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Jeremy Jones
美國人,40 歲,2006年加入斯沃琪精英運動團隊。他不僅是高山滑雪運動的先鋒,也是“Jones滑雪者”組織的創(chuàng)始人,以及Protect Our Winter(氣候保護公益組織)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席。Jeremy ?Jones擁有20年的職業(yè)滑雪經驗,并且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高山滑雪者之一。他曾10次被《Snowboarder Magazine》評為“年度高山滑雪家”,并在全球二十多部經典滑雪電影中出演角色。2013年,Jeremy Jones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提名為“年度探險家”,他與自己的環(huán)保組織Protect Our Winter所作出的貢獻被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為“Champion of Change”。
對于Jeremy ?Jones這個名字,恐怕很多玩單板的朋友都如雷貫耳,也正是他發(fā)明了專門用于登山滑雪使用的單板并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品牌“Jones”,上山的時候可以像雙板一樣穿在腳上爬坡,而需要滑降時,兩塊板子則能夠合二為一,安上固定器成為一塊名副其實的單板,使得單板的登山滑雪更加方便,不用再背著沉重的板子爬山了。
跨入新的世界
Jeremy ?Jones在九歲的時候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塊單板,而在此之前,他喜歡滑板也玩過雙板,但直到九歲拿到第一塊單板的時候,他忽然明白,這才是自己今生要追求的東西。但即使是像Jeremy ?Jones這種滑雪大神級的人,他第一次踏上滑雪板的經歷也并非一場轉變人生的體驗,相反,說起最初的歲月其實令他感到沮喪和痛苦,跟所有人一樣,絕大多數的嘗試都以摔跤收場。當時的Jones,沒有任何引導和指南,他只是在滑雪場關閉后,和表兄亞當一起遠足,尋找彎道急轉的方法。野雪彎道速滑來得相對容易,但是在硬雪面上的彎道速滑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困擾。三年后,Jones得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塊金屬邊緣的滑雪板,它本是用來克服彎道滑雪難題的—學會如何控制速度及如何停止下來。但是,當Jones在斯托(Stowe)第一次滑它的時候,它的邊緣對小Jones而言不像優(yōu)勢而更像是拖累,它不斷地引發(fā)和導致劇烈的摔倒。雖然有淤青和擦傷,但Jones還是站起來再挑戰(zhàn)一次。在暗淡的月光之下,他爬得比往常高了一點,踏上滑雪板,完全讓重力來掌控一切。那一刻,他成功了,簡直如有神助,使得他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轉彎挑戰(zhàn)。喜悅的淚水一直順著Jones僅僅11歲的臉頰流了下來,他卸下固定器跑了回去。他說,這是自己的第一次“巔峰時刻”,從此便跨入了新的世界。
從那時起,Jeremy ?Jones每做一個人生決定,腦中只有一個目標:滑在每個最佳時刻、最佳位置。他說:“起初,在佛蒙特州的小山下滑雪就如同是我心中的阿拉斯加。每一個新的滑雪賽道之后,完美小坡、雪堤或雪浪隨之而來。然后,你聽到樹木呼嘯,在茂密的樹叢中穿梭而過,向著隱秘的彎道奔馳而去。我開始看到遠處山脈中的電影和雜志畫面:Tahoe、Whistler和Baker山以及之后的阿拉斯 加、歐洲和日本。這些別具異域風情的地點成了我夢想的聚焦點,滑雪高手Jim Zillers、Tom Burt、Craig Kelly、Tex Devenport和Noah Salasnek,讓我看到了滑雪板上的無限可能?!?/p>
最重要的是活著
