有被有效追回。
就科研經費流失風險的現(xiàn)實性而言,近年來,有關科研經費流失的報道已見諸報端。針對這一問題,在2013年10月11日的國務院新聞發(fā)布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對科研經費的流失問題連說兩個“憤怒”,并表示“痛心”和“錯愕”。[1]一些科研人員之所以明目張膽地動用各種手段非法侵占科研經費尤其是國庫撥付的科研經費,除了科研外部監(jiān)管制度滯后外,合同擔保的缺失是其根本原因??梢哉f,擔保約束不只是一種合同內部的法律性約束,更是一種源頭性的經費保護。僅靠項目管理部門尤其是科研單位防范科研經費流失,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畢竟科研機構或高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科研經費的受益者,也正因為如此,有人感慨:“高校唯項目論讓監(jiān)管層層失守,由此產生一條腐敗生態(tài)鏈”。[2]
(三)科研成果質量無法保證
科研項目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的結項依據是科研論文、學術專著、研究報告等研究成果。對于這些研究成果究竟達到何等水平,絕大多數(shù)的科研合同并無具體約定,再加之合同擔保的缺失,科研成果質量自然難以保證。
“十一五”以來,我國科研經費總量逐年遞增,2012年的科研經費總量高達10 298億元,來自國家和地方財政投入的科研經費達5 600億元,占54.4%。與國外科研經費投入相比,我國處于世界第三,位居發(fā)展中國家的榜首。但相反的是,我國的科研成果質量并沒有領先或超越其他國家。如果以高質量的科研論文發(fā)表為例,按照ISI公布的數(shù)據,近兩年全世界有6 466名高引文科學家,中國僅39人。在39人中,香港20人,臺灣14人,大陸5人,其中還有2人在美國進修和工作。中國基礎研究領域的科研勞動生產率大致是市場經濟發(fā)達國家的1/5。從每萬名R&D人員發(fā)明專利數(shù)量看就更低。每篇論文投入的成本卻高于這些國家。[3]
雖然科研擔保的缺失不是科研質量不高的唯一成因,但不可否認,沒有質量保證約束的科研合同,科研人員的研究行為也就失去了責任的羈束。為了應付科研項目的結項,難免會有一些科研人員處于急功近利的考量,采用非正當?shù)氖侄危l(fā)表或出版質量不高甚至存在學術不端問題的著述?,F(xiàn)實中,這種風險已經有了可能性。近年來,悄然滋生并不斷蔓延的代寫代發(fā)論文現(xiàn)象已經為一些科研人員發(fā)表論文應付結項提供了便利,學術泡沫愈發(fā)嚴重,且不評斷這種現(xiàn)象的合法與否,由此而得的科研論文,其質量根本無法保證。[4]對此,在完善我國科研成果評價機制的同時,如果再將擔保約定寫入科研合同,至少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當下科研成果質量下降的趨勢。
科研合同中擔保條款的普遍性缺失并偶然,其成因主要在于以下幾方面:
(一)科研項目管理的行政化
在我國,科研活動被納入國家科技管理的范疇,具有鮮明的行政化色彩。就縱向科研合同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種官方性質或者政府性質的合同,合同的行政化特征不言自喻。橫向科研合同的一方當事人雖不是具有行政管理權的行政機關或其他官方機構,但按照國家科技和財政管理政策,橫向合同的經費管理也必須納入科研行政管理的范疇,否則,科研合同無法生效,科研業(yè)績也得不到科研人員所在單位的認可??蒲许椖抗芾淼男姓沟每蒲泻贤绕涫强v向科研合同具有行政合同的性質。根據行政合同的一般原理,在合同的履行、變更或者解除中,行政主體或行政管理一方當事人在平等履行義務的同時,還享有行政優(yōu)先權,[5]這使得科研項目主管部門或科研項目委托單位扮演合同當事人與合同管理人的雙重角色,除此之外,科研合同幾乎無一例外地還要求科研人員所在單位承諾承擔對科研人員履行合同的監(jiān)管任務。正是這種看似嚴肅、嚴格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遮蔽和淡化了具有民事色彩的科研合同擔保之必要性。事實上,公權力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有效監(jiān)督和保證合同義務的善意履行。殊不知,在以財產為標的合同中,具有私權性質的擔保是監(jiān)督合同當事人履約的行之有效之工具。
(二)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科技政策的不健全
我國《合同法》制定于20世紀90年代,囿于當時的立法技術限制,行政合同立法化問題并未引起立法機關的注意,所以《合同法》沒有對其做出專門性的規(guī)定。在《合同法》對行政合同無專門性規(guī)定的情況下,科技法律法規(guī)以及科技政策等也未就科研合同如何適用《合同法》做出具體規(guī)定。但這并不否定《合同法》中有關合同擔保、違約責任等基本法律制度可以適用于行政合同,誠然,該問題在法理上還值得商榷。
擔保既是防范違約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xiàn)違約責任的有效路徑。雖然我國科技法律、法規(guī)或規(guī)章對科研合同違約做出了較具體的規(guī)定,例如《科學技術進步法》除了規(guī)定科研合同違約的行政法律責任外,還在第七十三條規(guī)定:“……造成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另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規(guī)定》、《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等部門規(guī)章還規(guī)定了項目管理部門或項目委托單位在科研人員違約時有權收回科研經費等違約責任的規(guī)定。但遺憾的是,這些違約責任的設計并未將擔保植入其中,從而使得違約責任的實現(xiàn)缺乏有力和有效的保障,畢竟賠償損失、收回科研經費等違約民事責任的實現(xiàn)猶如洞里拔蛇,實際操作起來較為困難。
