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摘要:目前在電子測量與儀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正面臨著種種難題亟待解決,如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知識點多但是課時有限,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等等。近年來,隨著微課這一新的教學方式的出現(xiàn),為提高《電子測量與儀器》的教學效果提供了希望。本文通過對微課和《電子測量與儀器》的特點分析,簡要探討了將微課應用到《電子測量與儀器》的教學過程中的前景。
關鍵詞:電子測量與儀器;微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50-0158-02
一、引言
對于我國高等院校的各電子類專業(yè),如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而言,電子測量與儀器這門課程由于其獨特的特性,對于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以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1]。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限制,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經(jīng)常感到枯燥無味,并缺乏學習熱情。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授課效果,需要授課老師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能力,改變傳統(tǒng)教學思路,尋找更為新穎、高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近年來,伴隨著微課的興起,為電子測量與儀器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2-3]。本文將結合微課與電子測量與儀器這門課程的特點,對微課在電子測量與儀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前景進行重點討論。
二、什么是微課
1.微課簡介。微課(microlecture),顧名思義,指的是一種長度較短的教學過程,時長通常為5~8分鐘。它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圍繞著某一具體的教學知識點展開?!拔⒄n”最早是由美國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提出的,一經(jīng)引入,就迅速在我國的各中小學以及大中專高等院校中推廣開來,并引起了眾多教育工作者廣泛的研究熱情[4]。
微課的核心是關于某個知識點的課堂教學視頻,同時還包含了與該知識點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及點評等輔助性內容。教師在編制微課課件的過程中,可以將教學內容以動畫的形式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們,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添加音頻內容,將對該知識點的點評加入到課件中去,使學生在學習時同時受到視覺和聽覺上的刺激,由于此時學生的注意力較平時更為集中,因此會使教學效果大幅提高。
2.微課的特點。微課經(jīng)過近幾年的不斷發(fā)展,逐漸形成了如下幾個自己獨特的特點:
(1)短小精悍。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對某一具體知識點的講解可能需要10~20分鐘的時間,包括板書、PPT等教學資源的使用,但收到的效果卻是一般。而微課雖然長度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是它以更為直觀形象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輔以聲、光等多種感官刺激,勢必取得更為良好的教學效果。
(2)重點突出。由于微課的時間短,因此它所包含的內容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并且都是與教學內容的主旨密切相關的,這就使得教學內容的重點更為突出,便于學生接受與掌握。
(3)素材豐富。微課的教學素材來源豐富,并且形式多種多樣,除了傳統(tǒng)的圖片、視頻等,目前還有各種專門用于制作微課課件的軟件,如可以進行屏幕錄制的Camtasia Studio,制作交互式視頻課件的Adobe Ultra、Adobe Captivate,以及對視頻進行后期處理的Adobe Premiere等,這些都為微課課件的制作提供了大量新穎的素材,是微課質量的重要保障。
(4)學習時間靈活。借助現(xiàn)在發(fā)達的英特網(wǎng),只要將微課課件上傳至指定服務器后,學生們就可以在任何時間訪問這些課件并進行自主學習,而且由于時間短、重點突出等這些特點,學生在進行微課學習時不易疲憊,并且會迅速掌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目前階段《電子測量與儀器》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電子測量與儀器》該課程處于電子類專業(yè)課程中的后繼階段,是其他基礎課程和專業(yè)基礎課程的綜合應用,對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和電子測試水平至關重要。筆者通過近年來對《電子測量與儀器》課程的教學授課經(jīng)驗,并結合查閱相關的文獻,對目前階段《電子測量與儀器》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
1.部分內容枯燥乏味。在《電子測量與儀器》這門課程中,前期內容主要是關于各類電子儀器的原理性介紹,如示波器中示波管的結構與各部分功能,各種類型的模擬信號發(fā)生器的組成以及內部的主要模擬電路等,都涉及了大量的電路圖和原理分析,需要耗費大量的課堂時間對其進行詳細講解,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厭學情緒[5]。
2.知識點多但課時有限。隨著電子技術和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階段的各種電子測量儀器正逐步朝著多功能的方向發(fā)展,各種性能不斷提高,各種新穎的功能也層出不窮,直接導致了該門課程知識點的迅速增多。僅以數(shù)字示波器為例,在課堂講解時不僅要對各按鈕、按鍵的功能進行說明,還要針對不同形式的波形信號的具體調節(jié)進行講解才能使學生對該儀器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與掌握,這就會占據(jù)大量的課時資源。在上實驗課時,由于學生數(shù)量較多,因此不可能對學生進行逐一輔導,直接導致了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3.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電子測量與儀器》課程的開課時間一般是在大三的上學期或者下學期,此時的學生經(jīng)過兩年大學生活的洗禮,逐漸產生兩級分化,有的學生保持了高中階段好的學習習慣,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的學生則放松懈怠,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自然得不到好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階段《電子測量與儀器》課程教學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需要授課教師不斷探索,尋找一種更為新穎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四、微課在《電子測量與儀器》中的應用研究
由于《電子測量與儀器》這門課程與實際應用密切不分,因此筆者在授課時經(jīng)常會找一些與授課內容相關的小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如某型號數(shù)字示波器的演示視頻,基于應變片的自動測試系統(tǒng)等等。通過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們對這些視頻的興趣很高,通過播放短片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此時學生們認真聽講的程度較之傳統(tǒng)的語言講解高了不止1~2倍。
微課正好擁有這種短小精悍的特點,而且它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視頻資源,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將微課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引入到《電子測量與儀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來,必將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時,《電子測量與儀器》這門課程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點,也特別適合進行微課的開展。在這門課程中,不僅包含了各種電子儀器,如示波器、信號發(fā)生器、電壓表、萬用表等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還包含了自動測試系統(tǒng)的組建和實現(xiàn),以及虛擬儀器的使用,這些教學內容都特別適合使用微課來進行展示。例如,可以將基于LabVIEW的虛擬儀器的組建和演示過程用屏幕錄像軟件進行錄制,然后通過后期的處理,添加一些動畫特效,將其制作為一個5~8分鐘的微課課件。不僅能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演示,還可以使學生在課下進行隨時的觀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新穎,而且收效更好。
五、總結
作為一種新出現(xiàn)的教學方式,微課正在因其自身的各項優(yōu)點引起諸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本文通過對微課的介紹,以及對《電子測量與儀器》這門課程現(xiàn)階段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的深入分析,對微課在《電子測量與儀器》中的應用前景進行了簡要探討。經(jīng)過分析筆者得出結論,由于《電子測量與儀器》本身的一些特點,特別適合進行微課的開展,通過對微課的合理利用,必將對提高《電子測量與儀器》的教學效果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尚松.《電子測量與儀器》課程的沿革與發(fā)展[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8,(1):3-4,2009.
[2]蘇小兵,管鈺琪,錢冬明,祝智庭.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330):94-99.
[3]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222):61-65.
[4]劉慧霞,馬建偉,閆秀英,閆長虹.微課在高職高專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校醫(yī)學教學研究,2012,2(4):14-16.
[5]陳尚松,郭慶,黃新.電子測量與儀器[M].第3版.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