Jones每次選擇自己要去登山滑雪的目標時,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標準。他說,在選擇這些山峰的時候,不一定是最高的山,但它一定要是最美的。這個最美的含義,就是說對他會有一種特殊的感覺,所以與其說是他在選擇山,還不如說是山找到了他。首先,這樣的山峰是應該能夠打動人的,讓自己的身體在置身于這里的時候能夠被感動,然后腦子里始終不能把它放下。當然,從地形的角度考慮,它必須是要有難度 有挑戰(zhàn)的,并且要有流暢的下滑線路。一旦Jones選中了一座山,那他會花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去做各種滑雪之前的準備。
登山滑雪無疑是一項高風險的運動,作為一名登山滑雪的老手,Jones在安全方面都會做非常完善的準備。他給出的建議是,首先在選擇山峰的時候當然是要有難度的,可更重要的是,它必須是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不能只一味地去挑戰(zhàn)難度而過于危險。另外,不要著急,要選擇正確的日子下滑,攀登的時候要循序漸進,到頂峰后也要看天氣、能見度等各種條件都適合滑雪的情況再下滑,否則,寧愿下撤繼續(xù)等待也絕不能去冒險。
雪崩是登山滑雪無法回避和忽視的最重要的風險之一,Jeremy ?Jones認為,無論是在哪座山或是在山上的任何位置,都要不斷地問自己,如果發(fā)生了雪崩,該怎么辦?在某些地方,一些小規(guī)模的雪崩可能不會造成人身傷亡,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哪怕是一個很小的雪崩都可能帶來很嚴重的后果,甚至意味著喪命。所以即使是像Jones這樣的高手,在每次開滑之前也一定會認真檢查地形,看看在這樣的地形下一旦發(fā)生雪崩會不會逃不掉,這樣的地方會被他稱為“臟地形(dirty terrain)”,如果是這樣的地形,那么即使再美也不會被他選中。另外,盡可能地選擇天氣條件非常好的時刻下滑,盡量減少雪崩發(fā)生的概率,而一旦真的遇到雪崩,也會專心致志地盡全力通行過去。
當然,二十多年的滑雪經歷,一些小傷小病是不可避免的,但Jeremy ?Jones的人生態(tài)度是,不是為了一時的刺激,而是可以終身從事自己所熱愛的滑雪運動。所以,Jones對待登山滑雪的態(tài)度非常謹慎,總要尋找最適宜的時機,對自己個人身體安全和健康的重視程度永遠會排在冒險之前。畢竟,最重要的是活著。
滑雪電影三部曲
Jones在23歲以前,一年之中有6~8個禮拜會和他的哥哥Steve和Todd在阿拉斯加一起為他們的公司Teton Gravity Research拍電影,同時能夠向兒時的偶像Doug Coombs、Tom Burt以及Hatchett兄弟(Mike和Dave)學習。那時他們有定期收入及預算,供Jones滑雪和在直升機上進行航拍,多年的打拼令他對這樣的機遇更加充滿感激。Jones認為,如果在身體上和思想上都沒有完全投入滑雪事業(yè),那將是對這項運動的不尊重。他不斷地試圖突破自己的極限,當然也企望每天能安然無恙地回到家,這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滑雪本身,Jeremy Jones也可以算是一個影視明星了,當然,是在運動影片的范疇。在近50部滑雪電影中,都能夠看到他從雪山之巔縱身下滑的身影。每一年,他都會忐忑不安地坐在電影院里等待自己的影片出現在大銀幕上。最終,歡呼聲和報酬都會隨之而來,當然還會帶來更多的旅行預算和機會。其實,在近些年我們看到的很多精彩的滑雪影片中,采用的都是乘坐直升機飛到山頂然后下滑的方式,而Jeremy Jones作為單板滑雪和高山滑雪的巔峰人物,也是斯沃琪精英運動團隊的一員,近些年,他選擇以先徒步登山,后飛馳而下的方式完成了一座又一座雪峰的滑降。而其在六年內拍攝完成的個人單板滑雪電影紀錄片三部曲《更深》《更遠》《更高》則將這項運動的魅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被高山滑雪界公認為最具影響力的運動類電影之一。當跟Jones聊到他為什么要選擇登山滑雪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三部曲時,他這樣說:“到2008年為止,我出演了超過45部電影,并且對駕駛直升機到達山頂再滑雪下來已經駕輕就熟。一切都來得太快,但我覺得自己好像在兜售一種錯誤的夢想:花巨額資金,消耗大量燃料,只為在每年的電影時刻上榮耀那短短的五分鐘。即便這種夢想在全世界范圍內也只有少數滑雪者可以實現,它也是一個錯誤的夢想。我們像是配備聚光燈和來福槍的獵手,而不是以原始、謙卑的方式親近自然,給大山以應得的尊重??孔约旱牧α客讲脚实巧先蜃蠲利惖纳椒?,再從山頂一路滑下,在山谷間御風而行,這才是滑雪者真正的榮耀時刻?!?/p>
