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柔杉 杜敏 周立文
摘要:基于基因操作技術已在高職院校就業(yè)技能需求中成為熱點,現(xiàn)就其教學體系的構建,從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探索。強調課程設計以“理論知識教授以實踐需求夠用為度;實踐技能培養(yǎng)以實際工作情境為準”為宗旨;多種高職教學手段相結合,以過程考核為特色進行評價。
關鍵詞:教學體系;高職院校;基因操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50-0129-02
基因工程自上世紀70年代誕生,以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等學科為基礎,引入工程學概念,成為現(xiàn)代生物工程的核心?;虿僮骷夹g作為其具象載體,在藥物的生產(chǎn)和檢驗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學科飛速發(fā)展,其在生物及制藥行業(yè)產(chǎn)生了強力滲透,快速形成了科學、技術、產(chǎn)業(yè)相互促進的發(fā)展模式。核酸測序、蛋白質譜、細胞學、動物克隆及信息技術等相關平臺的建立,催生出大批提供創(chuàng)新型生物研究的科技服務的企業(yè),推動基因工程學科研究在相關領域的發(fā)展的同時,為社會提供前沿生物科技在醫(yī)療、農業(yè)、環(huán)境等領域的應用服務。
因此,構建出更適應崗位需求和能力培養(yǎng)目標的基因操作技術教學體系,將其在整個專業(yè)建設中進行壯大和完善成為必然。
一、課程設計要更實用
結合高職院校培養(yǎng)高級技能型人才的宗旨,針對高職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對口企業(yè)的崗位需求,確定課程設置的設計思路為:理論知識教授以實踐需求夠用為度;實踐技能培養(yǎng)以實際工作情境為準。
理論教學學時,涵蓋了基因操作所需要的基本概念、基本流程和基本技術。不過分強調理論的深度,更著重于實踐需求性。讓學生掌握并奠定其運用基因操作技術開展專業(yè)領域的生產(chǎn)、開發(fā)等工作的良好理論基礎。
實踐教學安排以模擬實際工作情境為準則,將原先分散、零碎、無關聯(lián)的單個實驗綜合為一個由六個任務組成的前后連貫的大項目。前一任務是后一任務的基礎,后一任務的實驗材料由前一任務提供。旨在讓學生能形成對基因操作完整過程的概念。
以理論教學的主要章節(jié)為支撐,使基因工程基本原理貫穿于實驗的設計中。形成一個既與理論課互補,又相對獨立的實驗體系。強調和練習學生操作的精準性和熟練程度。所有任務全部由學生自行分工、操作和記錄,并共同解決在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與此同時,提升硬件條件,面向學生開放實驗室,以開展開放性實驗和創(chuàng)新項目的研究也是探索并將試行的重點內容。
綜合性實驗包括重組表達載體的轉化和篩選,外源基因在宿主中的表達及利用SDS—PAGE檢測蛋白含量等較完整的大型實驗。讓學生能系統(tǒng)將基因工程制藥、蛋白質分離純化、SDS-PAGE等知識點一并掌握。
而課外開放性實驗是在理論與實驗教學之外,教師根據(jù)基因操作技術的特點,結合生產(chǎn)實際設計的課外實驗題目,帶領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興趣進行選擇。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實驗中可能存在的技術性問題,讓同學結合所學的知識提出解決辦法,培養(yǎng)學生處理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要更多樣
作為前沿性專業(yè)必修課,高新技術多,操作流程長,理解難度大。結合高職學生依賴性較大、自主思考能力較弱的特點,在教學中探索運用多種高職教學方法,更多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比例,給予其動腦筋的空間。由學生反饋來看,多樣手段的教學讓其對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對教學更有參與感和積極性。
1.實例式教學法使教學內容形象化、趣味化?;虿僮骷夹g涉及的操作項目多且微觀,比較抽象,所以清晰講解的同時,需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思路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特點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地引導其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
實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結合書本理論知識,利用圖片和動畫把課程中難的教學內容簡易化,把枯燥的內容趣味化,把高深的內容形象化。
2.歸納式教學讓學生學會自己總結、歸納、綜合?;蚬こ讨械囊恍┭芯考夹g是相似的,但是目的并不相同。因此讓學生進行總結和歸納,發(fā)揮學習主動性,知識掌握更牢固。
3.自學輔導法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布置學生課外自學,教師只通過課堂對重點內容提問加以檢驗。自學輔導法可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雙語”教學促進學生掌握英語專業(yè)詞匯。作為一門新興的前沿學科,《基因操作技術》課程在實操部分涉及的儀器和試劑,專業(yè)英語比重較大。本課程從2011年開始,探索使用一定比例的雙語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母語為主,重點部分用中英文雙管授課,讓學生接觸和了解更多英語專業(yè)詞匯。
三、實踐考核要更重過程
實踐考核是課程成績的重點組成部分,也是體現(xiàn)學生對“技術”掌握的衡量參數(shù)。而以往實踐成績大多都以實驗報告作為評斷依據(jù),體現(xiàn)不了“過程”。
基因操作實驗的特點是:結果往往在最終篩選重組子的步驟才得以顯現(xiàn),但結果卻建立在每一步操作的好壞之上。所以希望通過考核方式的改變,讓學生明白自己的每一步都是在為最后的成功添磚加瓦,不可忽視任何一個過程、任何一個細節(jié),做一個合格的基因操作技術員。
考核方式突出動手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實踐考核的地位。以考查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實驗動手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實驗素質考核還體現(xiàn)在,實驗結束后,學生需要自主提出對該次實驗的分析,以及自己仍舊存疑的問題,教師對分析的深度進行考核,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復。重視科研素養(yǎng)培育,在實驗過程中,端正學生實驗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科研作風,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研習慣,鼓勵學生從失敗的結果和數(shù)據(jù)中找出問題,分析問題。
基因操作技術作為一門實驗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前沿專業(yè)課程,作為生物制藥專業(yè)和生物技術專業(yè)學生的核心專業(yè)必修課程。希望通過對其高職院校教學體系構建的探索,進一步拓寬學生就業(yè)面,甚至在今后能將《基因操作技術》發(fā)展為向全校所有專業(yè)學生開設的公共選修課,不斷擴大受益面,深入滿足行業(yè)對基因操作技術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齊鳳惠,詹亞光.《基因工程》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8.
[2]楊海靈.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4):70-71.
[3]許崇波,逄越,遲彥,等.深化基因工程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J].微生物學通報,2008,35(7):1153-1156.
[4]趙小平.高職《基因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11(17):197-199.