(三)對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的過度信任
第一,項目管理部門或委托單位對科研人員職業(yè)誠信的信任是科研合同擔保條款缺位的主觀原因之一?,F(xiàn)代科學共同體是一個自治的共同體,自律和自組織是科學共同體的基本特征??蒲姓\信是科學共同體的基本道德要求,而自律是維系科學共同體的科研誠信精神的基本方式,自組織是科學共同體內部實現(xiàn)自我糾錯的機制保證。[6]正是出于對科學自治的尊重,在科技領域,人們并不認為,也不相信,更不希望科研人員有背信棄義的科研失信之言行。也正是出于對科研人員誠信人格的尊重,外界對科研人員的過多監(jiān)管和約束似乎被視為對科學共同體的懷疑。以科研不端行為的治理為例,早期的治理模式都偏重自治模式。作為關注和治理科研不端行為較早和較為成熟的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對科研不端行為的治理走的同樣是自治道路,因為國家和公眾相信科學家可以通過科研自律和自治防治科研不端行為,80年代早期,美國科學促進會、醫(yī)學院協(xié)會、大學委員會等專業(yè)協(xié)會制訂了相關的職業(yè)道德準則規(guī)范,[7]直至1985年《健康研究附加法案》的頒布實施,美國治理科研不端的方式才由自治走向法治??蒲泻贤膿<s束也不例外,正因為科研項目管理部門或委托單位對科研人員的仰仗和過度信任,合同擔保的提出似乎難以啟齒。
第二,對科研機構監(jiān)管承諾的信任是科研合同擔保條款缺位的又一主觀原因。除教育等主管部門招標的科研項目外,科研項目管理部門或者項目委托單位與科研人員不存在人事上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另外,科研項目數(shù)量繁多、直接管理困難等客觀原因的存在,使得科研項目管理部門或者委托單位通常只要求科研人員所在單位承諾承擔起對科研人員履行合同的監(jiān)管職責。在科研項目管理部門或者委托單位看來,有了科研人員所在單位的監(jiān)管職責承諾,科研合同的履行也便有了保障,再與科研人員約定擔保條款似有多余之嫌。
不論是基于合同風險防范的內在需要,還是出于科研合同管理的現(xiàn)實呼喚,擔保對于降低科研合同風險、提高科研管理效能、倒逼科研活動正當化、保護國家或項目委托單位科研利益等均具有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針對科研行為法律關系的特殊性,科研合同擔保機制設計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科研合同擔保立法的模式選擇
在立法資源上,我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重要科技法律以及《合同法》《擔保法》可以作為科研合同擔保制度補缺的立法依據,基本構想是:第一,由國務院制定一部專門規(guī)范科學研究活動的行政法規(guī),不妨稱之為《科學研究條例》,由該條例對科技計劃項目的招投標活動;科研合同的簽訂、履行、責任和擔保;科研不端行為的防治;科學活動的規(guī)范以及科學研究活動評價制度等內容做出系統(tǒng)化的規(guī)定。第二,在《科學研究條例》基礎上,由國家科技行政主管部門針對科研合同的規(guī)范和管理制定專門的部門規(guī)章,該規(guī)章不妨命名為《科研合同管理辦法》,由其對科研合同訂立的原則、科研合同成立和生效、科研合同履行、科研合同違約責任、科研合同擔保等做出具體的規(guī)定。
(二)科研合同的擔保方式
按照我國《合同法》《擔保法》的規(guī)定,擔保方式有保證、抵押、質押、留置和定金五種方式。鑒于科研合同的特殊性,這些擔保方式并非都能適用于科研合同。首先,留置擔保無法適用于科研合同,因為法律已明確規(guī)定留置擔保依法僅適用于加工、運輸、保管、倉儲等合同。其次,抵押也難以作為科研合同的擔保形式,原因在于抵押主要是以房屋、地產等不動產作為擔保物,將這種擔保形式用于科研合同似有不妥。最后,定金擔保也不宜適用于科研合同。一是按照《合同法》和《擔保法》的規(guī)定,定金不得超過總合同標的額的20%,一旦科研人員違約,難以用提交擔保的定金足額賠償項目管理部門或委托單位先行撥付的科研經費。二是部分科研人員申報科研項目的原因就是缺乏科研活動經費,如果讓科研人員在獲得科研經費的同時提交定金,這又與其申報科研資助的初衷相悖。
綜上,只有保證、質押兩種形式可以適用于科研合同的擔保。保證擔保是指由第三人即保證人向債權人承諾,在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時由其代為承擔違約責任的一種擔保形式。保證擔保對于保護項目主管部門或委托單位財產權益和科研質量,保證科研人員履行科研合同既具有積極意義,也具有可操作性。質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義務人將動產或者財產性權利(包括匯票、本票、支票、債權、存款單、可以轉讓的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應收賬款等)移交給債權人或者權利人占有,當其不履行義務時,債權人或者權利人有權依法通過質押物或者質押的權利使得自己的權利實現(xiàn)或者損失獲得補救。質押分為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雖然動產質押不宜適用于科研合同擔保,但權利質押則可以適用于科研合同的擔保。
(三)科研合同擔保選擇和實現(xiàn)