八年前,Jeremy Jones在自己的日記里寫下這幾個詞“更深、更遠、更高”。那時候,他還沒有計劃在六年內完成三部電影,只是將它作為座右銘和指南針,激勵自己走出舒適區(qū),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踏足新領地。Jones說,在拍攝自己的紀錄片三部曲時,他對自己比以往更加嚴苛,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身體上。得到的回報是不斷改變的人生。讓自己不斷邁向更遙遠、更荒野之地,一路進發(fā),最終到達目的地。這個過程逼迫他面對自己的恐懼,不斷扭轉敗局并應對持續(xù)的失意,同時也讓自己不斷學習和前進。它讓Jones全然靠自己的力量攀登上全球最美麗的山峰,從山頂一路滑下,感受高山之風,在山谷間御風而行;那一刻,讓人有一種超然物外的體驗,感受那無可比擬的來自自然的福賜。
登頂時刻轉瞬即逝。相較為期一個月的攀登行程,這一登頂的時刻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也無法用來定義成功。而享受整個過程才是真正的目標—并不癡迷于登頂,而是期冀于回歸??鄻废嚯S,這才是能夠成功拍攝這些電影的真諦所在。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身邊圍繞著有一樣想法的志同道合者,并始終堅信:過程即回報。
OUTDOOR:與雙板相比,單板對你來說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Jeremy Jones:首先站在單板上,讓你的雙手解放了出來,而且讓世界變得3D了,你不再是一門心思往下滑,可以身體往兩側傾斜,看到更大的范圍。同時我也很喜歡沖浪運動,因為除了你前進的方向之外,你還可以關注側面的浪,另外包括滑板我也很喜歡,這幾項運動都有它們的相似之處,這就像我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一樣,不要只是向前奔。
OUTDOOR:是否有一些難忘的登山滑雪經歷?滑過的地方最喜歡哪里?
Jeremy Jones:前不久,在阿拉斯加的一座未經命名的未登峰進行登山滑雪的時候,我們在那里連續(xù)等待了20天,天氣狀況都非常不適合滑雪,到第21天,天氣條件才開始變得很好。而對于單板登山滑雪來說,我們需要從短到長、從低到高的過程而逐步進行。當時的天氣條件,讓我們已經認為不會有太大的雪崩的風險了,而由于長時間的等待,我們整個攝影團隊都認為抓緊時間下滑一段,那么這次的行程就可以結束了,大部隊就要撤回了。然而我和我的一個搭檔卻認為這還不夠,我們看中了更高的地方,所以我們兩人在大團隊撤回之后,在沒有任何攝影師伴隨的情況下攀登到了峰頂并滑降下來。這一次,我非常有滿足感,這讓我非常難忘的原因就是,我沒有為別人滑,沒有為拍攝而滑,而是完完全全地為自己而滑。
我從六年前開始真正的徒步登山然后單板滑降,這其中有三個地方可以算是我職業(yè)生涯中的里程碑:一個是在阿拉斯加叫做Wall of wall的地方;還有一個叫做Timlin峰,我的一個好朋友在這里因為登山滑雪而喪生,最后我們以他的名字為這座山峰命名;還有就是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中的香格里拉峰。其中Timlin峰是讓我最難忘的,它對我來說也是最特殊的一次經歷。Timlin峰位于阿拉斯加東部,人跡罕至,那次從我們進山一直到完成登山滑雪的過程一共是三周,這三周的時間對我整個的情感來說都是非常難忘的。我們攀登Timlin峰前前后后失敗了四次,在整個過程中,始終覺得并不符合登山滑雪的條件,我們甚至經歷了七天山神發(fā)怒般的巨大風暴,所有的帳篷都倒塌了。但讓我們驚訝的是,在風暴結束后,整個天氣和山體的條件都變得非常適宜滑雪了。這座山雖然不是周邊最高的,但它陡峭的1500米適宜滑降的路線,在我自己的滑雪生涯中可以算作之最。當時,老天給我們的天氣窗口只有大約10個小時,當我們完成之后,天氣又開始變得惡劣,感謝老天讓我們抓住了這個機會。
OUTDOOR:我們知道你創(chuàng)建了Protect Our Winter這個公益環(huán)保組織,你創(chuàng)建這個組織的初衷是什么?主要做了哪些事情?
Jeremy Jones:這個組織是在2007年建立的,當時根據我自己的經歷,我發(fā)現很多大山都在變化著,它們的雪線越來越高,另外冬天開始變得越來越短,所以我開始意識到,我應該首先號召所有從事冬季運動的人,大家一起發(fā)出“保護我們的冬天”的聲音。我們的做法包括:首先是通過拍攝影片,比如曝光煤電廠對環(huán)境破壞的影片和對煤礦出口的影片;第二是對孩子們的教育,我們已經對三萬名兒童進行了宣傳,讓他們意識到,如果我們按照原有的方式生活,這樣對環(huán)境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還有就是在政治領域,與白宮積極的對話,通過包括投票的種種方式,讓政府鼓勵使用清潔能源,另外最近我們還啟動了一個新的保護熱帶雨林的項目,等等。
OUTDOOR:你曾經被《國家地理》雜志提名為“年度探險家”,是什么原因使得你被提名的呢?
Jeremy Jones:世界上還有很多非常美麗的雪峰,既沒有被人攀登過,更沒有人從上面滑雪下來。而《國家地理》的評委會認為,我的登山滑雪經歷與嘗試,在人類的地圖上開創(chuàng)了新的空間、新的點,也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體現這些地方的美,因為這畢竟是一種登山和滑雪的結合。
OUTDOOR:你的家人對于你從事登山滑雪這種危險性很高的運動持什么態(tài)度?
Jeremy Jones:我太太非常支持我從事登山滑雪運動,雖然我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雪山中度過,但是我的太太非常信任我的能力。我有兩個孩子,女兒10歲,兒子七歲。他們從小就看著我穿著滑雪服進進出出,所以可能早就習以為常了。而且可能由于年齡還小,雖然偶爾會在電影里看到我登山滑雪的樣子,但他們還是并不太了解其中的危險性。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也開始意識到爸爸所從事的事情的危險性,但這也從側面說明,他們的爸爸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高山滑雪運動員,他們會以我為豪?,F在我也開始逐步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去滑雪,這樣增加了我們更多的相處時間,對我來說也是很美妙的時光。
OUTDOOR:你參與過很多滑雪電影的拍攝,自己也推出了滑雪紀錄片三部曲,那么在有團隊拍攝的情況下跟你自己去登山滑雪的時候相比,你認為有什么不同?
Jeremy Jones:雖然我參加過的影片拍攝有近50部,但其實我80%的登山滑雪是沒有攝像機跟隨的。在沒有攝像機鏡頭的情況下,我會覺得更自在,更簡單也更專心。雖然有設置團隊的話,之后會帶來很多的回報和更多的曝光率,但這樣畢竟對于登山滑雪本身來說就變得不那么純粹而且會讓人分心。對于我個人來說,我還是更希望跟一兩個好朋友一起,去全身心地享受屬于我們自己的登山滑雪的旅程。
OUTDOOR:你最近有什么新的計劃嗎?聽說你是第一次來中國,今后會否有來中國登山滑雪的計劃?
Jeremy Jones:最近的工作計劃是,我會在一部紅牛投資的專門講單板滑雪的電影中出演,據說是目前為止投資最大的一部單板影片,這次我既不是導演也不是制片,可以全心全意地去出演了。這部片子會在日本、俄羅斯和阿拉斯加這三個地方拍攝,我將參與阿拉斯加部分的拍攝。這的確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我知道中國有非常豐富的雪山資源,其中更有比例相當高的山峰都沒有人從上面滑雪下來過,這對我來說是個極大的誘惑。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我今后一定會有機會來中國,挑選一些沒有被人攀登并滑降過的山峰來嘗試,比如天山、阿勒泰山脈等都是我非常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