首先,在是否選擇擔保問題上,我們認為,縱向科研合同關涉國家或公共利益的保護,科研合同必須約定擔保;而對于橫向科研項目,由于科研經費一般不來自國庫,是否約定擔保,原則上由項目委托單位和科研人員約定,但這里面,又分兩種情況,如果橫向科研經費來自國庫以外的國有資金,例如,國有企業(yè)與科研人員簽訂橫向科研合同,則應當約定擔保,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而非國有資金資助的橫向科研項目,完全由合同雙方自愿約定擔保問題。
其次,在科研合同擔保形式的實踐選擇上,科研項目委托單位既可以主動提出一種有利于自己的擔保方式,也可以同時提出兩種方式,再讓科研人員從中選擇具體的擔保方式。操作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予以考慮:
對于縱向科研項目,如果科研人員所在單位是國家財政供給的機關和事業(yè)單位,擔保方式適宜選擇保證,保證人為科研人員所在單位。選擇科研人員所在單位作為保證人,主要是考慮到縱向科研經費來自國庫,而管理國庫的財政部門對科研人員所在單位具有經費的直接控制權,從而可以有效地實現(xiàn)擔保目的。具體而言,一旦科研人員違約,并給國家科研造成損失的,財政部門可以依法直接責令科研人員所在單位先行墊付賠償金,從而快捷地挽回科研人員違約所造成的合同損失。在科研人員所在單位向項目管理部門或者科研單位承擔擔保責任之后,基于其與科研人員之間存在的人事關系,可以依法直接向科研人員追償,例如,直接從科研人員的津貼中扣除擔保的費用等。
對于承擔縱向科研課題的非財政供給單位的科研人員(如民辦高校的教學科研人員),由于其所在單位與財政部門不存在經費業(yè)務上的管理關系,為了防范科研經費的流失或合同權益受損,項目管理部門可以要求科研人員或其所在單位向撥付經費的財政部門提供質押,例如,依法利用非公辦高校的學費收取權、銀行存單(折)、知識產權等進行質押,當然,在項目管理部門或財政部門同意的前提下,也可以選擇保證擔保方式來約束科研人員的科研行為。
對于橫向科研項目,不論科研人員身份如何,項目委托單位在科研合同中既可以與科研人員約定采用保證擔保形式,也可以適用質押的擔保形式。如果采用質押形式,質押標的只能是橫向科研項目委托單位認可的形式,如專利等依法可以轉讓的知識產權、預期的工資獎金收益等。
[1]任憑.萬鋼同批科研經費腐敗黑洞[N].東方早報,2013-10-14(2).
[2]佚名.高??蒲薪涃M腐敗生態(tài)鏈:跑冒滴漏觸目驚心[N].中國青年報,2011-12-15(3).
[3]張碧暉.科研經費流失是制度問題[N].中國科學報,2013-11-11(1).
[4]胡志斌.代寫代發(fā)論文:一個亟待法治的科研怪象[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3(3):5-8.
[5]羅豪才,湛中樂.行政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77.
[6]焦洪濤,肖新林.科研誠信建設的立法思考[J].中國高??萍寂c產業(yè)化,2010(8):15.
[7]劉軍儀.促進科研誠信:美國科研道德建設的經驗[J].外國教育研究,2010(5):36-37.
[責任編輯 葉甲生]
Risks and Precautions on Lacking of Research Contract Guarantee
WANG Ling-yan1,XU He-ping2
(1.Department of Law,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2.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Law,Anhu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Hefei 230022,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Security Law",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ystem reason that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contrac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in other words,the research contract guarantee is lacking.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property,research objectives and funding of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research contract,the authors advocate to establish guarantee,pledge and other forms of guarantee system for research contracts,to prevent frustration of contract performance,to protect research resources of the nation or related research units,and to purify research ethos.
research contract;guarantee;ensure;pledge;purpose of research
D923.6
A
1008-6021(2015)04-0021-05
2015-09-10
王凌燕(1973-),女,安徽阜陽人,法律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行政法學、科技法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